于迷宫中探索,在困境中找到自我——读《金榜题名之后》有感

发布者:大唐飞哥 2025-2-23 13:01

新重庆-重庆日报 刘凤莹

作品简介: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由郑雅君所著,于2023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通过访谈60多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学生,探讨了大学生们在金榜题名后不同出路的现象及影响因素。作者分析了个人兴趣、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对大学生选择就业、深造或创业等出路的影响,揭示了大学生在面临选择时的困境和挑战。书中还提出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出路选择的困境。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在纷繁复杂的学术世界里,郑雅君所写的《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犹如一股清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为我开启了一段心灵的探索之旅。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学术生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每一位曾在高等教育迷宫中徘徊、寻觅的学子们的精神灯塔。

初读此书,作为还在接受高等教育中的我,怀揣着对高等教育的浅显认知,期待着从中汲取新知。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发现,《金榜题名之后》所给予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每一个在名校门槛上挣扎、奋斗的身影,也揭示了在光环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困境与挑战。

本书中,作者郑雅君以社会学的独特视角,深入剖析了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文化障碍现象。她指出,随着就业市场化改革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文凭的交换价值发生了萎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在这场竞技中,家庭文化资本和个人文化优势成为了影响就业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那些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的学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这些优势,因此在求职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作者将大学比作一个迷宫。在这个迷宫中,学生们犹如探险者,需要不断做出选择,探索自己的路线,并收集有价值的砝码,如成绩、经历、奖项等。然而,不同的学生对迷宫的认知程度不同,有的能够迅速适应并找到方向,有的却只能盲目摸索。对于那些来自寒门家庭的学子来说,他们往往对迷宫的规则和逻辑知之甚少,只能依靠直觉和旧有习惯来组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种直觉依赖模式,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大学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步履维艰。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置身于这个迷宫之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那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困惑与挣扎。我思考着,为何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们的出路却如此不同?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社会结构的必然?作者通过深入的分析,给出了她的答案: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模式,而文化障碍则是阻碍寒门学子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

作者指出,来自优势家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接受了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形成了与大学类似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们更早地意识到“自我”和“个性”的存在,能够自主掌握自己的爱好、目标和倾向。而来自寒门家庭的学生则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业中,缺乏多元化的教育和自我探索的机会。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在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此时,我不禁陷入了深思。作为寒门学子的一员,回想起自己多年的大学生活,我似乎也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徘徊过。有时,我会像“目标掌控者”一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朝着目标前进;有时,我又会像“直觉依赖者”一样,迷茫、困惑,不知所措。这两种模式,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中的成长轨迹,也塑造了我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选择。

书中,作者还强调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她认为,学校和政府应该为寒门学子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克服文化障碍并实现自己的梦想。例如,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实习机会等,为寒门学子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职业发展上的帮助。抛开外界帮助,我认为,寒门学子要积极寻求跨越文化障碍并取得满意的出路。首先,需要增强自我认知和目标意识,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并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同时,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学习和活动上,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金榜题名之后》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奋斗、关于自我找寻的心灵史诗。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障碍和阶层差异对寒门学子造成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跨越这些障碍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启示和思考。它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境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最终,当我们走出迷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张“地图”时,我们会发现,这段旅程所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于一个满意的出路,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和蜕变。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学生)

推荐阅读
  • 屏息凝神,游道于技——观昆曲《六道图》有感

    屏息凝神,游道于技——观昆曲《六道图》有感

    作者:常 河极少看到这么短的舞台演出。加上谢幕,总计60分钟。这部剧时间不长,居然装进了情怀、神采、思辨、议理、技艺、延展、悟示,令人不胜唏嘘。图片源自北京梅兰芳...

    04-19

  •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电影《潮》观后有感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电影《潮》观后有感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最近,以钱江潮命名的影片登上热搜,好评如潮。影片《潮》,以杭州萧山围垦为历史背景,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物质匮乏却信念炽热的年代。该片导演万波用92...

    04-18

  • 科普秘籍:开启科学传播之门的钥匙——读《问道与闻道》有感

    科普秘籍:开启科学传播之门的钥匙——读《问道与闻道》有感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在科普的广袤天地中,如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一直是众多科普工...

    04-17

  • 观《27岁的我和47岁的我聊了个天》有感

    观《27岁的我和47岁的我聊了个天》有感

    看完倪虹洁这段特别的“对话”视频,内心感触颇多。视频中27岁的她充满迷茫,关心身材、幸福、物质,更纠结感情和人生选择;47岁的她则像智慧引路人,给出温暖且有力的回应...

    04-08

  • 【书香一缕】命运的棋局与人性的微光——读路遥《人生》有感

    【书香一缕】命运的棋局与人性的微光——读路遥《人生》有感

    【书目】《人生》【作者】路遥【版次】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印刷【字数】14.4万字【页数】240页【阅读书目序号】202537【用时】2天【读后感】读罢路...

    04-05

  • 孙殿勤: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孙殿勤: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

    04-04

  • 春江有感:

    春江有感:

    初春夜晚慢步江边,清风微拂,水波微荡,遥望初生明月,倒映碧波之中,步入长亭,忽想起一词牌名(西江月)有感而发,为此特出一上联:凭栏远眺西江月,有请高才对出下联。...

    04-03

  •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

    马上要清明节了,在家乡有提前扫墓的习俗!刚从老家扫完墓归来。巧得很小宝贝也刚学完清明这首古诗,在复习默写这首诗时突然好感慨!杜牧笔下的清明节满显愁绪情怀敬意,扫...

    04-01

  • 韩锺恩:不可忘却的记忆与不断拥有的期盼——观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有感

    韩锺恩:不可忘却的记忆与不断拥有的期盼——观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有感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昨晚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开幕,清一色复现了极具历史感的三部经典作品,其意义究竟何在?记忆,只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谁是我们?历经千百年人间沧...

    03-29

  • 南妮:你有多少时间?——意大利电影周观影有感

    南妮:你有多少时间?——意大利电影周观影有感

    她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反抗,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坚持。意大利电影周在上海举行,看的第一部是索菲娅·罗兰和她的银幕老搭档马尔切洛·马斯特洛亚尼主演的《意大利式...

    03-2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