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发布者:小叶子 2025-1-18 13: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张敏杰

作品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悉达多》是其创作的中篇小说之一,1922年在德国出版。小说以印度社会等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一生对世界、对人生、对寻求自我与内心平静的思考与追寻。

《悉达多》是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中年时期的作品,被称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其哲学深度和思想的广泛性,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读者,更有人将它称为“救赎之书”。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小说主人公悉达多寻找自我的经历,也是作者本人在经历个人与社会动荡时期的自我疗愈。

《悉达多》讲述了一个关于个人觉醒、追寻智慧和寻找自我的精神成长故事。通过小说主人公悉达多的成长与觉悟,探讨了关于自我认知、人生意义和精神追求等现实问题。小说的作者赫尔曼·黑塞曾经生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那个时期的欧洲正在经历时代的剧变。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打破了黑塞的田园梦,把黑塞抛进了残酷的现实之中。随后,家庭的困境,个人的挣扎与迷茫,让黑塞产生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在黑塞的笔下,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位贵族之子,拥有英俊挺拔的外表,招人喜爱的性格。他出生在高贵的婆罗门世家,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婆罗门女孩们仰慕的对象,拥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财富和荣耀。然而拥有一切外在优势的悉达多却始终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他的精神世界与这个凡尘俗世格格不入。悉达多唯一的目标就是堕入虚无:无渴望,无愿望,无梦想,甚至无悲无喜。为了超脱所谓的世俗,去寻求更高的精神世界,他毅然决然离开了家,踏上了寻找内在之“我”的道路。

在书中,离开家的悉达多加入了苦修的沙门,他从沙门那里学到了很多摆脱感性自我的方式,通过自愿受苦、克服疼痛、饥饿等压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折磨得骨瘦如柴,四处流浪。尽管他努力修行,但他除了学会忍耐和麻痹痛苦之外,没有得到任何的进步。在迷茫之际,他遇到了被众多人所追随的觉悟者乔达摩,与他同行的朋友乔文达选择跟随乔达摩修行,而悉达多却拒绝了。他说,“只是一味地学习别人教授给他的知识,永远无法证悟自己的道,只有当自己真正去体验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再次踏上了独自寻找自我的道路。

随后的他决定进入尘世去体验世俗的生活。在遇到迦摩罗后他开始放飞自我,品尝淫乐、权力。一向被他鄙夷的世俗和唯利是图将他囚禁,他逐渐沉迷于享受荣华富贵,挥金如土。随着时间的流逝,悉达多发现这些世俗的享乐也并未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反而是无尽的空虚。

书中的最大转折点发生在悉达多与一位船夫的相遇。悉达多从苦行到享乐,从年轻到逐渐衰老,这一路始终没有找到自我。然而在他遇到曾经善意对待他的船夫之后,他决定不再上路,而是成为船夫的学徒。悉达多与船夫一起生活、在渡口学习摇橹、闲来无事时便随着船夫去稻田耕作,捡木头、摘芭蕉,学制船桨,学补船,倾听水流和自然,过着平静的生活。渐渐地,他学会了如何倾听自己的内心,学会抛弃期盼,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智慧。

全书只有100多页、7万多字,悉达多的成长在黑塞的笔下娓娓道来。每一个人物不仅是情节中的推动者,更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无论是追求独立思考的悉达多、依赖权威和他人的乔文达,还是代表着追求享乐和物质的迦摩罗,抑或是顺应自然,享受平静的船夫瓦稣迪瓦。作者通过不断让悉达多经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对立,让悉达多明白幸福和智慧不是来源于外界的物质和规训,而是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平和。

悉达多的经历就像现实中的我们,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对外界有所求而不得的满足,困在对各种欲望和名誉的追求中,不断寻求外界认同,生活在一个虚幻的圆满世界。《悉达多》让我们看到,我们不应该将这个世界与我们所期待的圆满世界做对照,而应该选择接受这个世界。既要有不断尝试的努力和勇气,也要有勇气面对不断的失望。无论生活在顺境还是逆境之中,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的财富。

正如书中所说:“我是我接触过的人,触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等,所有的这一切才成为此刻的我,少一点都不是。”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对繁忙而复杂的生活,学会独立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接受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安然面对内心的空虚与不安,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

如果你此刻正处在迷失之际,不要害怕,赫尔曼·黑塞用悉达多的一生告诉我们迷失是走向自我的必经之路。在这个浮躁且快节奏的社会,让我们放慢脚步,仔细思考自己的内心,找寻生活真正的意义吧。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推荐阅读
  • 屏息凝神,游道于技——观昆曲《六道图》有感

    屏息凝神,游道于技——观昆曲《六道图》有感

    作者:常 河极少看到这么短的舞台演出。加上谢幕,总计60分钟。这部剧时间不长,居然装进了情怀、神采、思辨、议理、技艺、延展、悟示,令人不胜唏嘘。图片源自北京梅兰芳...

    04-19

  •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电影《潮》观后有感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电影《潮》观后有感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最近,以钱江潮命名的影片登上热搜,好评如潮。影片《潮》,以杭州萧山围垦为历史背景,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物质匮乏却信念炽热的年代。该片导演万波用92...

    04-18

  • 科普秘籍:开启科学传播之门的钥匙——读《问道与闻道》有感

    科普秘籍:开启科学传播之门的钥匙——读《问道与闻道》有感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在科普的广袤天地中,如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一直是众多科普工...

    04-17

  • 观《27岁的我和47岁的我聊了个天》有感

    观《27岁的我和47岁的我聊了个天》有感

    看完倪虹洁这段特别的“对话”视频,内心感触颇多。视频中27岁的她充满迷茫,关心身材、幸福、物质,更纠结感情和人生选择;47岁的她则像智慧引路人,给出温暖且有力的回应...

    04-08

  • 【书香一缕】命运的棋局与人性的微光——读路遥《人生》有感

    【书香一缕】命运的棋局与人性的微光——读路遥《人生》有感

    【书目】《人生》【作者】路遥【版次】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印刷【字数】14.4万字【页数】240页【阅读书目序号】202537【用时】2天【读后感】读罢路...

    04-05

  • 孙殿勤: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孙殿勤: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

    04-04

  • 春江有感:

    春江有感:

    初春夜晚慢步江边,清风微拂,水波微荡,遥望初生明月,倒映碧波之中,步入长亭,忽想起一词牌名(西江月)有感而发,为此特出一上联:凭栏远眺西江月,有请高才对出下联。...

    04-03

  •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

    马上要清明节了,在家乡有提前扫墓的习俗!刚从老家扫完墓归来。巧得很小宝贝也刚学完清明这首古诗,在复习默写这首诗时突然好感慨!杜牧笔下的清明节满显愁绪情怀敬意,扫...

    04-01

  • 韩锺恩:不可忘却的记忆与不断拥有的期盼——观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有感

    韩锺恩:不可忘却的记忆与不断拥有的期盼——观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有感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昨晚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开幕,清一色复现了极具历史感的三部经典作品,其意义究竟何在?记忆,只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谁是我们?历经千百年人间沧...

    03-29

  • 南妮:你有多少时间?——意大利电影周观影有感

    南妮:你有多少时间?——意大利电影周观影有感

    她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反抗,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坚持。意大利电影周在上海举行,看的第一部是索菲娅·罗兰和她的银幕老搭档马尔切洛·马斯特洛亚尼主演的《意大利式...

    03-2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