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逛书店,一来想看看有什么自己喜欢的书,二来想给孙子买些课外读物。看到有不少不同年龄段的人,或专心在书架上找书或捧着一本书专心致志的看,心中颇有感触。
读书无疑是爱学习的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更是催人奋进的助推器。古今中外有建树的人无不酷爱读书。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甚至说:“我爱书,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给我的。”的确,书有一种使人变的高尚,聪明的神奇力量。史鉴使人明智,诗词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优秀的小说使人洞见社会的纷繁景象。对干书,我们都应该象饥饿的人见了美食那样,贪婪地阅读和咀嚼。
然而,书籍浩如烟海,人的时间和生命却极为有限,怎样读书才更好呢?
个人认为,对书籍应有所选择。凡是立志通过读书增长学识才干,并有所成就的人,都不该成为漫游书海、被波光浪花闹得眼花缭乱的游客,而应选取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猛子潜入书海,捞取最需要的奇珍异宝。这里讲的是专一,是深入,当然并不排斥泛猎。只要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用,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认真浏览研读,博取众家。
其次,要学会独立思考。读书不是为了陶醉,而是为了清醒,不是要做书的奴隶,而是要做驾驭知识的主人。书籍是繁杂的,即使是同一作者的著述,也往往存在着矛盾。思格斯在评论歌德时就曾指出:“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判逆的,
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只简单地兼收并储,把自己的头脑作为各种材料的储存室是不行的。要把从书林中采集来的璞玉变为对人类有用的精美玉器,就得靠“独立思考”这把刀斧的雕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再一点,是要努力运用从书中得来的知识,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读"的同时进行“做”,不单是为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印象,更是为了使扩展了的思路不做堵塞,使智慧之果尽快成熟。只有不忽视“做”,才能将从书中采得的知识之花,缀满事业的峰巅。爱书、读书是爱学习求上进之人的精神食粮,力量源泉。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畅游书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