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火热,人们纷纷出游,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
在这个单休的周末,我们不妨读一本跟诗有关的书——《掬水月在手》。
这是叶嘉莹先生授权的传记电影同名图书,因为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积累了上百万字的访谈素材,经叶先生首肯,编者将这些素材精选成书。正因如此,跟其他谈诗词、谈诗人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内容表达更加口语化,也更加轻松易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由叶嘉莹自述和被访者叙述共同组成,既介绍了叶先生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脉络,又从朋友、同事、学生、邻居等的不同视角,全方位展现大师风采。
“终生热爱诗词,并一生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和教学”的叶先生,这样回忆自己从小学习写诗的经历:“刚开始学着作诗的时候,我写的都是院子里看到的景物,看见花说花,看见草说草,所感叹的是花草昆虫的生存与死亡。直到十七岁那年,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诗是从心里跑出来的,那样沉重的悲痛让我一连写了八首《哭母诗》……”
在抗战艰难的时期经历母亲辞世的打击,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经历丈夫入狱、自己和女儿流离失所……叶嘉莹在自述中说:“经历过忧患,我开始欣赏到杜甫诗的好处。”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对杜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评说,成为研究杜诗的必读之作。她自己也认为:“对于真正要做研究,要得到诗歌三昧,要养成对诗歌欣赏、解说、判断能力的人来说,这会是很有帮助的一本书。”
普通读者不做诗歌研究,却肯定会被这位世纪老人曲折的人生故事所吸引。1976年,已经年过半百的叶嘉莹突遭不幸——女儿女婿出车祸双双离世。这样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她日日流泪,陆续写出十首《哭女诗》。其中两首是这样的:“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重泉不返儿魂远,百悔难偿母恨深。多少劬劳无可说,一朝长往负初心。”
也曾想“跟所有的姥姥一样”帮女儿照顾孩子的她,在这巨大的打击之下,决心从小我的家里面跳出来,“我要回国,我要回去教书,我要把我的余年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
与她相交甚笃的朋友们和学生们说:“叶老师经历过非常多的苦难,但是她不但没有被打垮,而且还活得这么坚强。我想,最重要还是诗词研究支撑了她,她通过诗词净化了苦难,克服了所有困难……诗词就是她的药。”“她是一个对苦难看得很开的人,她的丧女之痛,她婚姻中的不幸福,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她的生活非常简单,诗词就是她全部的生活。”“她一心希望中国的诗词能够传承下去,根植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看《掬水月在手》,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诗不在远方,诗近在身旁。它滋养人生,抚慰苦难。亲近诗词让我们与古人心意相通,也让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正如叶先生所言,“诗是从心里跑出来的”。普通人的诗词修养也许有限,但在面对秀美山川、人文古迹等特殊情境时,也会感到心中有诗情涌动。所以,当你看到别人突然在朋友圈里写了几句打油诗或者顺口溜,不要诧异,不要笑话,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一个生命在面对某种情境时的思考和感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
编辑: 金亦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