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梦未忘初衷——读《看见》有感

发布者:无语叹夕阳 2023-5-4 01:40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柴静

初识柴静是在看过了她写的那本关于主持《夜色温柔》栏目的《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之后,书中的描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偶然间在CCTV新闻看到她在采访,知道她又迈出了一大步,她采访的方式和她的安静深刻是我喜欢的,生活有时不需太多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表达。

前不久,当我看到她的新书《看见》被亚马逊重点推荐的时候,心中不禁揣测:她一个主持人、一个记者能看见什么呢?作为央视“最穷主持人”的柴静该不会也像其他明星一样用“演而优则书”的手段和所谓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来赚钱赚眼球吧? 直到带着探究的心理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揣测是多么的片面和浅显。《看见》确实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采访背后的故事,但柴静并没有想去教育、改正、统一我们对新闻的看法。正如她所说,她只是尽最大可能诚实的描述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事件背后的人。

书中,一个章节就是一个专题的采访。二十个章节,二十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是感动,也是沉重。这些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选的标志性事件,也不是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面,他们只是那些留给了作者深刻印象的人。“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柴静这样说道。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这章中,描述的是非典时期的故事。平凡的文字中间,没有过多的渲染感情的辞藻,却能轻易带我们进入那个大锅一样的北京。没有人强求柴静做这期节目,甚至连她自己也不能确定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么多,心里就剩了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那个集中病患的天井,就是四周楼群间的一块空地,一个楼与楼之间的天井,加个盖,就成了个完全封闭的空间,成了输液室,发热的病人都集中到这里来输液。二十七张床几乎完全挨在一起,中间只有一只拳头的距离。白天也完全靠灯光,没有通风,没有窗户,只有一个中央空调的排气口,把病菌传到各处。那些病患大都是SARS的感染者。我无法想象来到这个地方需要多大的勇气。那沉闷的、带着死亡的气氛似乎比病毒更能侵蚀人的身体。病房中凌乱的被褥和四脚朝天的椅子,意味着逃命般的撤退。但是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她很少感到恐惧:“有一些比这更强烈的感情控制了人。”——尽管,她活在每天早上测量体温以确保自己并非感染了非典这样的噩梦之中。

在《双城的创伤》中有一张照片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柴静蹲在地上,为一个哭泣的男孩擦拭眼泪——那是双城事件中一个失去姐姐的男孩。这个饱受非议的镜头让很多人怀疑她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人因此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实,柴静表现的是最纯粹的真实,让很多不习惯真实的人感觉她不真实。这样的真实,用冷漠的视角去看待,自然也就蒙上了矫揉造作的影子。之所以书中常常有这样的真情流露,因为她希望一本书是关于‘人’,而不是关于‘我’。

在亚马逊的编辑推荐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是啊,柴静用一本书,四百零五页,二十六万字,记录下了一个记者眼中的十年,从不畏恐惧深入“非典”第一线到独辟蹊径报道全国两会;从刨根问底探秘华南虎到倾听各方声音报道药家鑫案;从追根溯源调查山西污染事件到在汶川地震中的杨柳坪村体验死亡的伤痛;这些人们更习惯在市场化杂志上看到的深度报道,出现在央视,令人惊喜。她在书中写下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也写下自己的内省与反思,她诚实的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指引她的便是她最初的理想——关心新闻中的人。

一个以揭露真相为己任的新闻记者,面临的诱惑与威胁绝不会少,这也是现在各种假报道泛滥真相越埋越深的原因。庆幸的是我们在《看见》中看见了许多真相,在面对金钱与威胁而面不改色的柴静身上看见了新闻职业人的操守,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只有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初衷,我们才能坚守自己的道路,不为各种诱惑所扰。

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少,在某一时刻总会形成一个强烈的令自己激动的想法,或者称之为梦想,拥有梦想不难,难的是漫长的人生路,太多的纷扰,太多的诱惑,又有谁能够做到勿忘初衷?当年,在我即将踏上前进的列车时,妈妈叮嘱我要爱惜身体,爸爸教导我要保持思想上的警醒、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希望我平安。我做任何事任何决定都是基于我的梦想——以我之努力,换父母安心。因为儿时的我太过顽皮,让父母操了太多心,如今我已参加了工作,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我要靠自己的双手为父母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我知道他们根本就不在意我能带给他们多少物质上的回报,他们想要的是我能平安快乐,而我为了满足他们的希望首先要做的就是勿忘初衷,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会有很多目标,不管是顺风顺水还是受阻碰壁,我都不会迷失自己,我必须抬头挺胸,朝着那个梦想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踏踏实实,你我都应如此。

泰戈尔说:“人的心应该是尖锐的,它坚定于一点之上。”人,应该是坚定的,在一开始就朝着那个目标,坚定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无论前途荆棘满布,无论两边风光独好,义无反顾,不会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十年前,柴静说:她关心新闻中的人;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没有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而我们呢,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衷?

十年后敢不敢对自己说:我曾有梦,未忘初衷!

推荐阅读
  • 江雪-有感

    江雪-有感

    瞧那江面,宛如一面未磨的镜,倒映着天空的深邃与广阔。而在这镜面上,一叶孤舟悠然漂浮,如同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却又承载着无尽的故事。舟上老者,身披岁月的蓑衣,头戴风

    10-05

  • 《开学第一课》收看链接来了!附观后感指导+优秀范文

    《开学第一课》收看链接来了!附观后感指导+优秀范文

    2024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8点开播,大象新闻将同步直播。今年《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的时空维度,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09-23

  • 《甪端》观后感

    《甪端》观后感

    一部儿童剧是否拍得好,私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观剧的孩子们是否沉浸于其中;二是主创人员的意图是否忠实呈现;三是剧目的演出是否长久不衰,始终在舞台上保持着它

    09-20

  • 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家长来看看!

    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家长来看看!

    2024年的9月1日是星期日,不用上课,这次开学第一课成为真正的开学第一课。没有老师布置的任务,你是否仍然守在电视机前面观看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呢?我刚刚看完今年的《

    09-02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九月的微风轻拂,带着新学期的希望与憧憬,我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堂特殊的课,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渴望成长的心田,也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

    09-02

  • 职场剧《前途无量》大结局观后感

    职场剧《前途无量》大结局观后感

    ()一时间,这场银行高管内讧的戏码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邱之彰和陈行远两个阵营几乎打成僵局,双方都试图争夺手下重要人才的支持。这股暗流涌动的权力游戏,

    08-30

  • 读《活着》有感

    读《活着》有感

    说说关于《活着》这本书!1.《活着》,能让我们在苦难中感受活着的真谛。2.《活着》的作者是余华,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回味一生。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福贵的耕地老人,他一

    08-28

  • 徐峥《逆行人生》观后感:车到山前必有路,天生我材必有用

    徐峥《逆行人生》观后感:车到山前必有路,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期末考试没考好,他担心自己将来考不上好学校,只能去学厨师学挖掘机或者送快递送外卖。我给他强调了三件事:第一,你将来当厨师当驾驶员送外卖送快递都没问题,但要干

    08-19

  • 桑植的月亮洞 ——网剧《带你走进月亮里》观后感

    桑植的月亮洞 ——网剧《带你走进月亮里》观后感

    文/邱德帅8月10日,亦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一部以桑植为原型地、布景地和拍摄地的网剧《带你走进月亮里》上线“北快手、南抖音”,一时间风靡网络好评如潮,更是让众多追

    08-16

  • 重新“发现”孔繁森——读《雪线上的奔布拉》有感

    重新“发现”孔繁森——读《雪线上的奔布拉》有感

    【读书者说】作者:刘仲国(山东师范大学教授)2024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也是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3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雪线

    08-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