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观后感:觉醒年代的青年,有澎湃激情也接地气

发布者:大好河山 2023-4-7 11:4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我的朋友圈里,正在追《觉醒年代》的80后90后不少, “鲁迅出来那段镜头设计真是不错啊。”“正剧就按这种水平拍好吗?你拍我就看。”……

我单位前辈所在的一个微信群里,也有追剧的60后——胡志毅,浙江大学戏剧影视艺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写了这么一句:《觉醒年代》是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的“影视翻版”。

追剧看书,大有人在。在《觉醒年代》相关的剧评中,已有不少人列出书单,帮助更多人了解那个时代。

和学生一起追剧

《觉醒年代》,胡志毅从一开播就关注了。10多集过后,学校开学,胡志毅上课时,与同学们也会提到《觉醒年代》。“有的没看过的,回去特意看了。”胡志毅说,“我觉得这部剧有教科书的意义,非常值得去关注。”

在他看来,一部年代历史剧,单纯以精良的剧本和故事、突出的人物塑造,不足以达到某个高度。除了艺术上的鉴赏,《觉醒年代》让他觉得难得的地方,在于立意的高度——它带给今人的思考。

在豆瓣上,有观众评价《觉醒年代》:“《走向共和》之后18年来,没有一部剧可以像这部一样,讲好接下来的历史。”

胡志毅也提到了《走向共和》,他认为这两部剧,呈现了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逻辑,破除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关于新旧文化的重新认识,这是该类年代历史剧真正让观众深入思考和津津有味的原因。

让胡志毅印象特别深的故事细节,剧中有不少。

比如,胡志毅举了个例子——鲁迅对“人血馒头“的感悟,不一定是在北京看到的,主要是来自烈士秋瑾被杀,所以剧中情节是经过戏剧化处理过的,电视剧把这一情节“嫁接”了过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

“其实这来自中国古代‘演义’的传统。”胡志毅说,“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把《三国志》《隋书》《唐书》用小说体写出来,通俗易懂,虚构但是生动有意思。”

这部剧中,同样藏着不少情景再现或细节呈现带来的观剧快感。

比如黄侃每次上课前,都要先骂一通胡适和白话文,这个历史细节是真的,还有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团结各方,陈独秀、胡适等同仁的“散伙”等等等。

这是一本通俗读物,胡志毅称,“书中有很多细节,在剧中都看到了。剧也演得好,把书里的描写影像化了。”他把剧与书互读,感受到电视剧的编剧、导演对五四运动相关史料、书籍的借鉴。

胡志毅讲到剧中有个桥段,毛泽东要离京,陈独秀与李大钊为他送行。临行前,毛泽东问陈独秀:“先生,您真的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落后的文化传统问题吗?”

陈独秀说,中国落后的不是文化,是缺乏指导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之所以大力抨击旧文化,是因为它压制和阻碍了科学和民主的生成。你不打倒它,新的理论就无法立足。

毛泽东才明白:“那看来,二位先生并非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陈独秀说,“那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谁也否定不了。假以时日,国泰民安了,我倒很乐意在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那么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胡志毅曾到安徽陈独秀纪念馆,看到陈独秀在小学(文字音韵学,又称训诂学)上的研究:“实际上在小学方面,他花很多功夫的。”(记者注:陈独秀有《连语类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荀子韵表及考释》等著作)

《觉醒年代》中,围绕新旧文化的冲突,坚定如陈独秀、胡适,保守如林纾、黄侃,还有兼容并包的蔡元培,激进到要废除汉字的钱玄同。这部剧以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非完全对立等角度,展现出对破除二元对立思维的讨论。“我们要从历史的吊诡和现代性的悖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有读者在观后感中也提到:“《觉醒年代》这部剧并不是单纯呈现给观众爱国主义,而是传递新旧思想之间的求同存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可以有不一样的反思。

带给胡志毅思考的还有胡适和陈独秀的分裂,这是该剧最后几集的内容。而这种分裂无关个人利益,是思想的分裂,跟他们不同的留学背景有关。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受了气,所以必然比留美的胡适有更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总之,胡志毅认为,剧中的人物、故事的广阔度非常难得,给观众提供了重新认识历史的契机,每个人思考后会有自己的结论,“有种历史文献片的味道”。

五四精神的奔涌

百年后仍值得鉴往知来

胡志毅教授提到的那本书,来自广东作家叶曙明的《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出版于2009年。

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了作者叶曙明。

这是一位出版人,从1980年代开始写作,此前已经有《草莽中国》《共和将军》等近现代史研究的著作,对20世纪初的历史有较深入的梳理。

书完成于2009年,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出版。《重返五四现场》包括上下两篇共六个章节,分别是《价值崩溃的年代》《向北京大学集合》《新旧文化的双簧戏》《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诸神的分手》《尾声与楔子:革命来了》。

“102年过去了,五四运动仍然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在百年当中,五四运动被不断述说,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几乎所有史料,甚至每个细节,都已罗掘俱穷(比喻无法筹到)了。”这句话,叶曙明12年前新书出版时说过,这一回再次以同一句回答了我。

“我不指望自己能发掘出新的史料,只能以我的思想、我的眼光,把这些史料重新梳理一遍,作出符合历史逻辑的解读。然而,但我认为这比发掘新史料更加困难,因为逻辑与观点经常会发生冲突,必须要作艰难的判断与选择。”

在书中,叶曙明尽可能罗列史料,通过梳理,用细节把历史大背景下的场景一一描述。这些描述,在胡志毅看来,可能成了电视剧创作的材料,那些场景太生动了。

为什么是重返五四现场?曾有人这样解读,所谓重返现场,就是要去掉日后的是是非非。“五四”那代师友日后分道扬镳,他们都卷入了后来的政治纷争中,成为对垒双方的重量级人物。但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是朋友,是同道者,尽管彼此在性格气质和观点上不无差异。重返现场,让他们重新活在九十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叶曙明也是这么理解的。“五四”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由当时的各式人等共同创造的,因此,你从任何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看到不同的“五四”,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说它是启蒙运动,有人说它是爱国运动,有人说它是青年运动,有人说它是全民运动……

正如给此书写序的余世存所说,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任何想用简单的几个概念把它归纳起来,都会有捉襟见肘、词不达意之感。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魅力所在。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五四大历史中的仁人志士已经离我们远去,他们对强国目标的追求,由一代代人接力。回看当年,启蒙者奔走呼号,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致力于民智觉醒,最终开启了中国现代史。

在文末,叶曙明写到,五四那一代人所遇到的千山万水,走到今天还没有走完,前面依然有万水千山。

【看剧荐书】

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漓江出版社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刘再复《共鉴“五四”》福建教育出版社

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汪晖《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 《坚如磐石》爆火,上亿网友热议:人一生最该看透的7个真相

    《坚如磐石》爆火,上亿网友热议:人一生最该看透的7个真相

    作者:洞见yimo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这几年,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大爆。《扫黑风暴》《沉默的真相》还有《狂飙》,都掀起了全民讨论的热潮。但其实有一部电影远...

    12-17

  • 许欣忠:读《管仲》有感

    许欣忠:读《管仲》有感

    古今中外,有四个人的经济思想影响深远。《资本论》的作者,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国富论》的作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春秋时期微观经济的鼻祖“商圣”范...

    12-17

  • 纪录片 《定风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那个同行人

    纪录片 《定风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那个同行人

    元符三年(1100)六月,流放海南三年的苏轼终于接到朝廷大赦的诏令,准备北返中原。谁料,准备渡海那天,终日风雨大作不能成行。入夜之后,天色忽然放晴。船夫说,不如趁此...

    12-12

  • 观《志愿军》有感

    观《志愿军》有感

    昨天,我走进影院看了电影《志愿军》,有一段我看了特别有感触。“三连的,还有活着的没有?”四周一片静默。“三连的,还有能继续战斗的没有?”片刻寂静后,一只手缓缓举...

    12-12

  •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像战士一样战斗前行——读《把一切献给党》有感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像战士一样战斗前行——读《把一切献给党》有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院校校长给今年的大学新生送出了第一份礼物——经典红色读物《把一切献给党》。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吴运...

    12-11

  • 新民艺评丨徐兴正: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找到美——中篇小说《不安》创作有感

    新民艺评丨徐兴正: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找到美——中篇小说《不安》创作有感

    中篇小说《不安》主人公小安,他是一位摄影师,去一个叫安寨的地方拍摄泥石流景观,目睹了一场垮塌。为了写这篇小说,我了解了一些摄影家及其作品,其中包括荒木经惟这样的...

    12-04

  • 缙云丨向欣:命运的裂缝——电影《小镇岁月》观后感(文艺评论)

    缙云丨向欣:命运的裂缝——电影《小镇岁月》观后感(文艺评论)

    新重庆-上游新闻 命运的裂缝——电影《小镇岁月》观后感(文艺评论)文/向欣《小镇岁月》是一部“艺术电影”。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电影”不是商业片,而是一些追求更高...

    11-26

  • 问故出新——临《张迁碑》有感

    问故出新——临《张迁碑》有感

    《张迁碑》拓片整体图《张迁碑》拓片局部放大《张迁碑》拓片局部放大【学书心得】《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是为了...

    11-19

  • 《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时常渴望寻找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一个不屈的灵魂。而《简·爱》这部经典名著,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让我...

    11-07

  •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序言父亲解放战争时期真实经历,十年前父亲81岁时曾经投稿刊登在《沈阳晚晴报》,原文内容如下:《张大爷三天治好我的病》沈阳 刘庆林平津战役时,我在四野骑兵师一团任宣...

    10-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