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们的日子》近日迎来了大结局,尽管这部剧在播出的时候遭到了大量吐槽,但很多人还是一直坚持看到了最后。
可惜这个结局实在很难让人满意,剧中演技出色,很受观众喜爱的姥姥那人和离开了人世,最终也没能赶上自己的生日,也没能与自己最喜爱的外孙子明中见上最后一面。
可以说她临终前的愿望只完成了一个,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是在看到儿子的同时,又被儿媳妇给气了一次,反而让她对儿子今后的生活更加担心。
剧中那人和这个角色的形象是在不断变化的,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评价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那人和不太喜欢
那人和在全剧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普通家庭里的老人,纯朴、自然、勤劳、节俭,嘴上总喜欢对家里的晚辈不停唠叨,可实际上对他们又非常宠溺。
在那人和家中,当时有三个年轻人,女儿刘淑霞,女婿王宪平,以及女婿的弟弟王宪安。
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什么家务也不用干,全部家务都是由那人和来完成。
以至于当那人和离开以后,家里连一个会做饭的人都没有。
就在观众都觉得家里能有这样一位老人,实在是一家之福的时候,却发现那人和其实只有在女儿家中才会这样,她到了儿子家中却是另外一副面孔。
剧中那人和在儿子家中的戏份很少,一共只有三段:
一段是那人和一边收拾厨房,一边埋怨儿子家里乱的像猪圈一样。
一段是那人和一边在外面洗衣服,一面埋怨儿子太怂。
还有一段是与儿媳妇争吵,然后要收拾行李离开。
正是由于这三段没头没尾的片段,让很多观众认为那人和有些“双标”。
在女儿家住的时候,女儿可以什么都不做。傅莹饭店开业的时候,一家人在傅莹饭店忙活了一天,回来以后,女儿坐在沙发上让刚换下衣服的那人和去做饭,那人和一句怨言都没有,马上就去做饭了。
为什么对女儿能够如此容忍,对儿媳妇就不行呢?
所以大部分观众在这一阶段对那人和的态度是不太喜欢。
第二阶段:对那人和有点讨厌
当王雪花出生以后,观众对那人和这个角色的感情从不太喜欢快速转变成了有点讨厌。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那人和有一个非常让人反感的毛病,那就是重男轻女。
那人和对明中一直都非常疼爱,对雪花虽然也很好,但相比之下还是要差了一些。
那人和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找了一个可以骗过自己的理由,那就是明中身体不好,所以一定要从小就偏向他一些,让他能够得到更多的爱。
可是那人和却没有想到,她这种厚此薄彼的关爱,实际上让明中更加难受,让明中更加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从而内心深处也更加自卑,同时还对妹妹产生了一种愧疚的心理。
那人和最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她在劝说雪花放弃上高中,去读中专时候的一些言论。
在面对雪花的时候,她告诉雪花读中专可以早一点找到工作。
在面对刘淑霞的时候,她说“女孩再有出息能怎么着,不还得嫁人生孩子吗”
刘淑霞在听到了那人和的这番话,也确定了那人和偏向明中,并不仅仅是由于明中身体不好,即使明中没有毛病,恐怕她也会对明中更好一些。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观众对那和人的态度从“不太喜欢”转变为了“有点讨厌”。
第三阶段:感觉那人和还挺好的,不舍得让她下线
在全剧的后半段,明中的病治好了,这件事让那人和心中的结彻底解开了。
她对待明中和雪花开始一视同仁,不再有偏有向,看起来真的成为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并且在她生病住院的时候,观众也看到了她儿媳妇的真实嘴脸,发现了之前可能真的是误会了那人和。
对待这样的儿媳妇,应该没有谁会不感到愤怒。
那人和对雪花也表现出了隔辈人的疼爱。
在王宪平由于雪花没有选择东方宏而准备训斥雪花的时候,那人和站出来为雪花说话。
当得知雪花男朋友腿摔坏了,将来有可能会落下残疾,王宪平和刘淑霞出于道德考虑,不愿意雪花这时分手。
这时那人和不管这么多,她坚决不同意雪花继续交往,她表示自己绝对不能让外孙女嫁给一个残疾人。
在这个时间说出这样的话,也许在外人看来会觉得道德有亏,但如果站在外孙女的角度来看,姥姥对她这是真爱。
就像接下来小叔王宪安在命令雪花分手时说的,宁可让外人把他当成畜生,也要让雪花幸福。
在那人和知道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都给了雪花,让雪花和明中一人一半。
其实那人和还有一个孙子,但那人和并没有留给孙子任何财物。
在整部剧的最后两集,都在围绕着那人和展开,可能是为了与这部剧的开头相呼应,开头是三个新生命来到人世,结尾是一位老人离开人世。
但实际上更多观众还是喜欢看到一个圆满的大结局,而不是这样所有人都带着忧伤结束。
之前剧中唯一一个正常的年轻人严冰,被写得遭人玷污,流产大出血,失去了生育能力时,就有人质疑这编剧是不是和“美好”有仇。
现在看来不止是与“美好”有仇,好像与“圆满”也有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