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传非遗——新创黄梅戏《百鸟朝凤》观后感

发布者:骑驴流浪 2023-2-22 15:50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愧为当今世界非遗之最。是我们的先辈们一代又一代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吹拉弹奏,样样俱全。其中,位于吹奏乐器之首、号称中国民族乐器之王的,就是唢呐。而唢呐,本身原是一件外来乐器。公元3世纪,魏晋之际,唢呐由西亚波斯一带传入中国。唢呐(Sorna)得名于波斯,波斯语写作:sūrnāy,sūr意为强音(strong),nāy意为笛子,是一种多用于聚会宴饮等欢快热闹场合的别种“芦笛”。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所以,它是伴随着丝绸之路而来到华夏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金、元时代传入中原地区,也称“唢叭”“号笛”。

明清时期,唢呐广泛流传于民间,多用于婚丧喜事的吹打乐队中,也用作民间歌舞和戏曲的伴奏乐器,并出现在史籍记载中。明·王圻《三才图会》记:“锁奈,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一代名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他在《纪效新书·武备志》写道:“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号称“南曲之冠”的散曲作家王磐有一阕《朝天子·咏喇叭》,更是描述唢呐的绝妙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清代,唢呐被列入宫廷回部乐,登上大雅之堂。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全国各地广泛使用的乐器之一。

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艺术,也在同一批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进入我国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保护、抢救、传承、弘扬,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近期推出的新创黄梅戏《百鸟朝凤》,就在这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用非遗演绎非遗,用非遗宣传非遗。在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舞台上,塑造了同样是在民间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唢呐艺术两代非遗传人,如何在时代变迁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牢记初心,坚守唢呐艺术的根本,演出了一场荡气回肠、引发广大观众强烈共鸣的叙事情景剧。这是一部弘扬工匠精神极具创新力的好戏,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同名小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因为此前就有根据小说改编成电影且广被赞誉,所以把它改编成黄梅戏并能体现出戏剧的创新与特色,对于编剧、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都是一场艰巨的挑战。但从在合肥首轮演出的良好反响,基本验证了这部戏的创新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整场演出中,王成、周珊、沈良学、程小君、赵章伟、姚恩田、李楼、袁伟、张立、范璇璇等演员,无论主角配角,都全身心的投入,舞美、乐队配合紧密、相辅相衬,齐心协力。座无虚席的安徽大剧院礼堂内,观众们屏住呼吸几近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融入舞台上扣人心弦的剧情之中,一起感受剧中人物命运沉浮的震撼。

这部剧的剧情并不复杂,简述如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向严苛的无双镇唢呐班班主焦三爷收了两个徒弟:略显木讷的周天鸣和聪明伶俐的蓝玉。与处处争先的蓝玉不同,天鸣处处用心,踏实勤奋。

三年以后,焦三爷宣布即将“传声”,即教授唢呐曲中难度最大的“百鸟朝凤”,且根据前辈规训,一代弟子中只传一人,此人将成为下一代班主。所有人都以为,焦三爷会传给蓝玉,没想到焦三爷选择了天鸣。他说,他要选的人,不是看他唢呐吹得多么好,而是看他能不能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拼着命把这活儿保住并且传下去。天鸣感动万分,蓝玉愤而离去。

周天鸣刻苦发愤,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得到真传。焦三爷将自己辛苦经营了三十年的焦家班,将已经传了五代人的一箱唢呐(每一支唢呐都有不寻常的来历),悉数传给了周天鸣。可万没想到,外面的世界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洋乐队的冲击下,曾经风头无两的唢呐班风光不再,无人问津。不仅备受冷落,还备受羞辱。几位师兄因家境所迫,终于选择放弃唢呐,跟随已经做了包工头的蓝玉进城做工。天鸣的恋人立秋也因残疾的哥哥娶亲需要彩礼而无奈离去。周天鸣孤独无望。

为了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焦三爷临终之时,周天鸣发出誓言,只要有口气,绝不让唢呐艺术消亡。生死之际,两代班主完成了真正的灵魂交接。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从剧中看到并深受感动的,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民间艺人,在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如何做人、做事、做好艺术的守护神!

先看做人:本剧第一个重要环节是焦三爷选择传人,把代表性的绝技——唢呐十大名曲之首的《百鸟朝凤》,依据祖训,传给一位接班人、即下一代班主。在蓝玉和天鸣之间,他选择了稍显木讷、但忠厚老实肯下死功夫的周天鸣,并把焦家班改名为周家班(按:周家班的原型,是以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的中国民间乐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间又称周家唢呐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自清末创始以来,已传承家族六代,历经100多年沧桑。男女老幼乐手共计100余人,横跨苏鲁皖浙,享誉民间海外)。用他的眼光,是要找一个“能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拼着命把这活儿保住并且传下去。天鸣果然不负所托,用五年功夫,学得了焦三爷的绝学真传,并以他的朴实厚道,赢得了儿时玩伴立秋姑娘的芳心。

再看做事:民间唢呐班走村串户,为农家的红白喜事吹奏各类乐曲,讨得一些薄酬,籍以谋生,生活实属不易。但,他们的演出是讲规矩、有底线的。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在丧礼中是给品德高尚、享誉乡里的长者的送行曲。剧中,当邻村一位“村官”去世,两个儿子拿着丰厚的酬金,请求焦三爷带着唢呐班前去吹奏《百鸟朝凤》,因为这个村官只顾谋取小家族的私利,而不顾及全村,口碑极差,遭到焦三爷断然拒绝。这,就是优秀传统艺术的道德底线。唢呐声声,吹奏出的是天地正气,弘扬的是人间的真善美。

最后,来看焦、周师徒两代如何做好唢呐的艺术的守护神,这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正如编剧徐新华女士在介绍本剧的创作构思时所说:“前人的文化与生命同在,但愿与生命相渗透的文化,不要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失。《百鸟朝凤》正是一直致力于黄梅戏题材与表现手法创新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与我本人基于创作理念的高度契合,比较能够站在拯救和传承我国非遗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最典型事件个体与群体人物的匠心塑造,赋予创作者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实状况的深沉呐喊,企以与观众达成心灵上的默契。”

导演韩剑英也有切身感受:“作为非遗项目的唢呐艺术,带有明确的时代记忆。它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曾经或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执导这部戏,既有对助力传统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担当,强化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又有突破以往思维定式,着力探索唢呐艺术与人物及大环境互为共生的默契关系,使枯燥的事件,通过合理并错综复杂的剧情杯葛、重叠变得鲜活起来。”

剧情聚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种种外来时尚文化元素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艺术一度低迷颓势,以焦三爷、周天鸣两代唢呐班主以及身边一群唢呐艺人,遭遇到空前困难的生存状态,他们命运沉浮给观众留下几多悬念;在逆境中,唢呐艺人们不甘沉沦,焦三爷拿出了全部积蓄甚至他用以治病的医药费,天鸣的父亲也卖掉了家里的牛。面对唢呐班的师兄弟都星散到城里打工,焦三爷毅然决定重新收徒,重组唢呐班,并宣布改革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百鸟朝凤》唢呐绝技不再每代只传一人,四邻八方的乡亲们闻信纷纷把孩子送来……。这就是在传承中守正创新,它让我们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生生不息、常革常新。

在剧终,受到感召的蓝玉、立秋、师兄们陆续归来。周天鸣用一曲高亢激扬的“百鸟朝凤”送别敬爱的师傅,迎接唢呐艺术的新生。唢呐声声,吸魂摄魄,在天地间久久回荡。字幕伴着配音:“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以安徽为例,全省16个地市70多个县,唢呐艺人就有五万多人!他们用传承了千百年的元气,让中国人祖祖辈辈历练出来的唢呐艺术,真正活在了民间。传统的民间艺术,终于迎来了春天!”

正是这些基层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用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出高度的文化担当。这,也正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所在。

祝福唢呐,祝福黄梅戏!

(作者:翁飞 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本文来自【安徽财经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推荐阅读
  • 《坚如磐石》爆火,上亿网友热议:人一生最该看透的7个真相

    《坚如磐石》爆火,上亿网友热议:人一生最该看透的7个真相

    作者:洞见yimo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这几年,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大爆。《扫黑风暴》《沉默的真相》还有《狂飙》,都掀起了全民讨论的热潮。但其实有一部电影远...

    12-17

  • 许欣忠:读《管仲》有感

    许欣忠:读《管仲》有感

    古今中外,有四个人的经济思想影响深远。《资本论》的作者,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国富论》的作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春秋时期微观经济的鼻祖“商圣”范...

    12-17

  • 纪录片 《定风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那个同行人

    纪录片 《定风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那个同行人

    元符三年(1100)六月,流放海南三年的苏轼终于接到朝廷大赦的诏令,准备北返中原。谁料,准备渡海那天,终日风雨大作不能成行。入夜之后,天色忽然放晴。船夫说,不如趁此...

    12-12

  • 观《志愿军》有感

    观《志愿军》有感

    昨天,我走进影院看了电影《志愿军》,有一段我看了特别有感触。“三连的,还有活着的没有?”四周一片静默。“三连的,还有能继续战斗的没有?”片刻寂静后,一只手缓缓举...

    12-12

  •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像战士一样战斗前行——读《把一切献给党》有感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像战士一样战斗前行——读《把一切献给党》有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院校校长给今年的大学新生送出了第一份礼物——经典红色读物《把一切献给党》。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吴运...

    12-11

  • 新民艺评丨徐兴正: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找到美——中篇小说《不安》创作有感

    新民艺评丨徐兴正: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找到美——中篇小说《不安》创作有感

    中篇小说《不安》主人公小安,他是一位摄影师,去一个叫安寨的地方拍摄泥石流景观,目睹了一场垮塌。为了写这篇小说,我了解了一些摄影家及其作品,其中包括荒木经惟这样的...

    12-04

  • 缙云丨向欣:命运的裂缝——电影《小镇岁月》观后感(文艺评论)

    缙云丨向欣:命运的裂缝——电影《小镇岁月》观后感(文艺评论)

    新重庆-上游新闻 命运的裂缝——电影《小镇岁月》观后感(文艺评论)文/向欣《小镇岁月》是一部“艺术电影”。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电影”不是商业片,而是一些追求更高...

    11-26

  • 问故出新——临《张迁碑》有感

    问故出新——临《张迁碑》有感

    《张迁碑》拓片整体图《张迁碑》拓片局部放大《张迁碑》拓片局部放大【学书心得】《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是为了...

    11-19

  • 《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时常渴望寻找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一个不屈的灵魂。而《简·爱》这部经典名著,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让我...

    11-07

  •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序言父亲解放战争时期真实经历,十年前父亲81岁时曾经投稿刊登在《沈阳晚晴报》,原文内容如下:《张大爷三天治好我的病》沈阳 刘庆林平津战役时,我在四野骑兵师一团任宣...

    10-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