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奥色治郡》影评精选10篇

发布者:大唐飞哥 2022-5-15 05:14

《八月:奥色治郡》是一部由约翰·威尔斯执导,朱莉娅·罗伯茨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一):人艰不拆

今晚又跟妈妈吵了,准确的说是我因为不耐烦她天天要跟我qq视频而一直不回她的短信,最后在她的来电中爆发,发现我们只要在一起超过两天就要吵一次,不在一起天天联系超过三天也要吵一次,原来在纠结毕业后到底回家还是留在外面,妈妈一直想我回去,可是现在她反而似乎成了把我往外推的主要动力,她是真的希望我在她身边吗,还是怕寂寞,还是怕老了没人照顾。。。。我的妈妈似乎比本片中的妈妈仁慈不少,至少看起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怎么说才好呢,剧中爸爸在祝福中送走最爱的大女儿后,跟妈妈说对大女儿感到很失望,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本书《我和爸爸》,书中的我在妈妈死后独自面对爸爸的请求----甘愿为女儿做牛做马只要能与她一起生活 时,坚强又残忍的拒绝了,送他去了养老院。

中国人最讲究孝道,但如果代价是破坏自己的生活呢,有句话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距离产生美。

说道病,我周围很亲近的两个朋友最近家里都发生了变故,一位是一直住在一起的外婆突然离世,一位是像爸爸一样的外公刚刚确诊舌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阵风似乎又在耳边响起,也许就像剧中的二女儿说的那样~我也许还会做一些无法令自己自豪的事,但生活就是会把你逼到那份上。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二):评八月:奥色治郡——人生很长 苦难如是

有人说,一部片子成色是好是坏,看个十分钟就能看出来。我认同,在看《八月:奥色治郡》(以下简称“八月”)十分钟之后,我更这么觉得。

十分钟,这也许是能呈现影片故事大致内容和自身气质的最短时间。当然,每部影片都有种区别于其它的气质,而将气质分解,就是使影片成型的个个工种最终的工作完成情况,尤其重要的是,我想说的是,在十分钟内决定影片成色的最主要单元是,摄影、影调、表演、和台词。前两者决定影片的外在气质,背景环境、天色光线,明亮欢快或晦暗抑郁,后两者决定内在,传达情绪、情感、和意义。

“八月”透露出的情感和内涵是复杂的。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一群深陷沼泽的家庭成员,始终是好莱坞探究人性的标准配置之一。本片中,离家自杀的父亲,一个早早离场的人物,将离散的家庭成员再次组织到了一起。成员之间一直隐而不发或者一直避之不及的种种矛盾,有如火山喷发一般涌动而出,淹没了生活,留下了厚重的灰烬。

影片以父亲如独白似的对白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仿佛延长了人物的在场时间,也以T.S.艾略特的“人生很长”一句,直接营造了一种苦涩的情绪氛围。后来父亲自杀,再想这个开头,才发觉这些话语就是一种独白,呈现了影片的叙事视角。死去的父亲在天上,拥有了上帝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家庭的荒诞剧尽收眼底,而“人生很长”,明显就是上帝悲悯世人的发声。

人生很长,苦难很长,但仍要经受。这是一个恒久的命题,重要的是,如何来呈现这种苦难。纯粹的苦难并不值得夸耀,反而带些荒谬的,不可名状的,笑中带泪的苦涩才更令人回味,就像“八月”带给人的感觉。酗酒、嗑药、偷腥、吵骂,所有这些无非是人失去控制的表现,对生活也是对自己的失控,而失控的根源,也许只是生而为人的疲惫和空虚。无法正视这种残酷,就无法善待自己和他人,无法和生活和解。

传达这些可能的意义,演员功不可没。

此片的阵容绝对可谓强大。前阵子看斯特里普上艾伦秀,才明白她早已人戏不分。因嗑药而精神失常,神经敏感的老母亲,被她演绎的入骨三分,几乎一人挑起了整个影片。就算只是用单单几句话讲一个故事,也能激人眼泪。编剧一个巧妙的峰回路转,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原来她表面上精神混乱,易怒毒舌,十足尖刻可恶,但实际上又是先知先觉,始终掌握着揭露还是隐藏真相的主动权。三个女儿,四个家庭,先后离开。本以为只剩下大女儿芭芭拉和老母亲守着一堆真相,然后和解,有如《饮食男女》的结局,但到了最后老母亲自私自利的本性仍旧将最后的希望驱逐边境,真是冷酷到底。

除斯特里普之外,其它众人无不是演写实戏的实力派。想说的是大嘴和她“女儿”阿比盖尔。为什么说斯特里普撑起整片只是几乎,就是因为还有罗伯茨。想来,也只有大嘴有功底有魄力能和嗑high的斯特里普正面对抗而不显势弱。无论隐忍还是爆发,每一帧表演都充满了张力,特别是长桌聚餐一段,实在太震撼,无愧我的挚爱。

阿比盖尔演什么都让人想起《阳光小美女》时的可爱傻样。想说她是想说《阳光小美女》。它和“八月”是同一块磁铁的两级,同样的命题,却是不同的风格表达和引力。小女孩长大成人,从“阳光”下的橙黄色,步入了“八月”中曝光过度的惨白和家中内室沉重的黑灰。成长残酷,真相残酷,人生残酷。

片尾的民谣袅袅不绝,Last mile home. Tripping on the last mile home. 看着芭芭拉开车离家远去留下的扬尘,也许home并不只是一座房屋一种陪伴的概念,它也是远行、承受、反身默识。

还记得芭芭拉对想要逃逸的母亲说的话么?What are you doing?Where the fuck are you going?There's no place to go.人生很长,苦难如是。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三):生活能有多残酷

以中产阶级的家庭危机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却很少有像《八月:奥色治郡》这么过瘾这么直言不讳的。这部电影完全撕破了那一层欲盖弥彰的窗户纸,直接将一盆盆狗血端到观众面前,然后咆哮着说“看吧,这就是我以及你还有他们的可悲的生活”。电影开头的第一句台词就是life is very long,在看完电影之后,觉得在long后面还可以加一连串形容词,比如miserable,再比如desperate。更让人难受的是,生活的这种残酷还带着一股如戏剧般的讽刺,比如V指着和自己丈夫偷情的人然后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都不了解我的痛苦,只有她知道。由于V的失踪这一事件将V这一家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可是他们不知道,这次相聚会让他们这个貌合神离的大家庭迎来一次最彻底的分崩离析。芭芭拉在坐车回家的路上抱怨到,怎么会有人住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我们怎么会因为这么一片荒凉的土地赶走那些印第安人。这一段和后面V对芭芭拉吼道我和你爸爸在这片土地上牺牲了我们的一切来养育你们,可你们最后却都走了,一个都不留的那一段呼应了起来。可能从很久之前在这对母女之间就生长出了一个毒瘤,只是一个要强的母亲,一个是不服输的女儿,所以谁都不想去碰这个毒瘤,就任它在那肆意生长。在V告诉了Ivy,和她交往的是她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后,Ivy选择了逃避V和芭芭拉跑了出去。这时V对芭芭拉说,你看,她就不如你那么坚强。看到这我想起了以前看电影时看到的一句台词”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tough and wanting to be“,其实每个人的人生态度都是合理的,只是有人选择了坚强,有人选择了回避。V一直试图告诉大家,她才是最坚强的那一个,可最后当她颤颤巍巍的走向那个一直被她非议的印第安保姆时,她的内心一定在诧异自己怎么会输得这么彻底。其实在生活这场残酷的戏剧里,哪里有胜者,留到最后的最多也只能被称为幸存者,那些高叫着自己战胜了生活的人,只不过是拿着这个口号来充当自己坚持下去的精神麻药而已,背后的有多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实在是太喜欢这部电影了,连海报都超级喜欢,所以刚看完就絮絮叨叨的乱写了这些东西,第一遍看完肯定有很多细节还没领悟到,不过就算冲着那群演员的绝佳演技这部电影也值得翻来覆去地被刷个够!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四):安宁下的漩涡

电影是用影像与音频承载起来的表演与艺术,他更直接与形象的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不用费心思的去揣摩与感受,只是静静地等待一切像暴风骤雨般向我们扑面而来。电影与戏剧相比更具有感染力,他尽可能极大地还原了一切可以还原的现实环境,加上对一些事物与人物的渲染以及用音乐对气氛舒缓与紧迫的表达,更展示了电影在手法上与艺术上无可比拟的效果与价值!对于本片由戏剧转为电影,用电影的形式来诠释戏剧里的情节,又请来一大帮子实力派演员来配戏,不可谓不称之为电影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无论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审视,整部电影都充满了无尽的话题与争议,静下心来去感受这部电影,也许我们感受到的不再只是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话题与娱乐。

电影是由戏剧改编而来,剧情自然是无可挑剔,矛盾的集中与环境的塑造都极力的营造出了戏剧一样的结构与张力,强大的戏剧氛围让电影整体显得就格外的看点十足。每个家庭成员在出现与未出现以前都似乎存在着一种即将发生重大事故的预兆,直到一个个演员入定这种氛围就更显得格外明显。电影很巧妙的将所有事情发生的起因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引燃整个人物事件的同时让我们在这条漫长的导火索上享受甜美且幸福的时光。直到剧情一点一点的慢慢延续扩展,渐渐地将每个人的故事剥离出来,以至于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且致命的漩涡。电影在揭示每个人物的同时何尝不是在梳理电影在人性上的展现,貌似平静与和谐的环境中全部都是隐藏在华美虚假幸福背后的丑恶真相。每个人都在极力的掩盖内心中不愿揭示的事情,以至于用一些暴虐不堪的行为与语言来抵消与减轻自己对自己做下丑恶事情的歉意与忏悔,但无形中又对其他人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与悔恨。也许真相本来就是一个难以让人接受的事实,可是掩盖真相不但加重了自己内心的负罪感也让无辜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遭受真相带来的强大罪恶与毁灭打击。电影在讲述一些人性深处的东西,再被别人伤害以后似乎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别人的伤害。无论是从语言还是行动上,不加修饰的揭露最真实的想法总是最直接的展现本应该的事实,可是在人类的情感上,我们却宁愿选择美丽且虚假的谎言,也不愿意直接把自己最真实的目的与想法展现出来。这不仅让自己感到很难为情,也暴露了自己内心的丑恶与虚伪的道德。每个人都是懦弱的,只是自己不敢去承认,当一切都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们能选择的只是逃避。勇于坚守真相的那些人都是让我们感到厌烦与憎恶的人,因为我们宁愿生活在一个虚假美丽的谎言之中,也不愿直面我们的懦弱与最真实的真相,这也许就是人性!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梅姨与大嘴罗伯茨的精彩飙戏。两个人炉火纯青的演技已经让整部戏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电影本身就非常出色,再加上两个影后之间的对决,那种锋芒毕露的锐气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无可挑剔演技,那犀利的眼神,那传神的对白,举手投足之间挥散着一种难以抗拒的说服力。其实电影本身在选角上就有点过于浪费,两大影后随便拿出一个就能撑起整个场面,再加上一个伊万一个康顿巴奇,这简直有如暴殄天物一般。虽然梅姨与朱莉娅罗伯茨的卖力演出没有换来一座奥斯卡小金人,但她们的努力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很精彩的一部电影,众多明星加盟星光熠熠,那种结构紧凑无缝衔接的剧情加上抽丝剥茧的探索,着实有种真相大白于天下的畅快。感知真相以后我们会深深地陷入沉思,因为每一个真相背后都是那么的异常沉重与罪恶,选择逃避似乎成了一个难以抗拒的解决方法,留下来面对问题却成了一个无休止拷问自己心灵的难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做,似乎电影也没有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最后再说一句,梅姨的表演真是绝了!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五):戏如人生,揭疤无用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影片《八月:奥色治郡》不是有关一个大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是只有不堪回首的回忆和唇枪舌剑的争吵。生活的真相被真实揭露出来,沉重到让人看得人喘不过气来。有趣的是,虽然这是一部以群戏支撑整体构架的家庭片,但舞台剧般的表演和写实的故事形成了对比,更让人感慨生活与戏剧的交织映射。正所谓,人生就是一出舞台剧。

家庭聚餐是欧美电影最喜欢表现人物冲突、故事高潮的场景之一,可以说,电影《八月:奥色治郡》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段,通过长达二十分钟左右的聚餐戏,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冲突都达到了峰值。也同样是这场聚餐戏,这个大家庭的所有痛楚和相互埋怨被抬到了桌子上。本片的写实表现在所有家庭里都会有的鸡毛蒜皮,是那么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贴近。现实比幻想残酷,当一个个疤被揭开,我们通过这些人,看到了我们自己。

作为一部群戏电影,怎样将人物关系疏离清晰是编导的要职。将这点放在《八月:奥色治郡》上看,编导的任务可以说相当轻松。首先,影片改编自同名话剧,台词的编写有了蓝本,甚至有些台词都可以照搬原版剧;其次,这个故事需要的场景非常少,基本除了那栋房子就是奥色治郡的高速路,其中房子里的戏占了至少80%的比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本片汇集了一大批演技派明星,从刚成年的艾比盖尔·贝斯林到65岁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这十位演员不负众望,携手奉献了“13年电影最佳群戏”。

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在美国南部,一个老头失踪后被发现溺水死亡,他的妻子维奥莉特成了这个家的一家之主。父亲的葬礼让多年未见的三姐妹又聚在一起。大女儿有个不忠的丈夫和一个正值叛逆期的姑娘;二女儿住在父母身边,典型待嫁剩女;小女儿鲁莽直接,钓金龟婿是她的“拿手绝活”。由此可见,这部电影是以女性角色为主导的,故事的基本框架由母亲和三个女儿的交流对峙组成。其中,由梅姨饰演的母亲和由大嘴朱饰演的大女儿这两个角色是重中之重,最具戏剧冲突的人物谩骂讽刺挖苦争吵布拉布拉来自她两。其他角色虽然作为辅助退居其次,但都有着足够的发挥空间。

母亲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她是典型的非模范家长,吸毒,酗酒,火爆脾气,最突出的是她那根得理不饶人的毒舌。与大女儿的争吵内容大多基于那些让人不快的过去往事,都说往事只能回味,不必常提,但很显然母亲就喜欢给别人揭疤,直接或拐弯抹角地挖苦大女儿。她埋怨大女儿的不孝顺,在餐桌上借大女儿与岁女的关系讽刺大女儿与自己的关系,这是比较有趣的一个地方,所有长辈们的争执和打骂都被刚成年岁女看在眼里。成人世界的虚伪和相互攻击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她面前,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崇拜姨妈(即小女儿)的男朋友,因为后者不仅仅是这个大家庭唯一的局外人,乐观幽默的他还属于事业型男人,不喜欢沉溺过去,不喜欢争吵,和这个家里的人形成了对比。

从整体风格上看,《八月:奥色治郡》远比想象中的要阴暗。影片中许多色调都是灰暗的,这个家没有多少正面励志的人物形象,或许他们不讨人喜欢,但却无比真实。无论是乐观男人还是毒舌婆婆,都可以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人。本片总体的观感并不是愉悦的,因为它太真实,看本片的过程就像在坐过山车上,还要被一根接一根针戳到心脏。化戏剧式的情节为写实的家庭记录,本片通过众卡司的飙戏抓人眼球,凭比现实更狗血的人物冲突给观者“照镜子”。

相信看过的朋友都会感觉,业界毒瘤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近年作品甚少的茱莉亚·罗伯茨的对戏是影片最值得评说的地方。的确,这两位优秀的演员首先戏份最吃重,再者他两位的表演互动性很强,就像一对真实的母女,挖苦、争吵和大打出手一个不少。本人再一次感叹: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十有八九会有梅姨和大嘴朱,虽然这一届的异常激烈让他两位本身的胜算都不大,但为ladies保驾护航的是大佬韦恩斯坦和人缘超好的乔治·克鲁尼,最终报个冷门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想说的是,当你觉得现实过于沉重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你过于沉溺在过去时光里。翻旧账揭伤疤真的无用,伤人伤己。或许该有的是一颗相信未来的心,不是说给自己而是付诸行动。看看这些电影里的悲剧,自己还不算太糟,不是吗?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六):We are all sinners.

恩,所以在网上看的。

对于那个完全在看图翻译的字幕感到无奈

还好可以基本听懂

没有什么文笔也没什么有深度的见解,就是把想法写下来。

----------------------------------以下有剧透-------------------------------------------------------------------------------spoils alert----------------------------------------------------------------------------------------------------------------------------------------------------------------------

知道这个片子完全是因为小Ben,然后就觉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讲了一个美国中部普通家庭,无奈而绝望。

大家都有问题,但是只有母亲在这样那样破事以及嘴癌的折磨下无法再粉饰太平。终日沉溺于药物,疯言疯语。

而这个母亲,妻子,女人的一生又是如何呢?

幼年时期活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阴影下,长大成人终于有了点钱有了一个家,三个女儿。当然老公跟妹妹乱搞,而最被宠爱的大女儿也让他们失望没有成为作家。 她的感情应该寄托在哪里呢? 没有人。 她肯定曾经也有过希望,曾经。当然,她也是个混蛋。看到自己的老头子要去自杀就让他去了。

而大女儿呢?凭什么她就要被冀望成为个什么人,她又没选择成为被宠爱的大女儿,凭什么她就要去完成父母的愿望。她是聪明但是脾气暴躁,毛脾气赶走了她的家人。

当然可以说一下小Ben,懦弱,胆小。不停的犯错,然后不断的道歉。 一个平庸而愚蠢的人。从小就在无缘无故的责骂中长大,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私生子,而他妈妈视他为人生的耻辱。最后喜欢上了自己的表亲。

那个女儿,她以前演阳光小美女里的那个小姑娘,算是同类型片子。

不用一一讲别人了,大家都在害人,却也是受害者。 可能这是老天爷对他们的错误的惩罚吧。

这个家庭若是真的想掩盖他们的屎事,这个妈妈就不会从一开始嗑药发疯。

电影只是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顺便嘲笑我们说:“别每天为自己家里那点破事儿觉得全世界欠你几十万了,你受伤的同时肯定也在拿着刀子狠狠地扎别人呢。你有你的不爽,那你家里剩下那几口也不会比你少。”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八):Quite a kick

这是一部好电影,让我有很多感慨。

在脾气和性情上,Vi真像我外婆,Barb真像我老妈。一个mean yet penetrating, 一个always try to straighten things out but always fails to catch up the leads. 当梅姨说那句Nothing's gonna slip my eyes的时候,我就老想起我外婆的那双总是这瞅瞅那看看的眼睛。妈妈和Barb也很像,温柔却又坚强,有时发作,有时果敢坚决。我从前讨厌外婆和妈妈身上明显的缺点,比如容易发作和愤怒,直到我发现我自己身上也有这样的缺点,只是程度稍缓和些,但是的确是come from them. 在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明白了traces of evil才更容易生存下来的道理。的确是这样的,我们身上好的优秀的闪光的是从nuture而来,而那些坏的卑鄙的阴暗的都是从nature而来。子女从父母那继承的大多是缺点和弱点,只有在子女意识到这一点时,才能正视自己的drawbacks,体会到血脉相连的真正含义。It's not an irony, it's a straight fact.

过了姗姗来迟的叛逆期之后,我开始一点点理解妈妈甚至外婆性格上的东西。尤其是在离开她们这么远之后,我常常在做家务时想念我的妈妈,体会到她为家庭操劳时的心情,不知何时才能为她做这些从没怎么做过的琐碎的事。想到从前和妈妈这么亲密,现在连两个星期都不曾通个电话,心里很难受。可是每次通电话时,妈妈问我想不想她时,我都有burst into tears的冲动,所以我不敢打电话,思念很辛苦,像吊盐水一样滴进血管里清洗时光的尘埃,却也很漫长,像月光下的影子,相随一生。Vi在最后嘶声力竭地喊着Barb,人是多么地需要爱和关怀,只是因为缺少爱与关怀,才会变得这么nasty and mean。外婆在发脾气的时候,我其实一点也不怕,因为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我知道外婆缺少理解和关爱。当她抓着我的双手不停地抚摸我的双手,我完完全全地感受到了她的需要,可是我只能忍着泪水,因为我过不了几天又要离开她们了。以前的我多么想离开家庭远走高飞,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样子,现在我离开家庭也不算太久,可是在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心里那个回家的声音一直不曾停过。人生有好多遗憾,可是这些遗憾是必须的吗?要等明白了遗憾所在才懂得珍惜和谅解吗?现在妈妈一直在照顾外婆,这似乎是我现在唯一感到宽慰的事了。

我喜欢家庭伦理剧的原因是,这样的戏剧耐看耐想,后劲够足,quite a kick.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九):悲哀的生命

昨晚看完此片,让我想到了《一一》,想到了《余生的第一天》、《天伦之旅》、《两周》、《爱在屋檐下》、《更好的生活》、《说来有点可笑》、《梅奇知道什么》、《小小的白色谎言》、《傻瓜回忆录》、《蕾切尔的婚礼》。

出于如今我这连一团乱麻都不如的生活,以及现阶段以前所未有的复杂程度同时暴露于我生活中的诸多缺点和问题。所以,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代入感极强。什么家庭琐事、亲属感情、爱情,每个人的复杂人性,每个人的无奈悲哀.....让我莫名入戏垂头丧气,对自己,对生活。

让我再次确认,归根结底,在情感和思想的深处,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少感同身受。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真的都与他人无关。你的喜怒哀乐,你对事物和生活的见解,你对某人的爱,你对理想的初衷......

可明知如此,我们却总渴望着被理解,渴望那种他人带给我们的关怀中,最让我们感到温暖和舒心的理解。直到在此途中,因为不被理解或者缺乏理解或者理解迟到,而衍生各种悲观甚至极端的情绪与丰富多彩的心理问题。这使我们痛苦,也令我们孤独。

一个人,面对与自己以不同关系产生生命联系的他人,到底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到底应该如何相处怎样付出。这是个看似简单,却永远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时间面对大部分事件。我们真的很难知道,对方这是怎么了,对方到底想要怎样。

而在生活之中,很多时候也就像本片中梅姨所说的那句大意为“在我们谈完之后,一切又会回到当初”的台词一般。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以及我们,都是不会变的。不得不承认,很多努力在生活面前都是在做无用功。就像你朝水面扔了块石头,没过多久,一切就又恢复了常态。因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和对他人的耐心,面对生活,没有几个人能在大多数时候,做到水来土掩般的扭转乾坤,常常不过就是在对着河流扔石块。

对我而言,也许,生活的真相。就是不断让你领略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悲哀。尤其是,包涵着人性复杂这个部分的后一个,生命的悲哀。

《八月:奥色治郡》影评(十):和家人一起,帶著你們的不良基因,在荒原上好好活著

如果單憑劇本和演出什麼的,這部片只能給四星。

話劇版沒看過,但我知道話劇要改成電影的話,想改得成功也確實不那麼容易。這部電影的瑕疵就在於,衝突太過於戲劇化,失控的地方也略略有些過火。

但我還是要給它五星,因為每個家庭都應該看看它。雖然我猜如果引進的話,這部片估計會叫好不叫座。

沒錯,這是一部“家長里短”的片子,乍一看,可能和現在中國大陸電視上常見的“家庭矛盾”主題的肥皂劇在題材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你看看人家怎麼拍的怎麼演的?

電影裡的這個家庭實在有點讓人頭痛:父親酗酒、還跟小姨子出軌;母親童年不幸,老來嗑藥、脾氣暴躁神經兮兮;大女兒婚姻觸礁、還有個叛逆期的孩子;二女兒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弟弟;三女兒更是屢屢遇人不淑……這些都可以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這一家人湊到一起時不但做不到互相慰藉,還不停地互相傷害。

沒有什麼會比過分刻毒的語言帶給家人的傷害更深。一家幾代女人,都在避免自己成為自己母親的樣子,但最後卻都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成了母親的再版。刻薄、暴躁、自以為是、神經質,就好像真的是混在母親們的基因片段中,遺傳給了每一個女兒,然後女兒再遺傳給她們的女兒,區別竟然只是“嗑不嗑藥”而已。這叫我想起法國的自然派作家筆下的家庭,比如左拉的盧貢-馬卡爾家族,一整個家族的人都難以逃開祖先“酗酒”、“縱慾”基因的魔咒,最後多半都死於墮落。

如基因可以分解再裝嵌,那麼,對家庭和自己都不太滿意的我們大概都希望換一套好一點的基因,然後過好一點的生活。然而基因我們沒法選擇,家庭、家人,也無法選擇。就像電影裡二女兒說的那樣,基因把一群毫不相干的人聚在一起,這本身是隨機的。有的時候我也會想,有些家庭成員,有些親戚,如果不是因為血緣關係的話,我都不會想認識他們。甚至,日子久了你可能會想,“維持家庭關係”這回事基本上就是在“將錯就錯”。連“家庭”“家族”這回事,說起來都蠻荒謬的。然而,基因選擇了把你們放在同一個家庭裡,你們也改變不了。假使,斷絕關係、一走了之撒手不管會太令我們感到抱歉,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跟家庭以及自己遺傳自家族的不良基因和平共處?

這世上從來都不存在“完美家庭”,這山望著那山高罷了。我們都覺得“別人的家庭”比自己家好——先生們會想,“別人家的太太”怎麼就比我太太漂亮,還不愛亂花錢、不愛攀比?太太們就會想,怎麼“別人家的老公”就比我老公賺錢多升職快,還不抽煙、不酗酒?“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比我的孩子懂事、成績好,還長得靚仔?孩子們同樣會想,怎麼“別人家的爸媽”就不怎麼跟孩子亂發脾氣,給的零花錢還更多?其實別人家的太太可能也會脾氣臭,別人家的老公可能也會遇到事業瓶頸,別人家的孩子可能也會叛逆也會不愛讀書、不愛做家務,只是你們沒有看到。波德萊爾說:“人生是一座醫院,每一个病人都渴望調换床位。這一位願意面對著爐火呻吟,那一位認為在窗邊會治好他的病。”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只不過,人們展示給外人看的,永遠是比較好的那一面。華美的旗袍表面光鮮,裡邊有多少蝨子外人永遠看不到,咬誰誰痛罷了。

況且,可能人的本性就是貪得無厭的,永遠不會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滿足。

不滿足也好,不滿足的話你就有動力去爭取更好的條件。但不要因此抱怨個不停,更不要把怨氣發洩在你的親人身上——那樣只能顯得你無能。見過太多“窩裡橫”的人,說真的,非常鄙視他們。

大家都是平凡人,父母子女,誰都沒偉大過誰,貴在能站到一個平等的角度上去將心比心。影片裡餐桌衝突的那段,朱莉亞飾演的大女兒在從梅麗·史翠普飾演的媽媽手裡奪過藥瓶之後,大吼“現在一家之主是我”,實在讓人看著心裡太難受。我想她的媽媽這個時候會有很重的挫敗感,甚至被棄感。其實大家不管表面上多驕橫、多霸道,心裡都很脆弱,只是不願意說出來。

都說家庭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對,完全講道理太累,而且我們都被親情——情分給裹挾著。但是如果完全不講道理,日子還真就沒法過了。遇事不理性不冷靜,光剩下矯情跟吵架了。親情本身是感性的,是情感,但是維繫情感和關係,還需要理性。情感或者情緒不能解決問題,你隨時需要拿理性來解決問題。

道理也需要講出來,情感更需要表達出來,總之話要說開。說開了可能還會產生一些別的問題,但吵架都比冷戰強啊,總比憋在心裡然後互相猜忌好一點。“shall we talk,shall we talk,就像當初手拖手去上學堂。”就算牙關開始打顫,別說謊。不是每個人都善於表達,但是很多東西一定要表達。要控制住情緒,表達清楚,既然想好好的,就不要再繼續互相傷害。

片尾處,大女兒在和母親、妹妹爭吵之後一氣之下奪門而出。她在一片荒原中開車,開到某處時,忽然停下,然後就笑了。

可能換作是我,我也會笑,其實就是忽然想通了,豁然開朗了吧。要問具體是為什麼,可能她自己都說不明白,我更說不明白。要是我,我會想:生那麼大氣幹嘛呢?賭氣,有用嗎?一切有想像的那麼糟糕嗎?沒錯之前很多事情都無法挽回了,但只盯著“無法挽回”有什麼用呢?怨天尤人,或者跟過去較勁,有用嗎?變成別的樣子、換做別的家庭,哪怕換一組基因,就不會出毛病了嗎?就沒有問題要面對了嗎?現在好好生活下去,以後就完全不能更好了嗎?日子還得過啊!除了自己,沒有人能阻止我們好好生活。道理誰都懂,就是想開之後,你也得放得下。

笑過之後她又開車走了,走到哪裡不知道,可能是回去找她媽媽,也可能是去找她老公和女兒。

不管去哪,都要經過這一片荒原。

想起影片的開頭,也是一片荒原,作家父親對印第安保姆說的那段畫外音響起:“‘人生很長。’——T.S.艾略特。他不是第一個這麽說的,當然也不是第一個這麽想的。但是現在這成了他的名言,因為他無聊到把它寫了下來。現在如果你要這麽說,你得加上他的名字。‘人生很長。’——T.S.艾略特。”我想,其實各種名人名言大道理,大抵都不過如此吧。很多東西大家可能都明白,只不過那位名人給說出來了。

荒原,T.S.艾略特,T.S.艾略特的《荒原》——罪惡的荒原一樣的人間,每一個季節都像“四月”一樣殘忍,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而我們要學會在這個荒原中好好生活,要堅強起來,因為“人生很長”。作家父親說完“人生很長”之後就自殺了,這是他對這句話的一個反諷吧。

而自殺都是極少數。大部分人,世俗的人,還在這片荒原上掙扎著生活,努力生活。我們掩蓋住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把美好的、平靜的和強勢的一面展示給別人,同時掙扎著活下去。就像梅姑演的母親那樣,就像朱莉亞飾演的女兒那樣,就像這個家庭裡每一個人那樣,就像我們每個人那樣——這是一種自我保護,而我覺得這本身也是一種堅強,至少我們都活下來了。所以那位大女兒在埋葬了父親後對自己的女兒說,不管怎麼樣,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一切是不是一團糟,你一定要活下去。

十四歲的小女孩可能還不懂,她只知道自己活在一片不盡如人意的荒原中。有一天她會懂的。

即使是在荒原上,也要和你的家人一起,帶著你們共有的不良基因好好活著。

推荐阅读
  •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武山县城关第二小学 六(1)班 张泽航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近我阅读了世界经典名著《爱的教育》。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

    01-20

  •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冯大力读书是快乐的。读好书是快乐且益智的。李后强教授的《服务与参谋》就是一本品读使人快乐、掩卷促人深思、回味从中受益的好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恰如一坛坛老酒,历...

    01-20

  •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 张敏杰作品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

    01-18

  • 潘宸晞/人生的真谛 ——读《西游记》有感
  • 读后有感!

    读后有感!

    近几日闲来无事,看妹妹推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在书中他谈到了他对跑步的执着,就和他写文章一样。跑步‬的确‬有‬很多‬好处‬:容易实现‬:...

    01-18

  •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开始感受到手工艺的温度,开始理解它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诞生属于它的质朴的美感。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移古宅。5年时间,71岁的唐以金将坐落于广西灌阳河...

    01-18

  •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如白驹过隙,转瞬又是一年。我遗憾地错过了春季那“山花烂漫笑春风”的绚烂盛景,错过了夏季那“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妙变幻,错过了秋季那“霜叶红于...

    01-13

  •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作为航空维修领域的一线技能工人,我每天都与机器、零件和工具为伴,虽身处基层,但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在我日复...

    01-08

  • 亲历中国航展有感

    亲历中国航展有感

    作为中航工业“逐梦蓝天”讲解团队的一员,我参与了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近距离地感受集团公司加快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与世界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的盛会。我从小在中...

    01-08

  • 韩国电影《听说》观后感

    韩国电影《听说》观后感

    这部电影翻拍台湾电影《听说》,昨晚看了,怎么说呢?还不错,挺有清新偶像的感觉,男女主都很养眼,男主演出了那种青涩的感觉。  里面好几个画面都可以用来做壁纸,男主...

    01-01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