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国车站》经典影评集

发布者:安般兰若 2021-11-13 02:17 原作者: 文章吧

《幽国车站》是一部由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热拉尔·德帕迪约 / 罗曼·波兰斯基 / 赛尔乔·鲁比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国车站》影评(一):最爱的电影

一个作家带着满身血迹雨夜逃亡,被带到一个神秘的警局讯问,在幽暗诡异的环境下,作家和警官之间展开了一连串的唇枪舌剑。这部电影,有着惊悚片的外壳,核心内容却大大超乎一个案情调查。它是关于早年回忆对于一个人生命的影响的故事,这种影响造成了逃不脱的阴影,只有以死亡来加以逃避。主题歌非常动听,“忘记吧,忘记吧,忘记太容易,困难的是记起……”像梦呓一样,可以深入到人的精神深处。

《幽国车站》影评(二):我以为是波兰斯基导演的作品

伴着不太契合时间线的翻译,终看完这部闻名已久的片子。一直以为是polanski导演,毕竟室内戏是他的强项,循序渐进的告破悬疑也是他的风格。结果看完一查他只是主演,Giuseppe导演!

145分钟左右的电影,在最后10分钟知道真相,开场大雨夜里的争锋相对,在最后雨过天阴的清晨,化作一个温暖的告别。

也许以后某个大雨夜里我会想起这部电影,也许大鼻子不只是情圣,也许没有什么地狱天堂。

最后,片尾曲真好听。

《幽国车站》影评(三):嘴炮围观的专业素养

看到最后着实是震撼的。

还好主角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瞎(明)比比,冷冰冰,前后不断矛盾的陈词也述说得颇有文学感,甚至可以想象出此作以文字出现时的形式和版样:鲜有人物外貌的描述,更多的是大篇幅的神经质博弈和人物性情隐忍后的喷薄。这在观看时不由得让我想到卡夫卡的审判,因此,当我看到短评中有共同感受的人时我是激动的,也是以此为动力打了第一次评价。

最后还想让没看懂的人好好想想,带着智力回想。这不是一个困难的故事,毕竟如果主角不那么急切地用傲慢赢得自由,不那么焦虑地抓耳挠腮的话,一切过程都会更加轻松。

《幽国车站》影评(四):车站里的幽国还是幽国里的车站

这是我看过还想再看的片子

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那屋里漏雨的声音

可能是因为那破旧的书页翻动

可能是因为一切被想象而又复归真实的东西

幽国车站不仅仅是一个车站, 它是那些被丧失的最后记忆的召唤兽。在它的腹内,人们的一生不是那么简单的被盖上棺、钉上钉;这里是一切记忆的收集所、释放所,是集大成的智慧的迷宫。

线索断了,就用神经的纤维连上

通电,通神,通灵

我因此而迷上了它

一看再看

《幽国车站》影评(五):电影是一段浓浓的乡愁

原来那个故弄玄虚的警署是个灵魂中转站,所有离开身体的灵魂在这里介绍审讯,以分辨出谁是真的死了,谁没有死。

用到了西方传说中的一些,最后的审判,人临死以前会看到自己的一生,他会和最亲近的人报个讯,但是没办法和他直接对话等等,那热牛奶也像孟婆汤。

其实影片想说的就是找到自我。

通过一层层的审讯剥掉作家为自己伪装的,虚荣光环,让他看到真正的自我,然后找到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就是所有宗教的主题,找到自己。

他找到自己了,于是开始了下一站旅途,找到自己,才能找到前路。

离开影片本身,我想到托纳多雷所有的电影背景都是故乡,主角都是他自己。

功成名就的他也许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果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只是对故乡的回忆,那海上钢琴师就是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故乡,那条船,那个海岛。

而本片,同样是个落后的小地方,周游世界的大作家最选择,死在了那里,而且带着那里记忆,继续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我愿意,死在我的故乡。

他所有的电影,都是关于回乡的。

《幽国车站》影评(六):一位艺术家的一生

非常大的惊喜,近几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其本质上就是一部披着悬疑外衣的艺术片。

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看过这个导演的三部曲,但我必须说这部电影完全不逊于那三部曲,电影以悬疑片的方式,通过警长的讯问,抽丝剥茧的交代了一位艺术家的一生,他童年的痛苦,成名后的迷茫,瓶颈期的堕落,堕落后的悔恨和自暴自弃,以及他开始丢弃以及遗忘自我,遗忘他所尊敬的老师,他所爱过的姑娘,他的挚友,他所拥有的珍贵回忆,所有,所有……

我第一次看这样的电影,过去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内在与形式的电影。可能是因为我抱着看悬疑片的心,结果却看到了令我惊艳的艺术片。

最后一段作家得以打电话的时候,打给了他的爱人,想向她道歉,但对方始终听不到他在说话……这是在说明死后就一切与生前眷恋的人无关了吧。

最后天晴了,作家带着他满满一袋子的照片去了他该去的地方,虽然肉体死去,但灵魂却重新获得了新生。

《幽国车站》影评(七):~解讀~

奧諾夫花了三年時間寫完了一部小說,他自己覺得很滿意,認為這是自己的顛峰之作。可是藝術家的完美主義性格卻令他感覺自己再寫不出比這更加好的作品。之後的六年間,他跟女友過著隱居式的生活,偶而寫一些什麼,可是不再出版任何東西,慢慢的變得消極而且不修邊幅……終於,在某個雨夜裡,他下了一個決定……他失憶了,他記得自己殺了人,可是記不起自己殺的是誰。帶著深疚罪孽感的他在雨夜裡狂奔,被路上的警員發現,帶到了警署裡進行了一整夜的審訊,其間逐步勾起了他生命裡的回憶……

流浪漢霍賓 - 主角成長後所產生出來的自我形象,代表智慧、意識、記憶等等……也是藝術創作之源。

剪報上的小孩 - 主角5歲時的自己。

探員 - 主角最後問他的名字,他說叫他達芬奇(一個天才,也是一個異教徒)。

結局 - 主角被送上車後駛走,車箱裡只有他和司機,沒有警員,四周的景色很美,主角也沒有戴上手鐐,有理由相信他要前往的是天堂。

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提出了自我了斷的人也可以在死後獲得救贖的想像空間—一個反傳統基督教的提材,也是探員自稱達芬奇的原因;也因為這部電影也拍出了一間最美麗的警察局—不錯,這裡的雨水漏過不停,連一枝能用的筆也沒有,警員審問疑犯的時候也很可怕,可是他們是一些真誠的出於救贖而發掘亡者生命的人。有人在死後願意瞭解自己、明白自己,這是一個絕美的結局。

《幽国车站》影评(八):3个大师一台戏

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导演,

名导罗曼·波兰斯基和大鼻子迪帕迪约主演,

“A Pure Formality”幽国车站

太相当当的3个名字,1994年的片子,黄金组合

庆幸自己的孤陋寡闻,可以不用在盛名之下来欣赏这部杰作,充满了惊喜和惊叹的一夜。

和我们开玩笑的导演,托纳多雷不是第一个,

看见有的网站把它类型归成惊悚,难道全世界的作家角色一定要象SECRET WINDOW里面的强尼迪普那样的神经质?

那是美国人玩的疯狂,欧洲人的联盟和我们玩脑子。

所以从警匪到悬疑到灵异,最后搞的象日本人的励志,

托纳多雷玩的开心,我也看的开心,

其实管他什么身份,过瘾就好,

那一场场室内戏,斗智斗勇,唇枪舌剑,煞是好看,

编剧真是强啊,让这一场场闷戏变成妙语的乐园,

当然还有另外2个大师出神的演技,加上内敛却感性的摄影。

当言辞的机锋飘荡在空荡屋子耳边,镜头却移到了满盛的面盆,一滴坠落满是涟漪,迪帕迪约的眼神迷离,一切都很暧昧的恰到好处。

这样的不确定感让人肾上腺素一直处于分泌旺盛阶段,托纳多雷前世学的是医吧,看天堂电影院这样的长片也是一路到底毫无倦怠,观者的脉路似乎始终搭在这位老军医手中哎。

谜底揭晓,马友友的提琴拉起,天色渐亮。

波兰斯基自封的达芬奇送别了迪帕迪约的奥诺夫,

对生命的盘问从激动归于祥和,洗了一个温暖的热水澡的感动。

《幽国车站》影评(九):自赎的精神

在孤儿院中长大的作家,在精神上自塑了一个理想的流浪者形象并把他作为自己的灵魂导师,一点又可敬又可悲的结局就是他竟然被自己的梦想打败了。人生在世界上是一种被抛的存在,正如同奥诺夫或者应该说霍布里。

一些很有趣的细节,莱昂纳多·达芬奇——一个聪明绝顶的异教徒,却成为了拯救那些陷落在记忆涡流中的灵魂的引导者,而奥诺夫常年热爱的几何学不也是达芬奇的生命吗?两条平行直线永远不可能相交,但是在宇宙之外可能有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非常非常远,存在着那样一个点,让两条平行的直线终于能够汇合。这就不仅是一个关于数学的想象,而是关于人类的想象,男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只有在上帝那里才能够互相理解。

精神内容上,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持续千年以上的关于人性、关于人的自我认同的问题,这一点很多艺术作品都表现过了,当然,这是个永久的命题,仍然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形式常常显得比内容更为重要的原因。而导演在形式上也确实做了很大的工夫,应该说,或者在我觉得已经精彩绝伦了,令人忘却的幽暗森林,不断漏雨的坚固楼房,滴到水盆里的雨水,等等。

我最感兴趣的倒是影片最开始时的第一视角,音乐配合的很完美自然不用解释,只是觉得导演疏忽了一点:人在奔跑时瞳孔的焦点会不断变化,而影片却没有体现出来,在感受的真实性有那么一点点的欠缺,不过也没有伤害到整部影片的统一效果,只是我吹毛求疵的一点建议罢了。

《幽国车站》影评(十):原来是一场心灵之旅

故事的开头,调动一切惊悚片、警匪片的元素:枪声、雷雨之夜、喘息与奔跑、被捕与拘审,最后化为一个封闭密室内的心灵角力。探长,自封为莱昂纳多达芬奇,起因于他一开始不认识手头抓获的这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他的偶像,著名小说家奥诺夫,后者因为剃去标志性的大胡子和乱发,因此让人辨认不出。后来通过彼此的交谈,证实了作家的身份。达芬奇虽然很高兴能与偶像在这种奇特的场面下相遇,但仍然对于自己的职守铭记于心,他要严厉地拷问奥诺夫,因为他深信这人与一桩谋杀案有莫大的关系。

探长反问的开始意味着奥诺夫站到了审视心灵之旅的起点。奥诺夫一遍遍地回答,一遍遍地回忆,但是每一次,他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前后出入说明他在努力回忆在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情杀案?是经济纠葛?被杀者到底是谁?他到底有没有杀人?尤其当奥诺夫在洗手间里发现身上衣衫有一块带血时更显恐慌,这表情和吞食血衫意图遮盖什么的举动更让观众起疑。

但是这个故事越往下走就越偏离常规的警匪破案片,它要破译的是人的心灵和对自我的认知。奥诺夫开始检视他的童年,他的作品,他的情感,他的照片,他开始直视自己的痛苦和困惑,一直到最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他自己杀了自己,他竟然已经是个已死的幽灵。因为对生前自我认知的困惑和痛苦,所以灵魂一直纠缠在此,不欲离去。怪不得那个探长能拿出他那么多的资料,试想如果他没死,探长又怎能检视他的所有遗物?到了最后的突转,回顾前面,由此可以知道探长不是个拷问罪犯的角色,而是一个类似于黄泉路上孟婆式的人物,他以极其善良和负责的态度,帮助亡魂梳理自己的回忆、生涯、痛苦,重新走出,迎接新生。本片也因此不再是个纯粹的破案片,而是带有知识分子气质的人文心理片。

故事在密室内展开,彼此的心灵角力通过颇富禅意和机锋的台词(同时也很有韵味)一一展现出来,而奥诺夫的回忆更是通过快速剪辑,平均只有几帧的画面叠加交替出现,展现出一种视觉冲击力,似极了一种回忆对现在的影响、压力,像对心灵发出喘不过气的逼问。重要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过去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