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和小鸟》观后感10篇

发布者:东行游子 2021-11-13 02:17 原作者: 文章吧

《大鸟和小鸟》是一部由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托托 / 尼内托·达沃利 / 费米·贝努西主演的一部喜剧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鸟和小鸟》观后感(一):走向那里?

父与子没目的的走在刚刚尚未完工的高速路面上:

quot;朋友你要到何方去?"

quot;路开始,旅程结束"

这何尝不是当代每一个人的困惑?

《大鸟和小鸟》观后感(二):只为那些理想而哭泣

我不会为我的信仰结束而哭泣

因为还有人会举起我的旗帜

继续前进

我只为我自己而哭泣

乌鸦说我的时间也许结束了

老帕用乌鸦的死来说明着只有乌鸦自己可以感到的生命

理想 等(国家 社会)

而那确实只有乌鸦自己可以体验的生命与死亡

“我只为自己而哭泣”

父子继续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生命将会为谁而哭泣?

旗帜仍然鲜明

父子的痛苦仍然存在

剥削着他人

被他们剥削

他们会悟到不要在这些

共产主义

的光芒生长

只为那些理想而哭泣

《大鸟和小鸟》观后感(三):帕哥的知识分子命题?

明显一寓言式的片子,所表现的命题大抵是人类的走向和路径吧,里面包含了帕哥对次问题的困惑和思考,倒也在最后给出了那么一个边界略为模糊的答案。。

貌似暗喻人类如若没有知识或是一些“有文化知识人”的指引只能走向愚昧荒谬走向种种不可知和永不知解的所谓无限神秘。。

老帕对知识分子到底是怎么个态度我还没明晰~Cos他老人家几个片子里关于此问题的结论多少有点相互矛盾,或许这也刚好佐证了导演其人:老帕本来就是个混乱又躁动不安的极端矛盾体。。

嗯,bt毕竟是60年代的片子,不简单了,即便影像习惯上很多不讨现代眼球的巧。。

现实是荒谬的,人的所谓“升华”、“净化”云云和骨子里的私有制是相矛盾的,看你怎么权衡~所谓“和谐”一般只能是个取求的过程吧,和“自由”同理,只能在短暂的瞬间获取,便会在下一瞬间脱离,而后再求。。

呃..貌似跑题了,打住!

。。。

《大鸟和小鸟》观后感(四):说教的无用

这个时代的资讯真是丰富,媒体、书籍、杂志、报纸、网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你仍然会有查不到的东西。在众多的电影书籍中,我们可以找一个电影大师的至少一部著作或是文献资料,而在这些大师的名字当中,却找不到帕索里尼的名字。最近,在崔子恩的新书《光影记忆》中也曾提到这个问题:“因着译名的缘故,中国人会在不经意间把帕索里尼和另外两个当代意大利人联系起来,一个是墨索里尼,一个是费里尼,帕索里尼在中国的荣辱,由此可见一斑。”

好在帕索里尼的电影作品还是有机会见到的。像“生命三部曲”的《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以及那部惊世骇俗的《索多玛120天》。这些涉及到情色内容的影片已经出现几种不同版本的DVD。除此之外,帕索里尼早期的一些电影的影碟也陆续推出,大约两年前,看过他的《罗马妈妈》。最近买到的是《麻雀与乌鸦(The Hawks and the Sparrows)》(大鸟与小鸟)和《定理》。

在1966年的《麻雀与乌鸦》中,帕索里尼在电影里设置了一个拟人的角色——一只会说话的乌鸦。父亲和儿子走在征收费用的路上,一只乌鸦在半路串了出来,与他们同行。一路上,乌鸦充当了一个哲学说教者的角色,谈到宗教以及马克思主义,他为父子两人讲述了僧侣传教的故事。

年老的僧侣接受了圣弗朗西斯库斯的任务,去向鸟类传教。跟随这个老僧侣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僧侣。这孤单的两个人一起上路了,他们的目的是先学会鹰和麻雀的语言,然后向它们传达爱的意义。他们花去一年的时间,老僧侣终于学会了鹰的语言,并向它们传达了关于爱的意义。年轻的僧侣只是陪同和见证,他总是在嬉戏与玩耍,没有耐心。也就是这种贪玩给老僧侣带来了“灵感”,因为他始终学不会麻雀的语言,而看到年轻僧侣在跳跃的时候,他恍然见明白麻雀之间的交流是要用跳跃来完成的。就在他们把爱的意义传达给麻雀后不久,在他们返回的路上,看到一只鹰从天而降,来地面捕杀一只麻雀。圣弗朗西斯库斯知道后,只好让他们重新踏上传教的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说教的虚弱:虽然都传达了爱的讯息,但斗争仍然存在。这不是因为被说教者不懂的爱的意义,而是有更复杂的原因,无法抵制这冲突。暗示也是明显的,人类都懂得“爱”的含义,可还是有战争,有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争吵。教士们的说教行为也许会像西西弗推动巨大石头一样徒劳,但这过程却有它自身的意义。

乌鸦的故事讲完,父亲和儿子来到一个穷人的房间,她们家的孩子已经两天没吃上饭了。可是,他们还是不放过勒索的机会。其实这父子二人也是因为还不上别人的钱,才去找比他们更贫穷的剥削。乌鸦所讲述的那个关于“说教”的故事本身就是对他们的说教。而父子根本没有拿这当回事,说教的意义在这里再一次被削弱。

而结尾处更富有意义的是,父子二人将乌鸦烧死。这不仅仅是表明对说教本身的抵制,更说明人们面对真理时的恐惧,他们不愿意身边总有一面镜子照出自身的丑恶。人们总害怕被揭示,害怕面对本质。当人与人的言谈中出现了严肃的本质,就会发现交往中微妙的变化。镜子一定要被打碎,而乌鸦正是那面被打碎的“镜子”。

有的评论说帕索里尼在这部影片中故作高深,想要给人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这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水准,就很难体会低于他思想的状态,他不知道如何把握这种状态。像帕索里尼这样有“野心”的导演,肯定是往更高的地方走,也许当今社会不缺乏被教导的机会,加上某些美学思想不赞同这样“知识分子”味道浓厚的电影,看来就不需要这样一部教育人的电影。即使是这样,在当时那样的一个年代,能够出现这样一部艺术的关于哲学的电影文本,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来说,还算是一件幸事。

《大鸟和小鸟》观后感(五):导演说

作为意大利当代最重要的左翼知识分子之一,帕索里尼受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的影响较深,但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想也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迹。指导思想上的变幻不定促使他经常改变创作路子,时而积极向上,时而陷入深深的苦闷和矛盾之中。《大鸟与小鸟》这部充满复杂而矛盾的哲理的影片,便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思想观点和创作心理的写照。

本片被称为“意识形态喜剧片”,他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不满,表现出他对左派文化的理性模式的不满,表现出他的失望、失败后的忏悔,但同时他又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寻求人类“走向何方”的答案。

影片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托托父子的漫游,一个是奇奇洛和尼内托两修士的祈祷。托托父子的长途漫游,是人类走向不可知的、荒谬的世界的象征。

托托父子是什么人?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影片对这些问题都不作任何暗示或提示。但是,影片交待,他们两人都是人,他们有人的需要,有人的感情。尼内托一开始就提到妈妈,甚至去吻了一位姑娘。这就是说,托托父子是人,是人类的代表,他们的漫游象征人类的历史行程。他们在漫游中遇到的那只喋喋不休的乌鸦则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因为它“来自意识形态王国”,它的父母是“疑问”和“觉悟”,而且影片也写得清清楚楚。正是它给托托父子以启示,给他们解释历史的意义,指出他们漫游的目的是寻找药物,以“解救孤独”。是它在关键时刻给托托父子以指示,或者点明他们的行动的本质。它对人世间的一切明明白白,杂耍班子给了托托一盒治脚病的药膏,它不仅知道它是避孕药,而且知道这种药早已失效。它说,原先它的家族成员很多,现在没有了,但希望有个新手来接它的旗帜。这就暗示,帕索里尼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已经没有了,需要有新的旗手。这无疑是一种悲观失望的看法,是帕索里尼处于绝望境地的思想反映。更加清楚地表明他的失望情绪的是,就在乌鸦希望有新手来接他的旗帜时,托托父子竟残酷地把这唯一的一名旗手杀死吃掉了。旗手没有了,托托父子仍在漫游,人类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指引,只能走向不可知、神秘和荒谬。这就是影片所暗示的人类行程的必然归宿。

在影片中,现在的世界也是荒谬的。托托父子大便的一幕,不仅表现出人的排泄物无处可排,人类无法自行净化,而且还表明,人的净化是同私有制相矛盾的。托托父子看到了“私有财产”的牌子高高挂在那里,这表明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在偷偷大便,这就侵犯了别人的私有财产,结果是枪声大作,引起了一场争斗。在托托父子逃跑时,乌鸦也跟着逃跑,但它说:“这是你们挑起的战争,必须结束这场战争,为和平而团结起来。”这表明,在帕索里尼看来,人类的净化同私有制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在因此而爆发战争之后,他又认为,应当为和平而平息这场战争。可以看出,帕索里尼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自相矛盾的状态。那个杂耍班子表演的是女人临产,那个女人生下的女婴虽然是个真正的女婴,却是用以骗人的,这个班子给托托的假药也证明了这个班子是多么不讲道德。但是,他们只能以此为生,别无他途,大家都在相互坑骗中求生存。托托父子也是在欺人和被欺的连环套中生存的。他们去那家租用他们的房子和土地的人家收取高额地租,出面的是家庭主妇,她的丈夫竟装聋作哑,主妇在托托父子面前只能叫穷,说她的孩子已4天没有吃东西,每当孩子们醒来喊饿时,她便骗孩子们说,天还没有亮,叫孩子们继续睡觉。这时的托托父子是理直气壮的,他们作为产业主狠狠教训了那个女人。但是,一转脸他们又被人狠狠欺侮了一通。在工程师豪华的办公室里,托托父子被两条狗扑倒,工程师教训他们时,他们是在两条狗的爪子之下仰面朝天聆听工程师的威胁的。在如此屈辱的景况之下,托托还巴结工程师,说是给他的夫人买了鲜花,下次再给带来。两个场合,两种地位,有时欺人,有时被欺,只因地位不同,弱者受辱,强者逞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世间的逻辑,这个世界不能不说是荒谬的。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人,就得像托托父子一样即使有时处于欺负人的地位,但在强者面前也只能忍受屈辱,吞下“应该”吞下的一切。

另一个故事是两个修士的经历,在这一部分中,寓意更为丰富,帕索里尼的自相矛盾的世界观也暴露得更多。故事发生在13世纪,圣弗朗切斯科要两修士解析鸟的语言,为鸟祈祷,爱使鸟类能皈依基督教,而且他也向两修士指出,鸟也分为两个阶级,一个强大,一个弱小,应该分别进行。奇奇洛修士十分虔诚,尼内托修士则时刻想逃避或者偷懒,但在奇奇洛修士面前不得不跟着祈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老鹰终于以鸣叫回答了修士们,皈依了基督。两个修士跳舞庆祝这一成功。这就是说,鸟类中强大的那一阶级在修士的努力之下被感化、驯服了,皈依了基督。剩下的是弱小的那一个阶级。经过种种曲折,奇奇洛还是成功了,虽然起初他并不知道已取得成功。老鹰以鸣叫回答了他,麻雀则是以跳跃来回答他,它们有不同的语言。这时,两个修士也跳起来,这次不是庆祝成功,而是告诉麻雀:“我们是上帝的仆人,给你们带来了遥远的福音”。鸟类中弱小的阶级也皈依了基督。鸟类的两个阶级都皈依了,就在两修士庆祝这一胜利时,悲剧发生了:鹰吃掉了麻雀,强大的阶级吞吃了弱小的阶级,这同人类社会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也是不可救药的,修士的努力没有任何用处。这一结局为影片后部描写托托父子同工程师的关系作了铺垫,不仅表明了两个世界、两个世界的逻辑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也使观众感到,人类社会中的弱肉强食、恃强凌弱正如禽类一样残酷。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奇奇洛也向圣弗朗切斯科提出了这一问题,因为他“无法使它们和平相处”。圣弗朗切斯科的回答是:“在上帝的帮助下,你们什么都能做到。”这一回答是圣弗朗切斯科的回答,实际上也是帕索里尼的回答。这一回答不但十分抽象,而且影片中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的回答还有“你们必须教会鹰和麻雀它们所不懂的一切,你们要让它们懂得,圣弗朗切斯科必须改变这个世界。”这依然是空洞的言词,让人莫名其妙。圣弗朗切斯科把解决办法推到了将来:“有一天,一个蓝眼睛的人会告诉你们,我们知道什么是进步的法则,知道社会将慢慢进步。”从这些情节及其寓意可以看出,帕索里尼知道,社会是不平等的、荒谬的,但他没有什么具体解决办法,只有知识分子式的自我忏悔和痛惜。他通过圣弗朗切斯科的口说:“应当弄清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不平等,这正是使人类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这不正是阶级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吗?这不正是和平的最大威胁吗?”由此可以看出,帕索里尼在分析社会不平等方面头脑十分清楚,但涉及解决办法时只能用些空洞抽象的回答来搪塞。这里的原因恰恰是,他不能清楚地看到,人类的解放必须首先通过争取社会和政治解放的现实斗争来达到,这也是他的局限、自相矛盾、悲观失望的主要原因。在影片的最后,帕索里尼甚至安排了那只代表左翼知识分子的乌鸦也被托托父子吃掉的情节,这更表明了他对这个复杂荒谬的世界的失望。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