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福》是一部由罗启锐执导,洪金宝 / 郑佩佩 / 林正英主演的一部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小福》观后感(一):推荐
偶然在凤凰电影台看到电影的最好半个小时,场景故事人物都可圈可点,足见当年香港电影的功力,即使一部不算出名的片子也还有拿的出手的地方.现在是真没落拉
《七小福》观后感(二):简介
该影视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小龙(张文龙 饰)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之中,母亲无力抚养小龙,于是将他送入了戏剧学校拜于占元(洪金宝 饰)为师,学习技艺。在学校中,小龙结识了三毛(钟锦任 饰)、阿彪(黄剑伟 饰)等同门师兄,彼此之间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校规森严,三毛和小龙等人吃尽了苦头,却依旧热爱着这门事业,于占元虽然表面上黑口黑面,却发自内心的呵护和疼爱着他的弟子们。一次偶然中,三毛结识了名为程水仙的粤剧花旦,两人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的热度逐渐退却,观众越来越少,不少同行转战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入不敷出的于占元最终决定关闭学校,小龙等人因此失去了唯一庇护他们的家园,师徒依依不舍的别离,迈向各自的人生
《七小福》观后感(三):简介
该影视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小龙(张文龙 饰)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之中,母亲无力抚养小龙,于是将他送入了戏剧学校拜于占元(洪金宝 饰)为师,学习技艺。在学校中,小龙结识了三毛(钟锦任 饰)、阿彪(黄剑伟 饰)等同门师兄,彼此之间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校规森严,三毛和小龙等人吃尽了苦头,却依旧热爱着这门事业,于占元虽然表面上黑口黑面,却发自内心的呵护和疼爱着他的弟子们。一次偶然中,三毛结识了名为程水仙的粤剧花旦,两人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的热度逐渐退却,观众越来越少,不少同行转战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入不敷出的于占元最终决定关闭学校,小龙等人因此失去了唯一庇护他们的家园,师徒依依不舍的别离,迈向各自的人生
《七小福》观后感(四):简介
该影视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小龙(张文龙 饰)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之中,母亲无力抚养小龙,于是将他送入了戏剧学校拜于占元(洪金宝 饰)为师,学习技艺。在学校中,小龙结识了三毛(钟锦任 饰)、阿彪(黄剑伟 饰)等同门师兄,彼此之间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校规森严,三毛和小龙等人吃尽了苦头,却依旧热爱着这门事业,于占元虽然表面上黑口黑面,却发自内心的呵护和疼爱着他的弟子们。一次偶然中,三毛结识了名为程水仙的粤剧花旦,两人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的热度逐渐退却,观众越来越少,不少同行转战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入不敷出的于占元最终决定关闭学校,小龙等人因此失去了唯一庇护他们的家园,师徒依依不舍的别离,迈向各自的人生
《七小福》观后感(五):2018年,有幸一睹数码修复版,前来留感
其实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在网上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因为网上的版本画质十分感人,全片弥漫着黑黄,真的十分影响质感,故一直不标记“看过”,因为我相信,某天,定会找到一个更好质量的版本,重新观赏,才对得起这部誉满影坛的经典钜制。
今天终于看完了,出片头的时候已跪,嘉禾+邵氏强强联手,可谓当年影坛最具分量的片子,正如洪金宝在影坛“大哥大”的地位一般。
罗启锐和张婉婷夫妻档,用一部文艺剧情片,记录了这群香港动作明星们的成长岁月,献给了观众,献给了香港电影史,所以这部电影确实值得修复&重映。
影片中当年做替身的三毛、阿龙、阿彪,日后都成为了香港影坛的大哥、国际巨星,分外感慨。
唯一稍稍有点遗憾的是,画面修复太高清,反而丢失了一点点香港老电影的质感,尤其最后送别那一幕,以前的DVD版的色彩透露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但是现在数码修复后色彩进行了校正,反而过于丰富,缺少了那份质感。
(想看修复版截图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已上传)
《七小福》观后感(六):让我想起了以前。
04/19/2012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算对得起自己。只是师傅不知道对不对得起你们。《七小福》。
其实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但是应该是没有看完。只记得一个地方实在让人泪奔。于师父把压在床脚十几年的乌龟放走。当时还脑补了一下那只乌龟不舍地回头望了一望。
华人最传奇的一个团体七小福和他们的师父于占元的故事也许很传奇。但是在张婉婷的手里变得相当伤感。这不是几个天才的奋斗史。恰恰相反。他们是被时代冲到了前台。京剧是于师父毕生的追求。可是京剧最终没能留住自己在香港的立足之地。也没能给自己的弟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最后的结尾是无奈的。于占元和七小福都不再相信什么信念与执着。他们看到了当一切逝去的无奈。七小福像是极不情愿地走上了电影的道路。在此看来。他们未来的大展宏图并不让人觉得是什么嘉奖。而只是给这群懂得坚持并坚持到无法坚持的孩子的一种补偿。
影片的忧伤透出银幕。不动声色的抒情和对老香港的相当忠实的还原让影片人情味十足。忧伤中自然还有许都有趣的情节。而盘活全局的还是人物。网上能查到的于占元的资料很少。但洪金宝这个给人只是个武夫印象的人却展现了他极其细腻的一面。他和林正英对两个不是什么京剧旗帜性人物的演绎真正让人看到了对于传统的坚持的可贵和悲哀。他们没有任何自负。他们一直都在妥协。他们在维持着小小的生存空间。但永远保留着要上台唱戏的梦想。(我这是在黑《霸王别姬》噢。。)。
影片太多让人感动的桥段和让人感动的人物。开头我看见来看阿龙的阿龙妈。想起我们家老韦同志。心里面突然开始想家了。应该是上大学来第一次吧。好想老妈顺路来看自己一次啊。可是看看自己现在又有些害怕。可能一直以来不想家是不敢想把。结尾我看着洪金宝。觉得好像我们家老阮同志。老阮同志下月初要去解放台湾了。一路顺风啊。爸。
影片里的人物都很可爱。港片总是能让人觉得很可爱。想起那天看和以往每次看《泰坦尼克号》的结尾都会觉得眼泪很不听话。也许当人生要结束的时候。自己生命中所见过的所有可爱的人和不那么可爱的人能站成一排对你微笑。或者不管什么时候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也许谁的眼泪也忍不住吧。或也许谁也都不再想忍住自己的眼泪吧。
《七小福》观后感(七):一看就是老师父带出来的
隔了许多年后重看,发现竟然这样好。
于师父平日说白话,训练喊国语,激动处是国语,讲道理是国语——“捱得住,吃得着!”。被人叫上海佬,反驳“北京人就有一个”,台词后面藏着辗转的人生。票房大爷国语,理发师傅上海话。片中的香港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各种戏剧冲突的可能。
洪胖这个影帝真是无敌手。打徒弟耳光避开画好脸谱的那半张脸。被邻居骂戏子,后来和解的那一笑真赞。真想知道他指导《大武生》时是什么心情,虽然他常常说拿钱就好,但是心底里对这种路数还是看不上吧,所以才显得那么愤怒。
师父打偷吃糖水的徒弟,第一个叫,第二个转圈,有变化,观众笑。到后面师父心里有气怒逐大师兄那顿打,配上卢冠廷的音乐真是虐死狗。大师兄出走后回来,师父和师叔半夜煮食,也像徒弟当年一样搬梯子偷拿邻居晒的干货。生日蛋糕那场合理又好笑。
大师兄虽然也是小孩,但是有样学样,给师弟们冲凉——不准哭,再哭冲到天亮啊!师兄弟接力啃西瓜皮,拿来抹脸,温情有趣。坐霸王车,大师兄的随机应变,小师弟憨态可掬:“大老爷,求你放过我们”,都是戏词儿来的,那是他们的书。
结构完整,细节充盈。
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发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于是任何古老的形式都凝结了对礼乐的幻想,甚至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片中讲的是戏曲的衰微电影的兴起,而在电影的历史中,有声片到无声片,从演员制到明星制,胶片到数字,仍然可见情怀作怪。胡金铨和李翰祥看《唐伯虎点秋香》为郑佩佩不值,而如今我们看来那不但是十分精彩的表演,也代表着逝去的那个港片时代。
80年代片场里还叫“师父”,但是师兄弟更像同事,情谊大不如前。如今“师父”是种敬语,代表着以身作则、手把手教的前辈。有个朋友跟我提起他现在的同事以前是胶片洗印厂的学徒——“一看就是老师父带出来的,工作完后把工作台擦得干干净净。”
------------------------------------------------------------------
五个观众,以及一个时进时出拿着保温杯吸溜喝开水的工作人员。龙仔妈妈看儿子身上伤痕的时候我就有点挂不住了,林正英一露头眼泪就跟着下来——想到后面那场戏。到了那场果然哭昏过去。
《七小福》观后感(八):做艺难——华叔无名的悲情
20世纪下半叶,是戏曲艺术急速凋零的年代。在香港,来自西方的流行音乐主导着年轻人的文化休闲生活,戏曲从无可替代变成了无人问津。戏院的观众席中零星坐着几个垂垂老矣的观众,往往锣声一响,台下便鼾声大作。于占元带着一班他从小带大的徒弟们在狭窄的空间中苦苦寻求生存和发展。于的同门师弟阿华,早早改行在电影片场当了龙虎师,却始终不得志仅仅演龙套角色。然而无论生活如何艰辛,善良的华叔始终是师兄的好帮手、孩子们的好师叔。每次来看师兄,他都不忘给孩子们买零食、给零花钱;师兄郁闷时,他陪师兄解闷聊天,还帮着给孩子们做饭;学校要拆,他帮助师兄给孩子们在片场安排着落。当然,师兄于占元对他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人到中年的阿华在片场还被导演申斥被于占元看在眼里,为了顾及阿华的面子,想躲但没躲成的于占元骗阿华说自己刚来,暗示没看见刚才的一幕;师兄弟俩为徒弟三毛做饭时师兄让阿华到屋顶头邻居香料的一幕,让人仿佛看到儿时这对小兄弟是如何淘气的。异姓兄弟如此情同手足,若不如桃园三结义有政治企图,也只有在戏班中长大的师兄师弟们中能见到了。
从电影《霸王别姬》中我们看到,戏班里长大的孩子多年一来都一直被师傅灌输着一个信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他们一直闻鸡起舞练功吊嗓都是为了成角儿。片中于占元慨叹:三年就出状元,十年才出好小生。华叔心中一定始终潜藏着成角儿梦。十年前,他因为一直跑龙套而心情郁闷,在酒楼上,微醺的他同师兄竟演起了《霸王别姬》。十年后,仍在跑龙套的他意外从高处摔落,意识混乱的他竟跃上布景的房顶,先唱《长坂坡》,再翻筋斗,继而大喊“练功了吊嗓了”,最后在狭窄的木板上同赶上来保护他的师兄又演了一出《霸王别姬》。
看到这一幕,我哭了,难过的心情不亚于看电影《霸王别姬》。《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红极一时的名角儿,却在不知不觉或自觉自愿中不断被人们捧杀;而阿华什么都不是,他不是戏曲界的衣钵传承人,也不是电影界的红人,但那个从小树立的意识却让他为自己的一无所成无法释怀,最终在一次外部冲击后回到了自儿时起就形成的潜意识中:他其实想唱戏,想唱好,想成角儿。屋顶上那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出,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场戏了,他的师兄陪他完成,并为他索取“台下观众”的掌声。这也许也是他最后一次听到掌声了,想来在电影圈中跑龙套,自然也不会得到多少掌声,这对于一辈子想成角儿、想听掌声的华叔来说,竟是他“艺术生涯”凄凉又善意的结束。程蝶衣红也是悲剧,华叔默默无闻也是悲剧,不仅使人感叹:做艺难。
《七小福》结尾字幕中说道:于正元先生的许多弟子一开始都在片场给明星做替身,后来都成了不要替身的明星。这一点也是正英师傅的写照。电影主演字幕中,“林正英”旁边是“郑佩佩”,师傅刚出道时由于身形瘦小还给女星做替身,其中就有郑佩佩,在这部电影中,师傅的名字就在郑佩佩旁,令人颇感欣慰。
就事业来说,正英师傅和“七小福”以及其他他那一代学戏出身的动作明星一样是幸运的,他们没有成为华叔。然而对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而言,师傅这一代本应在舞台上成角儿的梨园弟子们只能转行在电影界创事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无奈。
然而不能否定的是,传统戏曲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思想道德已经深入了英叔这一代的动作明星的骨髓中。片中七小福去舞厅跳舞,伴随着摇滚乐节奏,在摇摆的男女之间,七小福所会的只是翻跟头、打把势。然而他们却将传统京剧动作完美结合到了西洋摇滚乐之中。以七小福为代表的英叔这一代动作明星的成功,难道不正是他们身上所独有的传统戏曲功底、传统武术技巧与现代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吗?同样,像于正元师傅灌输给徒弟的传统道德思想,都是促成这一代巨星成功的精神动力。中华传统戏曲艺术和中华传统思想道德一直活在他们身上,并由他们传递给年轻的观众们。
《七小福》观后感(九):《七小福(Painted Faces)》:漂泊的失败者【第2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8/painted-faces25.html
七小福 (1988)
本片获得1988年第2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个京剧师傅于占元,在香港开办京剧学校教授学生们的故事。六十年代的香港,于占元从大陆来到香港开设了一间京剧学校,带领几十个孩子训练、排演节目,并定期给观众们表演。学生们还小时,他们的表演经常出错,惹得于占元很不高兴,就惩罚他们不准吃晚饭。深夜,两个孩子出来偷吃被于占元发现,痛打了他们一顿。有时候,于占元的师兄会来看望他,两人就一起喝酒叙旧。此时,孩子们就出去玩闹,并打伤了邻居家的孩子。晚上,于占元回来后,邻居与他大吵一番,结果两人都很生气。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和和气气的打招呼了。几年过去,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他们的演出也越来越受欢迎。这时,于占元带领几个孩子去一个女粤剧师傅那里帮忙,两人见面后都互有好感。孩子中的一个人,也喜欢上剧团中的一个女孩。随后,女师傅生日那天,于占元跑遍香港终于买来生日蛋糕,就这样大家都很开心的聚餐起来。之后,喜欢上女孩子的孩子为了与她约会,让大师兄帮忙顶替演出。但是,约会并不顺利,孩子悻悻而归。回到剧院,心生闷气的孩子与大师兄吵了起来,于占元发现后将大师兄痛打一番。这一番痛打,让大师兄离开了学校。一段时间后,戏曲越来越不受欢迎,粤剧师傅要离开香港去国外,而京剧学校已经没有演出,于占元只好让几个大徒弟去做电影替身。这时,大师兄回来了。一次,于占元来看望同样做替身的师兄,亲眼目睹师兄发生事故——师兄变成了疯子,并胡闹起来。在于占元哄骗下,师兄才平静下来,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最后,京剧学校要被拆除,于占元只好去国外居住,让这些孩子自谋生路。
本片是一部传记性质的电影,主要内容就是记录一下成龙、洪金宝等等众多香港功夫巨星,及元彪、元奎、元华、元武等等众多武术指导的成长经历,没有太深刻的主题。它既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发人深省的主题,或者是让人引起共鸣的某种情感,只是单纯的一部流水账电影。这样的电影能得金马奖,完全是为了捧这些元家班的徒弟吧。
除去电影毫无看点外,故事所表达的内容,也是非常不合理、不合时宜的。电影主角是于占元,可是通过片中的介绍可以知道,于占元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他从小学京剧、唱京剧,在中国大陆混不下去了,就跑到香港开设一间京剧学校。从这些就可见,于占元唱京剧时就不太成功,否则他怎么能说跑就跑?如果是名角,我们国家肯定是要挽留的,比如梅兰芳。于占元来到香港后,在一间破旧的楼房内开设了京剧学校并培养孩子们。可是这些孩子们只能唱一些大众戏曲,给人娱乐而已,没有一个人唱出名堂出来。从这些,又可见于占元这个老师做的很一般,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于占元明显不是“名师”。最后,于占元的剧团因为大环境关系,没有戏演、学校也要被拆,一个个都转了行。又可以发现,于占元这个师傅多么的没能力,如果师傅有能力,是会让徒弟自谋生路的,自己也不会远在他乡啊!总之,于占元是从大陆跑到香港,再从香港跑到国外,最后却落得一个“树倒猢狲散”的下场,真是一个失败者中的失败者。这样的人物,还要给他树碑立传?有没有搞错!
当然,于占元因为教授了这些孩子们而出名了,但这一切都不是于占元的成就,而是孩子们自己的。真正值得大写特写的是,是元家班这些孩子们如何在香港电影圈努力拼搏的过程,而不是他们的落魄老师做一样失败一样的失败故事。我猜测,元家班这些孩子们心里都很感激学校被关、没有演出吧,如果他们现在都还在唱京剧,大概只能像他们的老师于占元一样——碌碌无为的平庸一生。
电影拍摄方面,非常“流水账”,没有太吸引人的看点。唯独本片音乐,让人印象深刻。片中的配乐曲调舒缓、悠扬,使得影片有着一种温馨的怀旧情绪,让人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卢冠廷所编写的这些曲子,真的很动人,科班出身的就是不一样啊。
演员表演中规中矩。男主角洪金宝表情比较僵硬,他不太适合扮演这个角色,因此表现很平庸。林正英不是很熟悉,不过看他的囧脸很不舒服。郑佩佩在片中跑了一次龙套,戏份不多,没有给我太深印象。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为“元家班”歌功颂德式的传记片,只不过拍错了主角。主角应该是元家班们的师兄弟,而不是于占元。
序列:0901
ainted.Faces.1988.Cantonese.(Mand&EngSubs).Sammo.Hung
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