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影评10篇

发布者:汪汪酱 2021-11-13 01:54 原作者: 文章吧

《浮士德》是一部由杨·史云梅耶执导,Petr Cepek / Jan Kraus / Antonín Zacpal主演的一部动画 / 剧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士德》影评(一):浮世缺德 魔患重生

经典故事的现代都市邪典演绎

地下邪教传单引诱

中年戏剧男追问人生

泥塑木偶恶魔现身说法

迷途不悟死无全尸

一惯肮脏露骨颓废表现

闹市与破房 荒诞与市井

传统木偶半主角 与真人表演

亦真亦假 相互穿插穿插

粘土动画出色 定格低帧率更显诡异

场景跳跃强

倒退重放镜

局部特写多 嘴巴 眼睛

室内昏暗与室外明亮对比

戏剧配音 古典乐 非戏剧角色无声

5 C8 T6

《浮士德》影评(二):浮士德

大名鼎鼎的《浮士德》,可能是歌德最为有名的作品。 它讲述了魔鬼和上帝的一个赌。 而赌注就是,一位拥有渊博学识与智慧的老人浮士德,能不能抵挡住欲望的诱惑。 不幸的是,魔鬼赢了。 即便已经遍历人世浮华,浮士德还是没抵抗住魔鬼关于返老还童的诱惑。 而他,也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 但在超现实鬼才史云梅耶手里,这个古老而深邃的寓言,被包裹成了一出想象力奇诡的脑洞大片。 浮士德跟随魔鬼穿越古今,经历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冒险。 而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史云梅耶对原著的结局做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改变。

去看这部电影,一定能够获得迥然不同的启迪。

《浮士德》影评(三):一不小心,出卖了自己

这是我所看过的第四部以“浮士德”为主题的电影(如果算上艾尔帕西诺的《魔鬼代言人》的话)。

在西方世界中,“浮士德”仿佛是比“哈姆雷特”更伟大的形象了,一千个人的心目中,就有一千个“浮士德”。Jan Svankmajer在某种程度上,以此片中的“浮士德”影射了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政治现状。

此片中的“浮士德”,其实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家伙,就像当时身处那个政治高压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他只是比那些芸芸众生们多“努力”了一点,(就像“文革”中那些积极要求“上进”的人们),就“幸运”的得到了“魔鬼”的垂青(虽然最终是要被“出卖”的)。

最后顺便说一句,用那些大型木偶制作出来的“魔鬼”形象,实在是太过诡异了!

《浮士德》影评(四):我设想的浮士德是另一个样子

通常总是把浮士德与魔鬼做交易视作其毁灭的根源,这类解读正是道德家力图统一思想的正解。浮士德作为中世纪觉悟的知识分子,博学又理性,追求个人幸福个性解放,直接挑战了卫道士的权威,正是让教廷非常头疼的一类觉悟者。教廷的应对是成立宗教裁判所进行镇压,直至消灭其肉体。

但仅仅到此为止,浮士德也不过限于对黑暗统治的控诉而已,终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浮士德真正了不起的在于,人们在黑暗时代居然预见到有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敢于以献身的勇气去探索无比凶险的不可知世界,哪怕是与邪恶的魔鬼以生命为代价也要去试一试的胆识和勇气,浮士德就是这类精英的代表形象。我对这本电影最不满意的也就是基于这点,导演居然用开玩笑一般的木偶戏来表现浮士德疯狂追求真理,甘受血腥煎熬,无视未知世界的凶险的壮举。当浮士德与魔鬼签下血誓时,我感到那是感天动地的高潮,上天的天神都要唱起赞歌,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善哉善哉。

《浮士德》影评(五):解放faust

杨·史云梅耶的片子两年前出过一批。当时没买。上个月,出了张他的faust《浮世德》.因为对歌德的同名作品感兴趣。就买来一看。结果发现完全是另一番天地。惊叹不已。非常有兴趣。希望能收集到他的全部作品。网上google一番。只发现一篇影评(荒谬中的真实)。写的驴头不对马嘴。但另有一篇转自台湾电影笔记的介绍,却很有启发。由此发现这部faust并非有意诠释肉体与精神的永恒命题,只是借用原著的皮。架空后,保存它的结构。然后用导演个人的符号填充它。片中用了许多质料不同的动画元素。纸。木偶。黏土。如果注意的话,会发现木偶的表演正好是faust戏剧的常规文本。虽然是片段式的,但还是充满线性。小丑和孟菲斯特,按序朗诵着经典台词。犹如一出古典木偶戏。而一旦真人与之交汇,试图阅读它。(翻开书。朗诵台词。登上舞台)。却呈现出超现实,无逻辑的画面。试图颠覆原文本所附的理性意义。这部影片其实讨论的是人与经典文本的关系,巧妙的利用木偶的非人性傀儡特质,营造出歌德faust的虚构文本世界。其中展现的人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却是暴虐的。宿命的。这和作者东欧的极权背景有关。最后主人公逃出剧院。以为摆脱了与魔鬼的协议。结果却被一辆汽车碾过。还是死于faust文本的完整性中。而警察打开车厢,里面却空无一人。

《浮士德》影评(六):魔鬼并不比世间愚人更有见识

魔鬼并不比世间愚人更有见识

中年男人得到一张奇异的地图,然后种种怪事开始频繁发生,恍惚中他化身浮士德,在戏剧和现实的噩梦里穿行...

捷克动画电影大师史云梅耶在早富盛名的本国动画传统中滋养长大,可之后凭借自成一格的镜头美学隐然压过所有前辈成为堪称超越捷克动画学

派的存在.本片动画部分让木偶黏土与真实演员同台演出,通过展现木偶操纵手法等方式冲淡间离效果,并配合精致细腻的布景和出色的光线运用

,而给这一切赋予灵魂的还是导演永不枯竭的黑色创意,飞出头颅的天使与恶魔等细节令人迷醉,但是个人风格并不突出(制作上沿袭了动画大师

透恩卡在48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大奖的<捷克年>的理念).在真人部分梅耶则尽情展示了"同体多度"的剪辑理念,空间变换和虚实交错之混乱全然

违背常理,众多零散细节粗看难以关联,但只要从童话逻辑的角度解读就不会影响剧情的理解,其中主角施法召唤摩菲斯特的段落尤为趣致.史云

梅耶声称自己对技术可能性的探索远超过对其意义的追求,难道本片貌似丰富的内涵只是复杂技术产生的心理幻觉...?

极力推荐史云梅耶改编自爱伦.坡歌特小说名作,全靠器物演出完成的动画短片<厄舍府的倒塌>.

《浮士德》影评(七):大师的浮士德

这是一部真人、木偶和动画相结合的影片。故事主人公知识街上的路人,被诱拐到剧场后台,一步步扮演浮士德,和魔鬼达成一宗命定的交易,以灵魂换取智慧与法力。

影片中充斥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标记,充满了很深的哲理。

1、人类的罪恶(或说邪恶)是从人形成胚胎后便存在于人的身体与血液中的,所以在影片中,导演才会将人从细胞到胚胎最终形成人型并脱胎来到凡间的过程完整的纪录下来。

2、当人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天使和魔鬼就会相继出现,就像人们内心中永远存在着正义和邪恶两方面一样。

3、当人们一旦决定以生命和灵魂换取智慧、法力和享乐生活后,他就像踏上已破损、腐朽的楼梯一样,每一步都必须向前,没有退路。

4、当他尚有良知,在罪恶面前徘徊不定时,魔鬼就会用他的生命威胁他,他只有忍受一切(水、火、箭),不得离开,不得放弃。

5、当他应付了一切——良知与生命,魔鬼终于现身,他才赫然发现那魔鬼就是他自己,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魔鬼。

6、他将自己交于魔鬼的那刻起,他就不再是主宰自我的主人了,而成为了一具有生命的木偶,这也是主人公最后变成了一具提线木偶的原因。

7、当普通人指责他时,他会运用罪残酷的手段进行报复,以致使国家、世界全部毁灭。

8、当他意识到他的享乐毫无意义时,他会后悔,会向正义倒戈,去乞求上帝,向上帝忏悔。而上帝会原谅所有的人,接受所有人的忏悔。

9、在人们摇摆不定的时候,魔鬼会增加诱惑的程度,加大筹码,而面对更大的诱惑,人们会再次抛弃上帝,即使是落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10、当人们发现他们最终被魔鬼愚弄后,他们会愤怒,但无法改变被愚弄得命运。

11、一旦踏上邪恶之路,人们就无法回头,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亡,不论你身在何处。

12、灵魂净化是上帝的最爱,他要消除邪恶;而魔鬼要激化一切,最终打破上帝的预言。

《浮士德》影评(八):浮士德何去何从

浮士德的故事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德国,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很多作家取材的原料。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马洛,德国18世纪的莱辛和克林格尔都写过以浮士德为题材的作品。这部94年的片子是捷克导演Jan Svankmajer为浮士德故事所作的现代版诠释,可谓集深刻和精彩于一身。

浮士德是继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之后,标志着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精神的第三个典型意象,其最重要的版本应该是歌德的诗剧。歌德虽不是简单地为现代性歌功颂德,但和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不同,他笔下的浮士德不再是悲剧人物,而是凭借理性和意志,最终达到了人类的最高境界。

然而,现代性的历史使得歌德赋予浮士德的伟大使命和完美结局越来越受到质疑。凭借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精神,人类究竟能不能够实现其作为必死的造物的最高成就?在哲学上,从19世纪开始,思想家开始竞相揭示理性自身的缺陷,特别是叔本华和他激进的继承者尼采,他们的唯意志论展开了人类理性面纱背后的黑暗欲望,为浮士德精神蒙上一层阴影。历史进入20世纪之后,惨烈的世界大战将西方陷入水深火热,进一步暴露了黑暗意志的毁灭力量;在东方,动机良善的乌托邦运动也无法实现浮士德的理想,反而造就了另一种人间地狱。浮士德将何去何从?

作为世纪末的现代艺术家,Jan Svankmajer没有延续歌德的传统,他的电影更忠实于那个古老的传说本身,其结局是悲剧性的。只是20世纪末的悲剧已经不再能够“悲怆”,而是成为了一半讥讽,一半绝望的复合体。Jan Svankmajer巧妙地实现了这个苦涩的结合,其用意拿一句话总结就是:人间即地狱,人人都是浮士德。

就技术上来说,这部电影也相当完美。前20分钟,没有任何出格的镜头,仅仅凭借疯狂的剪辑就能够轻易地令人毛骨悚然。后半部分,木偶和魔鬼的出场令Jan Svankmajer的老本行派上用场,作为动画短片大师,他穿插在电影中的超自然部分是无可挑剔的。细节上的悬念和令人意象不到的解答都相当地具有张力。对我来说,最令人回味和发人深思的,是Jan Svankmajer精心安排的循环式结局,他以此告诉我们,生活的全部不过是同一出恐怖而滑稽的悲剧的不断重演罢了。

《浮士德》影评(九):FILM REVIEW; A Passive Faust Goes To the Devil Slowly

y CARYN JAMES

ublished: October 26, 1994 (New York Times)

Marionettes, dolls and pieces of clay have never seemed as sinister and surreal as they do in the films of the brilliant Czech animator Jan Svankmajer. His shorts, many evoking Poe or Kafka, bring the menace of the subconscious to life, and his extraordinary feature "Alice" depicts an eerie wonderland darker than any Lewis Carroll dared. His new feature, "Faust," combines his usual mix of animated elements with a great deal of live action to tell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old devilish story; the result will probably be more intriguing to Svankmajer cultists than to newcomers.

Mr. Svankmajer's Faust (Petr Cepek) is a dour-looking man who lives in today's Prague and is first seen walking out of a subway. He is handed a map with a large red mark on it, and eventually follows the directions to a ramshackle building that conceals an abandoned dressing room. There he puts on Faust's costume, begins reading from a script of Goethe's play and finds himself in the middle of a peculiar experience that is part real, part theatrical.

In stop-motion photography, a piece of clay becomes a baby whose body remains the same while his head ages before Faust's eyes, becoming a boy, an adult with Faust's face and, finally, a skeleton. Mephistopheles is a life-size marionette, and a jester is a human wearing a large mask over his head. The characters speak in excerpts from the Faust plays of Goethe and Marlowe, among other sources, and there are snippets from Gounod's opera.

Mr. Svankmajer's premise is that each age makes its own pact with the devil, and in interviews he has explained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his film. His Faust has passively accepted capitalism as easily as he used to swallow totalitarianism. "Faust is manipulated like a puppet," Mr. Svankmajer has said.

While a Faust who surrenders his soul easily is a radical revision of the legend, the idea presents a serious dramatic problem. A passive Faust, especially one who looks like an ordinary man, is not very compelling. It takes far too long for Faust to make his bargain with Mephistopheles. And by relying so much on live action, Mr. Svankmajer loses much of the bizarre, imagistic power of his earlier work.

quot;Faust" opens today at Film Forum 1. There are glimpses of Mr. Svankmajer's greatness here, but viewers who have never seen his work before may wonder why so many people rightly regard him as a film maker of the first rank.

FAUST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Jan Svankmajer; based on texts by Goethe, Marlowe and Grabbe; animation, Bedrich Glaser;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Svatopluk Maly; editor, Marie Zemanova; music, Charles Gounod and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oduced by Jaromir Kallista; released by Zeitgeist Films. Film Forum, 209 West Houston Street, South Village. Through Nov. 8. Running time: 97 minutes. This film is not rated. WITH: Petr Cepek.

(http://movies.nytimes.com/movie/review?res=9E01E7DF123FF935A15753C1A962958260)

推荐阅读
  • 《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时常渴望寻找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一个不屈的灵魂。而《简·爱》这部经典名著,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让我

    11-07

  •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序言父亲解放战争时期真实经历,十年前父亲81岁时曾经投稿刊登在《沈阳晚晴报》,原文内容如下:《张大爷三天治好我的病》沈阳 刘庆林平津战役时,我在四野骑兵师一团任宣

    10-19

  • 观后感来啦!参观完北京冬奥赛区 欧洲青年怎么说

    观后感来啦!参观完北京冬奥赛区 欧洲青年怎么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艳、邢颖):参加“欧洲青年冬奥行”活动的青年们,在这几天参观了北京冬奥会赛区,了解了筹备情况和办奥理念,听听他们有什么“观后感”。绿色北京冬

    10-19

  • 临渭区胜利小学:关注人性做真教育——田继伟老师读《教育的本色》有感

    临渭区胜利小学:关注人性做真教育——田继伟老师读《教育的本色

    《教育的本色》是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育随笔,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从怎么对待孩子、教育常识、教师自我成长与规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饱含育人情怀和责任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10-18

  • 2020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范文 看开学第一课2020有感500字

    2020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范文 看开学第一课2020有感500字

    《开学第一课》已经播放了,想必很多小朋友大朋友在9月1日晚上都已经观看了,接下来就是要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今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呢?有哪些范文可以参考呢。20

    10-12

  • 一部电影引发的观后感

    一部电影引发的观后感

    一部电影引发的观后感。说说关于电影的这件事!1. 有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有一天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跟你去看个电影,可以吗?妈妈回答说:好呀。什

    10-10

  • 1985年我探亲路上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她一个结婚条件,吓退父母

    1985年我探亲路上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她一个结婚条件,吓退父母

    文| 观后感点1985年我探亲路上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她一个结婚条件,吓退父母 一场偶遇,改变了他的一生程远志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生剧本,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

    10-08

  • 江雪-有感

    江雪-有感

    瞧那江面,宛如一面未磨的镜,倒映着天空的深邃与广阔。而在这镜面上,一叶孤舟悠然漂浮,如同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却又承载着无尽的故事。舟上老者,身披岁月的蓑衣,头戴风

    10-05

  • 《开学第一课》收看链接来了!附观后感指导+优秀范文

    《开学第一课》收看链接来了!附观后感指导+优秀范文

    2024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8点开播,大象新闻将同步直播。今年《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的时空维度,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09-23

  • 《甪端》观后感

    《甪端》观后感

    一部儿童剧是否拍得好,私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观剧的孩子们是否沉浸于其中;二是主创人员的意图是否忠实呈现;三是剧目的演出是否长久不衰,始终在舞台上保持着它

    09-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