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狂魔》观后感10篇

发布者:保罗 2021-11-13 01:51 原作者: 文章吧

《纳粹狂魔》是一部由卢基诺·维斯康蒂执导,德克·博加德 / 英里德·图林 / 赫尔穆特·格里姆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粹狂魔》观后感(一):我把纳粹吃入肚子中

我把纳粹吃入肚子中

也要呕吐

来吧

你种种的恶习

从你张大那天就已经养成

然而你不会自我批判

你更随着

显然你要么落后

这样你就淘汰

要么超越

显然你更变态

要么彻底为了美好革命

显然 我们爱你

共产主义

《纳粹狂魔》观后感(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青睐的原因还是可以理解的

应为导演自身的贵族背景,这种气势磅礴的时代感总是把握的很到位。创作来源于生活,这样的题材果然有非维斯康蒂莫属。

从一个家族的权力内斗外化到时代的争权夺式,典型的以小见大,却做得非常好,这样的剧本奥斯卡应该是最爱的。

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节再次被演绎,并具有深一层的代入感而毫无违和,这必然可归为导演的古典情结。

马丁果然维斯康蒂的最爱吧!诸神的黄昏饰演路德维希的也是他。

开篇想起来日剧《华丽一族》,不过应该是日剧向维斯康蒂致敬的。

《纳粹狂魔》观后感(三):love is damed

看到Martin和Lisa那段,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Miss G和她的Fiamma,或者希特勒和他的小侄女。爱总是毁人不倦,当然前提一定得是美人。事实上Martin对Lisa的态度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神圣庄重的,仿佛预知他会毁了她一样。他默默瞩目,眼神熠熠有光芒,他把自己藏在小木马身后,害羞地枕在她手臂上。最后,他还是在这种谨慎而委婉的态度中勾引了她,这不该是他的意识,而是他的宿命。美是危险的,美带来欲望,自毁且他毁,而这个过程,就是爱。最终,Lisa用死拒绝了欲望,美是不可被占有的,而Martin用默许和恐惧承认了自己的罪孽,爱因其欲给一切带来终结,美因其神圣不可侵犯被迫离开,各自保持各自的纯净,毁灭带来最终的平衡和平静。

《纳粹狂魔》观后感(四):被诅咒者

答应彼得潘小路国王的黑制服照——2005-02-24 14:06:27

维斯康蒂的DAMN《诅咒/纳粹狂魔》

甫一亮相,就这么艳丽的,人家严肃的父亲实在接受不了,结果被刺。笑

HELMUT身材也那么好,下面是多末的蓝天使

歌词奉上:

春天已到,鸟儿歌唱

我堕入爱河,与谁相伴?

我不在乎他是否富裕

因为有爱已足矣

小伙子们,今晚我要挑

一个属于我的真正的男子汉

小伙子们,我已受够了小男孩

我需要真正的男子汉

一个热情如火的男人

一个渴望热温的男人

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世上有瘦男、肥男、高男和矮男

俊男、雅男、羞男和猛男

他的长相并不重要

不管怎样我也要挑一个

小伙子们,今晚我要挑

一个属于我的真正的男子汉

小伙子们,我已受够了小男孩

我需要真正的男子汉

一个热情如火的男人

~~~~~

前不久翻出黛奶奶的《蓝天使》看,原来这小哥果真在COS黛德丽的经典。黛奶奶把一堆大学生再加上老教授弄的五迷三道……不过最后竟很同情教授,因为被美所诱惑的人,怎么样都不能鄙视他罢……

大公子的本质,原本就是个靡菲斯特

三个人,《魂断威尼斯》里爱上达秋的音乐家是仲父、《诸神黄昏》里忠心的上校是项太傅、游移的具有毁灭力量的大公子是急欲成长为政哥的小盘,笑。“德国三部曲”的人都齐全了。

《纳粹狂魔》观后感(五):1933年2月18日,这个夜晚注定不是家族聚会那么简单

1933年2月18日,国会大厦起火,同夜,埃斯贝克钢铁家族的男爵过生日,而这个夜晚注定,不仅仅是家族聚会那么简单。

特说了一句引领全篇基调的话:“在国会大厦的大火被扑灭前,旧德国人都会被缩减成为灰烬。”

天意使然,这注定是一个与往常不同的夜晚,“我主张从最后的政治压力,或者是从更大的冒险中,保护我们埃斯贝克钢厂”男爵在餐桌上说的话,成了他的遗言,即使他从来没有与那位绅士(即希特勒)有过亲密的联系,但他的后辈们,将与这个国家挑起的战争紧密相关。

意大利人用艺术手法的夸张和狂妄(乱伦,虐童,不忠),暗射德国纳粹的疯癫和灭亡。

马丁,因为从小缺少母爱,对母亲的害怕,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虐童和恋母虐母情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缺爱的国度,他的子民会丧失人性和理智,以至于做出疯狂妖魔之举。

卢奇诺·维斯康蒂,一个对纳粹另有想法的导演,他将纳粹统治下的德国全景,揽入大脑,却以一个钢铁大家庭为蓝本,描绘了一幅德国全貌图。

在我看来,一个有野心,有企图心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导演,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好导演。

末了,理下人物关系:

埃斯贝克男爵,其夫人叫苏菲,苏菲有个情人叫弗雷德里克,苏菲的表弟是影片里的纳粹帅哥阿奇巴彻。

男爵有两个个儿子,特和马丁。他们有两位叔叔,哈伯特和康斯廷。哈伯特的妻子是伊丽莎白,他们有两个女儿。

最后,以一首诗来结束这个故事

“我们没有可以在上面哭泣的肩膀,你和我会在天堂里结束”。

《纳粹狂魔》观后感(六):纳粹狂魔的狂欢盛宴

约齐姆的旧贵族世家的为什么会被打击得七零八落?因为纳粹为了操纵国家财产更加不择手段,用暴力消灭抗争者,用利益诱惑功利者。 马丁为什么伤害他爱的人?因为他的渴望被爱总是被忽视,母亲只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利用他,情妇不了解他对亲密感情的渴求和他假模假式千篇一律地相处。真正爱上他给他爱的体验的犹太小女孩也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让他对爱绝望,对和别人的情感互动绝望,最后他在高潮中征服了他的母亲,征服了他对既往道德伦理规则的恐惧感,爱上了自己作为胜利者的姿态,也突破了最后的心之防线。 为什么马丁会攀附纳粹势利?因为马丁见证了强权与资本家的苟合,见证了旧贵族世家表面的风光文明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首当其冲被连根拔起,曾经可爱的美好的情感在利益洪流面前不值一提得被碾碎,而他被扭曲的性格中隐隐作祟的对张扬自我,藐视老一辈保守主义的崇尚只有在纳粹暴力姿态中得以释放。 他瞧不起短视胆怯的弗雷德里克,为了个人前途和地位,一心向上爬,追求他母亲的家世和名望,依附纳粹上位夺权,妄图学习希特勒的独裁,却最终被他揭发搞得众叛亲离的结局。他觉得自己对“革命”彻底贯彻中的勇气与骄傲,其中带有贵族气质这是母亲的情夫永远不配相提并论的。 为什么是埃森伯克家族?因为钢铁厂大量炼钢供给的是国家机器,这台机器的运转需要钢材来维持它的高效与光鲜,更需要它们来发动扩张战争并提供战时物资。把美好柔弱的伊丽莎白们送进集中营,压榨出的能量就像炼钢时那喷射四散的火花,飞蛾扑火般的奔向天空希冀划破黑暗,却终归寂灭。因为SA的命运也是一种预言:盛大的狂欢背后更是巨大的虚无,人无所顾忌的争夺,践踏,报复终究会被更加无法控制的力量吞噬。 这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是维斯康蒂用镜头叙说控诉的悲剧,也是人类史上的悲剧。这悲剧的成因已无可逆转,只有用一个接一个的新势力新规则新权威控制。人再也回不到自然本源,只好和架构了我们社会的各种套路圈子妥协,到头来发现我们都是坐在历史弄潮儿亡灵上的新型社会产物。纳粹狂魔们的催生不仅加快了历史车轮的疯狂转动,也否定和消解了大量人类曾引以为豪的文化。当马丁面对着僵硬的两具傀儡尸体,面对着维斯康蒂的镜头行纳粹军礼之日,亦是西方文明末世丧钟敲响之时。

《纳粹狂魔》观后感(七):the damned

他的the damned实在好到让我没话说。此人虽然是个意大利人,但是对德国把握之准确,镜头之优雅强大,可以令所有德国人感慨自己国不产导演人才了。这部片子和 death in venice, ludwig可谓是德国三部曲,都是细腻准确的反映了德国贵族阶级(亚森巴赫算是知识分子,但能住的起lido那家豪华宾馆的,明显也不是单纯的穷教书匠)抽风的精神状态以及堕落毁灭颓废之美。the damned最后一幕母亲挽着那个野心家结婚的镜头,实在是太惊艳太颓废了。相比之下the night porter这么颓的一个故事,相同的演员,穿着纳粹军装和loli服的类似的最后一幕都没有这个颓。我觉得安妮宝贝之类喜欢装颓的人都应该来看 visconti,看了之后就会愧疚自己以前为啥要那么不入流那么寒酸的颓了。(捧一盒5美元的超市卖的哈根达思也颓的起来,也就上海小资女人才干的出来了。您起码捧个自制的鸦片冰淇淋行么)

还要推荐他的the leopard,此片和the damned一致被尊为记载了欧洲最重大历史转折的瞬间,一是法国大革命以及起影响下的民主革命,二是二战。the leopard雄辩地用镜头证明了人民群众绝对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这片子现在的意大利人看估计也都会很有感觉,尤其是现在所谓全球化就是一个全球没有文化,大家一起变渣的过程。不过visconti家族还是不错的,作为统治者虽然没出什么品味特别卓越的人,(ludwig也不算品味好吧,只能说非常梦幻华丽纤细。瓦格纳长得实在是丑,但他的歌剧剧本着实是杰作)但也没暴君,何况还养过一阵子达芬奇。起码米兰现在欣欣向荣,是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而且米兰人的品味也是有保证的,除了烹饪不是最好的,空气脏一点之外还都不错了。

顺便推荐他的白夜,改变自陀氏原著(visconti很喜欢改编著名原著阿),据说这部片子让marcello mastroianni学会了如何演戏。(mastroianni太谦虚了,如果说他在la dolce vita里面的表现还叫不会演戏的话,那乔治克鲁尼之流早就该羞愧的自尽了)

不过现如今visconti那一辈的好导演好演员也都死的差不多了,他家现在也就那么样了,意大利也废除贵族了,全球人民朝着一体化的和谐目标大步迈进。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

《纳粹狂魔》观后感(八):【纳粹狂魔】——恶魔、疯狂与堕落的性

#13;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纳粹的印象不只是小胡子、举手礼、红布白圆黑反卍,还加上了具性挑逗意味的黑皮手套与黑丝袜。【纳粹狂魔】主人公Martin在老男爵的生日庆祝节目上身着黑丝袜异装而出、性感热舞之时,似乎就揭示了后来在这部讲述纳粹背景下钢铁公司家族内部争权夺利故事的电影中,不断上演的弑亲、恋童、乱伦等错乱戏码。另一场异装盛会出现在电影的第四个半小时里的“长剑之夜”,纳粹冲锋队的军官们开怀畅饮、高歌不断,在追逐中撕裂侍女的衣服,淫乱奢靡的聚会过后,他们摇摇晃晃地进入楼上的房间,脱下黑丝白绒褐色军服皆成赤身裸体,进而安然入睡。他们曾说:是他们让希特勒有了今天。而后黑衣党卫军海路陆路并进包围并偷袭了他们,用子弹在他们身上炸开了花。

#13; 【纳粹狂魔】并不复杂,无非是以家族内部阴险狡诈铲除异己最终纳粹化,从而展现整个德意志的异变与崩裂。家族内部的重重矛盾、豺狼土狗取代狮与豹,都是维斯康蒂经常表现的情节。以家喻国的叙事可以是繁杂而庞大的,气势也可以是恢宏的,对过去的怀恋以及对未来的绝望可以是一种很浓郁的气质。维斯康蒂电影的摄影从来都很华丽,本片被淫靡的红色,阴郁的蓝色和背叛的绿色笼罩,在一种阴险颓废的基调下缓缓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却无处不是疯狂。

倘若说还有称得上稍微平和的场景,只有开头老男爵的生日宴了,而即使是这唯一的和谐也伴随着另一条线的密谋,最后被国会大厦纵火的消息突然残暴地打断。“在国会大厦的大火被扑灭之前,旧德国人都会被烧成灰烬。”党卫军如是说。而正是当晚,不与希特勒亲密的老男爵被射杀在他的床上,成为这个家族餐桌上消失的一连串成员里的第一个人,成为了德意志旧的秩序里崩坏的一环。他的子女们则掀起争夺权力的腥风血雨,残忍冷血的狗咬狗实际上不过是被第三帝国当做棋子般的操纵罢了。家族成员乍看是在你死我活地争斗,但真正占优势并胜出的都是得到了纳粹的支持,他们一直利用着权力与仇恨压下铁掌,进行着他们的煽动和操纵。Martin的堕落,正是映衬着家族的衰弱和纳粹的壮大。他与一名犹太女童发生关系致其死亡,懦弱的他濒临崩溃时,纳粹告诉他他的犯罪简直称不上犯罪,母亲的缺少关爱致使他的性向模糊甚至病态恋童恋母,他内心一直以来潜藏着的对母亲的仇恨便爆发了出来。

然而即使拥有历史大背景作为互文文本,将片长拉至两个半小时,【纳粹狂魔】的野心似乎并不是很大。维斯康蒂所聚焦的一直是堕落与毁灭,但是对于与女童的亲吻、同性恋集会、母子乱伦场面大加渲染,甚至产生一种迷幻病态的氛围,可谓优雅,可谓阴森,让人不得不怀疑所谓历史不过是他用来挂私欲的幌子,他想要表现或着迷的本来只就是禁忌场景带来的画面流动而已。

毕竟,这也是一部高颜值的电影。来自腐国的绅士博加德是著名的同志演员,赫尔穆特•格里姆则饰演风度翩翩的恶魔党卫军军官。我当然恨眼神勾魂令人心醉的兰普林阿姨戏份太少。而核心角色是导演的情人贝格,他被维斯康蒂看作是“恶魔疯狂与堕落的性”的化身,而这正是对影片的高度概括。

《纳粹狂魔》观后感(九):靡菲斯特们的盛宴―――浅评《纳粹狂魔》

终于看完了大名鼎鼎的《纳粹狂魔》,看片的动机很简单,因为有人说觉得它比帕索里尼的《萨罗》(《索多马的120天》)还要恐怖。

一直以来总以为表现人性邪恶之甚已无过《萨罗》,也至今忘不了初看该片时的痛苦(后半部几乎就是按着快进过去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视觉震撼力的电影,若要将其和维斯康蒂的这部《纳粹狂魔》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后者带给我的已经不再是一种压抑,而简直是要窒息了。人性的邪恶罪恶真的可以如此放纵和歇斯底里嘛?如果说英雄如俄迪普斯王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与自己的生母发生了乱伦关系,那么艾森巴赫家族的继承人马丁对于自己母亲的奸杀则是一种蓄谋的毁灭,甚至都不带一丝忏悔。

影片从一开始就激荡着冷酷和疯狂,钢铁工厂里飞溅的火花配合着阴森的背景音乐,宣告了德国战争机器的复活,也同时预示了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注定无法逃脱的宿命。随后的生日宴会或许是全剧唯一能令人稍感温馨的地方,尽管这只是暴风雨来领前的短暂沉寂。而才华横溢的维斯康蒂显然为这一表面上的家庭和睦做了最好的修饰,那首他亲自谱写的大提琴曲相当的优美动听。很快,这份脆弱的平衡就被人魔们无耻的阴谋给击了个粉碎。败家子马丁以那足以在电影史上定格的人妖打扮粉墨登场,一切罪恶也随之毫不犹豫地启动了。老艾森巴赫的被杀,二女婿赫波特的被诬陷,冲锋队的遭清洗和大儿子康斯坦丁的被枪杀,到最后马丁母亲索菲和情人弗瑞奇被逼服毒,这个家族的强力人物一个个地被剃除。轻狂浮躁的马丁在餐桌上得意地做出那两下象征家族权利的拍击,在他掌权的同时,他的家族也彻底地落入了纳粹的魔掌,成为了疯狂运转的第三帝国战车上一枚高速引擎。维斯康蒂没有给出我们马丁的结局,但可以预想的是,他不会再被替换了,因为他根本就驾驭不了自己的家族。他既不同于长叔康斯坦丁的气势张扬,也不同于其母索菲的手段狠辣(虽然他用最恶毒的方式打败了她),更不同于弗瑞奇的老谋生算。他只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天啊!这是怎样的一个权利接班人啊?身体羸弱,性情狂暴,更兼异装与恋童癖。他的身上充斥着一个王朝走向衰落后接班人的所有弱点。然而,这不正是幕后策划人――党卫军头子埃森贝克所需要的傀儡吗?维斯康蒂将这个人物设计得异常丰满,其挑拨离间时的沉着冷静和借刀杀人时的不动声色,竟不由让我想到三国时“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的陈云龙。在片中出现最多的家庭聚餐镜头中,埃森巴克那狡黠的目光和马丁妖气四溢的眼神交媾在豪宅的金壁辉煌下,混合出一曲畸形的罪恶二重唱。

出身贵族的维斯康蒂以他那异常冷峻的目光将一个钢铁豪门在国家巨变时家族成员的自身选择与命运如抽丝剥茧般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残酷得直叫人不敢面对。不论是黄衫党人被屠杀时那遍地横陈的裸尸,还是最后那群魔乱舞的肮脏派对,抑或是那惨遭蹂躏的犹太女孩,人性深处的丑陋让人无法喘息。相比之下,《萨罗》中的恶人因为至恶,反而使人感觉到一种漫画式的效果,而《纳粹狂魔》所传递的那种极度奢华后的精神堕落,则直让我心惊胆战,彻骨冰凉。

我们总是愿意遗忘,而不愿去揭开自身的创痛,而当维斯康蒂这样的导演将这尘封的伤疤揭开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承受。逃避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2007-07

《纳粹狂魔》观后感(十):导演说

卢奇诺·维斯康蒂拍摄的《情感》(1954)、《豹》(1963)年和这部《该诅咒的人》,以及他1973年推出的《路德维格》,是这位被誉为“怀念大师”以贵族王室兴衰为背景的几部影片。他于1906年11月出生在意大利米兰最显赫的贵族世家,所以他对这一社会阶层的生活十分熟悉。他的父亲是米兰歌剧院负责人,母亲是米兰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在父母的熏陶下,维斯康蒂从小喜爱文学、绘画、音乐和演出,并有相当深的造诣。在这部影片开始时,马丁和康士坦丁之子演奏的音乐和歌曲,即是出自他的笔下。影片气势磅礴的音乐,足以显示出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维斯康蒂的成名作《大地在波动》(1947)和1960年拍出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而这几部描写贵族兴衰之史的影片却与前几部朴实无华的写实格调大异其趣。他或以19世纪奥地利军队占领下的威尼斯,一个爱情故事为依托,或以上个世纪西西里岛花豹亲王家族在革命大风暴中衰落过程为背景,或以本世纪30年代德国埃森拜克钢铁世家被德国纳粹兼并为主线,探索了人性的本质问题:爱情、情欲、权欲和死亡。本片中权欲熏心的索菲,从本质上说,和妄想统治世界的希特勒法西斯一样,只有小巫大巫之别。正是她的野心造成了阴谋、告密、暗杀、仇杀,演出了一幕幕悲剧,直至家族完全覆灭。

《该诅咒的人》是维斯康蒂全部作品中,气势最磅礴,电影技法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一部力作。表面看来,这是一部描写一个贵族世家衰亡和德国法西斯党徒内部争权夺势互相火拼的政治影片,鞭笞了纳粹党徒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他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绘了褐衫党徒在被组织更严密的黑衫党屠杀的前夕,康士坦丁率领众党羽狂歌滥饮,酒池肉林,大搞同性恋的堕落情景,预示了这群匪徒必遭恶报的命运。“焚书”那场戏,维斯康蒂更不惜笔墨,尽力渲染这一场景的张力,刻意求工,表现出了这位人道主义艺术家对于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实际上,这部影片和维斯康蒂的其他作品一样,他的用心在于探究人生。他通过埃森拜克家族成员互相残杀的惨剧,力图揭示人性异化的源流。

墨索里尼倒台不久,维斯康蒂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要去搞电影,首先是因为我迫切感到要向世人讲述一些真人真事,但我的目的不在于叙述这些事件本身,而是要分析这些人沦落的真正原因。”他认为,只有探索人生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因为“人类最平常的行为动作、感受和本能反应都能给周围的事物带来诗意或引起震颤”。他说:“只有人才能统治画面,他所造成的氛围和他的情感力量,使画面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活力,并赋予它三维空间。人从明亮的画面中消失的那一瞬间,就会使他周围一切物体都变成一幅毫无生气的静物写生画。”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维斯康蒂拍摄了《该诅咒的人》。

人类历史上最暴戾恣睢的黑暗年代,莫过于欧洲国家在希特勒法西斯统治下的那些岁月;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子女对母亲的依恋,实难超过恋母情结深重的马丁·埃森拜克。如果这样的人能够演出奸杀生母的惨剧,应该说人性异化已经到了极限。维斯康蒂把他摄影机下的人物,放到最极端的环境之中,让他们互相爱恋、仇恨、争斗、厮杀,从中探索人类痼疾——权欲、统治欲为何使人性沉沦、泯灭,变成毫无理性的魔鬼、杀人狂。人性异化的外因,往往是邪恶势力提供的机遇。纳粹德国给索菲、马丁之流创造了异化的最佳条件。

导演的镜头多次停在公司总裁那把大班椅上。钢铁大王暴死之后,阴险狠毒的弗雷德里克、不可一世的康士坦丁、野心勃勃的索菲、奸诈狡猾的幕后操纵者阿申巴克和性变态的少主马丁,无人不觊觎这张宝座。这个权力的象征似乎是一把魔椅,任何人只要一坐上它,心中就会顿起杀机,人性尽丧,兽性发作。为了它,弗雷德里克不惜告发亲友、借刀杀人,害死旧主和提携自己的恩人康士坦丁;为了它,马丁丧心病狂地毒杀了生母和继父;为了它,担心赫贝尔返回公司会大权旁落的索菲,勾结阿申巴克,把赫贝尔的妻子儿女全部投入牢房。维斯康蒂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告诫世人:个人的统治欲恶性膨胀必将产生独裁,法西斯灭绝人性无数罪行的根源就是妄图称霸世界的权欲。

维斯康蒂的晚期作品常常流露一种消极颓废情绪,这是因为他找到了人类的痼疾,但苦于没有救世良方,出身于没落贵族的他只能发出几声悲鸣。

师承让·雷诺阿的维斯康蒂,早期作品带有法国电影的若干特征,但在这部《该诅咒的人》中,人们很难寻到法国电影的踪迹。有人批评他的影片有戏剧化倾向,说《罗科和他的兄弟们》和这部影片都带有浓厚的希腊悲剧色彩。维斯康蒂对此作了回答:“电影必须避免戏剧化倾向并非是一条金科玉律,想想我们祖师爷梅里埃的影片就会懂得:任何艺术都可借鉴,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对于人生的探究究竟有多深,你的影片是否蕴含诗意。”

维斯康蒂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大师,原因之一是他能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段,而不像某些导演那样,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特定的表现模式里,反复地妙冷饭,不能再给观众带来新的东西。而这位大器晚成的导演,虽然只拍了十多部影片,但每部影片都是他进行新探索的结晶,因而几乎他的每部影片都成了传世之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弗雷德里克的演员迪克·鲍嘉,这位闻名全球的国际影星, 1921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在世界各国拍片不下百部之多。虽然近12年来他息影写书,发表了十多部畅销小说,但在五六十年代,他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令人颇感兴趣的是, 1992年3月,他接受了法国导演贝特朗·塔维尼叶的邀请,再次出山,在影片《怀旧老爸》中将重展昔日丰采。过去他在许多著名导演的不朽佳作中,塑造了无数性格各异的形象,例如阿仑·雷乃的《天命》中的老作家克罗德·朗哈姆,维斯康蒂的《死于威尼斯》中的老音乐家古斯塔夫,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中的前纳粹集中营军医马克斯等。

在这部影片中,他把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在夺取公司领导权前后的心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影片开始时,阿申巴克在汽车里怂恿他当机立断,设法抢班夺权时,他的眼睛闪着顾虑和迟疑的目光。在步入演奏厅,当阿申巴克提到“也许今晚就是最好的时机”时,他伸手推门的那一刹那,他的神情显得那么惶恐和模棱两可,令人捉摸不透。在与索菲躺在床上密谋掌权计划时,那副踌躇满志的神气,把他此刻的真实心态展露无遗。在少主马丁宣布他接替公司总裁职务时,一方面他对老主人的暴死显得如丧考妣,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既受命于危难之中,只得从命。大权在握之后,正襟危坐在餐桌主位,讲话之前三击台面,那副威严的气势令人不禁慑服。对离席而去的马丁咆哮怒吼时的那种飞扬跋扈神态,实与暴君无异。服毒自杀之前,明知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却又故作镇静,不失大将风度。他的淡淡一笑蕴含着多少潜台词,而他那些毫不夸张、点到为止的动作,又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部影片的成功与他出色的表演实在无法分开。

荷兰后裔、母亲是西班牙人、久居英国、能讲一口流利法语的迪克·鲍嘉,是演员也是编剧,是作家又是记者,还能画一手好画,已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是一个文化素养极高、多才多艺的天才演员。他并不渴望成为世界第一号明星,而希望成为电影表演技巧最完美的人。应该说,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明星生涯给他带来过不少苦恼,鲍嘉喜欢在哲理深刻的话剧中扮演角色,但当他一登台,伦敦的女孩子就站起来对他喊:“迪克,你长得真帅,我爱你!”结果把剧场搞得一团糟,在阿努依的话剧《耶查贝尔》巡回演出时,观众和他的影迷把剧场围得水泄不通,歇斯底里般地呼喊着他的名字,直到警察出来干预,他才得以脱身。因为不愿意给同行们带来麻烦,他忍痛告别了舞台生活。

在《该诅咒的人》(原名为《克鲁伯家族中的马克白》)这部影片中,索菲显然是中心人物,所以主要镜头往往对着英格丽·杜林拍摄,留给迪克·鲍嘉的常常是背影。虽然维斯康蒂说,这是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美的背影,但鲍嘉仍然耿耿于怀。为了补偿这一缺憾,维斯康蒂对他说:“我要送给你一份小小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两年后拍摄的《死于威尼斯》。

推荐阅读
  • 问故出新——临《张迁碑》有感

    问故出新——临《张迁碑》有感

    《张迁碑》拓片整体图《张迁碑》拓片局部放大《张迁碑》拓片局部放大【学书心得】《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是为了

    11-19

  • 《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时常渴望寻找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一个不屈的灵魂。而《简·爱》这部经典名著,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让我

    11-07

  •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读父亲的回忆文章有感

    序言父亲解放战争时期真实经历,十年前父亲81岁时曾经投稿刊登在《沈阳晚晴报》,原文内容如下:《张大爷三天治好我的病》沈阳 刘庆林平津战役时,我在四野骑兵师一团任宣

    10-19

  • 观后感来啦!参观完北京冬奥赛区 欧洲青年怎么说

    观后感来啦!参观完北京冬奥赛区 欧洲青年怎么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艳、邢颖):参加“欧洲青年冬奥行”活动的青年们,在这几天参观了北京冬奥会赛区,了解了筹备情况和办奥理念,听听他们有什么“观后感”。绿色北京冬

    10-19

  • 临渭区胜利小学:关注人性做真教育——田继伟老师读《教育的本色》有感

    临渭区胜利小学:关注人性做真教育——田继伟老师读《教育的本色

    《教育的本色》是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育随笔,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从怎么对待孩子、教育常识、教师自我成长与规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饱含育人情怀和责任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10-18

  • 2020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范文 看开学第一课2020有感500字

    2020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范文 看开学第一课2020有感500字

    《开学第一课》已经播放了,想必很多小朋友大朋友在9月1日晚上都已经观看了,接下来就是要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今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呢?有哪些范文可以参考呢。20

    10-12

  • 一部电影引发的观后感

    一部电影引发的观后感

    一部电影引发的观后感。说说关于电影的这件事!1. 有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有一天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跟你去看个电影,可以吗?妈妈回答说:好呀。什

    10-10

  • 1985年我探亲路上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她一个结婚条件,吓退父母

    1985年我探亲路上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她一个结婚条件,吓退父母

    文| 观后感点1985年我探亲路上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她一个结婚条件,吓退父母 一场偶遇,改变了他的一生程远志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生剧本,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

    10-08

  • 江雪-有感

    江雪-有感

    瞧那江面,宛如一面未磨的镜,倒映着天空的深邃与广阔。而在这镜面上,一叶孤舟悠然漂浮,如同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却又承载着无尽的故事。舟上老者,身披岁月的蓑衣,头戴风

    10-05

  • 《开学第一课》收看链接来了!附观后感指导+优秀范文

    《开学第一课》收看链接来了!附观后感指导+优秀范文

    2024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8点开播,大象新闻将同步直播。今年《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的时空维度,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09-23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