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观后感10篇

发布者:书海拾贝者 2021-11-13 01:51 原作者: 文章吧

《禁忌》是一部由F·W·茂瑙执导,Matahi / Anne Chevalier / Bill Bambridge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禁忌》观后感(一):「毛利族三部曲」随想

三部曲诞生于美国好莱坞制片人制度确立,美国电影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的年代。三部风格各异,第一部《摩阿拿》由弗拉哈迪独立摄制,另两部他虽不同程度地参与创作,但不真正算他的作品。初次了解弗拉哈迪其人及其早期几部纪录片,本文即是在这个基础上,从弗拉哈迪创作思想的角度,随便谈谈三部曲。

《禁忌》观后感(二):禁忌

1.使用了了《日出》(1927)中出现过的音乐。

2.禁忌并非无缘无故。

3.禁忌的起缘并非不可克服。

4.野蛮人由于蒙昧而犯罪,文明人由于精通利益计算而协助犯罪。

.

.

.

.

《禁忌》观后感(三):茂瑙和弗拉哈迪的海岛《禁忌》画卷

(原刊于公众号:21世纪赛车手。本文在原刊文基础上略有修改)

第一届好莱坞颁奖典礼于1929年2月18日于美国好莱坞举行。旅美德国导演F.W.茂瑙为福克斯公司执导的电影《日出》因其中美轮美奂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当年的“杰出艺术作品”奖(Unique and Artistic Picture)。这届奥斯卡也是奥斯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有两座“最佳影片”级别奖项,另一座“杰出制作”奖由威廉·A·韦尔曼(William A. Wellman)执导和艳星克拉拉·鲍出演的《翼》所获得。如今第90届奥斯卡颁奖电影已过去两月有余,包括《翼》,许多在这九十多年中获奖的电影早已失去了当年热议的语境,也敌不过岁月的遗忘。反观《日出》却时看时新。

可是茂瑙似乎并未计划在这之后延续《日出》的模式,随即他的地位一落千丈。《日出》之后,茂瑙为福克斯继续执导了两部电影——《四恶魔》(4 Devils,1928;影片已遗失)和《都市女郎》(City Girl,1930),都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公司老板威廉·福克斯渐渐对这位“德国天才”失去耐心。

威廉·福克斯(左)与茂瑙(New York Post)

在谈论《禁忌》(Tabu,1930)之前,有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他是“纪录片之父”、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他的纪录片(那时或仍未有“纪录片”这一说法)《北方的纳努克》(1922)记录了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影片因为记录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影坛轰动,但同时也掀起了有关“记录”与“摆拍”的理论争议。随后派拉蒙签下弗拉哈迪,资助他前往太平洋上的海岛——萨摩亚(Samoa)——拍摄《摩拉湾》(Moana,1926)。这部电影被英国纪录片学派人物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第一次使用“纪录片”(Documentary)来评论,也是这个概念的第一次出现。

北方的纳努克 (1922)8.51922 / 美国 法国 / 纪录片 / 罗伯特·弗拉哈迪

弗拉哈迪的弟弟大卫刚好认识大名鼎鼎的德国导演茂瑙。当时弗拉哈迪负责的一个关于“美国土著人”的纪录片项目被搁浅,而败走福克斯的茂瑙刚好也对太平洋群岛风情产生浓厚兴趣。1930年,两人经撮合后一齐写下剧本,随后一齐前往波利尼西亚群岛地区、也是弗拉哈迪十分熟悉的Bora-Bora海岛。

罗伯特·弗拉哈迪(IMDB)

《禁忌》作为电影整体是淳朴而有力量的,几个关于“禁忌”的具象化和几个人物之间纠葛的关系勾勒出一幅十分古典式的海岛爱情画卷。影片在爱情悲剧的主线之外辐射出许多当地社会状况——海岛部落制度的风俗传统、白人统治底下的权衡调停、当地华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尔虞我诈。

电影中的华人元素(电影截图)

《禁忌》也分明是两个人的作品。一部分是弗拉哈迪对记录波利尼西亚群岛上毛利人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图景的热忱,另一部分是茂瑙对男女爱情自由、对抗文化禁忌的戏剧渴望。影片中有长时间的对小岛风貌与毛利人“仪式”的展示。茂瑙好像并不排斥这些当地风貌的展示,并将这些融合在自己的叙事和画面里。在影片开头,山与水浑然一体的Bora-Bora小岛,一对互相爱慕的男女深情拥抱在一起打情骂俏。互相打闹的动作和在岩石上上蹿下跳的姿态折射出无限趣味的小岛风情,还有毫无假饰的自然与淳朴。紧接着电影花费了极大的篇幅描绘了女主角Reri“当选圣女”的仪式,在这之中穿插着她的爱人男主角Matahi因不忍Reri的离开在一侧失落无助的神态,使得这一场仪式不光是社会风俗展示,更多加了一层多愁善感的色彩。

《禁忌》中男主角Matahi(由本人饰演)和女主角Reri(Anne Chevalier饰演)(电影截图)

一边是“纪录片之父”,另一边是“德国天才导演”,正如许多其他大师之间的合作,这中间的意见注定是极难统一的。一开始电影就因为制作资金一直迟迟不到位,几经催促无果后茂瑙决定自掏腰包投资影片的拍摄。茂瑙炒掉了几乎所有远道而去的好莱坞拍摄团队,只留下包括弗拉哈迪和茂瑙在内的三名核心工作人员,并征用当地海岛居民,现教现用地参与到影片的制作过程。影片刚开始由弗拉哈迪拍摄,比如影片中开场的水中嬉戏则是由弗拉哈迪执导。可摄影机随后开始出现故障,于是茂瑙夺过导鞭,一意孤行地将弗拉哈迪安置在冲洗照片的职位上,剧本也被茂瑙私自修改了大半。弗拉哈迪非常不喜欢修改后的版本,认为故事过分“西方化”。影片快要结束之时,弗拉哈迪一个星期的工资只有40美金。影片拍摄结束后,弗拉哈迪已经一穷二白,而且还发现茂瑙并没有将自己注名为“联合导演”,怒火累积起来,一气之下将自己在影片的份额全权卖给茂瑙。二人于是不欢而散。

弗拉哈迪(左?)与茂瑙在《禁忌》片场(Pinterest)

1930年冬天茂瑙独自将影片剪辑完成。1931年3月18日,《禁忌》在纽约首映,但茂瑙却在一周之前因车祸去世,无法参与影片的首映。后来只有11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包括瑞典著名女星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当年的茂瑙只有42岁,他的早逝也注定为此片多笼罩了一层传奇色彩。回顾茂瑙以前的作品,《禁忌》既没有他在德国时期的复杂阴郁,也不见他在美国时《日出》般喷薄的电影艺术造诣与极端的分裂。《禁忌》难得的简单质朴却力量饱满,不禁让人遐想,假如茂瑙能再多活几年,好莱坞的风貌会不会有所不同。

(部分史实资料参考自“奥斯卡”官方网站,维基百科,IMDB,Ecume所写的《“毛利族三部曲”随想》豆瓣影评和David Thomson所著The Big Screen)

最后想再分享一篇十分出色的翻译整理

《禁忌》观后感(四):天才陨落:默片大师茂瑙的<禁忌>时光

天才陨落:默片大师茂瑙的最后时光

-------关于遗作<禁忌>

quot;这里没有工作也没有烦恼,玩耍和跳舞,沐浴和钓鱼,纯洁的夜晚恋人们亲亲我我,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如此天天度过."

----1930年茂瑙写于南太平洋塔希提岛

本文中关于<禁忌>的资料翻译自F.W.茂瑙,David.Flaherty当年的书信和文章,以及scott eyman等人的文章.关于茂瑙生平的资料主要来自记录片<The language of shadows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and his film>以及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文字经过重新组织,夹杂了很多不成熟的看法,如有错漏还请见谅.

1888年12月28日,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出生于德国北莱茵河畔的比勒费尔德城,原名威廉·普朗皮,父亲是严肃务实的传统型德国人,母亲则热爱文艺,喜欢写诗和弹钢琴,这对茂瑙今后的成长影响很大.1910年茂瑙把名字从"plumpe"改为"Murnau",并认识了"蓝色骑士"成员,画家弗朗茨·马克(franz marc)以及诗人拉斯克·舒勒(lasker-schuler)和保尔.赫兹等文艺大老.随后他又在柏林与人合办文学刊物<新伤/the new pathos>,著名画家路德维格·米德内尔(ludwig meidner)在1912年还为茂瑙画了一副颇为传神的画像.

尽管茂瑙当文艺青年似乎当得是春风得意,但父亲却不希望宝贝儿子变成穷得没饭吃的"艺术家".于是1912年茂瑙受邀参加了德国影史上首批电影大师之一的马克斯.莱因哈特(max reinhardt)主持的柏林德意志剧团,在剧目"奇迹"(the miracle)中奉献了精彩表演.

1917年退伍返回柏林后写了几部剧本,茂瑙由几位剧团的朋友推荐进入电影界,在1919-1920年间拍摄了七部电影,在之后几年陆续上映.这些代表了茂瑙最早期创作风貌的作品现在只保留了很少的片断.1920年夏天拍摄的<夜中行>幸存全本,茂瑙把黑白画面拍得像油画般厚重,早年对表现主义艺术的迷恋表露无遗.拍完<古堡惊魂>之后,茂瑙把妈妈接到柏林Grunewald区和自己一起住.

1921年,由虔诚的神秘主义信徒阿宾,格尔奥(albin.grau)创办的普拉纳(prana,梵语中意为"生命力")电影公司邀请他拍摄电影<诺斯费拉图>,同样笃信神秘主义的茂瑙(接受了这一邀请,而这部被奉为经典的恐怖片成为了他无奈而辉煌的电影生涯的开端.

之后茂瑙推出<燃烧的大地>,喜剧片<大公爵的财政>和<驱逐>均反响平平.1924年<最卑贱的人/最后一笑>上映后茂瑙瞬间变成了"最辉煌的人",这部被看作德国早期室内剧颠峰和终点之作的电影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疯狂追捧,茂瑙的"天才"之名也从此确立.在不太成功的<伪君子>(我觉得这部大玩剧中剧花招的作品除了主演艾米尔.詹宁斯无赖丑陋的表演外就很少亮点了)后茂瑙放弃了室内剧重回幻想路线,1926年在乌发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拍摄了神怪片<浮士德>

由于乌发电影公司陷入财政困难,茂瑙跟随前往好莱坞淘金的前辈们的脚步来到美国,受到急欲提升福克斯公司电影品味的威廉.福斯的热烈欢迎,在这位早年从事服装生意的资本大佬眼里,赚钱很重要,但艺术有时也是个不错的门面.茂瑙利用德国原班人马完成的首部作品是1927年的 <日出>,上映时正好遭遇华纳公司出品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正面对撼之下<日出>口碑大好获奖连连票房却是一败涂地,福斯先生一边抱着茂瑙喊"我的天才!"一边指示手下以后别给这个白痴太多钱拍片.从此茂瑙就成了好莱坞的跛脚鸭,1928年翻拍丹麦经典老片<四魔鬼/fourdevils,1928>,上映后没多久胶片就遗失了,"城市女郎(city girl)"也到1930年才得以上映.此时在豪华舞台剧改编电影上尝到甜头的福斯先生已经开始对茂瑙感到厌烦,宣布如果再不能为公司的年度计划贡献一部"超级大作",就要把他扫地出门.

1929年的茂瑙已经从初登新大陆的意气风发变成了郁闷难平的囚笼困兽,他曾热心帮助过初到好莱坞的戴维.弗拉哈提,在一次交谈中无不激愤的对他说"好莱坞除了带来爆米花之外,什么也没有."而好莱坞抢劫他的才华,1929年的华尔街金融崩溃已经令电影公司暂时无力支持茂瑙这样的外国导演拍摄巨片式作品了.

凑巧的是,戴维.弗拉哈提正是美国记录片第一人,以<北方的纳努克>名留影史的记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提(Robert J. Flaherty)的兄弟,而茂瑙对这位擅长记录真实的电影人也是心议已久,1929初年罗伯特.弗拉哈提正好在新墨西哥为福克斯公司拍摄一部叫<阿柯玛/acoma>的印地安部落电影.茂瑙从小道消息得知这部电影可能会被叫停,于是事先通知了戴维.茂瑙此时正在酝酿自己未来的新计划,于是他乘机提出要和罗伯特,弗拉哈提合作.而戴维.弗拉哈提为了福克斯公司在南太平洋拍片的计划正好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塔希提岛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考察,于是向茂瑙建议以太平洋小岛为背景拍摄一部电影.没过多久,<acoma>真的被福克斯公司叫停了.二人合作的道路此时已经畅通无阻.

这一强强联手的结果就是"turia",一个源于罗伯特在参与<南海的白影/white shadows in the south sea>(1928,w.s.van.dyke执导,这"也"是一次糟糕的合作)时听到的传说故事.与那部作品一样,"turia"将土著人的纯洁与白人腐朽的贪欲进行了对比.茂瑙觉得这个故事在商业上足够安全,于是和罗伯特.弗拉哈提一起制定并签署了弗拉哈提-茂瑙工作室的合同条款.合同规定在拍摄期间两位搭档每人每周的花费不能超过350美元,而且双方平分影片收益.

一天下午茂瑙非常兴奋打电话让戴维去他家.而后者因为有事到了第二天才去,原来茂瑙用自己的钱卖了一艘漂亮的游艇以供电影拍摄,还考取了船长执照,并给游艇起名为"bail"号(中文意为"保释".....)这也许表示他希望这艘船能带他逃离好莱坞这个可怕的牢狱,驶往遥远神秘的天堂吧.

茂瑙兴致高昂的邀请诸多好友乘船出海游玩,其中就包括著名女星奥黛丽.嘉宝.此时还是颇有名气的茂瑙很快得到了一家名为"colorart"的新兴电影公司的资金支持,老东家福克斯看起来是不会为这个有点冒险的计划出一分钱了.1929年5月的第2周茂瑙率领船员们启程前往塔希提岛,半途载上了罗伯特.弗拉哈提,一个多月后他们才到达目的地--在等待资金到位的时间里,两位电影人来到塔希提的帕皮提港,火山岛波拉波拉以及其它岛屿四处勘查外景.在塔希提的一家鸡尾酒酒吧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女主角,一个在片中叫做瑞丽(reri)实际名为"anna chevalier"的女孩.她可能是15或17岁(记录有矛盾),漂亮到近乎完美,而且完全没有受到西方僵化的道德观念的污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茂瑙经常组织一个重要的早晨功课,那就是让瑞丽和一群塔希提人一起跳舞,挥手并大喊"啊,弗拉哈提-茂瑙,电影万岁!"就像他们习惯的祭拜神灵一样....

实际在航行开始后不久,茂瑙就怀疑colorart公司似乎不是一家有信誉的公司,在塔希提等待期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的事实令这种怀疑进一步加深,事实上他们几乎是被迫滞留在塔希提.在长期的拉锯战之后,9月colorart公司终于提供了一笔总记5000美元的可怜资金.一封封愤怒的电报雪片般飞来飞去.茂瑙和弗拉哈提决定继续做前期准备,筹备工作不慌不忙地进行着,一个个岛的寻找电影拍摄所需的人,茂瑙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所以和本地人交谈无需翻译,他还找来了在此生活的老友比尔(bill bambridge)前来帮忙,他提供了摄影设备和布景器材,还客串扮演了片中拉手风琴的水手.

到了11月16日二人的忍耐终于到达极限,他们致电colorart公司称如果在11月22日之前公司还不能诚实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话,双方签订的合同就将作废,但是没有得到回应.如此状况令人无法可想,此时二人在南太平洋上已经生活了将近6个月,茂瑙把那些已经付了工资的人员又都送回了加利福尼亚,决定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己出资完成拍摄,利用从福克斯的和约酬金中节省出来的钱.为了避开colorart的干扰,"turia"改名为 "tabu"并开始拍摄.如此一来colorart公司对二人在这一"新"拍摄计划中的任何行动就都无缘置词了.直到此时茂瑙对这次合作还是信心十足,在1929年10月12日他寄给友人的书信里说到他将在岛上呆几个月".....我将和罗伯特.弗拉哈提合作,就是那位拍出了<北方的纳努克>(1922)和<摩拉湾>(1926)这样精彩作品的导演......"

1930年1月拍摄终于开始,茂瑙在围绕波拉波拉主岛周围的一个小珊瑚岛上建立了拍摄基地,并建起了小村落,但是当地的土著警告他们不要住在这里,因为这个小岛被称为"motu tabu"--是祖先们的神圣之岛,据说波拉波拉岛的勇士们曾经征服了整个群岛,甚至包括一百英里远外的塔希提,而他们就是在这个岛上制定计划的,如果一位勇士揭示了岛上"motu tabu"的真相,那他就会被保护秘密的"火焰精灵"烧死.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特别是外族人能在这个岛上呆一晚而不受到神灵惩罚.茂瑙不顾土人的高声反对,哭叫和警告坚持要把工作人员也带到岛上来.当天晚上他和一小群土人上了岛,结果土人们一整晚都在围着篝火鬼喊鬼叫,以驱逐精灵和恶魔.第二天早上几个胆子大的人站在茂瑙房前想确定他是否已死,但茂瑙对他们报之以笑脸.之后其它摄制组成员很快也来到岛上,拍摄工作就此展开.主岛来的老人还是坚持认为茂瑙迟早会被"tapapau"(火焰?)精灵攻击,茂瑙对此嗤之以鼻.

弗拉哈提拍完了开头的捕鱼和瀑布群场景后,Akeley摄影机出了毛病,于是他致电在拍摄<南海的白影>时与之相识的年轻摄影师弗洛伊德.克洛斯贝(floyd crosby) ,请他前来波拉波拉岛帮忙."他当时完全是一筹莫展"许多年后克洛斯贝回忆说,"他完全就是个机械白痴,这辈子连车也没自己开过.所以我前去接管了电影拍摄."

克洛斯贝与弗拉哈提从前的关系就像学生和老师,弗拉哈提的资历与名气使他很容易处于上风.但是自从来到波拉波拉岛之后,克洛斯贝对他的崇敬迅速幻灭了.在他那不太友好的回忆中,弗拉哈提成了一个糟糕的业余电影人."我从他那里学不到半点关于摄影的东西,"克洛斯贝说,"弗拉哈提很厉害,他在选择去哪儿拍片时总有许多好主意,但随后他就仅仅只是在那里呆一年,然后不停的拍啊拍啊拍啊拍啊....最后抱回一大堆能用的胶卷."

quot;我举个足以说明他多么业余的例子:我们准备拍一群土著人在水塘里游泳,在灯光开启前他问我:"你觉得我们该用多大(孔径)的(摄影机)光圈?"我告诉了他.接下来他又抱怨到:"这样子我没法把人物拍清楚."我问:"为什么在他们穿过画面时你不使用焦点跟踪?"原来他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追焦器---好像他以为现在是1922年,我们还在拍<北方的纳努克>一样!"虽然克洛斯贝对弗拉哈提颇多怨言,但却被茂瑙力求完美的电影观念逐渐吸引.

茂瑙为自己建了一间一居室的房子,200步远的地方是一间客人房(没有厕所).拍摄经常中断,表面上是为了讨论故事走向,实际更可能是茂瑙在故意拖延时间,享受美妙的自然风光.这可以从茂瑙在塔希提和波拉波拉写的日记和书信中窥得一斑,下面摘录几段:

quot;我从未见过如此的月光.你能用他们阅读报纸!晚上的天空也不是漆黑一片,而是发出灿烂的蓝色夜光.月亮的光线几乎刺瞎我们的眼睛!"

quot;现在是深夜,帕皮提港沐浴在光的海洋里,数不尽的星光升上天空.停靠在码头边的"塔希提号",每一间舱室都被照亮."

quot;这里没有工作也没有烦恼,玩耍和跳舞,沐浴和钓鱼,纯洁的夜晚恋人们亲亲我我,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如此天天度过."

我们可以看出,茂瑙几乎是有点乐不思蜀了,为好莱坞肮脏铜臭所窒息的他,终于又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而且还享受了此次旅行的意外惊喜,已是艺术巨匠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因为曾被高更好友蒙菲莱德(monfreid)展示的高更塔希提时期画作所震撼,1930年在塔希提一直待到了秋天,(他随后第二次以"舞蹈"为主题完成的几副作品在色彩上就明显受到这次经历的影响),热爱绘画的茂瑙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追星机会,拜访并与他拍照留念.也不知对摄影术颇为欣赏的马蒂斯是否有开金口对<禁忌>的拍摄提出一些建议呢?

但与此同时弗拉哈提的日子却很不好过,克洛斯贝到达后的一到两个月里他已经完全崩溃.他的创造力被糟糕的财政状况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所阉割,每周仅仅从茂瑙那里分得40美元的经费,与此同时克洛斯贝则一周有140美元,他不得不把向后者求助以填补生活开支.(当年在北极圈拍片的毅力都跑到哪里去了?)克洛斯贝回忆说"茂瑙欣赏弗拉哈提,但弗拉哈提不喜欢茂瑙,因为他的清苦朴素和独断的普鲁士性格..事实上茂瑙完全包揽了电影的拍摄工作,弗拉哈提几乎无从插手...一天三次在饭桌上,弗拉哈提都要对我说他是多么痛恨茂瑙."他意识到茂瑙只是把自己当成了有用的工具,利用他以一种死板的德国人永远想不到的方式组织起土著人."德国的一切都那么压抑"弗拉哈提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可怕的污染,可怕的美国,还有该死的德国佬....我感到了窒息般的的压力---和这样一个极端禁欲主义者合作的巨大压力---过分的紧张感时时刻刻都让我分心."在另一封信件里,弗拉哈提说茂瑙"毫无创意,你无法相信他有多没创意.除非别人给他提供好故事框架和后续情节,不然他完全无所作为.他只是个把故事转变为影像的高效机器."这一评价以现在眼光看来也不知到底算褒还是算贬....

简单看来,瓷瓶总说陶罐脏.喜好美酒美食的弗拉哈提和清教徒作风的茂瑙从个性上就完全合不来,但是考虑到茂瑙是因为早年留下的病痛才不得不如此生活,弗拉哈提的不满就显得非常不尽人情.尽管极为冲动的大肆抗议,但他真正拍摄的场面可能也就只有开头塔希提人扔鱼叉那段.和土著人跑出来迎接大船时的几个随机短镜头.由于出钱的人是茂瑙,弗拉哈提的抗议最终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禁忌>完全是由茂瑙完成,弗拉哈提参与了故事构思并负责处理日常杂务.我是摄影师,一个外行人给我当助理.全部设备就是我带来的摄影机和两三片破旧的反光镜."克洛斯贝如此说"每一个场景都是茂瑙拍的.每次他觉得不太舒服时,他就会说'如果弗拉哈提能帮上点忙多好,我就能休息一阵了."虽然有点失礼,但在此时的茂瑙眼里弗拉哈提可能真的成了个保守没用的老前辈...

波拉波拉岛上的拍摄延续了三个月,天气变化无常,他们不得不呆在岛上等待雨季结束,在最后拍摄男主角玛塔希(matahi)趁着夜色和瑞丽私奔的场景时,土人的椰子枝火把在晚上无法提供足够拍摄所需的光线,于是茂瑙使用了高亮度的镁粉火把,不用说所有的土人对这个新鲜玩意都异常喜欢.但是在实际拍摄时却因为弄错举起火把的时机使得情况相当混乱.镁粉燃烧产生的滚滚浓烟也令拍摄无法进行.好不容易安抚好土人,浓烟散去之后现场看起来就好像刚刚打过仗一样,茂瑙心爱的宠物,一头德国警犬这时突然好玩似的扒到了主人背上,诡异的情境使得茂瑙心里产生了异常的恐惧感,据他日记中记载:"...瞬间我几乎瘫软在地,一路狂奔试图把它弄下来....所有的土人都在我身后又叫又跳.."

终于把狗赶走之后,茂瑙又看到了宛如梦魇的一幕,他的一个助理,一位英国男孩不知为何身上起火了!(可能是错误的接触了镁粉火把)他的整个右半边身体边都被烧伤,腿上和身上的皮肤烧得通红,茂瑙立即给他涂上了大量防晒油.随后克洛斯贝把男孩送到了最近的有医生的岛上,一位法国医生说要把男孩送去塔希提岛,最后男孩乘着一艘邮轮离开了.......

这一事件对剧组的士气影响很大,不过第一部分"天堂"的拍摄已经完成大半,茂瑙带领大家回到塔希提拍摄第二部分"失乐园".

克洛斯贝说当时他很怀疑导演是否真的有一个拍摄脚本,这只能说明茂瑙的确实城府很深,居然不愿意让自己的摄影师知道真的有一个完稿的英语脚本,一个详细的,包括大量修改勘正的脚本.幸运的是它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个脚本事无巨细,完成得滴水不漏,在对第449个镜头的具体描述中,'hitu(片中的土著长老)的船离开了码头,帆已经升起,瑞丽依然站在那儿'--接着茂瑙用铅笔写到,'要不就让她死死抱着桅杆'.他的手写补注总是做出具体的指示.例如在'玛塔希飞跑而来,手里抓着珍珠,突然他放缓脚步好像要去偷东西一样'这段的下面茂瑙写到:'在大开的门前,沙地上没有任何阴影!"

虽然关于茂瑙是个同性恋的传闻曾经传得沸沸扬扬,但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他似乎从未刻意接近过任何一个波利尼西亚男孩--或者女孩.另一方面,茂瑙的贴身男仆是一个"很英俊而且看上去很女性化的塔希提男孩,克洛斯贝说"那么,无论是否发生过什么事....我还是认为他不是个'专业基佬',但他可能有这方面的倾向".我们无法确定南洋明媚的天气是否真对茂瑙的精神产生了良好影响,但是一贯性格孤僻的他即使真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也毫不奇怪,在他寄给母亲的第三封信里流露出了浓浓的乡愁:

quot;我有时会觉得应该离开我所忍受的这一切痛苦,但是我被此处迷惑了.我已经在这住了一年,我哪儿也不要去.一想到城市和人群我就无比厌烦.我渴望孤独,或者只和少数人呆在一起.晚上我坐在屋外望向海面......看浪花朵朵破碎,听岛礁上空雷声隆隆,我觉得有点难受,有时会希望自己已经回家了.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回家"过----我觉得自己日渐老迈---回家并不只是意味着和任何国家的任何人呆在随便一栋什么房子里.

首先我要回欧洲,我已经有四年没有见过妈妈了......"

quot;起火"事件尤其让茂瑙心里七上八下,曾是神秘主义信徒的他对这些神怪之说并非毫不在乎,这和"保护岛屿秘密的火焰精灵"的传说实在太过相似,他甚至打算如果真有万一就再也不回那个小岛了.但是一个多月后被烧伤的英国男孩慢慢恢复了健康,于是他们还是回到了波拉波拉岛.岛上的老人告诉茂瑙,不要嘲笑他们的信仰,精灵将会公正地实施惩罚直到最后一刻.但是没有人在乎他的话.

闲散的拍摄拖拖拉拉的延续了九个月.也许是因为花掉的每一分钱都来自自己的口袋,茂瑙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购买新的生胶片.当电影即将完成时,克洛斯贝发现所有乱七八糟的镜头都凑到了一起.他说:"我简直不知道我在用什么拍电影了...我用了伊士曼(eastman)一型胶片,二型胶片,还有杜邦的胶片,他们全被塞进了同一部电影里".据官方的公开数据,茂瑙拍了25万英尺的胶片,最后剪到只剩7383英尺.但是克洛斯贝回忆说他们应该没有如此铺张浪费,总共耗费和最后使用的胶片比例不会超过4比1.

1930年10月初拍摄全部完成,几天之后弗拉哈提就把自己在"禁忌"中的全部权益以二万五千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茂瑙,分期付款.二人此时的关系已经恶化到如此程度,以至于茂瑙在转让协议中加入了一条如果触犯,弗拉哈提就将拿不到2万5千美元的条款:"如经证实你通过公开攻击或是书面形式给"禁忌"的价值带来损害,或是导致公众对它产生偏见,或者有其它任何不利于本片的价值和销售的言论".这实际上就等于要弗拉哈提在关于本片的任何问题上都完全闭嘴.剧组于1930年11月8日回到美国洛山矶,为了支付瑞森菲尔德(hugo riesenfeld,为茂瑙前作<日出>创作了完美配乐,后因<消失的地平线>一片获得1937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为本片创作的配乐和录音费用,茂瑙动用了他最后一笔节省下来的酬金,几乎破产.他不得不推迟付给弗拉哈提的款项.

将茂瑙带入好莱坞的威廉.福斯在1930年4月的权利争夺战中失败,已经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立的电影公司,失去潜在支持者的茂瑙不得不雇用艾德华.斯莫(edward small)作为经济人,帮助他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发行协议.由此茂瑙获得了7万5千美元的借款,他立刻恢复对弗拉哈提转让金的支付.尽管资料记载此时派拉蒙已经给茂瑙奉上了一纸雇佣合同(想想,欧内斯特.刘别谦,约瑟夫·冯·斯登堡 ,以及茂瑙共处一家公司!!)但他已经计划要返回塔希提岛,而且越快越好.

首映式预定于3月19日,在纽约中央公园大剧院.派拉蒙公司大肆宣传本片,如"未开化的爱情!狂欢的浪漫!"和"禁忌!南海最美的鲜花---她已不可再爱!"之类吹捧之词.最能代表他们胡言乱语之可笑的也许就是下面这条宣传语"玛琳·黛德丽(1930年主演默片经典<蓝天使>),克拉拉·鲍(1827年主演<性感女孩>和第一届奥斯卡最佳金像奖的<翼>)和南茜·卡罗尔(有声片初期的女星),1931,每颗浪漫之星都将从活力四射的"禁忌"之星身上学到一堂爱情课!"此时派拉蒙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有声片拍摄,如此不知所谓的宣传很容易让人怀疑他们只是想抓着默片的尾巴最后捞一笔.

3月10日下午,因为算命师告诉他最近应该避开陆路,茂瑙开着租来的帕克沃德车(packard,曾是劳斯莱斯旗下品牌,早已停产)去安排乘坐轮船前往纽约的事宜.6点30分,茂瑙的车在距圣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以北20英里处的海岸公路上因为躲避一辆卡车而飞出道路.车子翻滚了两圈,仰面朝天落在地上.茂瑙的头骨开裂,肺部被刺穿,还受了其它严重内伤.第二天上午于圣塔芭芭拉附属医院(santa barbara college hospital)去世.就和<禁忌>男主角第一次购买船票失败结果迎来了不可避免的悲剧一样,波拉波拉岛的精灵最终还是"公正的"惩罚了触犯它"禁忌"的人.

八十一分钟版本的<禁忌>如期上映,工作人员字幕通过把茂瑙和弗拉哈提定为"故事创作"("told by")而避开了谁是导演的问题,按照先后顺序,导演之位应该是属于茂瑙的.也许是因为期待已久,纽约评论界一片溢美之词,<时代>的莫道特·霍尔(mordaunt hall)评价本片是'一首电影诗...'<先驱论坛报>的瑞卡德.沃特(richard watts )说'极其珍贵的爱情....将观众带入美丽原始生活的电影冒险...'<综艺>的评价比较模糊,'它并不令人激动'--但是'瑞丽和玛塔希的双人草裙舞如果是出现在大雅之堂,应该立刻停止...'随后女主角瑞丽被歌舞大王齐格菲(fio ziegfeld)雇用在歌舞团里充当特色演员,<综艺>的说法至少有一半算是变成了现实.瑞丽跟随歌舞团来到欧洲并拜访了住在柏林别墅区的茂瑙之母,在那儿呆了几个月后(据说她居住在茂瑙家中时曾抱怨房中到处都有鬼魂作祟)嫁给了一个波兰演员.不久后离婚,在伤心中回到了塔希提岛."她变得很落魄憔悴,"1948年弗拉哈提回忆说,"我对此很伤心,某种意义上说,我对此是有责任的".

lt;禁忌>在纽约连续上映超过12周,但是派拉蒙最终发现大众好像对它兴趣缺缺.马克.兰格(mark langer)详细调查了混乱的历史记录后,在1985年3月24日出版的<电影杂志/cinema journal>里得出本片全球票房为47万2千美元的结论.虽然影片60%的收益理应算入茂瑙的遗产,但是派拉蒙首先从中扣除了20万的发行费用以及14万美元用于国内外放映的拷贝和印刷费用,而在偿还向派拉蒙借的7万5千美元后所谓收益也就不复存在了.在付清了艾德华.斯莫的经济人佣金后茂瑙的遗产只剩14万1千元,,比他花在这部片子上的钱还少1万3千美元,虽然克洛斯贝随后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但这对长眠地下的茂瑙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quot;禁忌"的发行权在30年代中期过期,派拉蒙把它卖给了一个叫塞缪尔.布朗(samuel brown)的二轮影院经营商.他把本片的片断截取下来和关于土著女人跳舞的短片一起放映,还塞入一些骗人的素材后重新发行,几乎毁掉了这部杰作.原始负片寄给了茂瑙在德国的侄女们,在二战期间被毁坏了.但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克洛斯贝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资料馆又发现了一份保存下来的原始底片.

本片完成四十年后克洛斯贝带着妻子再次回到塔希提岛,在当年拍片的一个小岛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看到克洛斯贝时立刻发出开心的大笑,原来他也是当年电影中的一位跳舞者,他告诉克洛斯贝<禁忌>这部电影现在偶尔也会在塔希提放映,每到此时附近的岛民们就蜂拥而来观看他们祖辈的表演.观众们边看边哭,因为先人们都已经魂归天国了,只有在那张白色的布幕上,那强烈的水银灯下和那柔和的热带阳光里,他们才永远鲜活生动.

时至今日<禁忌>已被看作茂瑙一生的代表作之一这也许是茂瑙最为感官化的作品,比<日出>更为宽松,也没有那么正式,有趣的是,本片的演职人员名单和<日出>一样也是木刻字体.弗拉哈提的影响主要在开头充满欢乐气息的土著人嬉戏上,即使这些地方浓烈的茂瑙风格也处处可见,而除此之外就几乎全是他的个人领域了.如精简到极限的字幕,通常利用日记,字条和文书等手段表现话语,这和很多习惯使用"人物张嘴,然后上字幕"这一垃圾手段的默片导演完全不同.<最卑贱的人>以及<日出>的摄影有时被看作讨好观众且过于矫情,这在<禁忌>中则相对弱化得多,没有了庞大财力和人力的支持,只能活用剪辑技巧和自然元素来构造美丽画面,演员的动作姿势都经过精心设计.水与影等茂瑙的拿手好戏也大量使用.中段月光下棕榈树随风舞动,叶影透过窗户铺撒在瑞丽身上的优美镜头令人联想起<东邪西毒>中竹笼旋转带来光影浮动的经典场景.开头土人乘坐独木舟划向大船的段落,极富动感的长短镜头交替出现,特写和移动都恰到好处,结合优美的配乐给人带来了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堪称剪辑教学的范本.土著人长老几次出现在瑞丽面前,时真时幻令人无所适从,最后男主角玛塔希游泳追赶小船的一幕也利用海浪起伏营造出了阴沉的悲剧气氛.总的来说,无懈可击的摄影技术和油画般浓郁的黑白画面让人惊叹,正如刘别谦的那句名言一样"摄影机有一百万种摆法,但是只有一种有用".

本片的故事也许是茂瑙名作中最平衡完整的,既没有<最卑贱的人>中过于琐碎的细节也不见如<日出>中没完没了的娱乐段落.不可否认,茂瑙拍摄土著人也许带有猎奇的心理,但是他没有像许多土著电影一样沉溺在展现肉感野蛮的画面中.瑞丽和玛塔希在长老hitu的欢迎会上大跳草裙舞的场景最有这一嫌疑,但是此处将动感奔放的舞蹈和长老冷漠怒容的固定特写交叉剪辑,逐渐紧张的气氛下暗示了双方今后的关系,从结构上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珍珠在南太平洋传说中是创世神赐给人间的头几点光亮,而片中的黑珍珠也许就意味着被污染的希望,而对茂瑙而言,未开化的土著文化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堂,虽然天堂也有属于自己的黑暗,但文明的"失乐园"同样不能令人们幸福,无论逃到何处,无人可以摆脱欲望的纠缠,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这一主题带有彻底悲观的宿命论味道,玛塔希最后葬身大海的绝望可以说是丝毫不留余地,这在同期的好莱坞电影中是不多见的,也可以说是对从德国来到美国的"入侵者"茂瑙的一种自我暗示.身在大制片厂制度下却一再触犯"禁忌",即使号称"天才"也将失去施展才华的空间.

30岁从影,不到8年就完成了<诺斯费拉图><最卑贱的人><浮士德><日出>这四部名留影史的作品,茂瑙的去世可说是名副其实的英年早逝,他对默片电影技巧的探索堪称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茂瑙如果活了下来,是否将如某些导演一样,面对30年代滚滚而来的有声片大潮无所适从没落无闻,甚至像雷内.克莱尔和卓别林那样消极抵制呢?我想不会,一来他从来不羞于做个取悦观众的"商业导演",另外也有证据显示他对有声片抱有非常理智的认识(在<禁忌>中,将喊话的画面配上长号声就是个有趣的尝试).下面这段话摘自茂瑙在去世前一年寄给母亲的信件:

quot;....我要在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研究关于有声电影的最新技术..我必须令自己了解这种技术的情况和发展方向.那些关于有声电影将会没落的说法是很可笑的,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发明会被永远拒绝.有声电影代表了电影发展的一大步.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它来得太快了:我们刚刚发现了无声电影的奥妙,刚开始懂得利用摄影术的所有可能性.而现在有了有声片,当人们为麦克风的使用绞尽脑汁时,摄影就会被遗忘了."

虽然电影技术的发展证明茂瑙的看法并不全对,视听语言的全面结合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但是无法呈现对话和音效,也就意味着想要真正"记录现实"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默片正是因此才拥有了和偏向"真实呈现"的现代电影大不相同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意义上, 格里菲斯,茂瑙和德莱叶等早期导演所代表的,"真正和戏剧无关的艺术形式,混和了催眠术与魔术"(法国导演雷诺阿语)的"silent film"确实是消失无踪了,主流电影逐渐踏上了与前辈们不同的道路.这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呢?我不确定,但是既然走过就已无法回头,只希望漫漫前路上如茂瑙般悲哀的天才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本文中关于<禁忌>的资料翻译自F.W.茂瑙,David.Flaherty当年的书信和文章,以及scott eyman等人的文章.关于茂瑙生平的资料主要来自记录片<The language of shadows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and his film>以及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如有错漏还请见谅.

心难

推荐阅读
  •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武山县城关第二小学 六(1)班 张泽航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近我阅读了世界经典名著《爱的教育》。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

    01-20

  •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冯大力读书是快乐的。读好书是快乐且益智的。李后强教授的《服务与参谋》就是一本品读使人快乐、掩卷促人深思、回味从中受益的好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恰如一坛坛老酒,历...

    01-20

  •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 张敏杰作品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

    01-18

  • 潘宸晞/人生的真谛 ——读《西游记》有感
  • 读后有感!

    读后有感!

    近几日闲来无事,看妹妹推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在书中他谈到了他对跑步的执着,就和他写文章一样。跑步‬的确‬有‬很多‬好处‬:容易实现‬:...

    01-18

  •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开始感受到手工艺的温度,开始理解它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诞生属于它的质朴的美感。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移古宅。5年时间,71岁的唐以金将坐落于广西灌阳河...

    01-18

  •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如白驹过隙,转瞬又是一年。我遗憾地错过了春季那“山花烂漫笑春风”的绚烂盛景,错过了夏季那“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妙变幻,错过了秋季那“霜叶红于...

    01-13

  •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作为航空维修领域的一线技能工人,我每天都与机器、零件和工具为伴,虽身处基层,但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在我日复...

    01-08

  • 亲历中国航展有感

    亲历中国航展有感

    作为中航工业“逐梦蓝天”讲解团队的一员,我参与了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近距离地感受集团公司加快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与世界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的盛会。我从小在中...

    01-08

  • 韩国电影《听说》观后感

    韩国电影《听说》观后感

    这部电影翻拍台湾电影《听说》,昨晚看了,怎么说呢?还不错,挺有清新偶像的感觉,男女主都很养眼,男主演出了那种青涩的感觉。  里面好几个画面都可以用来做壁纸,男主...

    01-01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