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发布者:东海太阳 2021-11-13 01:49 原作者: 文章吧

《野火》是一部由市川昆执导,船越英二 / 泷泽修 / 五十岚信次郎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火》影评(一):人间地狱

片中的日军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又没有很好的食物补给和医疗。所谓的医院也不过是一个延长死亡的地方,男主角因为的了肺结核,没人敢要,得到的命令竟然是自我了结。最有意思的是男主角之所以没被吃掉的原因竟然就是因为身体有病。要知道战争后期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日军在各条战线苟延残喘,整个战争趋势已经注定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日本就是死不投降,逼的美国不得不动用原子弹,日本还总把自己弄的像是个受害者似的,从来没有反思之所以会有这么悲惨的结果,不正是自己一手酿成的苦果。估计日本从来没有想过皇军会有战败的一天,对于一个不肯承认自己错误历史的国家,你能说它是真心忏悔吗?!再去看一下二战后的德国对于战争反省就知道日本做的还远远不够。

《野火》影评(二):无比震撼的野火

内心焦躁,所以总想看些轻松的片子以获得短暂的愉悦与解脱。因此,我对战争片向来不怎么喜欢,总认为其沉重得让人太难以接受,比如《现代启示录》、《赎罪》、《集结号》...《野火》,50年代的黑白片,开始想,这样的效果估计连战争片最起码追求的视觉刺激也没有了。当初买这部片子的初衷也是IMDB8.5分,而豆瓣上看的人不多,但以5星与4星居多,依经验来看,获得此等评价的电影应该非常好看。

于是,静静地,把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毫不犹豫地给了5分。甚至觉得,星爷的某些招牌动作和桥段是不是从这里学来的(相信你一定会有同感)。它的基调是悲剧色彩浓重的,但是里面穿插的笑料是那么合情合理,完全不觉得突兀生硬:此时此地就该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还这么爆笑。市川昆用黑色幽默来解构战争中扭曲的人性,远比一本正经来大谈其残酷性高明的多。

《野火》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剧情远比排场重要!

《野火》影评(三):日本人瘦后长相美国人

影片开始,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人在对话,我以为其中一个是美国人扮演,后来才知道是 船越英二,是个正宗日本人。(人瘦到一种程度,会想外国人,深邃的眼睛)

片子高潮部分在后头,困兽斗开始,大家都处于饥饿中,其中两人吃过所谓的“猴子肉”,也就是人肉,另一个连肉都吃不了,因为牙龈松动,肉咬不动。在他们三个人之外,都成为了猴子。不吃人肉的人就变得更加害怕了。怕他们吃了自己,为了自保,说自己有炸弹。后来被一年纪大的老狐狸骗炸弹到手了。这个小小圈子也尔你我诈,都是为了自己能生存到最后。

老狐狸把炸弹骗到手,就变成三个人之中生存的有利指数变最高。而其他两个比较弱小就联盟起来欺负他。

最后,老狐狸坐吃山空,逼不得已出来投降,跟其他两个谈好了条件正出来时,被其中一个有枪的人,杀了,还把他吃掉。恨老狐狸的理由太多了,以前常欺负他。而这个时候,另一个人把吃人肉的人给杀了,看不惯这样人杀人的场面,正常的人再饿也不会达到吃人的地步。

当生存受到危险,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野火》影评(四):平原之火-人性最后的归宿

对于平原上经常见到的火源,田村一开始以为是狼烟,充满了恐惧,是死亡的象征。后来的班长说那火是烧秸秆的,没什么怕的,是生活的象征。

作为战争的工具,田村杀回来取盐的岛民已经是无意识的了,是没有人性的。作为所谓的人,最后当他亲眼目睹长松杀人吃人时,他用自己保留的最后的人性枪杀了长松。

当巴拉颜市已无法到达,投降也会被岛民乱枪射死,而士兵们已经开始吃人之时,田村最后的人性和求生的欲望告诉自己,奔向平原之火是唯一的出路,而此时田村也已经明白,平原之火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结束,但也是保留人性最后的希望。

长松的扮演者是机器人大爷里的铃木大爷,没想到~

《野火》影评(五):观后感

1、战争。大学有段时间,一度迷恋过战争片,连续看了包括《野战排》《细红线》《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等影片。当时,只是迷恋战争这种东西,看着在暴力面前生命的挣扎,有一种直面残忍的快感。还有就是从民族与政治角度去看,也就是“反战”的主题。如今,看《野火》,反而不会对战争有什么感觉,觉得这种战争电影,其实主题并不在反战上,而是为了探究在极端生存环境下的人性的真实面貌。

2、人性。其实,对于电影中人性的阐述,很多人会用的文字表述是“丧失人性”。但是我觉得,影片中所展示的人在逼近死亡边缘时的表现,更像是展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所谓“人性”,必然是区别于动物“兽性”的那一面。生存的本能,的确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但是,对生存的过度执着(吃同类以活命)却是很多动物所不具备的,应该算是人性吧。

3、吃人。很多动物,如黑猩猩、狮子一类的高级动物,都不会同类相食。所以,影片中“人吃人”,不能算作出于动物生存本能的动物性,而是在理智控制下的一种行为。影片中相互依存,并以“打猴子”(猎食人类)为生的两个士兵,就在这个问题上尔虞我诈绞尽脑汁,这些行为已经明显不是动物生存本能所控制的了,而是思维复杂的人所特有的,这就是人性的真相之一。

4、生命。影片中的死亡表现的极为平淡和冷漠,生命的逝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或可称为“命如草芥”。在这样的形势下,生命的重量与尊严几近消失。那么,对于已经没有尊严的生命,当作食物的话,也就情有可缘了——也许这就是影片中“吃人”的两个士兵所遵循的价值逻辑。但是,也许是出于宗教精神的渲染,主角田村保留了在极端环境下对生命的尊重——超脱于生存而考虑生命尊严,这也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也可视为人性之一面。

5、宗教。小说原著的一个主旨就是宗教,亦即不管主角如何饥饿也不吃人肉,写成是神的旨意,或是主角在心底尊崇神的意志。影片中多次出现宗教意象,一次是教堂十字架引主角至一个村庄,并因此得到食盐。一次是路遇一个垂死的老兵,在那念叨西天极乐世界……这些情节,展示了信仰对于保留人性尊严的重要作用。有意思的是,在这部日本战争片中,我们完全看不到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对战士行为的影响。

6、结局。如果说吃了人肉就算丧失了人性尊严的话,主角到最后都没有失守。但是他保留人性尊严的方式很富有戏剧性——由于他营养失调,想吃自以为是“猴子肉”的人肉干,结果牙齿脱落而没有办法吃掉。结尾,主角说着“我要去有正常人的地方去”,走向了“野火”所代表的人类社会,但是,“人吃人”的出现,正是因为人类行为(战争、战士之间的捕杀)而引起的,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正常”的人类社会。所以,在走向野火的途中,田村被前方打过来的子弹杀死了——他最终以脱离人类社会的方式,保留了人性的尊严。

《野火》影评(六):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

本片改编自大冈升平Ooka Shohei 同名小说。

关于主旨:

导演市川昆说,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这就是本片要表达的本意。

关于导演:

市川昆很幸运。在41年和42年两次收到征兵令,但是因为阑尾和一个什么病都没有去前线;广岛原子弹,他家里的八位亲人都在广岛,因为在郊区幸免于难。市川昆回到广岛,满目疮痍,人间地狱。

关于剧本:

剧本由市川昆的妻子茂木由美子,笔名和田夏十Natto Wada改写。原小说中并没有吃人肉的描写,是和田夏十后加入的。但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后勤补给之差是惊人的。

关于田夏十Natto Wada:

开始和田夏十Natto Wada这个笔名是市川昆和妻子茂木由美子一起共用的,后来变成茂木由美子一个人专用了,因为夫人确实太有才了。市川昆的和和田夏十一个写一个拍绝对是1+1大于3的无敌组合。这个笔名的由来因为夫人茂木由美子特别喜欢1935年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里的男演员罗伯特·多纳特 Robert Donat,因此取了Natto 这个词根。

关于主演:

船越英二,市川昆说他是个好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有个镜头船越英二突然就摔倒了,然后无法叫醒,只能送到医院。在医院他的太太说为了配合剧情他已经绝食两周了……

最后有一场戏,是船越英二拿枪对着正在吃人的Mickey Curtis,Mickey Curtis回过身来,满嘴满身的血,向着船越英二走过来,抓住枪口……这时候枪响了……船越英二打死了Mickey Curtis。Mickey Curtis对于这场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问市川昆该怎样表现,市川昆说人最大的恐惧时是会笑的,请用笑来面对。

关于日军吃人肉,这是个题外话,荻原长一《骷髅的证词》一书,真实记录了作者于1944年6月至1945年秋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日日夜夜,其中以相当篇幅描写了走投无路但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强大的美军包围下残杀同类以裹腹的恐怖场面,揭露了由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将人变为野兽的罪恶事实。

根据《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英帕尔作战:日军第15军86500人的参战部队,损失率在80%左右。除阵亡大约20000人以外,全是饿死或由于饥饿而伤病而死。

瓜达卡纳尔岛,是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岛。因为这一仗而有名,有了什么名?日本皇军们叫他“饿岛”。为什么有了这么个名字呢?日军在这个岛上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上岛31404人,最后撤退10652人,在此之前撤出740人),其中真正战死的只有5000人左右,其余15000人是饿死或者伤病死(也还是因饿而起)的。

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那些以往皇军打的仗一样,瓜达卡纳尔岛上还是饿死,病死的比战死的多。这已经是一条规律了。可以一直追溯到日本陆军的建军时代去。

《野火》影评(七):无望的挣扎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关于它曾经加之于其他民族或者被动承受过的伤痛,只有其本身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力和有更大价值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深刻体会那份历史、文化、民族的特性。对于二战日本曾经制造的罪行,在电影领域,中国作为承受巨大伤痛的一方偏向于揭露日军累累罪行,美国由于战争并未深入领土,又是胜利者,所以显得偏向于展现战争中的战争状态或者人性层面的感触,往往又显得过于皮毛。所以,真正的反思必须由日本本身作出才有价值,在这方面,日本处于反思立场的电影与德国电影不同,德国电影常常直面战争本身,甚至包括当时高层。而日本的不少反思之作,常常在战前和战后做文章,如《暴力挽歌》那样的战前透析战争疯狂缘由的作品,还有大量的从战后日本平民生活来透析战争后果的反战作品,但是对于战争本身那段时期常常不愿触及,倒是右翼分子更大胆,拍了不少歌颂那场战争的电影来为军国主义招魂。

在战争反思立场上,市川昆显得更富于勇气,两部反映亚洲战场末期日军境遇的电影《缅甸竖琴》和《野火》就更直面现实,《缅甸竖琴》还相对有些温情,而《野火》则是赤裸裸的战场地狱的展现,从日本的角度反思了战争带来的惨剧。《野火》表现的战场颇为恐怖,但是我估计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了这片不少人也会表示不爽,认为影片过多渲染日本军人最后在战争中多么惨,却没展现日军的暴行,殊不知两相比较,这样的后果属于报应,活该!我一直认为,对于战争的反思本来就是个立体和多元角度汇聚的过程,你要把中国人的、美国人、韩国人的、南亚的、东南亚的,还有日本人角度的反思拼接在一起才是全貌,而作为日本导演,市川昆当然更容易,也更能准确的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待战争,影片的背景是菲律宾战场,二战末期,美军已经登陆,日军处于败局中,散兵游勇们在或者做无助的抵抗,或者四散逃窜,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求生。

战争一开始,我们便看到一个孱弱的士兵田村面对长官训斥,原因在于他因为肺病被送到医院,呆了两天就返回营队报道,但是营队长官认为他是个累赘,极力让其回到医院,如果医院拒不收留,干脆自尽。影片一开始就透出绝望的信息,军队补给不足,能少些累赘算一些,而田村一上来就一副瘦弱的身形、呆滞的表情、迷茫的眼神,作为被抛弃的人,他有些没有方向感的游走,一路见证怪现状。我们随着他看到,日军士兵普遍显得绝望或者玩世不恭,什么为天皇效忠之类的东西还比不上一口米饭,一口盐巴,我们也没有看到有一些电影里常见的绝望的日本士兵自杀玉焚的武士道场面,相反,为了活着他们可以吃草根树皮,吃泥土,甚至吃人,彼此之间少见了战友之情,倒是相互算计更多。比如,田村开始属于不受人待见的提来踢去的“皮球”,但是当他找到了一些盐后,就成了大家的座上宾,但是实际上都是琢磨怎么去他那哄骗些盐巴。

田村是个性格复杂的任务,他显得弱势、孤独,但是同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同时他又试图保持人的尊严,拒绝进行如吃人肉等行为。然而,他越是试图保持尊严,越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可笑,而这种可笑的感觉又更加反映出战争对人类道德、尊严的摧残,人性的善良已经不见,大家成了本能的寻找食物的动物,留存的“高级动物”的特性也是勾心斗角的阴冷和自私。甚至田村的坚守也难以如他所愿,在菲律宾,他们长期的恶行激起了当地人的恐惧和仇恨,反过来也让他们惶惶不安,田村也是在这样的惊恐中还打死了一个惊慌的当地人,当他惊恐中面对尸体透出些忏悔时,突然发现了地板下的盐巴后,你立刻不顾这些忏悔忙着搬出盐巴,但是接着又将杀人的步枪抛入河中,这样的人性偏向性的反复摆动也表达着非常环境下求生与人性的挣扎。同时,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反映,当一个绝望的日本兵跑向两个美国大兵要投降时,美国大兵身边的一个跟随的当地姑娘却几乎本能的难以自持的端起机关枪向他扫射,扫射的过程中她目光呆滞,仇恨已经成了一种本能,而这一场面也吓退了山坡上几个同样打算投降的士兵。

影片的最后,田村打死了一个正吞食人肉的士兵,高举双臂无助的奔向炊烟袅袅的一团野火,虽然他知道仇恨的当地人会以什么迎接他,但是此刻他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只能蹒跚的奔向死亡。田村的结局值得思考,他无法忍受一种人吃人的非人社会状态,但是另一边更正常的社会却是他的敌人,他们不会接纳他,只能摧毁他。战争的结果便是将一群士兵推向这样的境地,要么丧心病狂的非人,要么以死来解脱。市川昆在这部影片中渗透了他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作为中国观众,可能对田村那样人性的坚守会感到有些无法接受,毕竟他是一个侵略者,一个也沾满了受害人鲜血的刽子手。然而,这也体现了战争的罪恶,它让一个可能本心存善良的人,渐渐被蛊惑成杀手,在面对失败绝境的情况下才有些无望的挣扎,最终走向毁灭。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1e2c4e2d4c7a08326ac17.html

推荐阅读
  • 《漂白》观后感

    《漂白》观后感

    《漂白》是一部令人深思的悬疑佳作,它不仅在剧情上扣人心弦,更在主题上引人深思。这部剧以一起分尸案为开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疑与紧张的世界。刑警队长彭兆林因一...

    01-22

  • 深夜有感

    深夜有感

    我很难去启口,但是我希望去抒发出来。2024年到2025年的今天,我经历了很多挫折,包括出车祸,两次。 在深夜睡不着了,我开始有所感悟。我突然明白欲望和情绪是会有业报的...

    01-22

  • 《新生》观后感:一场关于欲望与人性的深度剖析

    《新生》观后感:一场关于欲望与人性的深度剖析

    随着《新生》的大结局缓缓落下帷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费可,这个复杂多面、让人爱恨交织的角色,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留下的是无尽的唏嘘与思考。这部剧就像一场...

    01-22

  •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武山县城关第二小学 六(1)班 张泽航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近我阅读了世界经典名著《爱的教育》。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

    01-20

  •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冯大力读书是快乐的。读好书是快乐且益智的。李后强教授的《服务与参谋》就是一本品读使人快乐、掩卷促人深思、回味从中受益的好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恰如一坛坛老酒,历...

    01-20

  •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 张敏杰作品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

    01-18

  • 潘宸晞/人生的真谛 ——读《西游记》有感
  • 读后有感!

    读后有感!

    近几日闲来无事,看妹妹推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在书中他谈到了他对跑步的执着,就和他写文章一样。跑步‬的确‬有‬很多‬好处‬:容易实现‬:...

    01-18

  •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开始感受到手工艺的温度,开始理解它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诞生属于它的质朴的美感。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移古宅。5年时间,71岁的唐以金将坐落于广西灌阳河...

    01-18

  •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如白驹过隙,转瞬又是一年。我遗憾地错过了春季那“山花烂漫笑春风”的绚烂盛景,错过了夏季那“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妙变幻,错过了秋季那“霜叶红于...

    01-13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