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的妻子》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菲利普玛劳德 / Anne-Laure Meury / 玛丽·里维埃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行员的妻子》观后感(一):飞行员的妻子
侯麦《喜剧与谚语》系列的第一部,弗朗索阿爱安娜,但因他上夜班安娜上白班两人难以见面。一天弗朗索阿去看安娜时看到她正同另一个男子从家中出来。这男子是安娜旧时的男友――飞行员克里斯兴。时隔不久,弗又发现克里斯兴与一个陌生女子在一起,于是便尾随两人监视他们的行动。途中,弗结识了女学生吕西,吕西对他表示同情,同时也发现了他在监视他人。这以后,弗便与吕西一起活动,他们研究克里斯兴与那女子的关系,也在想象克里斯兴与安娜过去的关系。一次,弗胆怯地对安娜表示不满,怨她不该与克里斯兴来往。安娜向他作了解释,并且说明那陌生女子不是克里斯兴的情人,而是他的妹妹。当晚,弗倒亲眼看到了,曾与他一起监视和谈论安娜的吕西却正在同一个年龄与她相仿的男青年拥抱在一起。
《飞行员的妻子》观后感(二):说实话这就是看脸
lucie这性格。。对男主已经够耐心的了后来实在受不了男主根本没有一点主动逗她乐, 而且男主也不怎么被逗乐
但是这样就是电影貌似想表达的人人都是局外人, 局外人当然相对孤独当然无欲无求, 但是看着别人又蠢蠢欲动, 置身其中索取甜蜜却又不免会被伤害到
导演把性格开朗和活泼调皮的lucie拿来跟女主对比意图貌似是想说点什么, 男女主其实也挺逗比的, 只是年龄大些失去那些童心吧, 但是幼稚却并没有失去, 懂事大家都懂, 但是调皮大家也都调皮, 愚蠢大家也都愚蠢
15岁, 初中高中的样子, 所有人都保持那个年龄就好了, 虽然又有人会站出来说那是因为对比之下etcetc
如果 要让有趣进行到底, 应该是让结尾女主对男主碰到的这个lucie追问的更多点, 男主回答的也更多点, 而电影不仅没多往这方向进展, 还抛了一个lucie所谓的黑人男友, 让男主一脸黑人生无可恋
所以说实话导演是有点对这看脸的世界失望
《飞行员的妻子》观后感(三):男人的虚荣心,通过女人而获得
侯麦在这里击破了佛朗索瓦的虚荣心,这个女孩的出现,给佛朗索瓦一点自信心。
但在与女人的关系上,他是被动的一方。有种男性,似乎只能作为女性的疗伤剂,而不是女性热烈向往的对象(不会有女性为他哭泣的)。佛朗索瓦在哪里都不可能是主角,他永远只能是一个陪衬的角色。
在与女主角的关系中,他这个情人角色是很窝囊的,在与女孩的关系中,他也不会成功。这可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他太善良,以至放弃了进攻性,而女人是喜欢有进攻性的男性的。
飞行员的妻子》片尾-想说什么?
2008-02-25 13:42:26 来自: 菜菩头 (北京)
佛朗索瓦去给女孩寄明信片,看到她和一个男孩,导演安排这一幕是什么意思?前面我还以为她喜欢上佛朗索瓦了呢。
和柯里斯廷在一起的金发女子真的是他的妹妹吗?还是佛朗索瓦的臆测?
女主演在这部戏中的表演非常出色,个人认为好于绿光,尤其是床上烦闷欲哭那一场戏,也许候麦看中的就是她种眼神中散发出来的孤独气质?就像选BEATRICE ROMAND来演执着的女性一样。
《飞行员的妻子》观后感(四):不在场的妻子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长得不坏,性格也还算讨喜,有一份听上去还不错的职业,站在身边不出彩至少不会减分,但是我们就是无法和他们建立很深的感情。
一个短暂假期中无伤大雅的恋曲。
被纠缠时的不耐,感情受挫后可以支撑自己的差强人意的拥抱。
闲暇时刻毫不在乎的打情骂俏。
但真正要进入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却会让人游移。
他们身上无疑缺少可以让人晕头转向的东西。这种晕头转向的感觉才是爱情里最重要的。
弗朗索瓦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人,对于安娜而言。而萍水相逢的露西,好吧,弗朗索瓦当然不会对露西有什么过分的感情,如果要有,也只是在安娜处受到挫败之后,潜意识里的逆反心理,你不喜欢我,但是我还能得到年轻姑娘的青睐,十五岁呢,对方只有十五岁内。所以片尾,弗朗索瓦拿着明信片去找露西,却发现露西正和小小男友亲吻的时候,那种失落,真是让画面外面的我们觉得好笑又有一丝同情。
至于飞行员的妻子,其实自始至终她也没有真正出现在镜头下,照片上那个黑发女子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妻子,我们并不知道。一个不在场的人串气了电影大部分的情节。
弗朗索瓦跟踪飞行员和他以为的对方妻子,以致在途中遇见露西的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侯麦式的幽默和善意的嘲讽。他和伍迪艾伦都热衷于表现感情,但是态度却如此的不同。
所以用道德来为侯麦的故事作定语,过于严肃啦。
《飞行员的妻子》观后感(五):“道德”主题的半衰
候麦的这部作品,真的比“六道德故事”稍逊——也就是衰退的委婉说法。
实际上,他并没有走出“道德”主题。这使我感到奇怪,在六故事中,道德—男女关系的探讨仍没有穷尽吗?这说明,对“道德”主题的发掘,是没有止境的。那么,这样一来,我认为,就必须将形式—外在的这一层叙事,加以多样化,才能进一步推进主题的探索深度。
而候麦的问题,就是他的重复性。在主题上的;在故事(叙事)上的;在拍摄技法上的……实际上,他形成了类似于布列松的一套拍摄法则。中景。对此,个人以为,其拍摄手法(方法)其实并不如布列松的丰富——后者虽然没有形成什么体系构架之类的东西,但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摄取,局部的摄取,画面构图的摄取等等。布列松的法则是减法。而候麦,单从技术角度看,还是受新浪潮的“纪实”倾向的影响。然而,又未达到特吕弗的“极致”。故此,显得中规中矩。
自然,候麦的特点,实是他那“道德”主题的叙述的特点。这在《穆德家的一夜》中达到了顶点。因此,反观这部《飞行员的妻子》,其道德寓意,跃于纸上。主要的叙事结构和“六故事”接近或者说完全是延续。可是,这样不停地反复自我复制,是不能向着“道德”这个目标,更进一步的。必须转换故事模式——也就是自我更新。其实,仔细想一下,梅尔维尔的“黑色”电影,也是在探讨道德,如果候麦去拍一部“杀手”电影的话……那么,至少可以预见一点,那就是阿兰·德龙的表演将更上一层。其二,我不认为,这片子能作为候麦的代表作。因为,本片已经滑坡了。
《飞行员的妻子》观后感(六):侯麦两部电影随笔
年底的些许清闲使我有机会重拾电影,元旦期间连续拜读两部侯麦大师的喜剧与谚语系列作品,男人与女人在爱情中所扮演的觉得与各自的索取总是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赖,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帅气潇洒的男人和性感忧愁的女人。
《飞行员的妻子》是侯麦《喜剧与谚语》系列的第一部,弗朗索阿爱安娜,但因他上夜班安娜上白班两人难以见面。一天弗朗索阿去看安娜时看到她正同另一个男子从家中出来。这男子是安娜旧时的男友――飞行员克里斯兴。时隔不久,弗又发现克里斯兴与一个陌生女子在一起,于是便尾随两人监视他们的行动。途中,弗结识了女学生吕西,吕西对他表示同情,同时也发现了他在监视他人。这以后,弗便与吕西一起活动,他们研究克里斯兴与那女子的关系,也在想象克里斯兴与安娜过去的关系。一次,弗胆怯地对安娜表示不满,怨她不该与克里斯兴来往。安娜向他作了解释,并且说明那陌生女子不是克里斯兴的情人,而是他的妹妹。当晚,弗倒亲眼看到了,曾与他一起监视和谈论安娜的吕西却正在同一个年龄与她相仿的男青年拥抱在一起(转自开心网影片简介)。
《飞行员的妻子》刻画了一个可爱的男人形象,爱情,巧遇,表述永远是侯麦电影的三大基本元素,概括来讲就是走路+说话,追究起侯麦的叙事方式,其实原本故事就没有故事,也根本不能构建起一个故事的框架,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及戏剧故事情节是依托人物+矛盾来构成的,矛盾的解决产生了结局,而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则决定了结局的性质。
在侯麦的电影中,我们丝毫找不到,矛盾存在的痕迹,人物的存在便是事件发生的根本,情节则完全依托于人物的对话与互相交谈,侯麦电影中的世界观源自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而个体与个体之间难于相溶的则更多的体现在了个体的独立性上,你会发现,侯麦电影中人物,尤其是女性,存在着根本的自觉意识,对周遭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与感知力使得人物的交谈不过是推进情节的助具,而人物本身丝毫不会因他人的舆论与事件的发生而改变,这就恰好的表达出了一个自我发觉,自我认同的深刻历程,每一个电影都是,每个主角一生中极为微小的瞬间;每一段对话也不会对两个朋友关系产生任何轻微的变化,侯麦电影中的人物所依存的根本,永远是爱情的嬗变,与感情的交织;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爱情与个人利益交织的旅程。
《好姻缘》的开始则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一句谚语“没有人能承受在西班牙盖豪宅的诱惑。”这一句简单谚语告诉了我们没有人可以经受的起美好事物的诱惑,而相对的,不切实际的去盲目追寻的美好事物,是要闹笑话的!
《好姻缘》讲述一个思想前卫的女学生,在一次与一个已婚男人春风一度后,萌生了结婚的念头。于是她计划好自己的结婚和生育计划,并决定找一个合适的对象执行这个组建家庭的任务。一个英俊的律师不幸被看中,但他不想被婚姻束缚,她却偏要拉他进婚姻的牢笼。本片为侯麦的《喜剧与谚语系列》之一,细致如水的笔法带出一个让你会心微笑的好故事。影片有侯麦一贯的淡雅抒情,但这次添上了牛奶,显得有些甜腻。故事引人发笑的地方在于女主角并不是因为爱情才要结婚,而是因为她那个有点可笑又不切实际的婚姻计划(转自开心网影片简介)。
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对爱情与显示之间矛盾与落差细致入微的探讨与分析,在《好姻缘》中,侯麦一贯的分析口吻显得格外学术甚至教条,话说这样的故事在如今并不是笑话而是一种现实,不少人(尤其是女性)的闪电式结婚法大多源于此种故事,而其后的结局却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充满了悲伤的情调;其实这不电影最为有趣的情节在于对于爱情中男女双方对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把握上,女主角在喜欢上律师(其实更好的说法是在选定律师为她的结婚目标)之后,开始还是采取了女性一贯的矜持与被动的一贯战术,并且她身边性感的女朋友也一再的劝说她要矜持,但是由于迫于自身急切的想要实施自己的结婚计划,所以最终她还是走出了主动攻势的第一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可笑的是女主角的急于求成使得她的攻势并没有步步为营,而是越来越将自己和律师的恋爱关系推向毁灭,越发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最终被律师委婉的拒绝,闹了一个笑话。其实这部电影用一部中国谚语来形容似乎更为贴切——强扭的瓜不甜!
欣赏侯麦的作品切忌要注意对于小饰物与装饰品的欣赏与判断,精心选取的壁纸颜色与服装风格,以及人物所购买所喜欢的每一个物品都是对于人物内心深处的阐述与判断,更是人物性格的表现,已经每个人对于周遭人物的态度与观点,例如好姻缘中律师在女主角过生日的时候只是送了一个简单的喝水的杯子,而且还迟到了两个小时之久,而女主角却将自己四岁时候画的一幅画准备送给律师(最后还被律师忘了带走),这种对比恐怕已经足够幽默了,如果当时女主角能体会到这一点,恐怕就不会有后面的尴尬了。
以下再次深度探讨侯麦电影的叙事技巧——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故事。
同样,侯麦不只一次的指出,我电影中的故事从来都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存在于某人的臆想中的。
人类的主观意识决定了人类大部分的行为方式与处事原则,而对于某些事物的判断力也源于此,侯麦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则更是如此,过多的自信与偏执使得他们过分的容易相信自己的所见与所听,而且相信大部分人也会认为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才是最真是的,因此,我们在侯麦电影中所看到的故事大部分都是被主人公所认为的所想像的事件,而这个基本的要素也是所谓意义上“矛盾”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飞行员的妻子》一片中,在巧合的构成下,男主人公做见到的一切事物所显示的都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事情的某一个桥段,某一个微小的片段,这就如同生活中的我们,你永远没有办法看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所有过程,尤其是发生的身边的,和你紧密相关的故事,所以你所看到的故事永远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桥段与情节是通过你个人的想象与认识所编制而成,因此,在侯麦看来,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源自与一个人的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所构成,而不是由一条故事线索所牵引,从而使得人物存在来存在的,故事只存在人的大脑中,而不是存在与客观世界里的。例如《沙滩上的宝莲》一片,妹妹看到姐姐和一个她认为善良的男人亲热,使得妹妹对于爱情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实妹妹所看到的事情的片段不过仅有两秒钟之多,而如果她看到了事情的大部分情节后,对于事情的看法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然也许如果她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那她又是另一种想法了。如果可以详实的理解侯麦对于事物的这样一种看法,那么在观赏侯麦作品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及更多的乐趣。而《沙滩上的宝莲》,则可以为你很好的例证这一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