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我的爱》是一部由大岛渚执导,夏洛特·兰普林 / 安东尼·希金斯 / 维多利亚·阿夫里尔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斯我的爱》观后感(一):[马克斯.我的爱]Max, mon amour
对于那个猩猩的象征可以有各种猜测,最不严肃的也许就是最接近本质的。
这部奇情经典的片子看似戏谑狂讽的闹剧,可通过导演清新明快简约流畅的摄影剪接,我们看到的是温情理智下那咄咄逼人的压迫感,强制我们对情感进行更深入彻底地思考,即使你能面对这骇人的结果,可原因呢?
《马克斯我的爱》观后感(二):轻松说的着沉重的事情好比笑着哭出声来
要是这部片子放在现在,或许会觉得哪个胆大的网络搞手昏了头也能出位一把。
用轻松诙谐的语调说一件复杂沉重的乱伦之事,在几十年前看来,不只是先锋,而是科幻吧。
女性强势,人畜也爱情,相比下的男性角色显得很通情达理,软弱。
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其实不要去深究这种感情在现实中的存活几率,不要质疑人畜性爱的操作性,其实MAX就是一个符号:代表一切与主流情感相对的分支:人兽,恋物,人鬼,LES,GAY,TRANS,诱僧。。。。呵呵
或者更大胆一点的符号:与人类主流意识相悖的东西而已。
《马克斯我的爱》观后感(三):你的爱情比不上一只猩猩
彼得和玛格丽特是一对夫妻。彼得有一个情人,是他的助手。玛格丽特也有一个情人,他叫马克斯。马克斯是一只猩猩。
一个近似荒谬绝伦的故事,却被大岛渚讲得平缓而克制,到了结尾甚至有了法国式的喜剧色彩——出走了的马克斯跳到彼得和玛格丽特的车顶上,而他们的车开到了凯旋门,开上了香榭丽舍大街,沿途的人们欢呼雀跃,就像在庆祝英雄凯旋。而玛格丽特和马克斯也如胜利般的喜悦,并且亲吻。
实话说这样的题材是很容易让观者不适的,而那些想要在片中看到刺激镜头的人也会失望。引用最后一期《书城》上的一篇文章里的话说,大岛渚是以电影为武器颠覆现存秩序,他承载了如此多的精神负荷,他的影像世界总是深沉而酷烈。
我相信人猿之恋,从一开始就相信并且理解。但我不太理解彼得后来为什么要对马克斯那样的好心,仅仅因为他曾经试图杀死它,他要寻找罪过的救赎吗?他为什么能容忍共享的爱情和身体,并且是跟一只猩猩共享……我只能找到一个解释,他和她之间早已没有了爱情。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她和它之间。
这是大岛渚对人类爱情的莫大讽刺。是啊,人有什么理由骄傲,你的爱情还比不上一只猩猩。
http://outofprint.yculblog.com/post.1127698.html
《马克斯我的爱》观后感(四):婚姻
最近进行的很多讨论围绕着爱情与婚姻。如果一生一世的爱情并不可能,那么为什么要用婚姻去捆绑对方。但是没有婚姻,生命中又缺乏一个停泊的港湾。那么,究竟是要用谎言筹备起婚姻的定时炸弹,还是接受本性中的一切可能?
外交官的夫人非常立得住。不对任何人有依赖,也没有无谓的幻想。很多时候是她的丈夫在依赖她。他爱她,显而易见。外交官有一位人所共知的情人,情人和妻子彼此熟悉,可以交流。
外交官依然保有男性的骄傲,他开始时认为妻子跟大猩猩的恋爱是为了气他。夫人什么都不必说,只靠自己的行为与坚持就证明了一切。他以为他无法容忍猩猩,但是妻子坚决保护自己的猩猩。
尽管面对争端,但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我非常欣赏:无论情绪到了何种地步,都尊重对方,不试图用自己的情绪影响对方,尽量进行有效的沟通。
而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当迷恋夫人的朋友带来精神科医生时,外交官很坚决地支持夫人;当兽医建议安装针孔摄像机来看夫人和猩猩如何亲热时,外交官也根本不予理会;猩猩抑郁,外交官做了很多努力。既是出于对夫人情感的尊重,也是出于对max作为家庭分子的认同。
外交官与夫人的交流建立在尊重上:给你钥匙,你可以再进一步;不给,便止步。不是无所顾忌地遵从自己的愿望侵犯彼此的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大岛渚原本就很开阔的三观。这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这种相处模式或许却是应该借鉴的。
《马克斯我的爱》观后感(五):萨德之女
这部电影感觉就是大岛渚+布努埃尔。但说实话血淋淋湿漉漉的大岛渚和抽风的布努埃尔其实不太搭调,就好比一部超现实主义的av,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但是rampling表演极其出色,于是这片子绝对璀璨了,虽然口味重的令人发指,连我一开始都被雷到了。
rampling是我最憧憬的女演员,(在某人说“你走vitti路线不可能”之后)。这位女性只能用一个“强“字来概括,二十出头就和visconti合作,后来更是欧容爱将,文艺片商业片都是一把一把的,并且在55岁的时候还能当选people评出来的“世界最美50女性”,简直是英法女演员中的传奇了。
其实她长得就是一般漂亮,带有某种中性的硬朗味道,不算国色天香,甚至说不上有Catherine Deneuve漂亮,但是她的气质非常独特,怎么说呢,一看就是绝对荒淫腐朽,但又绝对高贵优雅,就好像萨德笔下的那个朱丽叶特。那个有着美貌和绝世气质的高级妓女,那个为了自己高兴毒杀全法国三分之一的人,那个每星期从巴黎中产阶级搜罗10名清纯少女供自己享用,那个最后把自己的导师兼情妇推入火山口的,那个已经超越了“无恶不作”,而只做“令自己感到开心的恶”的,可以称之为“人类极限”的女人。描写这样一个女人一生的juliette这本小说由于过于邪恶,60年代才被允许在英语圈发行,直到目前都没有中译本。
好像法国经常出这样的女人,也难怪萨德写的这么顺畅。无论是路易十四,还是路易十五,晚年都有几位呼风唤雨主宰了整个法国的情妇,更不用提当年鹿苑的种种香艳。最离谱的是到了路易十六,当时的大红人竟然是和玛丽安东瓦奈特关系极度暧昧的勃利夫人。虽然关于安东瓦奈特的大部分传闻都是意淫加恶意抹黑,(比如大革命期间路易十七指控被母亲性侵犯过)但其本人的确也够荒淫,才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rampling出身英国高级军官家庭,接受过极其良好的教育,最早是作为模特,在当时流行骨感中性美的风潮中脱颖而出的。后来接拍visconti“the damned”,本来是一个非常纯情的少妇角色,但大概是整部影片太荒淫腐朽,她这角色演的也有种奇怪怪的味道。
然后是那部超级有名的"the night porter",rampling演一位指挥家的夫人,战时是集中营某军官的情妇(或者单纯是奴隶),战后在维也纳邂逅前军官,后来的守门人,竟然又坠入爱河,然后双双殉情。有一段她在集中营受人欺负,军官为了讨好她就把那人杀了,把头送给她,然后她就像莎乐美似的,只穿纳粹军装的下装和帽子(就是著名的电影海报),载歌载舞来了一段,可称是电影史上邪到极限的经典镜头。我还记得她最早在集中营的人群中穿着白色的裙子,带着白色的发带,虽然清纯无比而且很害怕却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那种深藏的狂气,太难忘了。
然后就是这部“马克思我的爱“,她饰演一位和猩猩坠入爱河的外交官夫人。后来丈夫也接受了这只名叫max的猩猩,开始了三人的幸福生活。片子里她照样举手投足优雅无限,一副圣日耳曼区贵妇人的味道。倒是不像the night porter里那种坏掉的邪恶,而完全是一种充满戏谑的,及其合理的恋爱般的邪恶。比起当年那种特有的少女的狂气,这部戏里的是百分百贵妇人的恶,但是那可真是精美的恶。看到她仪态万方的和猩猩亲热,那镜头美的好像都带有诗意,我都恨不得要跪倒在她脚下膜拜了。全世界影史上的女演员,能把the night porter那一段独舞演漂亮的大概至少100人,但是能把和猩猩的亲热演漂亮的,除了她之外唯一我能想到的就是Marlene Dietrich。
当然这位姐姐的现实生活也是彪悍的一塌糊涂,多次结婚什么的都是小意思了,人家20多岁第一次婚姻就是经典的ménage à trois,就是三人共同的婚姻生活,另外那位也不是大猩猩,而是很漂亮的男模特。
不过现实毕竟不是怎么胡来都可以的19世纪法国,rampling最近的角色上那种纯粹的恶也收敛了很多,主要走知识分子路线了,虽然近期什么片子也和南美小朋友乱了一通。
当我看到她在莎朗斯通大姐的《本能2》出现的时候,还是很感慨地,莎大姐角色肚子里那点坏水还不够rampling当餐前酒的。但是毕竟早过了不惑,rampling一副清纯无辜的女知识分子样子,令我不由得想要是juliette活到60岁,估计她也没什么坏水了,只是单纯的剩下智慧而已。现在的她只剩下了高贵优雅,说实在挺无趣的。不过毕竟都是当奶奶的人了,即使仍然是全球50美人,也不可能美的像盛年时那么张牙舞爪咄咄逼人了。
呜呼,难道身位女性,即使是强如萨德之女,也逃不过迟暮么。
《马克斯我的爱》观后感(六):沉默是婚姻的基础力量
一个晚上。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部讽寓。时光开始跳跃。
马克斯没有说话。面无表情。
玛格丽特也没有说话。她抱着马克斯。对望。深情。抚摩。轻柔。
当我还以为电影的画面还像始初时候凝固的时候,电影结束。人们的欢呼与喜悦摩擦出的掌声。在大街上。我忽然明白过来,凝固的并不是眼前的画面,而是来自一旁看似静谧的自己。不免在沉默中放出星点笑声来。听不到的时间。仿佛就在不可敏郁的瞬间。继续笑。
彼得推门而进。看着房间里,表情严肃。但他的话语依然不失英国绅士的谨慎与礼仪。彼得是英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官员。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和她的秘密就躺在房间里的床上。没有衣服。床单和枕头都是乳洁的白色。急促的一阵对话之后,彼得匆匆忙地逃离出了这间公寓。疑惑。惊讶。恍惚间,真相来得太突然。
把马克斯带回家一起生活吧。我会把关系处理好的。彼得说。
那朗森怎么办呢。玛格丽特说。
他会喜欢的。我是认真的。一起生活吧。彼得说。
结果呢。
也许你说得对。也许我们可以试一试。玛格丽特对彼得说。
结果呢。
几天过后。马克斯就开始了与这看似平静和睦而又富足的一家三口生活在一天。
后来呢。我回过头。电话铃响。
晚上的天空下起了雨。哗啦啦的。天空在雨点的掩护下放出了一片腥红。又有不稳定因素要侵入了,明天恐怕又要降雨了。这是我在电话里得知的消息。
躲在玻璃窗的里面的自己似乎是与外界隔绝的,丝毫感受不到这一切惊变。明天天亮的时候,天空还会继续下雨吗?我拼命地努力地想。于是乏味。于是狂燥。于是叹息。于是走神。我的电影故事讲完了没有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知道。我只是暗夜里的不明物质。或者说是在瓷杯与笔尖间演绎出的光影跳针,在挂钟与屏幕间的平方空间里沉默地融合。或者说是在温呢与冷喃间挤压出的浮恋异涡,在飞天与遁地间的空隙里愈深愈陷,直到不能自拔。或者说是在独醒与皆昏间化做的一缕压抑,在情爱与残欲的纠葛中妩媚割舍。我知道。尽管分舍黏取莫名。但我还是要继续讲下去。
我只是如斯知道而已。在大岛渚的电影映画里沉溺着。不用什么为什么。只是在沉溺着。
彼得推门而进。看着的是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和她的秘密。幽会的情人。马克斯。一只黑猩猩。玛格丽特的神情异常地坦然。坦然得令彼得不解。
不忠的夫妻两人在掩饰下的貌合神离,已经如此昭然若揭。工作中的压力,来自情人的压力,在妻子面前与黑猩猩马克斯的角力。在一家三口与黑猩猩的生活中,彼得推不开烦恼。妻子玛格丽特与黑猩猩马克斯间是否真正存在着性关系。他的心里没有答案。暗酸。渐生。他又试图从街头找来一位妓女去试探马克斯的性反应,他也始终没有得到想要答案。只是可笑。只是悲悯。
生活悄然前行,默许地前行。彼得渐生了感悟,他喜欢上了马克斯。开心。照顾。尊重。在玛格丽特离去看料生病的母亲的日子里。马克斯显得特别忧郁,仿佛是患上厌食症的病人。心痛。彼得决定带上儿子朗森,带上马克斯,去到玛格丽特那里。而最后,夫妻两人冰释前嫌,一家的四口仿佛愉悦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在钢丝绳索边缘游走的家庭可以由一只黑猩猩而成功挽回吗?电影结尾的夫妻两人间的对话还是不免会让人心感嘘哗。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两性间横飞的抗争,是对虚伪泣诉的婚姻生活的报复,的发泄,的嘲弄。玛格丽特的疯狂是伪正常的,但她的淡定也恰恰是伪疯狂的。
算了,到此为止。我不想带出更多的批判主义。我不想带出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我也不想带出更多的观念与教条。一切的一切都可能只是雨中停留的镜幻,然后在天亮的时候再次扛起流离。失所。我也不敢罔言断定大岛渚带出的镜头故事是一场欲语还休的梦寤,还是一场欲拒还迎的行厥。闭上眼。无论如何。
你为什么要选择一只猩猩。彼得说。
你不也选择了我。玛格丽特说。
说过之后。谁又会真正憧却。心内感顿。掌握途迷。
跳跃时光。或许。当然。相信。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