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是一部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马丁·辛 / 茜茜·斯派塞克 / 沃伦·奥茨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穷山恶水》影评(一):无关颜值的夏日绮梦
射杀仓库老板拿走他的风干羊头 少女雀斑丛生的脸上有天真笑容 住在半空中抬头是宇宙 流星却不刺穿你们的喉 听风浅浅低吟你们来到唐朝盛世 梦中你爱上东方女人因为你的马子太瘦 日出晴天你在棕榈叶上读起新闻 阳光下放起西班牙舞曲飘来肥皂气息 野人游乐园好过城市屠宰场 你在电椅上死去伴随看客唏嘘 警察们爱上了你 你是新的詹姆斯迪恩
《穷山恶水》影评(二):《恶土》观后小结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类似这种青春逃亡题材的电影我一直都很喜欢,自然而然地,让我联想到了《无因的反叛》、《我俩没有明天》、《天生杀人狂》,但是把这些影片放到一起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之所以喜欢《恶土》,是因为它不矫饰、不造作,更没有道德评判,与一些英雄主义说教式的好莱坞影片泾渭分明。影片出自七十年代的好莱坞,所以叙事结构严谨、文学功底扎实也在情理之中(我想说,2000年之后的好莱坞电影就没遇到过有一部像样的)。尽管《恶土》没有恶俗的道德评判,但它很强烈地带给观众一种角色认同的感受。作为一个喜欢较真的观众,我不喜欢认同某一角色;但作为一名保守年代下的叛逆青年,我喜欢被认同。另外说一句,男主角不太令我满意,影片中多次提到说他像詹姆斯•迪安,但在我看来,一点都没那个味道,头型酷似而已。若说神态,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
《穷山恶水》影评(三):冷静的杀手和他的女朋友
影片开头完全看不出剧情走向,不看简介大概不会猜出会跟犯罪扯上关系。Holly父亲被射杀之后,趴在还没凉下来的尸体上,轻轻说话,没有慌乱。Kit杀了老伙计,可也许真的只是去拿铲子。配乐永远那么轻松愉快,除了警察出现会有短暂的紧张情绪,全片基本都是轻松愉悦的气氛,多次出现的配乐也是那么安静和活泼,就像Holly。
马丁辛的出现让我想到查理辛,父子俩不同时代,长着同样的一张脸。另外一个很像他们的演员大概就是David Tennant了。都不止是英俊,眼睛里都有着让人看得出的敌意,却又让人想要接近。
片中也多次提到Kit和James Dean有多相似,真是一个英俊的杀手。被捕之前也不忘整理发型戴上帽子。
可惜James Dean英年早逝,这也是他能让世人怀念的原因之一。73年的电影怀念死在55年的人,就连新片LIFE也讲了JD的故事,只是演员的选取或许不够相似,换成James Franco或许更好也说不定。我是觉得他比Dane DeHaan更像JD。
平静地讲了一个杀手和他的女伴的故事,看得我心率都低了
《穷山恶水》影评(四):影评选转 - Badlands - 《被抛弃的不成熟》
幸好马力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否则要是一直以这部处女作的方式拍下去,不仅观众会疯,他自己也会如此吧。全片弥漫着一股极不负责和混沌的气氛,要说这是对于叛逆和反社会思绪的诠释,倒不如说是他生涯初期的一种举棋不定和不明所以。我曾说过《天堂之日》除了画面什么都没有,但现在看起来它至少还包含了一种逐渐成形的思想和若隐若现的反思与悔恨,但这部处女作则过于信马由缰,失去了控制,只管展现,不顾思考,令人感到乏味和反感。它就像狄更斯笔下的斯金波,一味声称自己是个孩子,不懂也不屑于懂一切人情世故,殊不知这其实只是一种老练的逃避,一种虚伪的冠冕堂皇。这种人是不配拥有伊甸园的,再美好的景致都不能洗脱他的罪孽,因此在片中段二人露宿野外的桥段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纯朴与美好,只有讽刺与可耻。好在马力克永远抛弃了这种不成熟的思想,并开始在之后的作品中一再批判这种极端自我的做法。我们甚至不妨留意本片和《生命之树》,两部作品拥有完全相同的舞台,甚至还有相似容貌的女主角,但二者却诉说着天差地别的故事,阐述着南辕北辙的道理,经过这种对比,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马力克完全不同的心态罢。
《穷山恶水》影评(五):疯狂的假期 理解意境不理解人
看之前对这片很有期待,犯罪,惊悚,剧情,爱情,真实事件改编。
开始是比较像讲述小镇爱情那类的影片,茜茜·斯派塞克一头金发,虽然电影里他男友说是红发但杂看杂是一头金发。超级的朦胧,而且还穿着超短裤,感觉非常好,一下联想起罗斯玛丽婴儿里的米亚·法罗。马丁辛年轻时不次于他儿子帅,但感觉这角色要过几年让莱昂演可能更好。
看着看着慢慢就变成了雌雄大盗,末路狂花,完美世界,天生杀人狂。
意境非常能够理解。这是个pg级的电影,怪物史莱克4,了不起狐狸爸爸等也是这级别的。不过本片讲的可是个连环公路杀手的故事。有杀人,有烧房子,可见拍的多么冷静,多么另类。如果这片换个故事不换布景,不换风光,完全可以算史诗类田园类歌颂自然类。这片看完细想想,的确挺独特,和其他这类冷静的电影的确不同,讲述出来的故事完全淡化了的感觉却不失深刻。
人我就非常不理解了。从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一点不理解马丁辛演的角色为啥就一下杀人成性了。可能也和电影的切入角度有关。更大一方面可能本身故事的主角也不知道为啥,一个茫然,天真,盲目的形象。
看过导演的细细的红线,这部作为一部处女作,拍得的确精彩,可以看到许多小技巧。
诗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画面,诗一般的一对,不过故事上不算那么好看。
《穷山恶水》影评(六):可能是七十年代最重要的美国电影之一
#穷山恶水#(Badlands,1973)可能是七十年代最重要的美国电影之一。不看最后的演职员表猜不出来这竟是Terrence Malick的作品,还号称是【公民凯恩】以来最伟大的导演处女作。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难免会被拿来与【邦尼与克莱德】作比较,感觉还直接启发了后来的【天生杀人狂】,甚至【末路狂花】。影片表达导演最才华横溢之处在于,以一个15岁少女漫不经心的画外音,及真挚温馨甚有童趣的配乐,讲述了一个野蛮残忍而狰狞的故事,用极其现代的手法带出存在主义哲学的命题。影片对待生命的态度难免会惹起争议,但正是这份敢于走在风口浪尖的坚持和勇气极好地契合了主题,质疑当代美国人的身份和生命。Martin Sheen和Sissy Spacek的表演都超级精彩,前者明显模仿James Dean的造型让人想到凯鲁亚克笔下跨掉的一代,后者毫无表情和眼神的空洞茫然又正是存在主义最佳的表达,对抗虚无,他们狂奔,杀人,再狂奔,却始终敌不过孤独和无奈。影片广袤的镜头和讲究的摄影依稀可见马力克日后风格的端倪,还有他对广博土地,对自然和生物无限深情的爱。公路电影很难把握,弄不好就像韩寒那样成为公路段子集合。本片故事感不强,形散神不散,全靠演员出色的表演,独特的画外音和配乐使镜头故事与思想内在高度统一,不多的对白已多少透露出导演日后哲学诗人的味道。★★★★☆
《穷山恶水》影评(七):用方法锻炼写电影评论
在看《如何写影评》,有一个练习用正反的立场来讨论一部电影。借用此方法分析“电影旁白”在本片中的作用。
正方:
对比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邦妮和克莱德》和《天生杀人狂》,这部电影略逊色于以上。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影旁白”的滥用。旁边在公路电影此类型上,无疑是虚弱了电影的情节性,让本来应该刺激的“正在发生”变成了“过去回忆”。《恶土》的旁白是霍里的内心独白,以一种类似于回忆的全知观点娓娓道来。是一种她的视角来展开一个内心怪异的他的描写。但是在情节上他和她虽然是情侣,但是在价值观念,性格行为上是有很多对立的,又因为她先入为主,所以观众的视角会过多的停留在霍里上,略少了对KIT的关注。在霍里厌烦了这种生活投降做飞机走后,电影以近景系列观点来捕捉KIT的心理,这个时候没有了旁白,直接审视KIT,力度比旁白介入要好,深刻。
反方:
某种程度上,公路电影带有逃亡的悲剧宿命感,有一种压抑窒息人的境遇感,而在“现在进行”的情节上,加上一种凌驾于人物的全知旁白,更加重了宿命感窒息感这种气息。就像夕阳给傍晚的云抹上一层金边。或多或少,KIT和霍里的人物,有令人讨厌的地方,比如说霍里的冷漠,比如说KIT的土老帽般的自大,而旁白的运用,拉近了人物与观众的心理。在另一种程度上,电影旁白的运用,让观众的视点从公路电影的刺激上转移到对KIT的性格关注,从一种感官的刺激到了心灵的反思,提高了电影的深度。
《穷山恶水》影评(八):堪称完美的电影
创作拍摄一部人物稀少、故事情节简单的电影却又不让观众感到冗长乏味相当不易,个人一直对这类电影中的上品情有独钟,而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完美。
1、画面和音乐极具美感,单是这两点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大师作品。但是我看过不少画面音乐美丽,但其他方面让人感到空洞或者缺乏的电影,'Badlands'除了艺术性,还有更突出的地方。
2、一个本是异常黑暗的故事用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方式叙述出来,这样的电影不少,但真正做到自然,无做作感的却不多,’Badlands'不仅做到了,还有数处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和台词。做作的文艺片往往让人反感,但本是悲剧但拍得聪明、有喜感的艺术片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3、另一个让人很舒服的地方在于,两位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引发道德思索和争议,但导演的笔调始终是中性、超然的,而不是将他个人的道德观传递或者暗示给观众。王尔德认为的艺术和道德无关的创作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理的,艺术和道德的分离既然不是“不道德”也不是“道德”,而是创作者应该尽量避免将ta个人的道德观灌输给观众或读者以及读者或观众不应该将道德观作为评价一部艺术作品的标准。
4、女主人公Holly(Spacek饰)是亮点。导演在选角上十分犀利。虽然男主人公是终极罪犯,女主人公只是随波逐流似的跟着他,没有任何侵略行为,但其实她才是真正的psychopath,而且非常符合现实生活中真正的psychopath(大多电影里的psychopaths都不符合真实的psychopaths),Spacek本身的形象和表演都可称完美。另一妙处在于,她不同于大多电影屏幕上的女性角色,而且是反传统伦理界定的女性形象(比如认为女人应该具备更多的感情、同情心等),她是一个彻底冷血无情的女孩,但又不是屏幕上常见的“坏女人”,“女boss”类形象,她的行为动机亦不是出于感情(大多影视和小说中,一个女人“变坏”往往是因为情爱),这点非常有趣。她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是另一个这部电影让我着迷的地方。
《穷山恶水》影评(九):《恶土》小梳
1. “Tired?”“A little.”每次上路都会问,然后启程下一段命运。最初,还很新鲜,感觉像是一场青春的冒险。配乐也没恐怖或悬疑的味道,贯穿全片都是谐趣之意。不过,Kit 和 Holly 在别人的屋里越发坐立不安,且每到别人家不久,就有人来访,留不长。(仿佛他俩闯入别人的生活,即使别人自己不揭发,也有别人在世上的其他关系来打断 | 别人并不孤单,好像就他俩孤身逃亡)到后来,Holly 坐在凯迪拉克上说“我想离开这儿”,Kit 回“总要等我启动车子吧”。做了什么累?又是离开哪呢?
2. 从 Kit 把秘密放在红气球里飞开始,不时画面就有些幻,尤其是在 Badlands 上奔驰的时候,仿佛若有光。为搜捕做准备时,画面转入黑白,那感觉,用片里话讲:“感觉就像苏联人入侵”。他们两个人挑起了全国的神经,似乎这样的人对国家来讲,都如临大敌,任何两个这样的人。不是,这两个到底是什么人啊?整个画外音都是 Holly 在讲述,我们没有直接进到 Kit 心里去看他是怎样,我们是 Holly 一直静静跟在他身边,感觉特别好。Kit 那件牛仔夹克也特帅,他有喜欢的事,有他的个性,并不是不喜欢人们,“他们挺好的,我就想犯个罪玩,没想这回玩大了”。不过,我们是 Holly 吗?还是 Kit?
3. 沿途借油管道漏的油来为逃亡充能。Kit 觉得,“漏油”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他自己,就像这“漏油”也是国家的一部分。一开始不晓得自己能做什么,途中逐渐感觉,自己可以去加拿大当骑警,开车扣枪我都会啊。之后坐车上,看见州警的帽子,够酷,“是我也想要一顶”。Holly 不愿再走了,他一个人再跑也不好玩了。他被抓到的时候,也是发现自己能干嘛的时候,和两个警察坐一车,都脸带笑容地聊着。他说“警察像个英雄样诶”,我觉得那一刻他也是一名英雄。用石头堆下标记,就像和 Holly 河边约会,想要留块石头记住;沿途也埋下好多东西,说不定哪天还会回来看看呢,Holly 觉得不管自己来不来,多半还是会被别人发现吧。自己,被别人发现,你还在呼吸,但埋在土里,多半还是会有人发现吧?
《穷山恶水》影评(十):暴力田园散文诗
其实说实话,电影并没有让我很沉浸进去,感觉自己的情绪只是浮在面上。
可是回头想想,竟觉得有好几个地方,都隐隐觉得很美好/很可惜。
喜欢他们在树林里的那一段,树屋,自给自足,就像一个世外桃源,特别希望悬赏猎人不要来,一下子就打破了平静;Kit打死Holly爸爸的时候,感觉特别可惜;看见Kit打死农场上的朋友时,感觉到了他的无奈,但也觉得他不得不打。有意思的是,这种“不得不”的揪心感觉,马上被Kit看起来随意的态度所掩盖。
这部电影整个的调调就是这样,缓缓的。两个角色也是不太把情绪写在脸上,淡淡地。尽管有很多暴力和追逐,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紧迫感。最紧张的地方可能就是Holly的爸爸背打死之后,可以感觉到Holly的纠结选择。整部电影的叙事感觉缓缓的,像Kit一样随意,像一首田园散文诗。
喜欢他们在打死爸爸之前,在树林里,两个人坐在河边,像一幅油画;在最后的油罐旁边,Kit俯看Holly的时候,Holly的POV镜头应该是一个电影经典,似乎以前在哪里看过。整个再看一遍,发现里面很多镜头,尤其大景别,随便截一帧都像一幅油画。
确实,整部电影里,很少有特写镜头,大部分都是中景和远景,很多cut away渲染情绪。这样的较远的景,放缓了紧张情绪。再加上音乐,或灵动或空灵。再加上Holly的旁白。虽然死了7个人,但整个故事看起来却像是两个不懂事的年轻小孩的游戏。
我一向不喜欢混混这样的角色,但Kit尽管有些暴力,可是并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因为他对Holly的专一,还有一些小小的细节,让我觉得他有一点可爱,比如私奔之前,他让Holly专门回学校拿书,说这样她不会落下学习,比如他在树林里的各种技能,把树林里的书屋弄成像模像样的一个家,桌上有台灯,墙上有挂画。
也许下一回再看这部电影会更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