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士》是一部由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阿松波塔·塞尔纳 /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 纳乔·马丁内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斗牛士》影评(一):绝对爱情的一种
绝对爱情的一种
你死我也死
你死我活
你活我死
绝对的爱情也有都活
也有平淡的爱情
有卡门
也有老大娘
操
到底啥是爱情
对 爱情是绝对
《斗牛士》影评(二):果然很色,对我胃口
欲望,血腥,色情,人类无法承受的极至的欢乐只有死亡可以终结.电影开头一段让我充满了期待.交缠之美到无以复加.
一直觉得斗牛士拥有超级性感有力的男性臀部,片中居然有一段特写配上非常欢快的音乐,almodova让整个电影充满了诱惑人的色彩.
我们一直否认它的存在,
我们想杀掉心中的魔鬼.
顺带一提,配乐很不错!很迷幻!
《斗牛士》影评(三):【影记】斗牛士
【打一星两星的童鞋肯定没好好看,阿莫多瓦不是尼玛三言两语就能定型的。其实就影像根基而言,《斗牛士》时期的阿莫多瓦才是真正先锋的阿莫多瓦,《回归》神马的就太照顾观众了。】
⑴安吉尔的自首。从强奸罪引申至多起谋杀案。安吉尔的潜意识犯罪,即犯罪的欲望。伊娃。斗牛士。律师?婊子?杀人犯?斗牛士的惨烈影像。对梦境的恐惧感。
⑵阿莫多瓦始终都在弗洛伊德的畸恋阴影中。那暧昧的红幕,而非黑场。母亲自认为儿子安吉拉的犯罪是可以理喻的行为。她说,“魔鬼总是深不可测的。”
⑶伊娃的红色披风。日蚀。毒蘑菇。结尾,日蚀之时,天色暗下来,安吉拉的师傅和女律师在做爱中自杀而死。“从没有见谁这么快乐过。”红幕淡出。
《斗牛士》影评(四):《斗牛士》(部分文字源自豆瓣)
犯罪片,但凡无法用自然规律能解释清楚的悬疑,都会用催眠、第六感来给予完善
就在日蚀发生的瞬间,天地昏暗,血色日光之中一声枪响,在死亡中寻找高潮的男女完成了他们“爱的斗牛”。早期的阿尔莫多瓦习惯于将死亡作为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的结尾。
一个美貌妖艳女子在广场上诱惑了一个强壮青年,在一场肉体狂欢之后,用头上的发簪插进了男人颈后的致命之处,像个熟练的斗牛士用剑刺杀公牛。
安格尔·吉米兹是前斗牛大师、如今受伤微跛的迪格的学生,但生性软弱的他实在难以成为一个好的斗牛士。安格尔向师父说起自己对死亡的思考,并说自己并不想征服女人,迪格很直接地斥责他没有进攻欲望,不是男人。
当晚,安格尔偷窥了邻居女模特——也是就迪格的女友——依娃之后,跟踪然后把她拖入小巷试图强奸。但软弱的安格尔被一声惊雷当场吓软,依娃趁机逃脱,跌倒时脸被擦破,谁知安格尔见到流血竟然当场昏了过去。
安格尔和严厉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总是骂他像他的父亲一样不争气。母亲要他到教堂忏悔,安格尔听从神父的旨意去警察局自首。警察局传讯了依娃,但依娃也不想再控告他了,被罪恶感和反抗意识驱使的安格尔索性把两件连续杀人案都揽在自己身上,承认杀了四个人,玛丽娅·卡蒂娜成了他的律师。
日蚀发生的时候,天色乍然变暗,他们听到一声枪响,一对只有从死亡中才能得到高潮的“斗牛”男女死在房中的床上。
原本一直以为只有渡边淳一喜欢让男女主角在交织的高潮死去,这次在意大利电影中看到如此表达感觉很诧异。。。。。。一个受过重伤的斗牛士和一个爱慕斗牛士多年的粉丝,唯一的一次交欢还必须以死亡作为终结。。。
剧中的杀人动机一直表述的很隐晦,让人搞不明白!!!悬疑够了,激情够了,只可惜故事的连贯性上还有点欠缺
《斗牛士》影评(五):《斗牛士》:迷恋死亡的高潮
文:OneMyRoad
这可能是阿莫多瓦诠释死亡与性爱最精彩的一部作品了,对于恋尸癖与在性爱高潮的死亡的表现,带有浓郁的西班牙斗牛的激烈感。斗牛的直接与挑衅意味,让影片不仅有着独特的风格与特质,而且将恋尸与斗牛巧妙地进行了结合,并且在犯罪题材的叙事节奏中,层层深入,探讨一种所谓的另类情感表达。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把恋尸列为“性欲倒错”。恋尸其实就是性偏好障碍,即长期或唯一的采用不同于正常人的性欲满足方式,如恋物癖、露阴癖、性施虐癖、性受虐癖、恋兽症、恋尸症等。可以这么理解,恋尸癖可以被看成是与SM相关的一种性癖好。相较于SM来说,恋尸可能更加不被常人所接受。这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出现端倪。作为斗牛士训练员的男子,对着视频中死去的女尸自慰以获取性欲的满足。在之后,他与自己的女友之间的性爱活动,亦是在强调女友不要动,像死人一样。这种看似变态的方式,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这种人的身上有一种支配其性爱对象的强烈欲望,由于尸体绝对不会反抗他们的命令,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尸体作为性爱的对象。对于那些活人假扮的尸体,他们则要求其一动不动,如果对方的身体活动了,他们便会感到自己的命令受到了违抗,便会丧失性的欲望和能力。这一层面来自于内心对爱的渴望,而在现实中,他们在性格上就是懦弱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是一个屡受挫折的失败者,正是教练本人,影片并未深入发掘教练的内心深处,只是从另一个维度在说明这样的问题。正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活人的世界,所以便转向了死人的世界,在死人面前,他俨然是个强大的主宰者,尸体不会拒绝他的要求或嘲笑他的无能。
阿莫多瓦把握住了边缘人群的内心感受,再次对基督教表达出强烈的不信任与反抗。这一态度就被安放在了年轻的男主角由班德拉斯扮演的儿子这一人物身上,他从小生活在母亲强大的控制之下,母亲对基督教深信不疑,甚至到了近乎癫狂的状态。于是,她强迫自己的孩子接受洗礼,参加礼拜,让他忏悔。儿子无法忍受母亲的控制,试图用强奸来引起关注,并主动到派出所自首,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他并不想受制于任何人的精神与身体的控制,宁愿采取极端的方式获取暂时的平静与自由。
但是有意思的是,帅气的男性外表引发的是一些人诧异的目光,到最后,他自己知道无法因强奸获罪,而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竟主动表明自己是多起杀人案件的凶手。阿莫多瓦已经不是一次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反转式的叙事了,他常常在犯罪的故事中,安排主人公去自首的桥段: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假的。这与《情迷高跟鞋》里的“女儿”在行动上是类似的,但是这一次的“儿子”是一个无辜者。在这里,这样的安排明显是刻意而为之,就是为了强化宗教对于人的束缚可能更加强于法律的束缚。
《斗牛士》纯粹而典型,纯粹的是对于故事线索中的相关人物没有过多的冗赘的描述,直接的告诉你,谁就是真正的凶手;典型的是,这就是阿莫多瓦看待事物的另类角度,用爱包裹着偏激的主题思想,完成醉人的高潮设计。
《斗牛士》影评(六):《斗牛士》——将生命祭献给爱情
阿莫多瓦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相比那些欧洲电影大师,他显得如此不同,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好莱坞电影的喜爱,他的影片中充斥着阴谋与犯罪、同性恋、不伦之恋、变性人等刺激眼球的因素,却不轻易做道德评判,他对爱情,欲望,包容与坚强做了饱含激情的描绘,在商业与艺术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新片《吾栖之肤》尽管在嘎纳上并无斩获,但毫不影响我对它的期待。
《斗牛士》是阿莫多瓦1986年的电影作品,也是他第五部剧情长片。相比前四部电影,这部电影颇为独特,《烈女传》、《激情迷宫》、《黑暗的习惯》、《我为什么命该如此》探讨的都是女人的命运,她们的乐观坚强或性别枷锁,《斗牛士》是他第一次认真的处理男性人物,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并且不带任何戏虐嘲笑;同时本片探讨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性与死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爱欲交织的命运。
影片开场简洁有力又富于冲击力——男主角在女性被虐杀致死的暴力影像中获得了性快感,阿莫多瓦首先就让观众明白这是一部关于性与死亡的电影。事实上这是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每个人对此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阿莫多瓦将此命题装进一个传统的犯罪片外衣里,好莱坞类型片外衣,欧洲式的哲思内核,典型的阿莫多瓦拼贴风格。当然这不是好莱坞犯罪片,英勇的警察与狡猾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在《斗牛士》开场不久我们就直观地看到了女律师的谋杀经过(又一个性与死亡的片段),之后也不难猜出斗牛士男主角也是杀人凶手,因此本片中警方调查犯罪真凶,就不再具有传统犯罪片的意义,这正是阿莫多瓦的一个精巧设置,调查的不是犯罪真凶而是性与死亡。
迪亚戈和玛丽亚这两个凶手是影片的核心,他们在形而上的性与死亡命题下,演绎着形而下的纠葛命运。阿莫多瓦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太多激烈情感,他们注定要相爱,却因为惊人的相似而都无法忍受平淡。不仅相似,作为男性和女性,两人的性别角色还不断的相互颠倒,贯穿影片。斗牛往往被认为是男性的世界,然而当斗牛士穿上华丽的衣饰,摆出优雅的动作,犹如一个女舞者,当他刺激牛时,又犹如一个女性在挑逗男性;玛丽亚的职业是律师,法律的象征,也是国家机器的象征,显然带有男性色彩,她在挑逗男伴并将其杀死的过程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她的谋杀也完全是模仿斗牛士(男性)的斗牛过程。他们在生活中冒险,玩弄命运,将生命当作换取激情的砝码。在斗牛中迪亚戈崇尚进攻,享受斗牛的死亡所带来的快感,然而一次意外的失败让他无法继续斗牛,于是他在女性的死亡中寻求快感,女性成了斗牛的替身;玛丽亚疯狂的爱他,收集他的一些,甚至模仿他,也在杀死男人的过程体验性快感。这样的两个人相爱,如何能够平淡?影片中有一段关于日食的描述,事实上隐喻了两人的关系:当两个灵魂相遇时,两个人的光芒相互抵消,但是在某个时刻,他们得到了新的光明,一束亮光燃烧着光明。迪亚戈和玛丽亚犹如太阳和月亮,他们彼此吸引,她不断地拒绝他是为了等待激情的升华,她希望自己能像日食中的月亮,遮住太阳的光芒,用激情来燃起另一束光亮——爱情。她成功了,日食来临,当玛丽亚用死亡换来了迪亚戈的快感,这个做爱的场景犹如一个神圣的爱情仪式,它烧尽了迪亚戈全部的激情,激情过后他只剩下爱和空洞的生命,此刻结束生命是把它祭献给爱情,这是最美的死亡。因此,影片的最后,两人双双殉情,警察来到现场时说:“我从没见过谁如此幸福。”性是爱的仪式,爱情值得我们把生命祭献给它,这就是阿莫多瓦对性与死亡的理解,很冲动,很浪漫,浓烈的难以化开。生命仿如一次饱含激情的涂鸦,因此我们也容易理解影片中无处不在浓烈鲜艳的红色,试问还有什么颜色能比红色更准确地传达出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烈?西班牙真是热情奔放的民族!
影片中还涉及到阿莫多瓦对宗教的感受。他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从小对宗教教育的反感。影片中班德拉斯扮演的安吉尔就成长在一个刻板的宗教家庭,严厉的母亲让他无法自由的成长。阿莫多瓦在谈到此片时,说他试图用影片中的两个母亲角色来暗示两个西班牙(影片中阿莫多瓦亲自出演了一个服装设计师,也借角色之口提到他认为有两个西班牙),一个是现代和自由的西班牙,由模特的母亲来体现,她真情直率没有成见,当得知女儿遭到强奸时,她关心的是女儿的衣服,她为女儿清洗这些衣服并且自己穿上它们;另一位即是安吉尔的母亲,她代表了西班牙最不好的一面,她不停的审判儿子,霸道而刻薄,是宗教教育中一切可怕东西的化身。影片中不停受到母亲批判的安吉尔,事实上是个善良的角色,他去警局自首强奸,也为迪亚戈承担罪责,并且具有先知的能力,这个受到宗教批判的人,和他的名字Angel一样,倒像是一个天使。影片也暗示了他的同性恋倾向:他与警察四目相对时的眼神,他对迪亚戈的崇拜,这难免让观众把他和阿莫多瓦本人联系在一起,阿莫多瓦似乎想通过这个角色来传达一些讯息,同性恋者身上背负着基督教义上的原罪(安吉尔的强奸),但是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善良,有责任感,有才华,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
本片是一部主题大于故事的电影,并且将斗牛这件西班牙人视为神圣的事情与性联系在一起,在西班牙引起了一些不满,因此相对于阿莫多瓦的其他电影来说,本片的票房并不好。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对性与死亡每个人的看法并不一定相同,我们也并不一定赞同阿莫多瓦的看法,但是我仍然喜欢这部电影,它性感,热烈,饱含激情,是艺术家对性与死亡,或者爱情与死亡的浓烈而深情的一次礼赞。
(PS;班德拉斯去自首时,说他强奸了一个女孩,一名女警察对帅哥说,“有些女孩真幸运”,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