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是一部由文森特·明奈利 / 乔治·库克执导,柯克·道格拉斯 / 安东尼·奎恩 / 詹姆斯·唐纳德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梵高传》观后感(一):世界在他的画中享受
梵高以前只是从些许琐碎的知识片段中了解过这么一位艺术巨匠,很难想象艺术家的疯狂,只是偶尔的试图体验他们的那种生活,看过影片之后更多的觉得像梵高,高更这样的艺术家,他们心灵一直是活在虚幻的空间之中,喜欢影片梵高式油画的风采,来自一百多年前的那个世界!
《梵高传》观后感(二):理想主义者的孤独天堂
有人说梵高是最失败的艺术家,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没有卖出去一幅画;也有人说梵高是最成功的艺术家,因为他死了以后还能够带来那么大的商业以及艺术效应。
从前在画展看梵高的画,感受不深,看到这部片子,才深深的了解到那些画中所表达的个人语言。
梵高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能够固执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做的事,寻找自己内心的方向,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非常敬佩。他的一生虽然无数次在孤独中挣扎,但他却拥有了天堂。
《梵高传》观后感(三):画家版的宾虚
演出凡高,就像在帆布上画画,有的正直一点,有的真诚一点,有的疯狂一点,有的笨拙一点。有的精力旺盛 爱与人争吵。道格拉斯的版本无疑是真诚并且带有传教士性质。
但还是像个画家版的宾虚。像所有的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就像一瓶美年达汽水,甜美精致却没有什么余韵。它也是勇敢的表现了梵高在比利时玻里那集矿区的传教士生活,还有找人来饰演土吃土豆的人,这是一种勇气。奎因饰演的高更与她吵架的段落是最精彩的,而且能凸显斯通小说的精髓
《梵高传》观后感(四):LUST
出现Pissarro, Seurat,Paul Gauguin等等,纷繁的真迹无论有否真实看过都印象深刻。里面梵高与高更还有段对于Millet很有趣的争论。
五十年代的Auver-sur-Oise和我去年看到的相差无几,一样的教堂一样的hotel de ville,当时只有没去Van Gogh兄弟俩的墓地甚些可惜,原本打算以后会再去但现在没了机会...兄弟俩受雇于Goupil & Cie,(倒是让我联想到后来的Paul Gauillaume)看完更想去荷兰的梵高博物馆和Arles走一趟。
《梵高传》观后感(五):画家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
《梵高传》观后感(六):惊叹
1956《渴望生活》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部,
把梵高画里所描绘的风景都重现了出来 他的焦虑 他的疯狂 他的渴望.开始前我还觉得此影片
的扮演梵高的演员感到失望.但是后来他的眼里总闪烁着天真热情的光芒 ,举手投足之间仿佛有
这应该就是梵高的错觉.
印象最深是不堪精神病折磨的凡高,在画完《乌鸦麦田》之后,写下了绝笔,一生枪响,乌鸦惊起
弥留之际,提奥为他点上烟斗。
凡高希望与他同名的侄子,不要像他一样活的无比痛苦“我只希望他的内心,比我的安静些”
本片的最后一句话:“我想回家”就这样结束了梵高富有个性的人生
《梵高传》观后感(七):不要孤独
好电影实在太多了。真怕我这辈子都没时间能把我所有想看的电影都看完。
一直沉迷传记式的电影。特别是我钟情的画家和音乐家的。
梵高,找了很久。片子似乎已经很旧了。看着有点《巴黎圣母院》的感觉。
心中哭泣滴血。梵高啊你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
你在灿烂的阳光下默默的孤独着。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你。
而你亲爱的弟弟提奥。他为你付出却始终没能拯救你。
看到你那样激情澎湃的画画,看到你在狂风中写生,看到你无法控制地吻向你的表妹。
DEAR,是你得到的爱太少。
愿你在天堂安息。不孤独。
《梵高传》观后感(八):是什么杀死了梵高?
梵高还是个传教士的时候,他希望能够救助身在苦难中的人们,于是他去了矿井。他把所有的财务都给了当地的贫苦人民。当他看到矿井发生事故后,受伤的人,死去的人让他如此的悲痛。看到这里,我想,一个如此热爱生命的人,最后为何走上自杀的道路?
当我想写点梵高的评价的时候,我竟发现这是一种无法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的心情。如果我能画画,或者我会去画一幅梵高的画,他站在这里,望着远处人们欢聚,延伸流露出渴望和恐惧。
是什么让梵高对画画如此之狂热。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渴望使他有不断创作的欲望,还是不断的创作使他不放弃对生命的渴望?
是什么杀死了梵高?
当他渴望高更过来陪他的时候,我以为是孤独杀死了梵高。
可是到了后来,去了精神病院,去了阿尔,梵高还不断创作,只是后期的作品,大都没有前期那样色彩浓烈。
最后梵高对着自己开枪,我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杀死了梵高?
《梵高传》观后感(九):请不要轻易对他说同情
未看过他的传记之前,没办法理解他的画。
只想说,他天生的率真热情的性格,对生活的疯狂热爱,对自身价值的追逐和坚持,注定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赤子之心让他不断受挫,也让他的艺术造诣越来越高。
我佩服他的执着和专注,崇拜他对艺术孜不倦的追求。
看了很多评价,竟有那么多人同情他,那么多人去抨击那个社会。
然而我对他只有崇拜,崇拜,崇拜。
他一直都在做他最爱的事情,直至癫狂。
不论他是否实现了世俗意义上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一直都在坚定的追求自己的内心选择。
他是无比的幸福。
请不要轻易对他说同情,亦或抨击那个时代的人们。
学过一定美术史的人也知道,当一个美术风潮引领时代的时候,异端难容一直都是很普遍的事情。要做艺术本就该忍受。
他所受的一切快乐和苦难,
都是他应得的。
因为上帝注定让他成为梵高。
《梵高传》观后感(十):这么一群人,至少我能懂
他们的疯狂的热爱和偏执使得他们与人群格格不入,所以也就没有人能理解那些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孤独。一开始就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信仰和精神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一旦没有这个心力再去自我维持这些,一旦信仰崩溃,精神沦陷。开始怀疑人生,怀疑一切人伦的是非曲直。如果寻不到人生的意义,如果在黑暗中太久,找不到出路,唯有死了。
从梵高,到海子,还有三毛,我坚信他们走的路是一样的。他们因为纯粹的活过,探索着人生的意义,所以死的平静安详。不是说星座来的,但是这些人刚好都是白羊的。所以同作为白羊的我为所有白羊的人感到无可言喻的无可奈何与惋惜,甚至我纠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一种不可言状的痛苦,没有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