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弟》影评精选10篇

发布者:清斋茶舍 2021-11-13 01:33 原作者: 文章吧

《表兄弟》是一部由克洛德·夏布洛尔执导,热拉尔·布兰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 朱丽叶特·麦涅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表兄弟》影评(一):表面上是兄弟

不同的路,不同的选择,未必同比例的结果。

文明的进取之下,前进的或许只是距离而非深度,有的人一生迷茫,有的人从来都干脆,出世与入世都是选择,选择都会有结果,而过程之中,女性始终是被动,是寻找太阳的向日葵。

《表兄弟》影评(二):夏布洛尔的一鸣惊人

夏布洛尔在这部早期的作品中显得非常冷静,如实的表现出社会上空虚迷茫的道德观念。影片也初步建立起了导演自己的风格,有谎言的编织,有谋杀的情节,有对中产阶级生活的爱与恨,还有运动的特写镜头等,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夏布洛尔的作品中都横贯这一悲剧性的主题。。。

《表兄弟》影评(三):小评

新浪潮五虎战将,爱描写疏离感。表弟的孤独,表哥的孤独,结合起来,就是所有的孤独。

夏布罗尔将黑色品质,悬疑风格植根于中产都市生活中,这种调调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电影必须是有节奏的艺术,整体来讲这部电影节奏掌控不好,平而无进展,所以总体上一般。

《表兄弟》影评(四):喧嚣背后致死的虚无

影片开始于乡村来的表弟查尔斯踏入夜幕笼罩下的巴黎,他张着带有些许惶恐的眼神注视着喧嚣的巴黎街头,街灯的流光溢彩中闪烁着他对未来美好的幻想,镜头随着他的眼神移动,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巴黎,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的青年,背井离乡,离开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带着母亲殷切的期望来这里寻梦。克洛德.夏布罗尔有意塑造这样一个理想型的青年,查尔斯的文质彬彬、柔弱气质,包括他作为一名外来者的身份,莫不带有一种潜在性的局促与不安,尽管查尔斯是满载信心而来的,关于未来,能预料到的坎坷总是很容易化解在莫须有的似锦前程中。

表兄保罗的贵族气质,保罗家高雅而精致的家居摆设,保罗和他朋友们的夜夜欢歌,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专属于某一特定阶层的新鲜事物,对出身贫寒的查尔斯构成一种压制,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刚开始踏进表兄家门的那些天,查尔斯还能克守住寻梦者的单纯执迷,给母亲的信中,他坚持了应有的天真烂漫的立场,在漆黑的夜里,在喧闹之中某个幽闭的角落,在未来的设想中查尔斯寻找填补失落的告慰。然而不久,他便被玩世不恭、游手好闲的表兄带入那片放浪形骸的人群当中,开始呼朋引友,纵酒寻欢,开始出入各种社交场合,无形之中坠入一个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影片以失恋与失去学业的双重打击呈现残酷的生活真相,查尔斯的彷徨与失落,反映荒谬世道对善良道德底线的抗拒,安分守己的老实青年在这种境况下,是排除在生存潜流之外的,导演安排查尔斯意外的死,来昭示道德沉沦的无力回天。任凭查尔斯有多天真纯洁,恋人还是被富丽堂皇的物质外表装饰下的表兄抢走,爱情在现实世界里恐怖得犹如一场瘟疫。刻苦学习,却没通过升学考试,理想终结,愧对母亲,而表兄略耍手段便顺利过关,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所有的失落化作怨恨,上了膛的手枪对准熟睡中的表兄,但终究理智趋赶走罪孽,查尔斯放下枪回房,而表兄早上醒来,一个惯常的玩笑,拾起那把手枪,子弹射入查尔斯体内,影片结束在令人回不过神来的愕然中。

《表兄弟》影评(五):【影记】表兄弟

⑴以查尔掀开被子作为转场,由室内转向室外。同样是不规则的剪辑,但较之于戈达尔而言,则要工整得多。而夏布洛尔对音乐的择选亦同样体现了其个人的喜好,内景中多用爵士,外景则极尽喧嘈。包括几次音乐骤然断裂的处理,都极力彰显出了新浪潮的自由的格调。表弟查尔,表哥保罗。

⑵查尔去书店里询问巴尔扎克的书。查尔:“我想看一些巴尔扎克的书。”老板:“你是省城人?”查尔:“看得出来?”老板:“不,不是看出来的,因为巴尔扎克的书在这里基本没人询问。”

⑶关于政治书籍。老板:“政治,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需要。”老板:“要想不被这个时代淹没,就必须阅读这些书籍。”老板:“你要在这里呆足够长的时间,你所有的梦想都会被粉碎,全部破灭。”查尔:“你这是在扑灭我的激情。”老板:“对不起,先生,还是继续看你的巴尔扎克吧,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

⑷聚会时的背景音乐:《Everything end more》。此段落是为全片最具诗意的经典述出。而“枪支”意象则是为影片中一个时隐时现的存在,夏布洛尔似乎在意指着生活始终处于危险边缘,就像双脚踩在刀片上。同质于《剃刀边缘》的临危姿态。

⑸查尔对弗洛朗兹说,“我很想你,但是很多事情我无能为力。”查尔一度下决心要与弗洛朗兹在一起,而表哥保罗却先入为主夺去了弗洛朗兹的爱。他们就像一群始终处于“在路上”状态的年轻人。唯有查尔始终出离于群体之外,离群索居,且而孤独。当所有人处于狂欢之中时,唯有他执守着他的沉默。而迷陷于声色犬马中的弗洛朗兹亦注定参不透查尔的内心,她所看的只是查尔表面上的郁郁寡欢,而绝然想不到他的痛苦更多是基于对这个社会的极度不适。

⑹查尔意图枪杀睡梦中的表哥保罗,这一段的光线与背景音效用得极赞。查尔从墙上取枪时的光线呈现出忽明忽暗的效果;当他走至保罗床边拿枪对准保罗时,画面彻底陷入黑暗中;而后,他突然松开手,悻悻然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拧亮了灯,一切又都光亮了起来。夏布洛尔用光线的明暗变化来呼应查尔反复挣扎的内心。此段的背景音乐亦同样彰显了查尔的内心变化过程,迟疑,紧张,绝望,及至放弃。终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保罗无意识地枪杀了查尔。

《表兄弟》影评(六):人物性格和影片分析

1959年克洛德夏布洛尔导演的《表兄弟》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当时票房仅此于特吕弗的四百击。这部影片是夏布洛尔首次尝试对资产阶级犯罪行为和道德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的电影风格。

影片通过克制的镜头语言,将每个人的性格暴露无遗,表兄的狡猾奸诈,生活放纵潇洒,经常在家里灯红酒绿的开趴,没有对他工作的任何表现,整天出现于娱乐场所,结交的人也都是一些嫖客,浪荡子。他没有什么爱情观,只有哄骗女人地技巧。加上他外表英俊高大,甜言蜜语,生活富足,身边有不少暧昧不清的女人。

女主是一个性格较为直接,追求本能欲望和自由的女大学生。她出现在娱乐场所足以看出生活比较随便,与表兄不清不楚,在与表弟结识后,也直接承认自己爱情观很自由,频繁恋爱,没有稳定的爱情观,只是单纯跟随心意和刹那的诱惑。但是表弟当时已经表现出迫切的爱慕,而且是一见钟情,相当强烈的感情,这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在经旁人简单的诱惑后就轻易上当。可以看出她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精神空虚寂寞。而且她很快又对自己的选择表示犹豫,可以看出她其实对现在糜烂的生活很不如意,却无法摆脱,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龌龊,欺骗和糜烂享受的气氛,这一点可以从书店老板说巴尔扎克的书根本就没人看,巴尔扎克代表现实主义的批判,大家都不看书,甚至不关心政治,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

这个环境和学习法律的大学生表弟涉世未深的单纯的学习环境相当矛盾。他最后想要杀死表哥,是非常怨恨他毁掉了自己原本平和的生活,想要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每天身边浮躁堕落的生活,他无法沉下心学习,唯一让他在这座城市向往的美好也被表哥一手夺取,甚至让他看到了卑鄙不堪的一面,他热爱的女子生活好不检点,跟不止表哥一人搞暧昧,游转不定的态度让他甚为痛苦。二人在他面前打情骂俏,一起洗澡亲热,女主赤身的诱惑不断在眼前扰乱他的心智,一点点击破了他最后的底线。他不仅对爱情亲情失望,还对这个社会环境和浮躁的人性感到厌恶,他怨恨表哥,想要天意决定表哥的生死,无奈表哥幸运的活下来,他也想要看清事实,重试信心,可惜他却死于一场玩闹,这是最大的讽刺,在导演营造的这个折射大社会的小圈子里,表弟是最有理性,有道德,有抱负和追求的人,他不屑于一直沉浸在这种环境,是唯一认识到并想去改变的人,在表哥抢了自己的“女朋友”后,他仍然选择柔和冷静的态度处理。但是很嘲讽的是,他竟然轻易的就死了,还是死于表哥无意的玩闹中,这其实暗示了导演的思想: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志青年生不如死,就算有决心改变,但始终脱离不了资产阶级的氛围,因为你努力奋斗想要进入阶层,你认为代表社会核心力量的阶层,是这样的不堪和污秽。它完全打击了当时的青年。

该影片属于小情节叙事,开放式结局,主要集中于表弟自己的内心矛盾(通过身边人物和环境表现),他属于被动的主人公,一直在抗拒却无力反抗,当遭遇情变,一直隐忍,所以无法解脱。摄影风格:长镜头居多,场面调度相当优秀,表现导演的功力,镜头运动行云流水,主要以全景镜头、景深镜头和运动镜头为主,镜头内人物调度也很精彩,人物性格行为通过动作展示,还是挺有趣的;演员表演还行,并没有感觉非常丰满或者生动;灯光:轮廓光,仿烛光,某些高反差光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影片节奏舒缓适中,剪辑流畅,配乐起到一定抒情作用。

《表兄弟》影评(七):《表兄弟(Les cousins)》:格格不入【第9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6/les-cousins9.html

Cousins,-Les

本片获得1959年第9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讲述一对表兄弟的故事。表弟从外地投奔住在巴黎的表哥,两人都在上学。表哥生活糜烂,表弟也随波逐流,并认识一个女孩。表弟与女孩相处融洽,但两人独处时,总是被表哥和他的朋友们打断。两人约好第二天见面,但两人对约定的时间产生了误会,他们没有见到彼此。于是,女孩等待表弟时,被表哥引诱发生了关系。表弟回来时,女孩已经与哥哥在一起。表弟感觉很失落,就听从了一个书店老板的建议,开始逃避表哥的生活。随后,表弟就躲在自己的房间内不参与任何表哥的活动,即使女孩邀请她也不为所动。考试的时候到了,表哥幸运的通过考试,表弟却没有。表弟崩溃了,他回到家里将枪装好子弹,打算用“俄罗斯轮盘赌”的方式杀死熟睡的表哥。但是,这一枪没有子弹。随后,表哥从熟睡中醒来,劝阻表弟时拿起手枪打算与表弟开个玩笑,但是枪响了了,表弟被击中。

看电影以来,总是怕遇到“法国电影新浪潮”,可是我终究没有躲过。这不,本片就是一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我之所不喜欢法国新浪潮,原因很简单——不好看。本片就是如此,影片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时间,只讲述了一个格格不入人的生活。太乏味了!影片故事沉闷、对白琐碎无意义,故事发展的空间也非常狭小。可以说本片是“反电影”的!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表弟从出租车出来这个场景,影片就表现得非常多余,开车门、拿行李、找零钱、步行至大门……。用得着这么繁琐的表现细节吗?这些画面完全可以省略掉。总之,本片非常沉闷,是不适合任何人欣赏的电影。

虽然前面说道电影并不好看,但是电影主题却是积极的。影片通过男主角在表哥家生活,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生活糜烂以及他们的内心空虚,并用讽刺意味的结局告诉观众们,不随波逐流就会精神崩溃。可以说,本片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只是看起来比较沉闷。总之,本片具有的新浪潮电影的全部特点,如“非情节化、非故事化”,等等。所以,本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新浪潮电影。

电影拍摄方面与好莱坞电影迥异,怎么沉闷怎么来,怎么难看怎么来。比如狭小的空间、缓慢的节奏、无意义的对白,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一个“俗人”欣赏不来的。所以,在我的眼中电影拍摄上一无是处。

演员表演方面也非常很普通,三个主角只是尽职演出。此外,通过演员们的表演可以看到,大部分演员都不是专业演员,演得太假!这也印证了本片是一部真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不过,女主角Juliette Mayniel在本片中算是一个美女,五官精致,身材也还不错。只可惜,网上她的资料太少了。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我不喜欢的电影。即使它在电影史上它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对我来说 ,不好看就不是好电影。毕竟我是一个俗人。

Juliette Mayniel

juliette_mayniel_009

序列:0846

表兄弟.Les.Cousins.1959.CC.BD.MiniSD-TLF

2012-06-18

《表兄弟》影评(八):#新浪潮笔记 Chabrol,Double,Homoeroticism

经典作品往往需要背景铺陈和内容细读,才能获得足够的观赏乐趣。Chabrol是法国新浪潮之父,有许多开拓性的题材,尽管形式上并不像后来的新浪潮导演在街上拍。以下是结合Robert Stam教授新浪潮课程笔记的思考,供大家交流,括号中的英文是笔记原话,括号外的中文是我尝试的翻译。

Les Cousins故事的主角,城里纨绔子弟Paul 和乡下上进青年Charles,构成一个经典的城里老鼠vs乡下老鼠的故事。受到希区柯克《夺魂索》的影响,导演Chabrol设立了这对表兄弟的对照(double)。又受到巴尔扎克的影响,导演把人物性格通过布景(décor)体现出来。Paul住在富人区的豪华寓所,花天酒地,Charles住在寓所里如修道院般艰苦朴素的房间,潜心读书。

aul和Charles在片子的人物光谱上,分别有自己的极端版本。室友Clovis是更加荒唐的Paul,如唐璜一般和女人撕扯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剥下她们的尊严,羞辱她们,直到她们相信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性的玩具。酗酒的Philip预演了Charles可能的潦倒生活,提早揭示他的悲剧性走向。在Paul与Charles之间,还有许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物(relational character),例如Florence与Charles在一起的时候趋向纯真,与Paul在一起的时候趋向放浪。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Paul和Charles的对照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道德结论,乡下的纯良并没有拯救城里的颓靡。城里的Paul掌握了游戏规则,自在沉浮,该醉时醉,该醒时醒。乡下的Charles不确定该追逐这种生活还是彻底逃离,倒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学习失利,恋爱失败,运气失效,省城的人被巴黎的浮华摧毁。从开头来说,影片没有交代Charles的家乡,没有给观众塑造一个未被污染的桃花源,也就无意号召回归淳朴乡间。从结局看,Charles枪杀Paul未遂,死于自己的填入子弹的手枪之下,不仅丢了性命,还同时丧失了道德纯洁性。

aul和Charles之间还有另一种解读的方式,同性之爱(homoeroticism)。我没找到官方的译法,怕自己尝试的翻译不够清晰,得澄清一句,这不是指主流解读的无性的兄弟友谊,而是充满张力的情欲关系。例如,室友Clovis看到Paul勾搭女人,无故大发雷霆。Paul看到Charles亲吻Florence,脸上神情有几分悲哀。尤其是最后Paul玩弄手枪不小心杀死Charles的一幕,响起了瓦格纳的"Liebestod"(德语意思是love death, 瓦格纳1859的歌剧 TristanundIsolde的最后一章)。和着爱与死交缠的音乐,画面呈现的是Paul望着Charles倒下的身体,眼神中几分难得的失落、悔恨和温柔,瘫坐在椅子上。Stam教授还发现同样的音乐也用在《一条安达鲁狗》中,也是一个男人枪杀另一个男人的片段,只不过少有人比较。

支持同性之爱一说的还有演员个人的性取向。Paul的扮演者Jean-Claude Brialy公开自己是双性恋,Charles的扮演者Gerald Blain在经历了一段异性恋婚姻之后出柜。当时的观众在看电影时,很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把两位演员的信息织入电影文本的解读中。

冲破常规,表现同性之爱是电影的优势,不过有些突破道德边界的做法让我很不舒服。例如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是顺服的不知廉耻的,前脚按着Paul的要求打了胎,后脚像没事人一样快乐地回到Paul的宴席。例如Clovis驱赶黑人离开聚会,异族人赤身断钢索作为娱乐项目等等种族歧视的内容。还有更匪夷所思的片段:Paul喜欢弹奏瓦格纳的音乐,在聚会中间突然扮演德国士兵进行一番德语演说,喜欢用手电筒强光照射睡到在地上的犹太人,突然大喊“盖世太保!”吓得对方从宴罢的酣睡中尖叫惊醒,惶惶然离去。

这是因为编剧Gégauff是一个右翼人士,Paul身上有很多他的影子,他本人与他的角色像《失乐园》里的撒旦一样散发恶人的魅力(the charm of evil),吸引着政见不同的左派导演Chabrol,后者常常为Gégauff开脱,啊,这不过是孩子气。是么?

《表兄弟》影评(九):《表兄弟》死亡比纵欲更幸福

题记:

《表兄弟》是夏布罗尔第一部重要的电影,一群人复杂地卷在一起,笼罩在弗烈兹·郎格般的宿命感中。

――――Robin Wood & Michael Walker 1970

根据电影史对于新浪潮的评述,一般认为夏布罗尔是新浪潮的开山鼻祖,我特别感兴趣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在鼓乐的伴奏下小锡兵的画面,50年代的影片无法离开好莱坞已经成熟的影响风格,发着幽光的柏油路面,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所造成的观众心理期待。

影片的音乐动机里夹杂着不安的情绪,而带着神经质的表兄家墙上的武器已经将宿命写在了夏尔的脸上,场景里充斥着法西斯式的暴虐,为最后的悲剧定下了基调。

乡下孩子进城总是有着惶恐和期待,表哥朋友科洛维斯不停敲击棒子同样神经质举止已经让观众了解表哥周遭人们的样子,而派对里夏尔目击的狂欢下隐藏着人的隔阂和噩梦,镜头里的一切是一个个体拒绝沉沦的挣扎,在这种背景下导演选择了书店和书店老板的对话来营造出文化父辈对于青年堕落的方式,而介入其中的夏尔无疑处于心灵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文明的象征(书),一边是野蛮的象征(武器和放纵),这是成长的选择,乡下和城市的对应在更深的意义上是人对于田园牧歌(母亲)和城市间隔(那些表哥身边的混子)的横向对比,作为电影叙事语言本身更有丰富内涵。

巴尔扎克在书店的命题正如老板的反映你是外省人,这位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话题里的出现正是一把心灵的尺子在导演影像里的映射。而书店老板叫夏尔关注政治书籍的话语无疑是一种父辈般的关心,毕竟背景改变了人是必须了解的。滔滔不绝的老板就像导演的处世宣言。

时代造就了人,时代也毁灭了人。

夏布罗尔在近50年前哀叹巴尔扎克无人问津,而50年后连新浪潮也成为了历史话题,电影不是问题也不属于哲学,它只是人民慨叹哀伤和期待光明的自慰武器,它的话语权任何国家都是宣传机器操控的。

人民,在虚幻的梦境里生老病死!

焦雄屏老师在论述夏布罗尔《表兄弟》时说派对的场景是一种法西斯式的气氛,我却觉得是50年代人对于黑暗年代的戏谑,一种无意识虚无主义思想的弥漫,一种道义的轻佻。

这是城市和乡村,虚无和理想之间的对应,夏尔和保罗代表了当年法国青年的两极,这是所有战争的后遗症,在灾难结束以后,享乐和肉欲往往会击跨青年的理性,所以作为保罗对应的夏尔尤其显得可贵。

爱情的话题是生命精神的象征物,夏尔在屋外表述爱情和屋里的纵欲成为了对照,导演擅长以对比性的镜头来阐述事物的状态令人思索。

一个俯拍的全景展示着放纵的狼藉,这段影像和《甜蜜的生活》异曲同工。

为了将说明巴黎在物质年代的意义,导演设置了弗兰丝这个角色让她和夏尔产生关联从而印证不同生活方式最终的隔阂,爱情只是夏尔一厢情愿的梦幻,对于老于世故的弗兰丝而言只是插曲,通过保罗朋友和弗兰丝的对话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

当你沉迷在一个圈子你就必然漂泊,在酒精和肉欲里沉浮。

从导演的这部电影来看,他依旧十分注意戏剧冲突,所以才安排了夏尔和保罗因为女人的冲突,这是类型电影风格对新浪潮的影响。

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弗兰丝在保罗家在栅栏里背裸的镜头充满着象征意味,这样的镜头有着导演对女性境遇的思索。

在影片最后依然有着一个狂欢派对,而夏尔依旧无法融入其中,所以那柄一颗子弹的左轮枪 “俄罗斯轮盘赌”的结果必然是城市的胜利,夏尔的死亡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束,夏尔的死亡也代表爱情玫瑰在法国的凋谢。导演在这个段落里选用了瓦格纳《女武神》第三幕的的音乐《女武神的飞行》张扬和欲设了死亡的结果

焦雄屏认为这是中产阶级式的人生,其实,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在各个阶层都有,这是时代的沉沦。

同样,导演将他们设置成学法律的也特别有意思,结局似乎已经撼动了法律的神圣意义。

夏布罗尔的结局是戏剧化的:当夏尔死去,保罗手足无措的时候,门铃响了,这是唱机开始了转动……

这是宿命的有一次开始,还是恶循环的继续,在这个无数次狂欢的客厅里,只有死亡才是归宿。

作为新浪潮起初的几部电影,夏布罗尔以他场面调度的能力和境遇的营造能力成为一个具有鲜明风格的导演,他不仅叙事,还通过书店老板(父性形象)来醒世,和新浪潮其他导演过于强调个人情绪不同,夏布罗尔在商业和艺术上的结合是完美的。

而此刻,那客厅里小锡兵的摆设也就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不是掌控权柄的人,我们都是夏尔/保罗!

【附录:影片资料】

《表兄弟Les Cousins》法国1959

导演:克劳德·夏布罗尔Claude Chabrol

主演:Gérard Blain、Jean-Claude Brialy

片长:108分钟

定级:15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5(新浪潮重要作品)

2005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下午21时02分 雨中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表兄弟》影评(十):《表兄弟》:黎明前,死于游戏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3537.html

其实天已经亮了,其实保罗已经醒了,其实查尔睁着眼睛,可是却依旧像黑暗的夜,依旧在噩梦之中,依旧无法找到明天的路。那一声枪响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震耳欲聋的巨响,它无声无息地将唯一一粒子弹射进了查尔的身体,也没有挣扎,没有叫喊,倒在地上,睁着未瞑的眼睛,永远停止了在巴黎的生活,在巴黎的爱情,在巴黎的理想。而对于表哥保罗来说,这也像是一个黑夜里还没醒来的噩梦,那么突然,那么无措,看着地上的查尔,看着睁眼的表弟,像不是真实的现实。

但是门铃打破了寂静,留声机里的那一曲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飞行》终结,没有飞行,只有坠落,只有死亡。黎明已经到来,阳光开始洒在阳台上,可是这死亡的现场,噩梦还在继续,巴黎的黑夜还在继续。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游戏,天亮了,从醉酒状态醒来的保罗还在那里安慰查尔失恋又没有通过考试的查尔,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好女人,所以一夜过去,就像他那样,煮杯咖啡投入新一天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对于查尔来说,这个为了立即的理想来巴黎求学的年轻人,似乎陷在一种失落中无法走出,拼命的工作带来的是失败,对一个女人一见钟情带来的是伤害。那一夜,他看见了弗洛朗兹和另外的男人共进晚餐,那一夜,他将所有的复习资料和考证都扔进了河里,那一夜,他躺下又坐起,那一夜,他给母亲的信第一次写不出一个字……这一夜仿佛是覆灭的夜,可是那把枪,并没有将他带入罪恶的深渊。

从墙上取出,装上一粒子弹,拉上窗帘让房间变得漆黑,然后走到醉酒的保罗身边,犹豫之下扣动了扳机,一下,是空的,两下,也是空的。如果他继续扣动扳机,那唯一的子弹会从枪膛里射出,射进保罗的身体,那时,死去的将是眼前这个表哥,将是闭着眼在醉酒状态中的表哥,但是命中注定一般,他放弃了继续罪恶的做法,将枪扔在了沙发上,进入自己的房间。扔在沙发上的微型四轮手枪就是一个玩具,就是保罗装饰的玩具,就是游戏的道具,那次查尔来到巴黎的第一个晚上醒来之后,保罗就是用这把枪指着查尔的脑袋,然后笑笑,叫他起床。而现在,当黎明到来,当表哥醒来,他再次从沙发上捡起这把枪,也还是以为只是玩具,“告别过去,咱们来玩一盘意大利游戏。”转轮盘的游戏,保罗从来不曾设想里面会有一颗致命的子弹,所以在查尔大叫一声想要阻止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夜没有射出去的子弹终于穿射进了查尔的身体,留在了巴黎这个最后的黎明。

保罗从来没有想到游戏会变成现实,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房间会成为犯罪的现场,如果说有犯罪的动机,也只有查尔,但是阴差阳错,查尔反而倒在了表哥的手枪下。一个游戏以死亡而告终,查尔变成了牺牲品。而其实,在巴黎这个陌生的地方,对于查尔来说,似乎注定会成为陨落的终点。一个心怀理想的少年,一个渴望纯真爱情的男孩,一直把巴黎当成是实现梦想的天堂,可是巴黎在他面前,似乎一直没有醒来,一直就在那个醉酒的状态中,就像他第一次进入这个城市的那个夜晚一样,处处灯红酒绿,处处潮湿无聊,处处会让人迷路。

住在表哥保罗的家里,其实是让查尔看见了更多的失意,更多的糜烂,更多的腐朽。仿佛是直接呈现了巴黎最肮脏的一面。保罗在家里和“政治野心家”克洛维斯大声宣泄,他们不是对时代不满,而是用一种混乱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主宰者。当查尔来到之后,他带着查尔游荡在繁华的巴黎街上,进入那一间娱乐的俱乐部,在那里,男人和女人,拥抱亲吻,喝酒抽烟,似乎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在一种暧昧的生活里,而在这里,“保罗是国王”,他富有,他专横,他霸道,他可以马上甩掉女朋友约娜维利尔,看着他哭泣离开而无动于衷。

而在保罗的家里,那一场男女的聚会就像是巴黎这个社会的缩影,男人和女人,依然暧昧着欢笑、喝酒、抽烟和调情,依然破坏着家里的杯子、器具,依然取消着那些失意者,依然观看着赤裸男人的暴力表演,甚至还有被称为“意大利人”的政客,和这些男女们沆瀣一气,说着我恨你们这些女人,又骂他们“全疯了”,自己却痴醉在这样的氛围里。而保罗灭了灯手持蜡烛表演的那一段,仿佛是对于现实的嘲讽,但其实是一种欲望的释放:“他们全部死在了,只有寂静,只有我一个人。战争结束了,春天回来了,妈妈,我找到了爱情,爱情!”烛光里,是一对亲吻的男女,是做出刺激动作的男女,是的,一个人的叫喊,就像是这里的统治者,那些人都死了,只有他看见了爱情,然后占有。

表演,却也成为现实。那爱情原来是和查尔有关,但是最后却上了保罗的床。弗洛朗兹,一个漂亮的女人,在查尔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他似乎就已经迷上了。在那次保罗举行的聚会上,他终于和她一起喝酒,然后一起出门,在门口的大树下,查尔勇敢地对他说:“我对你一见钟情。”弗洛朗兹似乎从来没有犹豫和拒绝,她和她相拥,和他亲吻。似乎爱情来得太过顺利,第二天查尔就在家接到了弗洛朗兹的电话,然后说好上课之后约会。对于查尔来说,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但是这就像是一个游戏一样,爱情又倏忽从身边溜走。

或者弗洛朗兹也的确对他有过好感,那一见钟情的感觉让她也体会到了一种感动,但是查尔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有志青年”标签就让他犹豫,让他不自信,“我是妈妈的希望,是妈妈的全部。”所以巴黎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实现理想的地方,但是他害怕失去,失去希望,失去爱情,所以他在一见钟情的爱情里,不敢果断地和她在一起,害怕和那个失恋的托米一样受到伤害最后竟然跳楼自尽。犹豫或者迟疑,是因为查尔把爱情看成是纯洁的象征,看成是理想的生活。所以在聚会之后,他本来是想开车带着弗洛朗兹去兜风,最后却失去了机会,保罗将聚会的男女一起叫出来,开着自己的车拉着弗洛朗兹衢高速公路上狂欢。

而实际上,爱情的破灭并不只是查尔的原因,这一场速来的爱情也完全变成了弗洛朗兹的游戏。查尔问她有过几段爱情,弗洛朗兹说非常频繁,而她交往的男人都是“同伴”,是的,出入聚会场所,和男人们调情,午夜在高速上狂奔,在弗洛朗兹的世界里,爱情或许也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虽然在她内心深处,有过对于查尔式生活的向往,那一次电话中查尔和她约好的时间,却因为误解而错失了,她敲响了保罗的家门,告诉他自己要和查尔恋爱。“我们从心底里需要对方。”这是弗洛朗兹对保罗说的话,但是这种需要却根本经不起诱惑,保罗和克洛维斯劝解她放弃这段感情,因为如果和查尔恋爱,就意味着告别灯红酒绿的生活,意味着操持家务,甚至意味着要和查尔的母亲住在一起。“可怜的弗洛朗兹,你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弗洛朗兹一开始也听不进保罗和克洛维斯的劝解和嘲笑,骂他们是流氓,但是当克洛维斯将她和保罗拉在一起的时候,保罗的帅气,保罗的富有,保罗的自由,又让她主动投身在她的怀抱,和查尔错过的两个小时约定最后变成了查尔的最大痛苦。

游戏一种。虽然查尔在回来之后得知他们在一起的事实没有发怒哭泣,虽然在此后的生活中弗洛朗兹作为保罗的女友照顾他们表兄弟,虽然隔着两个房间查尔甚至看见了赤身裸体的弗洛朗兹,虽然查尔从来没有责怪甚至嫉恨过保罗和弗洛朗兹,但是这一段夭折的爱情对于查尔来说,无疑是对于巴黎理想的一次解构。“爱情结束了。”这是他对于附近的书店老板说的话。而结束了爱情的查尔将全身心都投入到考试中,因为只有考试通过,只有努力工作,才有可能在巴黎继续他的理想。所以查尔埋头学习,远离一起的聚会,既是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也是躲避弗洛朗兹,所以在保罗的家里,一边是混乱糜烂的生活在继续,一边则是有志青年在奋笔疾书。

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理想,被截然分开,即使弗洛朗兹带着愧疚走进查尔的房间希望和他谈谈,但是查尔也还是以工作为由将她推出了房门。但是查尔的奋斗和苦读并没有换来最起码的考试通过,他失败了,而在之前,从来不看书的保罗却通过了考试,这无疑又是一种腐败,所以保罗和查尔的不同遭遇中,完全可以看出这只是一个有钱者的巴黎,这是一个糜烂、腐朽的巴黎,它不属于查尔。是的,当查尔满怀理想进入巴黎的时候,他其实只是一个外来者,注定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他去书店想要的是巴尔扎克的书,老板很是惊讶,因为在巴黎,“政治书才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不想被时代淹没就需要读这些书。”但是书店老板像是很欣赏查尔,他送了他三本巴尔扎克的书。就像这个时代,巴尔扎克早已经成为过去式,早已经被拒绝和埋没,而这种拒绝和埋没除了功利,除了空虚,也还是印证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就像查尔的母亲曾经对查尔说起过的那样,“这是一个混浊的社会。”

浑浊的社会里只有灯红酒绿,只有暧昧和调情,只有政治的功名,只有疯狂和无聊,甚至两个小时的错失会让一段爱情让了别人的床。所以查尔不适合这样的巴黎,不适合这样的时代,而在这个迷乱的巴黎,查尔也亲见了托米的绝望,也听见了马克的“我害怕你”的恐惧,满怀信心最后却失去了所有的依托,当查尔走出考场,以失意者走在巴黎街头的时候,甚至连教堂也在规定的时间关闭着。“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他在保罗第一次聚会的时候就说过这句话,而现在,当爱情结束,当考试失败,对于查尔来说,巴黎的理想只是一个停留在黎明前的虚幻梦境,只是一个一开始就注定要退出的游戏。查尔的不甘心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他想以决然的方式打死保罗,打碎一种自己被拒绝的秩序,打破永远沉浸在醉生梦死里的生活,但是他的柔弱,他的自责,他的茫然,却也只能使自己成为牺牲品,当那颗子弹阴差阳错射进查尔的身体的时候,理想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变成了悲剧,黎明没有到来,巴黎永在黑暗中。

推荐阅读
  • 《漂白》观后感

    《漂白》观后感

    《漂白》是一部令人深思的悬疑佳作,它不仅在剧情上扣人心弦,更在主题上引人深思。这部剧以一起分尸案为开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疑与紧张的世界。刑警队长彭兆林因一...

    01-22

  • 深夜有感

    深夜有感

    我很难去启口,但是我希望去抒发出来。2024年到2025年的今天,我经历了很多挫折,包括出车祸,两次。 在深夜睡不着了,我开始有所感悟。我突然明白欲望和情绪是会有业报的...

    01-22

  • 《新生》观后感:一场关于欲望与人性的深度剖析

    《新生》观后感:一场关于欲望与人性的深度剖析

    随着《新生》的大结局缓缓落下帷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费可,这个复杂多面、让人爱恨交织的角色,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留下的是无尽的唏嘘与思考。这部剧就像一场...

    01-22

  •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丨张泽航: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武山县城关第二小学 六(1)班 张泽航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近我阅读了世界经典名著《爱的教育》。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

    01-20

  •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冯大力读书是快乐的。读好书是快乐且益智的。李后强教授的《服务与参谋》就是一本品读使人快乐、掩卷促人深思、回味从中受益的好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恰如一坛坛老酒,历...

    01-20

  •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从迷失到自我觉醒——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 张敏杰作品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

    01-18

  • 潘宸晞/人生的真谛 ——读《西游记》有感
  • 读后有感!

    读后有感!

    近几日闲来无事,看妹妹推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在书中他谈到了他对跑步的执着,就和他写文章一样。跑步‬的确‬有‬很多‬好处‬:容易实现‬:...

    01-18

  •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以我志铸匠心 我以我技助强国——读《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有感

    我开始感受到手工艺的温度,开始理解它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诞生属于它的质朴的美感。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移古宅。5年时间,71岁的唐以金将坐落于广西灌阳河...

    01-18

  •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总有一树繁花等我来——回顾2024有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如白驹过隙,转瞬又是一年。我遗憾地错过了春季那“山花烂漫笑春风”的绚烂盛景,错过了夏季那“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妙变幻,错过了秋季那“霜叶红于...

    01-13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