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信息化时代,虽然各行各业变得内卷,让我们的压力变大,但另一方面,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想学,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掌握读书的方法,也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一门技能。
经常会有朋友遇到这些情况:
读书读得慢,读完就忘感觉没什么收获,或者做的笔记无效,只会摘抄一些金句或者段落,不会独立思考,也不知道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创始人陈师明说:
“读得有多好,要看你从书里吸收了多少,你被影响和改变了多少,有多少内容为你所用并真正作用于你的人生。”
那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去读一本书,吸收书中的精华呢?
强烈推荐李小墨的《海绵阅读法》,这是一本实用类书籍,满满的干货。
李小墨是百万爆款课程“吸血鬼读书法训练营”讲师,也是帆书“樊登读书”签约讲书人。
她通过自己10多年的阅读经验和深入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实用且系统的阅读方法。
书中告诉我们如何读书才能最大程度受益,列举了10大痛点,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的9个要素,让读书最大程度有用的5大原则。
不仅详细介绍了如何快速筛选信息、抓住重点,还教授了如何通过深度阅读、批判性思维以及笔记整理等方法,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库。
这两天读完《海绵阅读法》后,让我真的是醍醐灌顶,明白了如何才能高效做读书笔记,记得住,让笔记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所用。
如果你正在为如何阅读犯愁,那这本书真得不容错过。
作者通过三个层次的读书笔记,来帮助我们深度理解内化和持久有效记忆,最大程度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因为书中的干货内容太多,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就和大家分享第一层次:局部碎片化读书笔记中的“万能读书笔记模板九要素”。
01
阅读动机
很多人拿到一本书后就一页一页地往下翻,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想从书里得到什么。
而阅读动机就是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是什么让你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本书有什么期待?你想从书里得到什么?
阅读动机就是让你想清楚读这本书的目的。
比起毫无目的的读书,带着目的去读一本书,更能让我们保持专注。
而阅读动机,也决定了我们的阅读速度、阅读深度和关注的终点。
当你明确了阅读动机后,就能把阅读从被动接收信息变成一个主动寻找答案的过程。
比如我拿到这本《海绵阅读法》的时候,就是想要学习如何有效的去阅读一本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和对知识的留存率。
所以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刻意地去寻找答案。
关于阅读动机,作者列举了三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是想获得行动指导,即想做成某件事,想做某种改变,想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比如这本《海绵阅读法》就是解决如何读书的问题。
第二种是想获得精神力量,在自己颓废的时候,陷入低谷的时候,希望得到鼓舞,和一些温暖的力量。
比如在抑郁的时候,可以去读一些心理学的书;难过的时候,读一些治愈的书。
第三种是满足认知需求。比如读一些个人成长的书籍,或想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02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就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最被关注的点是什么。
一般会被作者反复提到,它们通常会出现在书名、目录、章节标题中,也会花大量篇幅在正文中阐述。
比如《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核心概念就是心流,直接体现在书名上。
如果是小说,就是核心人物或者核心情节,可以让我们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提炼核心概念?
如果你能准确提炼出核心概念,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把这些概念融入自己的表达和思考体系中,那阅读效率就能大大提升,而且也能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
03
金句收集
这个应该大家都不陌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摘抄一些特别喜欢或者触动内心的句子。
那么哪些句子需要我们格外留意呢?作者给了我们五个方向:
第一,表达特别到位、让我们惊叹的句子。
第二、思想特别深刻、洞察特别准确、蕴含的意义丰富能够启发思考的句子。
尤其是那些能让我们感觉到茅塞顿开的,突破和超越原有认知的句子。
第三、给我们带来情感冲击、引起我们共鸣的句子。
第四、给我们带来勇气或动力的句子。
第五、能塑造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给我们为人处世原则的句子。
04
故事案例
比起那些枯燥的概念和理论,故事更容易被我们所记住。
在一本书中,一些故事或者段落总能和读者产生共鸣,而这些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故事背后的理念,还能帮我们理解更复杂的事物。
所以,平时看到好的故事案例一定要收藏起来,可以成为平时交流、写作的素材,积累的多了,就不怕没话题了。
而且看到相似的故事的时候,也很容易唤起我们对这本书的记忆。
05
联想发散
我们在阅读时判断自己有没有真正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否举一反三,能否联想到佐证这个内容的东西。
比如你看到书中的某段话,或者某个观点,是否能联想到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句话、一个新闻,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两者是否有共同之处,是否有触动自己的地方,如果有类似的感悟,就可以及时的写下来。
比如在看《被讨厌的勇气》的时候,看到青年大谈自卑的经历的时候,我总会联想到自身,然后哲人对青年说的话,就仿佛是对自己说的一样。
通过联想发散,我们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书中的内容为自己所用。
而且也会将新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这方面的内容。
06
任何疑问
看书要带着疑问去看,不管看什么书,只要有问题,就要把问题写下来。
不管是看书的时候,或者是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提问是启动最好思考的最好方式,当你有问题列出来后,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而组织答案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过程。
因为阅读和思考而得到解答,那我们就不需要刻意记忆,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知识和思想嵌入对世界的理解中。
07
洞见时刻
洞见时刻,是指在认知上有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顿悟。
比如读到一段话,会忍不住发出感慨:“哦,原来是这样。”等等。
可能是以前我们对这个知识有过一知半解,但却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的,或者是之前错误的想法被得到了纠正。
洞见时刻,是个人认知和领悟层面的重要突破,它不单单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是理解了背后真正的含义。
所以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只有读更多的书,经历更多的事,勤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慢慢提升“悟到”的能力。
08
情绪感受
情绪感受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反应了书籍对你的内心世界的触动。
就像读《活着》时,我会跟随福贵的一生,感受到他人生的苦难,随着一个又一个亲人离他而去,而忍不住替他感到悲伤。
因为不公而感到愤怒,因为美好而感到愉悦,你会跟随着书中的内容体验着不同的情绪变化。
情绪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思考起点,追问情绪来源,是思考的重要入口。
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情绪?是什么触动了我?
09
行动灵感
《认知觉醒》中说:“读书是为了改变。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不断成长,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要把书中的内容转化成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能力。
那如何把读的书转化为能力呢?
答案就是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落地的行动或指导行动的原则。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行动灵感,读到某个地方,觉得有启发时,就需要思考一下这个地方能否转化为某种行动。
比如之前读《福格行为模型》的时候,就讲到,可以将微小的新习惯放在一个经常性地旧习惯之后。
之前我每天强迫自己跳200个绳,然后发现太累,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后来我就把这个动作放在开电脑之后,每天让自己跳10个绳,然后逐步增加到现在50个。
读书是为了改变,如果为了读书而读书,那就会让我们的收获甚微,当你不断改变,不断得到正反馈,就会让我们更喜欢阅读。
所以一定要养成这个想法,经常性地告诉自己,这个点是否能转化为行动,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行动灵感。
写在最后
我花了三天时间看完这本书,对我来说全文基本没有什么废话,都是干货,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之所以选择写这个九要素,是因为对于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我们都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局部碎片化做笔记的阶段。
而九要素恰好能解决我们不会阅读和思考的问题。
李小墨说:“一个擅长阅读和思考的人,无论他是有意识的还是没有意识的,他所提的见解都包含在这九个要素中,只要理清这九个要素,人人都能做到深度内化。”
因为文章篇幅有限,无法写更多的内容,书中的内容还包括如何去速读一本书,不同类型的书该如何去读,读书怎么样能变现等等。
如果你也有阅读困扰,一定要好好来读一读这本书:《海绵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