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告诉我们,只有完整执行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这五个流程,才能叫做有效阅读了一本书。
这里的所说的“记录”,就是做读书笔记。当你每读一本书,都带着要写读书笔记的意识去读的话,你阅读的时候,会更认真、更仔细。
有时候为了写出自己满意的读书笔记,一本书甚至要读上五六遍。这样的过程,无形之中让你对一本书有了深刻的印象。
坚持做读书笔记,让你的阅读生涯,再也不会出现:说起来读了很多书,让你列举读了什么书,这些书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却一问三不知的状况。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四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一、一句话读书笔记
当你读完一本书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读书的日期、书名、作者名,然后写上一句诸如“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有意思” “书中XX太可恶了”等等,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了。
一句话的读书笔记,虽然并没有给我们多少信息,但是,就这一句话的记录,让这次读书成了一次看得见的体验。
一句话的读书笔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更容易把写读书笔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
二、摘抄+写评论
摘录书中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每摘抄一段,就接着写下自己的评论,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便于以后翻看的时候,能知道哪些是原文,哪些是自己的想法。
对于摘抄内容的筛选,你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通读一遍后,把折角的部分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好,再把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起来。
3.再重读折有两个角的部分,把认为还是好的地方,用笔做上标记。
4.把做有标记的地方,再读一遍。把里面无法舍弃的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
经过层层筛选,避免书上的标记太多,影响原文的阅读。同时,也保证了摘录的内容的“含金量”。
做标记的时候,最好用不同的线条或不同的颜色,标记区分对象。比方说,重要的用直线或蓝色,非常重要的用波浪线或红色等等。
在摘抄的时候,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比方说,摘录这一段文字的原因,“因为我喜欢”,写出为什么喜欢?“真棒”,写出棒在哪里?“一句话笔记”通过这样的联想,自然而然就丰满起来了。
即使只有“真棒”之类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也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
做摘抄、写评论,以书为媒,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读书时获得的感想,也许会成为你原创思考的源泉。
三、剪报式读书笔记
把与你读的书相关的东西,收集起来,剪辑后,贴在笔记本上,结合读后感等内容,收藏起来。
比方说,印有提示书中内容关键句的书腰;印有书名、作者名等书籍信息的卡片;夹在书里的关于书的广告、宣传单等,把这些与你读的书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剪辑一下,贴在笔记本上。
如果在旅行中读过一本书,还可以把车票或机票也贴在笔记本上,以此来提醒自己读这本书的场景。
利用一切相关事物,记录与书的交流过程,可以加深大脑对读书体验的印象。以后翻看的时候,对书中内容的思考也会因此增加。
四、复印粘贴式读书笔记
把书中的某些内容,复印下来,贴在笔记本上,也有不错的效果。
把喜欢的书中,最有意思的几页,复印后,贴在笔记本上,增加笔记本的多彩多样性,翻看笔记本的时候,心情会更明朗。还有,复印件比手抄的更便于阅读。
注意,在粘贴的内容下面或旁边,也要写上自己的评论或感想!
结语: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读书笔记,让我们把每一次的读书都变成了一次看得见的体验。
带着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去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做读书笔记,让我们对读过的书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读书笔记中记录下来的感想和评论,在某一时刻,也许能成为我们原创思考的源泉。
前提是,我们要坚持做读书笔记,后期要经常翻看所做的读书笔记,做到先“学而思”,而后“时习之”,通过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阅读的温度#
@落单的蜜蜂 视三毛为偶像,可虚度了很多光阴。在奔五的年纪,坚信“只要行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坚持每天写!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