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笔记的方法》
作者:刘少楠 刘白光
今天读书群里有一个朋友说:“刚读完了一本书,感觉收获多多,但是一开口就不知道该说啥。”
我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读书的时候兴奋到拍大腿,可是读完你让我说,我啥也说不出来。
究其原因,缺乏思考,记录和输出。
《笔记的方法》这本书是APP“flomo浮墨笔记”创始人刘少楠和刘白光写的,初衷是帮助人们介绍这款应用的实用方法和设计理念。
但是书里面作者对做笔记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在学习记录之前需要明确一个目的,你自己想要通过记录信息达到什么目的,比如我,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读书写作能力。
那你读书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根据这个目的去做你的笔记。
书主要是分为应用,记录,收集和心法四个部分,今天主要分享记笔记到底该记录些什么。
01,记录想法
人的大脑是持续高速运转的,而有些想法却是一闪而过的。
比如看到楼下的草坪被修剪的时候是一样的整齐,可是过了几天却长得参差不齐。
由此想到人也是这样,刚生下来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长着长着就长出了层次。
尤其对于写作的人来说,记录灵感很重要。
有一次我睡前想到一个好选题,想着第二天写。
可是一觉睡醒怎么也想不起来,从那以后只要有想法,不管多晚,多累立马爬起来写在手机上然后再睡。
我公号上有好几个小爆款的选题就是这种时候记录的。
02,记录有用的信息
比如读书的时候我会重点标记和摘录一些富有哲理的金句和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写作的时候会用到。
也会把人名和人物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和记录。
这些都会帮助我理解,记忆和消化书里面的内容。
这个消化,一边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一边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也提高了阅读,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03,记录有启发的信息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不是读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的思想和别人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
就像设计师观摩别人的作品,为了找灵感一样。
这个里面作者强调了一个记录反直觉的信息,即打破固有思维模式。
比如固定每天五点起床虽然帮助我们降低了很多决策成本,但是也会让思维产生惯性。
比如我们都说我一定要找一个多么优秀的伴侣,查理·芒格却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难道一个很精英人物会愿意匹配一个文盲?
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也印象很深刻。
通过思考,也让我链接到了其他信息,容不进去的圈子不要强容,与其苦苦追求被接纳,不如强大自己等着被追逐。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04,记录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
情绪梳理,通过记录,观察,反思,不仅对自身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可以在一些重要事情或者场合做出情绪化的举动或者决定。
在读毛姆的《刀锋》的时候,一个小配角苏珊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她是整本书里面最无懈可击的一个人物,她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我反复思考,记录,整理了她的故事,还专门就这个角色写了一篇文章。
她带给我是写作时的一个素材,也是生活遇到困境的时候能后汲取的一种力量。
前几天在街道看见一个寸头女性,红色夸张的耳饰,大红唇,红色的高跟鞋,配一身黑色的宽松西装。
当时很震撼,回来就记录了下来,想着以后写作能用到。
震撼的原因是我觉得现在社会的包容度真好,而女性也自我强大了很多,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虽然看起来并不符合传统审美,可是那又如何,她敢于做自己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成功。
05,记录自己的实战经验
记录实战经验的两个原因:
第一,热爱学习,却进步有限,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上得来的东西总归要落到实践中去,实践之后,再记录,反思,总结。
我读洞见君的《洞见写作》的时候学到了很多自媒体写作的经验,经常遇到写作卡克去翻看我读书时候记录的内容。
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实践进行延展和上下游思考链接,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第二,努力工作却看不到成长的台阶,不知道积累核心能力。
我写公众号,要写文章,要排版,要编辑,这些都要会。
核心能力就是写作能力和账号运营思维。
我每天都会阅读很多优秀的文章,对比,思考,总结,尝试,写作,修改,不断地去打磨自己的文章。
也会不断观察,记录,学习公众号的运营技巧。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的账号平均阅读量在稳步上升。
网上的数据很多,但是有真有假,而你自己记录的实战经验是完全真实且有效的,只要认真总结观察会得到很多正向的反馈。
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重复工作,不思考,不记录,很容易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也看不清自己有没有进步和成长,就像一直走平坦的大路很难看清自己走了多远。
记录,总结,实践,反复做,就会越来越好。
关于记笔记10个TIPS(建议)分享给大家:
a.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避免长篇大论,简单有效就可以。
b.定期进行整理归类,写好标签。
c.目的大于形式。
d.明确自己的目的,比如:卢曼记笔记,是为了研究社会上纷杂的现象,以便将其纳入社会学理论框架。
e.记录关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要去记录最真实的信息。
f.知识不是商品,记录了就等于拥有了,要去用。
g.思考的越多,记忆的越深刻。
h.要形成知识链接。
i.消减利用你情绪的信息源。
j.消减让自己过于舒适的信息源。
写在最后:
不记得之前看过的哪一本书里面有说,当你要做一个选择而没有办法决定的时候,把它写下来。
然后给利弊各自打分,最后根据总分来决定。
当我依靠这个方法做了一些重要的选择的时候,我喜欢上了写下来的乐趣。
现在每天不管是生活还是读书我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记录,用作者的话说,用来增援未来的自己。
很喜欢作者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就该主观分类。因为知识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有为我所用才有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亦是所有知识的尺度。”
不管是大脑里那些偶尔闪过的智慧,还是书本上那些哲人的思想,只有你通过记录,思考,实践了,它们才会内成你自己的。
从现在开始拿起你的笔,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