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主要目的:增进理解能力
一个严肃的问题:到底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收音机、电视……)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一个原因是: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成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如果头脑 ≥ 书中内容→获得资讯,但理解不一定增强
如果头脑 <书中内容→增进理解 → 怎么办?借助外力,人、相关书籍……
只有一个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来读这本书。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晰地理解为止——最主要的作用。
差异——阅读的目的
获得资讯: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自己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
获得理解:试着读某样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学习”——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吸收资讯: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
获得理解:被启发——知道作者所说的话+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
2种状况:
1.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
2.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与作者相当的程度。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
阅读的4种层次——渐进的
1.基础阅读
学习阅读的阶段 | 阅读的阶段与层次 | ||
1 | 阅读准备阶段 | 学前教育/幼儿园 | 幼儿园 |
2 | 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 认字 | 一年级 |
3 | 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 | 字汇增长及对课文运用 | 四年级结束 |
4 | 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 几乎可以阅读所有读物,但还不够老练 | 小学或初中毕业 |
问题:不是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做到有效的阅读; 如何超越基础阅读的层次?
矫正阅读指导,只是要把学生带到一个他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所该具备的阅读能力程度——基础阅读。
正常情况,高中→分析阅读;大学→主题阅读,大学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生的阅读水平:
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
2.检视阅读
一共有2种:(刚起步的阅读者,最好将2者区分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有经验者,可同时运用)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
面对一本书,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1.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也不知道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
2.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粗读”,目标是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知道作者的主旨/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
如何去做?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将书归类,并回忆此类型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地图
3.如果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辨认重要词汇及对应引用文献内容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
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仔细阅读开头及结尾的摘要说明
6.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已经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最多不超过1小时)
应该了解本书是否包含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
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做参考。
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
按照步骤——一个可以依循作者思路的系统,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思想的线索
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 节省时间、掌握重点、轻松阅读。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帮助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阶段
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能得到启发,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
→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 ; 只是开始阅读时期望过高(√)
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什么是对的方向?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有这样,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专心研究具体内容的准备。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但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的/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3.分析阅读
四个问题
1、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2、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3、这是真实的吗?
4、有意义吗?
1/2/3与人类语言的沟通天性有关(复杂、不透明、错误与无知)。
4/区别了信息与理解之间的差异。资讯→启发
并不适用于阅读小说或诗集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掌握大纲
问题:整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如何将架构列成纲要?
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意图
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四个规则: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强调,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读得很好”
4.主题阅读(比较阅读)
有两个阶段: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在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一一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題。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五个步骤:
1、找到相关的章节。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理清问题。
4、界定议题。
5、分析讨论。
无论选书基于干什么理由,最聪明的做法都是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
主要目标:读得好而非读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