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共沐书香,“阅”见美好。为进一步落实省法院创建“书香法院”的工作要求,引导干警以文字之美滋养司法审判之善,努力创造不负时代的伟大判决,继“院长读书”栏目之后,鄂州中院开辟“阅·青春”读书栏目,将陆续刊登两级法院青年干警读书笔记,欢迎全市法院干警踊跃来稿参与。
阅 · 青春 /第十八期
作者
汪梓宸
鄂州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阿尔贝·加缪写在《局外人》开篇,一个堪称神来之笔的小说开头。
局
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时至今日,我都还记得念高中时,在学校门口的书店里,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的诧异与困惑。借用余华评价鲁迅的一句话:“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局外人》的开头,加缪用了仅仅16个字,就将小说主人公默尔索对世界的冷漠、无所谓、无动于衷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01
“荒谬”的死刑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局外人”也是整个西方文学和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小职员默尔索致人死亡案件审理的荒诞故事。以默尔索因杀人被捕入狱为界,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默尔索从收到妈妈死亡的电报到海滩枪杀阿拉伯人这一段时间的事情,重点在于刻画人物性格,铺垫故事背景。第二部分则讲述的是默尔索从被捕入狱到审判的全流程,完整展现了整篇小说的精神内核。
对于小说本身作为文学作品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所饱含的精神财富,已经有过无数前人对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以及深入的探讨,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爱好者就不再在此处赘述了。但如今转变身份,作为一名新入法院的法官助理,对于小说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我却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小说对于默尔索杀人入狱直到审判时的描写十分细致全面,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笔下西方司法制度对于人性的摧残。在庭审中,检察官和陪审团长篇累牍阐述的,不是案件本身的事实过程,而是主人公是否记得母亲确切的岁数,为母亲守灵时是否抽了烟、睡了觉、喝了咖啡,母亲下葬后不久是否与女友约会。
在小说中的庭审环节,当默尔索的律师尖锐地指出:“说到底,究竟是控告他埋了母亲,还是在控告他杀了一个人?”听众的反应是哄堂大笑。随后检察官声嘶力竭地反驳道:“是的,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藏了一位母亲。”“这一声宣判,显然对全体听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了默尔索死刑。主人公的命运不取决于案件的事实本身,而取决于陪审团对于他个人生活方式的看法,取决于陪审团如何主观地看待他这个人。换句话说,陪审团决定主人公是否有罪的,不是其是否做了坏事,而是其是否被认定为“坏人”。
02
“非正义”的陪审团
美国律师圈流行一句格言:当法律对你方有利,则敲响法律;当事实对你方有利,则敲响事实。如果法律与事实均对你方不利,就敲响桌子。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英美司法制度的弊端,在陪审团制度的大框架下,即便没有法律与事实的支撑,通过煽动甚至操控陪审团的情绪,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诉讼结果,从而影响到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事实上,陪审团审理案件的无罪率要远远高于专业法官审理的案件,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放纵了犯罪。
在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中,由12名美国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只有2人从事管理工作,其余10人均是普通的雇员,没有日常阅读报纸的习惯,有人认为辛普森不可能杀妻的理由是“他橄榄球打得好”。并且当年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较现在更为严重,这个案件被媒体宣传为“一个美国黑人英雄被指控杀害了白人妻子”,而在陪审团中共有9名黑人。最终,辛普森被陪审团认定无罪。
诚然,仅探讨陪审团并不能反映整个辛普森案的事实全貌,但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司法制度中的关键一环,毫无疑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案件的审理。辛普森最终在自传中承认杀妻也无疑是对美国司法制度的重大讽刺,看似代表了理性与公正的司法程序与机制实则充满了荒谬与非正义。
03
如何守护公正
无论是《局外人》的故事,还是“辛普森案”,抑或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无数起冤假错案,究其根源都是对于真相的忽视。著名日剧《Legal High》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不管多么可疑,不管多么可憎,不带任何感情,只根据法律和证据来判决,这才是我们人类经过悠久历史而得到的法治国家这一无比珍贵的财产。”如果一个法律制度不能从法律和证据出发,不能还原事实真相,不能保护和救济无辜者,那么公平与正义又谈何实现呢?
曾有学者将中国的司法审判流程归纳为三个环节:事实获取、法律适用、判决证成。其中事实获取便是整个审判流程正常开展的基石所在。因此,守护公平正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事实脉络,还原案件真相,拨开云雾,方见月明。
如今,作为一名法官助理,肩负着一份守护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只有拿出更加严谨、专业、客观、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天衣无缝中抽丝剥茧,在波澜不惊中明察秋毫,在众说纷纭中坚持本心,在客观事实中摈弃偏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法官。身上的制服不会让我代表着公平正义,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原标题:《〖读书笔记〗汪梓宸:拨开云雾见月明》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