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花说:
我做过记者、财经编辑,结合写作10年的经验,做了墨花书评写作训练营,60天/期,特惠价699元。(第八期书评营开启招募,10月29日开营,可留言咨询)
699元=1套写作课+2个月共读三本好书+专业点评。【点击查看书评营介绍】
☀
书评营期间,我会仔细阅读大家的作业。在学员的作业里,我总能读到许多温暖人心、深度思考的文字。于是,我摘编整理发布。
你会读到普通人读完书之后的心流输出。
▼
01
From:风止云︱墨花书评营年卡学员
别拒绝爱,它是苦难的稀释剂
史铁生是不幸的,但作为残疾人史铁生的母亲更是不幸的。因为她的儿子是残疾人,所以她的母爱相较于平凡的母爱,更多了一份低三下四,更多了一份小心翼翼。
母亲在世时,史铁生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巨大的悲伤和痛苦里,高位截瘫的深重不幸,已蒙住了一个正处二十一岁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的心,他无法觉察到母亲的苦痛。
史铁生的不幸让他发疯、痛苦,苦闷,但母亲的痛苦一点都不比他少,甚至是要加倍的。
他可以发脾气、出走,但母亲一边要忍受痛苦,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儿子的自尊,生怕说错一个字、做错一件事就会触碰到儿子的敏感和脆弱。
史铁生的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只要儿子能活让她代死都愿意。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死亡能代替的话,那么医院的阳台上将站满母亲。母亲除了希望他活着,还又希望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苦难而又伟大的母亲,每每读到此,我都抵制不住地一股酸楚涌上来,一直到喉间、到眼眶,情不自禁地要捂住嘴巴、生怕有些东西失了控地溢出来。
而那时的史铁生在园子里待到很晚,甚至在母亲找他时故意躲在灌木丛中不答应。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倔强和无声的抵抗,是一种不想成为亲人的累赘但又无计可施的宣泄。他想就此一死,但岂不知这种发泄恰恰也是伤害亲人最深。
直到多年后,他才意识到,这园中有他车辙的地方也曾有过母亲的脚印。
面对苦难,有的人就此沉沦,对一切都毫无兴趣,甚至报以仇恨。
有的人选择死撑,觉得别人的善意都是怜悯和同情,将这份善和爱冷酷地拒之门外。
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残忍拒绝,不仅会伤害帮助他们的人,还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
要知道,痛苦有人分担,就会减少一半;幸福有人分享,就会增长一倍。
爱你的人,并不是只会和你同甘,而是更多地希望与你共苦,陪你渡过难关和人生至暗。
有了爱的陪伴,就有了战胜苦难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当爱还在左右,就不要轻易拒绝和抗拒,因为它会创造奇迹。
▼
02
From:赵红宇︱墨花书评营年卡学员
年长后才明白,父母的爱隐蔽地有多深
母亲是史铁生生命中的一道光,但却在他还未来得及回馈母亲之时,母亲就猝然离世。
这是史铁生心头永远的遗憾和悲痛,他无时无刻不想把关于自己的成长,关于他的作品,关于他的种种都说给最疼爱自己的母亲,但却无处诉说,这种种遗恨压在他的心头,化作令他夜夜惊惧的噩梦。
史铁生的母亲一定是极为含蓄而善良的妇女,她懂得一个正值青春活力的孩子失去双腿,会是怎样的悲痛和绝望,她比史铁生更为痛苦。
就像书中所说,“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
那种时候,她能给与的,只有默默的呵护、极为克制的悲痛,以及具体而微的关怀。她要呵护他的自尊心,就像史铁生从未失去双腿;她又要强忍着自己的悲伤和担忧,给儿子以希望和祝福。
父母于孩子的爱,全都藏在细节当中,孩子年纪尚小之时无法理解,但长大经历一些事情,遇上一些挫折,才能真正懂得,当年父母的爱是多么深沉而具体。
至今还记得我的父亲,在我即将奔赴远方上大学之前,他带着我和弟弟去放风筝,望着手中的风筝线,他突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这手中的风筝线,总有一天要断开。”
他落寞的神情,如同那风筝,就那么在长空下孤零零地飘飞着。
从离家出远门读书,到我漂泊外地,每次离家的时候,都能看到父亲眼中难舍的忧郁,刚开始总觉得父亲有些矫情。
但有一回,当我在启动的班车的后视镜里,看见他一年比一年更为瘦削的身体,以及停留在半空中微微挥舞的手臂,眼泪就簌簌地流了下来。
我们常常在年轻的时候与父母对抗,仇视,却在年长一些后才能明白他们的爱隐蔽地有多深,深到可能他们自己都不曾明了。
而分离,或者任何一方的受挫或者不幸,才让这种爱以极为克制的方式呈现。可惜,当你明白的时候,他们已经老了。
▼
03
From:枫叶︱墨花书评营半年卡学员
母亲可以为孩子做一切事情,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
《合欢树》这篇文章是作者史铁生怀念母亲、写给母亲的一篇文章。
10岁时史铁生作文比赛得了第一,那时母亲还很年轻,也很有漂亮,正在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对于史铁生获奖之事母亲没有回应他,而是说自己不到10岁写的作文还要好,老师都怀疑是家里大人帮了忙,娘俩谁都不服气谁,谁也不认可谁。
这个时候的母亲是年轻的美丽的,是爱自己的,同时也是爱孩子的,她怕孩子骄傲,故意打击他,说自己小时候写作文比铁生还要好,当然也有对自己的聪明和美丽的小小的骄傲吧。
那时的母子是幸福的,也是正常的母子关系。
20岁史铁生双腿残废,想找点事干,最后想学写作,中了魔似的,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母亲这时已不年轻,头上有了白发,全副心思都放在给史铁生治病上。
虽然医院已明解表示,目前没有办法医治,但母亲不甘心,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找来各种稀奇古怪的药,要不吃要不喝,要不就是洗、敷、熏、灸。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直至绝望。
她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支持儿子的写作上,到处借书,冒了大雪推着儿子去看电影,像当初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这个时候的母亲已全部的放弃了自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的身上。这时的母亲是卑微的,是讨好的,母子关系已严重偏离到儿子这边。
三十岁那年,史铁生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另一篇小说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整整七年了。
母亲的去世对史铁生来说真是意难平,那么艰难困苦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儿子的写作终于有了收获,可母亲永远的看不见这一天了。
母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做一切能做的事情,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
▼
04
From:孙娜︱墨花书评营年卡学员
在命运的沉浮中,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承受
如果用儿女们的视角回首探看父母辈的生命历程,应该是历历艰辛,一切仿佛冥冥中注定。历史的脚步,时代的催促,弱小的个体被裹挟着在命运的洪流中,一步步走进命定的生活。
母亲应该跟那个时代的所有少男少女一样,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评定,就懵懵懂懂的踏上前途未卜的人生旅程,道路通向何方,前方的路途是否顺利,不得而知,只能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梦想与现实已经无法分割。
应该感谢命运吗?母亲遇到的是诚实厚道的父亲,虽没有浪漫多情,却让母亲信赖终生。母亲应该是满意的,毕竟生活更重要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就应该是平平淡淡、恬静安然。
然而,母亲还是不幸的,四十九岁便撒手人寰,身后是双腿残疾的儿子和尚未成年的年仅十三岁的女儿,而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前途未卜、遭受病魔厄运的儿子。
我在想,作者史铁生将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写这段追忆父母的往事呢?尤其是追忆和设想母亲的少女时光和出嫁情景。
毋庸置疑,作者对母亲的爱是深厚而绵长的,这深情的爱中饱含着怜惜和哀婉:有着美好青春年华的少女却被无情地命运肆意安排,跌进生活的洪涛巨浪,随着命运沉浮跌宕。人终究抵抗不了命运的巨掌。
在命运的沉浮中,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承受。
在漫漫的岁月中,在时间的静默里,为自己为未来开拓一片绿地。
从开端到结尾,人唯一能发挥想象并把握住的就是过程,就像一片叶子,被狂风吹打,被暴雨洗涤,它依然是一片绿叶,甚至更崭新更充满绿意。
- END -
往期回顾:
• 33岁,开启自由职业,我重新理解了自由
• 爱读书的人,为什么我劝你一定要写书评
学员文章:
• 村上春树的四大人生哲学,专治精神内耗
• 2个月精读3本书,输出56篇读书笔记,顺利上稿并成签约作者
作者介绍:
墨花,书评写作导师,曾任头部财经自媒体资深编辑,国家级媒体记者。
希望在头条遇见每一个同频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