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肠子的小心思》

发布者:骑驴流浪 2023-8-4 11:48

书名:肠子的小心思

作者:朱莉娅·恩德斯著 吉尔·恩德斯插画


一、概要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书中介绍的内容事关个人的健康,强烈推荐阅读。本书介绍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如食物从口腔、食道、胃、小肠到大肠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大肠是怎样的一个微生物世界,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二、摘记

(注:橙色表示知识点,蓝色表示怎么做。)

Part 1 迷人的肠子

◆ 排便便的奥秘

>> 就先从肠子的出口——肛门说起,这里就用上了一套精妙的肌肉闭合机制。你能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的那部分,叫外括约肌。无法自主控制的为内括约肌。这两块括约肌各事其主,分别效命于两大神经系统。外括约肌服务于较为高级的主观意识,如果大脑认为现在还不是上厕所的时候,外括约肌就会忠实地听从指挥,尽力缩紧,严防死守。内括约肌则隶属于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体内世界,它才不在乎你身处何方,想不想留下仙气,只要是对身体有益处的事,它就坚决执行。

注意:有便意及时去上,如果经常憋着,容易便秘(排便次数变少、困难)。


◆ 你坐在马桶上的姿势很可能不正确

我们的大肠有四节,分别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它们之间都有一些拐弯,就是为了让大便顿一顿,这样才能形成块。

坐着不如蹲坑式的大便更顺畅,因为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不是为坐着上厕所设计的,在坐姿状态下它没法完全打开出舱口。

注意:

如果在马桶上如厕时经常性地用力过猛,患静脉曲张、中风或在排便时晕厥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增加。

坐在马桶上我们也可以达到蹲坑的顺畅排便效果——只要脚下垫个小板凳,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找好角度——成了!


◆ 通往消化道的入口也很神奇

>> 唾液腺:抗菌、镇痛、助消化的全才

它们是四个小凸点,它们是唾液腺导管在口腔开口处形成的黏膜乳头,我们的唾液就源自于此。

>> 腮帮子内侧的黏膜乳头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分泌唾液,比如吃饭的时候;而舌头下面的黏膜乳头则会全天无间隙地分泌唾液。

>> 每天可产0.7~1升。

>> 唾液其实是被过滤了的血液,血液经由唾液腺过滤形成唾液。唾液腺负责把红血球筛选、拦截在血管里,我们的口腔可不需要血盆大口。

>> 我们的唾液中存在着一种比吗啡还强效的镇痛成分,为“唾液镇痛剂”。

>> 我们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口水,也就夹带着释放出额外量的镇痛物质,所以通常喉咙疼的时候,吃完饭会觉得好很多,或者吃完饭后口腔里的小伤口也没那么疼了。

>> 黏液素从唾液腺出口喷射而出,像一张大网一样包裹住我们的牙齿和牙龈,颇有蜘蛛侠射出蜘蛛网的风范。如此一来,有害细菌在攻击到牙齿和牙龈之前,就会被这张网困住,动弹不得,随后被唾液中的抗菌成分一举消灭。

>> 睡觉时我们几乎不会分泌唾液。但也正因为我们夜里几乎不会分泌什么唾液,所以很多人早上醒来会口臭或者觉得嗓子疼。

>> 如果刷完牙之后仍然有口臭的话,有可能是因为有些散发着恶臭的细菌还残留在嘴里,没有被清理干净。这些狡猾的小鬼喜欢躲在新生成的黏液素网后面,这里恰好是唾液抗菌剂的盲区。这时候你不妨试试刮舌器,或者多嚼一会儿口香糖,这样可以刺激分泌出足够量的唾液,把藏在黏液网下的细菌冲出来。

>> 位于舌根被称为舌扁桃体的免疫组织

>> 整个咽喉这一圈都有被免疫组织覆盖,医学术语把这个地带叫作“瓦尔代尔氏扁桃体环”(Waldeyer's tonsillar ring)——咽淋巴环。咽淋巴环里又有几个大的探测热点:最下面是舌扁桃体,就是之前提到的舌根处的小丘壑;左右两侧是腭扁桃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扁桃体;上侧还有咽扁桃体,临近鼻子和耳朵(小孩子患扁桃体炎的时候经常会这里肿很大)。

>> 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咽扁桃体——整个咽淋巴环都属于扁桃体,而它们的职责也全都一样:发现入侵异物、训练免疫细胞。

>> 现在说回到口臭的问题,如果你已经清洁了舌头和牙齿,却还是有口臭,那你不妨检查下扁桃体,如果它还没被切掉的话。因为这里有时候会藏着一些臭不可闻的白色小结石哦!

>> 去耳鼻喉科医生那里是比较舒适安全的选择。

>> 7岁之前最好不要切除扁桃体,是因为它还要担任重要的培训任务。比如谁要是在7岁之前就切除了扁桃体,他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很多。

>> 体重过轻的孩子倒是可以恰好利用这个“扁桃体增肥效应”来增加体重以达到正常范围。

对于患有牛皮癣(俗称银屑病)、风湿类疾病的病人可以尝试割除扁桃体疗法。

>> 被割掉的只是腭扁桃体,别忘了还有舌扁桃体和咽扁桃体嘛。

>> 口腔里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忙碌着,却又有条不紊:唾液腺喷射出黏蛋白网,负责保护牙齿,减轻口腔的敏感度。扁桃体们时刻监控着外来的异物颗粒,随时指挥调度它的免疫部队。


◆ 肠胃系统越靠近越美丽

>> 口腔后面连接着一个2厘米宽的食道,食道穿过喉咙避开胃的顶端,从侧面插入胃囊。

>> 之后连着的是小肠,7米的小肠曲里拐弯地绕在一起,最后晕晕乎乎地绕进大肠。

>> 大小肠的连接处还拖了一个貌似多余的盲肠,除了爱发炎以外似乎也没什么本领。

>> 这个食道和胃的连接处被外科大夫称为贲门。

>> 多亏了贲门的侧面设计和胃囊巧妙的倾斜角度,自腹部上来的压力得以被分散掉很多,最后落在食管上的压力只有很小一部分。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打嗝前会下意识地张嘴“喝下”一口气,因为吸气时吞咽的动作可以让食道的接口处接近气泡,只要一有机会,气泡就可以顺着食道“嗝”的一声奔向自由啦。如果是躺着打嗝的话,向左侧躺打嗝会容易很多。要是你习惯向右侧躺,那胃胀气的时候麻烦你放弃这个习惯,换个方向睡会让你舒服很多。

>> 食道整体上是被几根肌肉纤维螺旋式包裹住的,这也是它能一鼓一鼓、波浪式蠕动的原因。

>> 饱餐一顿后,挺起背坐直可以更有效地预防胃酸倒流。

>> 胃的位置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它差不多始于左边乳头的下方,终止于右肋弓的下方。如果你的胃痛低于这个倾斜的区域,那应该就不是胃痛了,很可能是肠子痛。

>>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喝下的液体流出食道后可以顺着胃右边较短的一侧直接抵达小肠的入口,固体的食物吞下后则会被扔给胃较长的一侧。

>>其实整个肠子只有最后一米才和粪便有些关系,在这之前的肠道里面是非常干净的(而且也没有臭味)。它们食欲满满、勤勤恳恳地处理着我们吞下去的所有东西。

>> 首先是肉眼可见的皱褶,这些皱褶创造的消化表面积相当于把小肠延长到了18米。

>> 而这些微绒毛上又布满了长得像鹿角的细胞被,由于这层结构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分子,也被叫作多糖包被。

>> 我们把刚才说的皱褶、绒毛和绒毛上的绒毛全部展开抻平,那整个小肠差不多能摊到200平方米呢!

>> 如果把小肠壁的表面积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是我们体表皮肤的100倍。

>> 食物在经过了口腔和胃的两道碾磨加工后,现在就剩下在小肠里做最后一步的分解啦。

>> 在小肠的最前端,肠壁上有一个小孔,这是十二指肠乳头。

>> 只要我们一进食,肝脏和胰腺就会分泌出消化液输往此处。消化液从乳头喷进小肠,混在食糜里。

>> 大块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这里被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小肠壁被送入血液。

>> 所有的毛细血管会汇总起来,把吸收的养分输往肝脏接受质量审核。一旦发现有毒有害物质,肝脏会把它就地消灭,防止它混迹在大部队中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如果吃得太多,肝脏还能帮我们把过剩的养分储存下来,这里是人体的第一个能量仓库。

>> 离开肝脏后,养分满满的血液会直奔心脏,心脏再马力十足地把它泵向全身上下的细胞。

>> 所有的器官都需要我们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那里,我们才能挣一些回来,也正是小肠让吃饭变得如此有意义。

>> 只有身体处在放松状态的时候,小肠才能最高效地工作,因为此时它可以指挥、动用体内大部分的能量,而且血液里也不会充满“压力荷尔蒙”。

>> 盲肠(大肠的起始段)炎确诊更准确的线索是发烧加肚脐右下侧疼痛(大多数人的盲肠都在这个位置)。

>> 盲肠是大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盲肠炎手术切掉的部分其实是拖挂在盲肠末端的阑尾。

>> 尽管阑尾距离它的小伙伴们有些遥远,但是它确确实实属于免疫组织的一员。

>> 大肠的任务是处理掉那些在小肠里不能被吸收和没有被完全吸收的食物残余。

>> 阑尾占据的地形还是很不错的:一方面离其他小伙伴够远,不用管咀嚼消化等一摊子事;另一方面离核心吸收系统又不算太远,还是能够好好检查外来细菌的。

>> 所以接替阑尾的任务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你还是不放心,那么腹泻后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去药房购买些益生菌产品,它们也可以帮忙一起重建肠道菌群。

>> 在这里(大肠),食物残渣还会经历大约16小时严格的再加工。

>> 大肠的最后一米负责精确调节体内水和盐分的平衡:残渣中的水分会被重新吸收,剩下的残渣会被“烘焙”成大便。

>> 因为大肠调节盐分的结果,我们的大便总是咸的。

>> 跟小肠一样,所有经大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也都会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在那里经过检测后再被运往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但是,大肠最后几厘米血管的血液却不经过肝脏,而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 栓剂则可以绕过肝脏走捷径,也避免了给肝脏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对于小孩和老人尤其适用。


◆ 肠子需要什么样的食物?

>>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所有生命体都由相同的基质组成:糖分子、脂肪和氨基酸。

◆◆ 糖分子

>> 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被消化

>> 糖分子可以构成十分复杂的糖链。糖分子一旦连在一起组成了多糖结构,它们吃起来就没有糖的甜味了。这类糖链叫碳水化合物,面包、面条、米饭的主要成分都是它。

>> 消化酶可以比较快地就分解掉白面包里的糖分,而消化全麦面包就要很久。这是因为全麦面包(抗饿)里的糖链结构尤为复杂,想把它们分解掉只能一段一段地慢慢拆解开。所以全麦面包不是瞬间爆炸的糖衣炮弹,而是一个“糖分储存罐”:一点一点地消化,一点一点地补充糖分。

>> 糖分进入血液,血糖升高,为了达到最健康的平衡状态,身体会本能地做出反应。这时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尤其是胰岛素。

>> 对身体来说,糖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原料。可以存在肝脏里,也可以转换成脂肪。

>> 如果想消耗脂肪,至少需要运动1小时以上。

◆◆ 脂肪

>> 脂肪是所有营养成分中最高效也是最珍贵的物质!脂肪分子里的原子排布超级巧妙,与同等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者蛋白质相比,每克脂肪所蕴含的能量高达它们的2倍。

>> 身体利用脂肪去包裹大大小小的神经。

>> 一旦面临饥荒——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你肚子上的每一克脂肪都可能变成你的救命稻草。

>> 身体必须采取别的方式来吸收脂肪——通过淋巴系统。

>> 每一根血管的旁边都有一根淋巴管相伴,即使是小肠中最小的毛细血管也如此

>> 血管粗壮鲜红,救世主般地把养分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而淋巴管则纤细、半透明,它们负责从各个组织中回收血管泵入的液体,运送免疫细胞,确保身体每处的工作都井然有序。

>> 在小肠里,所有的淋巴管都汇集到一起,变身成一条宽大的淋巴管,迎接所有经过层层消化抵达这里的脂肪。这根大淋巴管有个响当当的名号——胸导管!

>> 胸导管起始的地方,叫作乳糜池。胸导管从乳糜池向上弧形穿过横膈膜,最终抵达心脏。无论男女,每人都有乳糜池和胸导管。

>> 也就是说,不管你吃的是高级橄榄油还是廉价炒菜油,都会被直接送到心脏去,别指望肝脏能帮你把把关。

>> 大量有关橄榄油的研究都表明,它对动脉硬化、氧化应激(自由基对身体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会导致疾病和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和眼部疾病(如黄斑退化)都能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另外在治疗各类炎症上,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橄榄油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 如果你家有瓶高级橄榄油,千万别拿它来炒菜,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

>> 炒菜的高温对于蛋白质来说是种礼遇,而对于橄榄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来说却是从里到外的煎熬,因为高温会破坏掉它的化学结构,使橄榄油的健康属性大大降低。所以炒菜最好用炒菜油或者是固体油,比如黄油、椰子油之类的。

◆◆ 氨基酸

>> 一个个糖分子连在一起形成了碳水化合物

>> 一个一个氨基酸分子连在一起形成了蛋白质。

>> 蛋白质到了小肠里被消化酶分解成一个个氨基酸,而只有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壁吸收掉。

>> 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组成不大一样,植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经常种类不齐全,所以也被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 素食主义者们只需要特别注意膳食均衡便可。

>> 所以只要把谷类和豆类搭配起来,比如做腊八粥或者豆沙包,就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种类的所有需求。又如米饭配炒豆角、意大利面焗奶酪、花生酱吐司或者墨西哥腰豆卷饼。

>> 其实也还是有那么一些植物,它们自己就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比如黄豆和藜麦,还有苋菜、螺旋藻、荞麦和奇亚籽。

>> 豆腐当之无愧地享有“素肉”的美誉


◆ 好胃口不能理解的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症

◆◆ 乳糜泻和麦胶蛋白过敏

>> 比如说蛋白质碎片会夹裹在一滴油脂里混进淋巴系统,然后在那里被免疫细胞逮住。所以会有麦胶蛋白过敏等。

>> 每一百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有遗传性的乳糜泻,而对麦胶蛋白敏感的人则更多。

>> 患有乳糜泻的人一吃小麦就会引发严重的肠道炎症。治疗乳糜泻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面食。

◆◆ 总有些“糖”吃不得:乳糖不耐受和果糖不耐受

>> 乳糖不耐受可不是过敏现象,虽然它也是由于食物没法完全分解造成的。乳糖是牛奶里的糖分,化学结构上由两个糖分子构成。

>> 不同于其他消化酶,乳糖酶不是由肝脏或者胰腺分泌的,而是小肠绒毛自家产的。对于正常人来说,乳糖进入小肠,一碰到小肠壁就会被自动水解成单糖,然后被吸收。但是如果小肠停产乳糖酶的话,那结果就是肚子疼、腹泻或者胀气。

>> 没有被水解的乳糖不会穿过肠壁进入血液,而是会直接滑入大肠——这下可美了大肠里的“生气”菌。它们可以利用乳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算是作为感谢你喂饱它们的礼物。

>> 每个人都有生产乳糖酶的基因,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75%的人这个基因的活性会慢慢失去。

>> 每天吃一个苹果对大多数果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应该没问题,但是如果再加上番茄酱、水果酸奶、果糖加工的罐头……那就真不好说了。

>> 如果果糖没法被正常吸收,肠道中的果糖浓度太高,色氨酸的吸收也会严重受到干扰,而色氨酸又是合成神经递质血清素所必需的原料。血清素就是大名鼎鼎的“幸福荷尔蒙”,体内缺乏血清素的话可能导致抑郁。血清素不仅能带来好心情,还能提供饱腹感。


◆ 便便外刊

>> 便便的3/4都是水分哦。

>> 除去水分,固体部分有1/3是细菌,它们都是从肠道菌群里光荣退役的。

>> 还有1/3的固体是无法消化的植物纤维。

>> 最后1/3固体是个杂牌军,基本上都是身体内的垃圾,比如残留的药物、体内的色素或者胆固醇,等等

>> 每天的便便量都会有差别,基本上是100~200克,但有时也可以达到500克呢。

>> 正常的便便都是屎黄或者屎棕色的。就算我们吃的饭里没有这个颜色的食物,最后拉出来的也还是这个颜色。就好像它的好朋友小便也是,总是一个黄色的调调。这个黄色来自于身体每天都努力生产的重要产品——血液。身体每秒钟都有240万个血细胞诞生,但同时也有这么多的血细胞作废——血细胞中的红色素先会变成绿色,然后再变成黄色,这个颜色渐变的过程在你撞青了胳膊或者腿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得到

>> 最理想的便便是第4类,水和固体比例堪称完美。如果你属于第3或第4。

>> 观察一下它们是多快沉入水底的,如果是像石头一样迅速沉下去,说明便便里可能含有太多的营养成分,它们在排出来之前还没有被彻底吸收掉;如果便便漂了一小阵才慢慢沉下去,说明里面含有气泡,这是肠道菌群有在好好工作的表现。


part2 有趣的肠神经

◆ 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

>> 平滑肌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没法去控制的。

>> 害羞的时候平滑肌会松弛下来,使得面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入,脸就红了;而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平滑肌会收缩,使得血管变窄,血流受挤压,血液一时供应不上来,脸就白了,而且这个时候血压也会跟着升上去。

>> 肠道壁也主要由平滑肌组成,而且还是三层平滑肌。

>> 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如果身体的某个局部中断了和大脑的联系,那这里的一切就会立刻停工,比如腿会瘫痪,肺不能呼吸。但是肠道神经系统就是个例外,即便切断它和大脑间的联系,一切消化活动依然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在其他器官那里简直想都不敢想。

◆◆ 眼睛:看见食物她最激动

>> 唾液分泌中心一接到通知就开始大流口水;而胃一想到那些可口美味,就已经激动地洒出了胃酸。

◆◆ 鼻子:等候区的嗅觉感受器们

>> 大家抠鼻子的时候肯定有体会,鼻孔是很深邃的,手指根本就到不了最深处。那个最深处就住着嗅神经,它被一层黏液保护膜覆盖着,凡是闻到的气味都必须先溶解于这层黏液中,然后才能到达嗅神经。

>> 狗狗拥有的嗅觉细胞简直难以计数,所以“像狗鼻子一样灵敏”,说得一点都没错。

◆◆ 口腔:最高配置的通力合作

>> 嘴巴的配置绝对是最高级别的,这里有全身上下最有力量的肌肉——咬肌,最运动自如的横纹肌——舌头,两者在一起,配合得力、所向披靡。

>> 牙釉质,它是人体能合成的最坚硬的材料。它这么硬也是必需的,因为颌骨施加在臼齿上的力可以高达80公斤,这可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呢!

>> 上颚是吞咽程序中的自动开关,这个开关总是由舌头来启动的。

◆◆ 咽喉:“演员请走这边!”

>> 软腭和咽后壁收到信号,兴奋地封锁住鼻咽通道,防止演员错入鼻腔。

◆◆ 食道:不走回头路!

>> 食道运动的方式就像是足球场看台上的人浪,蛋糕糊糊所到之处它会舒张打开,蛋糕糊糊一过它又立刻收缩关闭起来。

>> 食物的后路就全被切断了,只能顺着一个方向向前推进。

>> 吞咽动作的精密水准已经达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甚至不受到重力的干扰——在倒立状态下也能顺利完成。

>> 推进性蠕动

>> 食道的底端由一圈环形括约肌把着门,它是胃的入口——贲门,过了这道门就是胃囊。

>> 当吞咽动作完成,鼻腔、气管开始正常呼吸的时候,贲门再次牢牢合上。

◆◆ 胃:亲,你是来找我的吧!

>> 蛋糕糊糊“砰”的一声被推进胃里,在胃看来这一声就是起跑的发令枪声,胃壁开始全力加速运动,蛋糕糊糊随着一道漂亮的弧线被打到前方的胃壁上,随即又被全力弹回,就像是在玩“看你究竟能飞多远”的游戏,医生把它称作“后退”(Retropulsion)

>> 胃的出口——幽门,过了它前方就是小肠。小于0.2毫米的颗粒可以直接从孔中穿过去,大一点的就要等待芝麻开门了。

>> 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像蛋糕、米饭、面条这样的,都能很快地抵达小肠然后被进一步消化吸收,进而血糖升高。 而蛋白质和油脂通关的时间明显要长得多。所以如果我们一餐只吃了肉食或者油腻的煎炸食物,那么餐后总是有再吃个甜点的欲望,原因又是出自本能。

>> 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快产生饱腹感,让你恢复元气,但是说到耐力和充饥能力,那还是要数蛋白质和油脂。

◆◆ 小肠:向前!向前!向前!

>> 无论小肠在做什么,它的信条都只有一个:向前!向前!向前!这一信条体现在小肠重要的运动形式——蠕动,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反射活动。

>> 医生们都建议多摄入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很难被消化,它们在肠道里被搅拌的时候会挤压到肠壁,然后又被弹回,这样的过程有助于肠道加速蠕动,食糜可以被迅速搅匀然后向前推送。

>> 小肠在整个消化道中算是最勤劳敬业的了,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它才会消极怠工,那就是呕吐。原因很简单,既然都要吐出去了,干吗还费那功夫,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吧。

>> 小肠是很爱干净的,它就是吃完大餐后一定立刻把厨房打扫干净的处女座。在结束消化工作后的2小时再去参观小肠,里面已经是闪亮如新了,连一点儿异味都没有留下。

>> 清理活动在小肠消化结束1小时后就开始了。教科书把这个清理过程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lity complex,MMC)。

>> 如果清扫过程中间又进食了,那清扫任务就会立即中断,毕竟消化工作比起打扫来要更重要。如果你总忍不住吃零食的话,那管家永远都没机会打扫卫生。基于这个考虑,有的营养学家推荐,在两次进食间最好留出5个小时的空闲。至于5个小时是不是最精准科学的,这个还有待证实。但至少如果你认真地咀嚼,做好消化前准备工作,那剩余的大型垃圾也会相对变少,也算减轻了清理工作的负担。

>> 小肠的末端是回盲瓣(ileocecal valve),它是小肠与大肠的分界线。

◆◆ 大肠:静止中蕴藏着力量

>> 大肠的工作理念和小肠迥然不同,它更倾向于享受慢生活。

>> 大肠是肠道菌群赖以生存的静谧家园,它们在这里等待着食物残余的到来。

>> 当我们害怕或者紧张的时候,大脑会不自主地惊动到大肠,大肠还来不及好好回收水分就拉了,这就是紧张型腹泻。

>> 如果剖开肚子,看到的大肠确实就长着珍珠项链的形状,主要原因在于,它时常处于慢动作的行为艺术状态。大肠和小肠一样会通过舒张收缩来混合食物残渣,只不过大肠经常一缩着就不动了,就像是被定在了那里。定一会儿后它会“解冻”舒缓一下,然后换个姿势又定住了。也难怪教科书会选择珍珠项链来作为它的“头像”。

>> 从蛋糕进嘴到便便出来平均下来要一天的时间。性子急点的大肠只需要8个小时,而性子慢一点的能磨叽到三天半。

>> 大肠的座右铭是:“静止中蕴藏着力量。”


◆ 反酸:亲兄弟也难免有打架的时候

>> 觉得胃烧心的时候,胃酸已经开始倒流进食道,但只是在食道的最下端,所以灼烧感在胸腔;而胃反酸的时候,胃酸和各种消化酶能一直涌到喉咙口。

◆◆ 反酸的原因:都是神经惹的祸

>> 食道和胃的连接处就是最容易摔跤的地方。

>> 食道和胃同时由两位领导在管,一位是脑部的神经系统,另一位是肠道的神经系统。其中脑神经系统除了负责控制食道和胃连接处(贲门)的括约肌以外,还会影响胃酸的生成;而肠神经系统则负责食道人浪式的运动方式,保证吞咽流程的顺利畅通。我们每天会数以千次地咽唾沫

◆◆ 少分泌就少出错

>> 不光是抽烟,女性怀孕时产生的孕激素也是个大忽悠。

>> 很多口服避孕药都含有孕激素,所以即使明明是避孕,却有可能会跟怀了孕受一样的罪——胃反酸。

>> 不少医生都认为巧克力、辛辣的调料、酒精、甜食、咖啡等都会影响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反酸,所以如果有此类病症的话,还是忌下口比较好。

>> 你也可以试着一段时间做饭不放味精。味精的学名叫谷氨酸钠。在舌头上谷氨酸钠可以刺激舌神经,增加饭菜的鲜味;可是到了胃里它可能会骚扰到神经的正常工作,因为神经可分不清它到底是吃进来的还是同事(神经可以释放出谷氨酸盐,作为神经间传递信息的递质)给它的信号。

◆◆ 中和一下,只是权宜之计

>> 如果你胃酸倒流的频率不太高的话(低于每周一次),那也可以去药店买些可以中和胃酸的非处方药,或者喝喝土豆汁。

>> 中和胃酸的药最好不要连续服用超过4周

>> 如果你总是在夜里才反酸,那就再教你一个简单的招数,睡觉的时候只要上半身垫高到和床面成30度倾角就可以了。上半身抬高30度的卧位对心脏循环系统也很有好处。

>> 反胃酸还不算可怕,反胆汁酸才可怕!胆汁酸倒流是从小肠上来,一路上经过胃,一直反流到食道。更要命的是,胆汁酸根本不会有灼烧感,但是带来的后果要严重得多。所幸大多数反胃酸的人里,胆汁酸的含量是很低的。

>> 绝大多数情况下,反酸和烧心并不危险啦,但是真的很烦人。可以喝几口水就可以稍微压一下胃酸,还有记得放慢快速的脚步,毕竟你放松了你的胃才有机会放松嘛。


◆ 呕吐:不想要的都统统吐出去

◆◆ 准备好了吗?呕……

>> 呕吐过程:接到报警的大脑激活分管呕吐的脑区域,并将身体设置为“紧急状况”。接着脸色开始变得苍白,因为脸上的血液会全流向肚子。血压开始下降,心跳变缓,唾液开始大量分泌。分泌唾液可是必要措施,因为吐的时候珍贵的牙齿可不能被胃酸给侵蚀了。

>> 警报自然是由肠胃发出的。

>> 即便胃部空空如也,要吐还是有的吐的,因为小肠也同样可以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胃还会特意门户大开,绝对不设路障。

>> 肺会深吸一大口气,然后呼吸通道关闭。胃和食道的阀门会一下子完全松开,横膈膜和腹肌猛地急剧收缩加压——“呕”的一声,全部都在瞬间被挤了出来,一点不留。

◆◆ 呕吐的原因:人体装机必备功能

>> 猴子、狗、猫、猪、鱼和鸟类都跟我们属于一类——会呕吐类。但是老鼠、天竺鼠、小兔子和马就不会呕吐,因为它们的食道太狭窄细长,而且它们也没有主管呕吐的神经系统。

>> 这些没法呕吐的动物在觅食时就需要格外小心。像老鼠吃东西的时候会试探性地只啃一小小口,只有确定没问题了它们才会放下心来接着吃。如果发现有毒,它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只会感到恶心,之后它们也学乖了。

>> 啮齿目动物(如老鼠、松鼠)的肝脏拥有更多解毒酶,因此它们的排毒能力远远在我们之上。

原因:

>> 如果是吐之前毫无征兆,而且“哗”地一下吐得很猛烈,那说明这多半是由胃肠道病毒引起的。

>> 食物或者酒精中毒也会出现洪流般的剧烈呕吐

>> 一旦眼睛接收到的信息与耳朵接收到的对不上了,大脑就晕了——这谁对谁错呀?还是拉起紧急制动吧。

◆◆ 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防吐窍门

>> 1.远眺。晕车或晕船的时候,可以向远方地平线眺望,这样可以帮助同步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

>> 2.让自己尽量放松。

>> 3.吃生姜。

>> 4.吃晕车晕船药。有的可以抑制大脑的呕吐中枢(与姜的作用原理一样),有的可以麻醉胃肠道里的神经,有的可以抑制胃肠道里的报警信号。

>> 5.按摩内关穴(P6)。内关穴位于手腕下三指的位置,刚好在小臂两条凸起的肌腱中间。如果没法去针灸师那里,你可以试着自己寻找并轻轻地按摩这个穴位直到觉得舒服一些

P6就是内关穴


◆ 便秘:今天,你拉了吗?

>> 便秘就是……一直在期待着那啥,但它就是不出现……好不容易来了吧,还要费上好大的力气,结果就这么一丁点…所谓千呼万唤

>> 直到到了大肠的最后一段,神经和肌肉才开始出现意见分歧,在要不要把便便马上排出去的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 判断是否便秘的最好标准不是上厕所的频率,而是上厕所有多困难。

>> 便秘的等级和成因有很多种,旅行的时候最容易便秘,生病或者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容易便秘,最糟糕的就是长期习惯性便秘了。

>> 肠道是个有强烈习惯依赖症的家伙。肠神经会记下我们爱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每天做多少运动、喝多少水,我们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去上厕所。如果一切如它所料,它干起活来就会精神抖擞,认真监督肠道肌肉完成工作。

◆◆ 我可以让你拉拉拉~~~

>> 对于轻度便秘患者

>> 1.多吃膳食纤维,它能按摩肠壁,帮助增加肠胃蠕动。效果最好的是洋车前子壳(Plantago ovata)和李子(当然是李子好吃多了)。或去趟药店买一些便于随身携带的粗纤维片剂或者粉剂。30克的粗纤维听上去只有一点点,但作为一天的量已经足够帮你消化啦。

>> 2.多喝水。如果便便已经够柔软了,喝再多的水便便也不会变得更软(拉肚子的别来凑热闹)。但是便便已经很硬,还不多喝水,那就会变得更硬!

>> 3.不要憋大便。有便意的时候就一定要去上,尤其是到了你平时上厕所的那个点,就更不能憋了,因为这是你和肠子之间定的不成文的规矩

>> 4. 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和它们最喜爱的食物(能帮助它们在大肠里繁殖)能为疲倦的肠子注入新的活力

>> 5.高强度的运动。只有高强度的运动才能对肠道蠕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实在不行,来点泻药

◆◆◆ 高渗性泻药

>> 用高渗性泻药排出的便便形状、硬度都不错,它利用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如果某一区域水中的盐、糖等离子的含量高于另一区域,那另一区域的水就会渗透进这一区域,直到两边离子浓度变得差不多。

>> 高渗性泻药里含有某些特定的盐类、糖类或者其他的小分子链,它们不会被吸收,可以直抵大肠。而体内的水分会因为它们渗透进肠腔,便便因此而变得湿润柔软。

如:高温加热的牛奶、李子、梨、苹果、聚乙二醇(缩写PEG)。

◆◆◆ 滑润性泻药

>> 滑润性泻药简直就是帮便便做滑翔伞运动——滑过肠道、飞跃进马桶。

>> 药店里卖的膳食纤维也很管用,它可以在肠道里形成柔软的凝胶,排便的时候也不会有刺激性,而且比油脂类的滑润性泻药更加温和无害。

◆◆◆ 刺激性泻药

>> 刺激性泻药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

例如:芦荟和番泻叶

◆◆◆ 胃肠动力药

>> 它只能在肠道现有运动的基础上增加点动力,它也不会命令肠道做它不愿意做的运动。

◆◆ 吃药虽好,别忘了“三日定律”

>> 大肠可以分为3段,一段上升的升结肠、一段平行的横结肠和一段下降的降结肠。上厕所的时候一般被排空的只有降结肠段,到了第二天它会重新被填满,然后新的一轮清空和填满就又开始了。强力泻药可以把整个三段大肠都清空,而直到把大肠再装满,差不多要花上三天的时间。

>> 就算你是慢性便秘患者,在服用过一次药剂后也要至少隔上两天才能再次服用。

服用泻药以后:整个大肠都被清空,可能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再次填满


◆ 大脑和肠子,到底谁指挥谁?

>> 行动算是我们生物完成的最不同凡响的一件事了。不行动的话,那我们根本不需要肌肉,也不需要神经,甚至可能连大脑也不需要了。

>> 也许大脑并不是一人独尊地在领导着我们的身体。肠道不仅拥有数不胜数的神经,而且它还拥有很多种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的特殊神经。肠道配备了各式各样的化学信息素、神经绝缘物质和不同的神经传导方式——如此齐全、复杂的装备,人体里唯一可以与之媲美的就只有大脑了。所以肠道的神经网络系统也被称为“肠脑”,或者“第二脑”。

>> 肠道巨大的表面积让它当之无愧成为了全身最大的感觉器官

>> 只有肠脑认为重要的事儿,必须汇报给大脑不可了,这时候大脑才会进来插手。

>> 如果迷走神经想把信息上传到大脑中那些超级重要的核心区域,就得先通过门卫这一关。这个门卫就是丘脑。

>> 一旦肠道的屏障变弱,或者大脑对肠道的信息过分关注时,肠子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结果就是导致不舒适感和负面的情绪。

>> 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一点一滴地来改善健康。就拿最平常的一日三餐来说,吃饭时不要有负担,不要火急火燎,不要三心二意,而是应该轻轻松松地享受食物。这点对小朋友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肠脑和大脑是同步发育的。吃饭的时候不要在电视机前蹦来蹦去,家长也不要给太大压力,不要动不动就斥责“不吃完饭就别离开饭桌”。当然这些问题成年人也同样应该注意,越早改变坏习惯对身体就越好。任何一种紧张情绪或者压力都会激活阻碍消化的神经,这不但会使吸收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减缓消化工作,让肠子背上沉重的负担。


Part3 喧闹的微生物世界

◆ 一个人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 我们浑身上下99%的微生物种类都可以在肠道里找到。

>> 我们所认识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组成的小小生命体。

>> 说到气味,人身上能闻到的各种气味其实都是细菌一手创造的

>> 肠道里微生物的总重量能达到2公斤,差不多有1000万亿个细菌;1克粪便里所含的细菌比地球上的总人口还要多。

>> 总体上来说,消化系统越往上(进口)走细菌数量越少,越往下(出口)就越多,到了大肠的直肠就已经多到数不清了。

>> 大肠杆菌在肠子里连百分之一的量都不到,而肠子里还生活着上千种其他不同类别的细菌。而且不仅仅有细菌,还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住户,比如病毒、酵母、真菌和其他多种多样的单细胞生物。


◆ 免疫系统和肠道细菌的爱恨纠葛

>> 身体里绝大部分的免疫系统都在肠道里(大约占了80%)

>> 有些细菌表面的细胞结构和我们某些身体细胞的结构类似,比如引发猩红热的病菌就是这么奸诈。对付这种细菌一定要尽快用抗生素扫除,不然会混淆免疫系统的认知。

>>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那些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身上,科学家观察到,他们的免疫系统摧毁了制造胰岛素的自身细胞。

>> 如果你的红血球表面的蛋白质是A型的,你就是A型血

>> 但是输血绝对不能输不同血型的血,因为免疫系统不兼容。

>> 新生的小婴儿肚子里面还没几个细菌,理论上来说,给他们输不同血型的血时是不会有排异反应的。(因为小婴儿的血液里会有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抗体,所以医院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用和妈妈同一血型的血液进行输血。)

>> 如果抗体和红血球能结合,就会发生凝血。B型血人的抗体可以和A型血红血球结合,所以给B型血的人输入A型血就会发生凝血

>> 这个效应叫作“殖民保护”。大部分的肠道细菌都是这样来保护我们的,它们把位置占了,坏人来的时候就没位子了。


◆ 肠道菌群进化论

>> 我们出生前还在妈妈的子宫里的时候,是完全无菌的。

>> 除了和妈妈的互动,9个月以来我们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摄取的是妈妈已经消化过了的食物,我们呼吸的氧气妈妈也提前过滤过了。

>> 以至于最后我们浑身上下所有的细胞里,只有10%是人类细胞,而剩下的90%都是其他各种微生物的细胞。因为人类的细胞比这些小寄居客的细胞要大太多了,所以我们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完全被占领了。

>> 尽管细菌数量以这种疾速的方式增长着,但直到肠道里面的菌群列国志最终成型,差不多还要3年的时间。

>> 妈妈通过母乳也可以把某些特定的肠道菌群传给我们,双歧杆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歧杆菌早早地就定居在我们身体里,并在免疫系统或者代谢系统形成的过程中助我们一臂之力。如果小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年里缺乏双歧杆菌的话,他长大以后变胖子的概率会比其他人要高很多哦。

>> 母乳喂养可以均衡改善小婴儿的肠道菌群,比如母乳喂养的小朋友日后对谷蛋白过敏的风险会低很多。

>> 母乳喂养的好处真的很多,如果妈妈奶水充足的话,那在宝宝的营养均衡这件事上你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了。

>> 剖腹产出生的宝宝,他们的肠道菌群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到正常状态,所以抵抗力相较于顺产的宝宝会弱一些。除此之外,剖腹产出生的婴儿以后患过敏症或者哮喘的风险要比顺产的婴儿高不少。不过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如果给剖腹产的新生儿口服一种特定的乳杆菌,可以把他们患过敏的概率降低。正常分娩的婴儿这种担心就要少多了,因为他们在出生的过程中已经在益生菌的圣水中浸泡过了。

>> 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孩子,到了7岁的时候,他们的肠道菌群已经看不出有任何区别了。


◆ 成年人体内的肠道居民

>> 首先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放进两个大抽屉里:生物放一个抽屉,非生物放另一个。然后接着继续分,所有生物又可以分成三类——真核生物、古生菌和细菌。

>> 真核生物是由最大、最复杂的细胞组成的。它们可以是多细胞的,也可以长得很大。比如鲸鱼是真核生物,人类也是,蚂蚁也是。根据现代生物学理论,真核生物又可以分成6大组:变形虫界、古虫界、有孔虫界、囊泡藻界、泛植物界和后鞭毛生物。

>> 后鞭毛生物,它是指所有的动物和真菌,也包括人类。

>> 肠道里真核生物最多的代表是酵母,它不但属于真核生物,也属于后鞭毛生物类(除了用来发馒头的醇母外,酵母还有很多种类)。

>> 常驻肠道的细菌差不多有5类:最多的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n)和厚壁菌门(Firmicuten),其次是放线菌门(Actinobakterien)、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什么什么门就是指这个细菌的大类,然后大类里面又可以细分再细分,一直细到某个细菌科

>> 大肠杆菌(E.coli)和它邪恶的双胞胎兄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属于同科,它们之间的差别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影响却有天壤之别:大肠杆菌是无害的肠道居民,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却会造成严重的腹泻和便血。所以如果想知道每个细菌具体有什么用的话,光研究细菌的大类远远不够。

>> 婴儿比成人拥有更多的消化母乳的肠菌基因,这个基因在断奶后就会慢慢消失;胖子体内有更多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肠菌基因;老年人体内抗压的肠菌基因会减少。

>> 所有检测的微生物生态组都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三个细菌家族中的一个占有细菌王国的多数。你属于三种肠道型的哪一种,取决于你肚子里到底哪个细菌家族占统治地位,这三种肠道型也自然就由这个统治家族的名称冠名。它们是大名鼎鼎的拟杆菌型(Bacteroides)、普氏菌型(Prevotella)和瘤胃球菌型(Ruminococcus)。

◆◆ 拟杆菌型

>> 拟杆菌型是三大细菌家族里久负盛名、人气最旺的家族

>> 个个都是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高手

>> 拟杆菌拥有的能力就是这么强大,它可以从食物中最大限度地提取能量供给人体。不过也正因为它这个强大的能力,导致在体重增加方面它的嫌疑也最大。事实上拟杆菌好像确实很喜欢肉类和饱和脂肪酸,肉食偏好者的肚子里经常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 跟其他肠道型相比,拟杆菌型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它尤其高产生物素(Biotin)。生物素又叫作维生素B7或者维生素H。

>> 维生素H可以中和生鸡蛋中的一种毒素——抗生物素蛋白。抗生物素蛋白并不会直接导致皮肤病,但是它会和维生素H结合,导致维生素H不能被吸收。所以维生素H不足才是导致皮肤病的最终原因。

>> 如果缺少了维生素H,不仅会出现皮肤、头发和指甲的问题,还会引起诸如情绪低落、嗜睡、免疫力下降、神经障碍和胆固醇升高等问题。

◆◆ 普氏菌型

>> 跟拟杆菌型相反,普氏菌型在素食主义者的身上更为多见。

>> 这个肠道型除了产臭臭的硫化氢以外,还产一种同样不太好闻的硫化物——硫胺素,也叫作维生素B1。

>> 如果严重缺乏维生素B1的话,会导致脚气病。

>>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精加工的大米里面不再含维生素B1,如果严重偏食的话,几个星期之内就会出现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

◆◆ 瘤胃球菌型

>> 瘤胃球菌最喜欢的食物应该是植物细胞壁,它的最佳拍档可能是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它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肠壁厚度,减少糖分吸收。瘤胃球菌的代谢产物是血红素,而血红素又是人体用来制造血液的重要元素。

>> 血尿产生的原因是人体无法正常制造血液,未完成的中间产品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 肠道菌群所扮演的角色

>> 虽然肠菌与我们一同进食,但是它们并没有跟我们抢食物,因为我们分解和吸收食物主要都是在小肠里,而那里几乎没什么肠道细菌。而在肠道细菌高度集中的地方,我们整个消化进程已基本完成了,留下来的都是等着被运出去的食物残渣。从小肠到大肠的终端,越接近出口的地方,每平方厘米的肠道黏膜上就聚集了越多的细菌。

>> 反刍动物,比如牛,就跟我们刚好相反。块头这么大的动物居然吃吃草就够了,秘诀到底在哪儿?就在它菌群的位置上——牛的菌群处于消化道很靠前的地方,都在它的前胃里。牛的食物尽是些复杂的植物碳水化合物,它们自己都懒得去消化一下,就直接交给了拟杆菌们。等拟杆菌先把消化准备工作做完了,它们才自己接手。

>> 啮齿类动物的肠菌和我们人类的一样,也主要聚集在消化道的尾端,但是人家可比我们勤俭多了,大好的肠菌小肉排怎么能白白浪费掉?既然不想浪费,那就把它们再吃回去。没错,意思就是啮齿动物会吃掉自己的便便。

>> 肠菌从食物残渣里又分解出很小的营养分子,这些营养分子通过肠壁细胞被我们吸收进体内。

>> 消化分解这项活儿其实细菌在肠子外面也可以完成。比如酸奶就是由细菌部分消化了的牛奶,牛奶里的大部分乳糖都被分解转化成了乳酸和较小的糖分子,所以酸奶在口感上会比牛奶酸一些也甜一些。

>> 我们体内的消化酶更倾向于右旋乳酸,如果要消化左旋乳酸的话,就像是拿左手写字,实在不给力。所以下次你去买酸奶的时候,最好认准商标上“含丰富的右旋乳酸”再下手

>> 白菜做成酸菜以后维生素含量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发酵酸菜用的细菌同时也制造了维生素。

>> 口腔里的细菌大概只有肠子里的万分之一那么多,但是我们仍然能切实地“尝”到它们的存在。

◆◆ 发胖可能的原因:

1、超重人群的肠道菌群多元性较低,特定的细菌会占主导地位,尤其是那些代谢碳水化合物的细菌。

2、另一个导致严重肥胖的可能因素——炎症。亚临床炎症则会让人变胖,但并不是只有细菌才会导致亚临床炎症,像是内分泌紊乱、雌激素过多、缺乏维生素D或者吃太多含谷胶的食物,也都有可能引起亚临床炎症。

3、 比如有些肥胖患者负责饱腹感的基因先天就有缺陷,不管吃多少他们都没办法觉得吃饱。

◆◆ 胆固醇和肠道细菌

>> 细菌L.plantarum Lp91可以明显降低胆固醇及其他血脂指标,提升有益的高密度脂水平,从而大大减低了得动脉硬化的概率。

>> 罗伊氏乳杆菌可以使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平均下降了8.91%

>> 我们想要的细菌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目前为止最具潜力的候选人是BSH基因。BSH是英文“Bile Salt Hydroxylase”首字母缩写,中文叫作胆盐水解酶,有BSH基因的细菌可以改变胆盐。

>> 胆汁在我们的体内专门负责运送脂肪和胆固醇,而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

>> 细菌释放出的胆盐水解酶可以使胆盐失灵,让溶在胆汁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没法被吸收。这样没被吸收的脂肪和胆固醇就可以滑肠而过,直接落入马桶了。

>> 肝脏和肠道是生产胆固醇的主要器官

>> 70%~95%的胆固醇都是我们身体自己制造的

>> 没有了胆固醇,身体就没法制造维生素D和性激素,也没法制造稳固的细胞膜。胆固醇过低的话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抑郁和暴力倾向。

>> 有的细菌是制造丙酸脂的,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另一些细菌则是制造乙酸盐的,可以促进胆固醇的形成。


◆ 健康的元凶:坏细菌和寄生虫

>> 坏人通常都有个特点,他们只是想要最好的——为他们自己。

◆◆ 沙门氏菌

>> 感染了会引起腹泻和呕吐

>> 沙门氏菌其实是爬虫类动物肠道里的一名常住居民

◆◆◆ 没煎熟的鸡蛋里为什么有沙门氏菌?

非洲的乌龟坐在草堆上刚舒舒服服地便便完,草堆就被非洲农民打包送往德国当饲料了。经过一番海上的颠簸,草堆裹着乌龟捎来的问候终于踏上了德国的土地,还没歇口气就被饿晕了的德国鸡一口气吞进了肚子。对于鸡来说,鸡肠子不认得沙门氏菌,这不属于它的菌群成员,这是一个外侵细菌。沙门氏菌到了鸡肠子里就开始自我繁殖,所以排出去的鸡屎里自然也有它。可惜鸡只有一个能往外排东西的出口,鸡蛋只能被迫和裹着沙门氏菌的鸡屎一起挤这个出口,因此蛋壳上会有沙门氏菌。只有蛋壳破裂了,它才有机会进入鸡蛋里面。

◆◆◆ 没煮熟的鸡腿为什么有沙门氏菌?

廉价的超市鸡肉通常都是在大的屠宰场里生产的。鸡在屠宰场被宰杀后会去掉鸡头,然后被送到一个大水池子里清洗一下,这个水池就是沙门氏菌走出鸡肠走入鸡肉的绝佳圣地。一个大屠宰场一天一般能宰杀二十万只鸡,只要有一车鸡被沙门氏菌感染,就足以把在它们之后进水池的鸡都给祸害了。

>> 沙门氏菌不耐高温,其实只要把鸡肉煮熟煮透,还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 所以如果中了沙门氏菌的招,原因一定不是在煮熟的鸡肉上,多半都是因为用洗菜篓洗完化冻的鸡肉后又紧接着洗了要生吃的瓜果蔬菜。

>> 沙门氏菌大概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了。并不是只有鸡肉里才会有沙门氏菌,而是它比较喜欢活跃在鸡肉里。

>> 如果哪顶“帽子”合适的话,戴上“帽子”的细菌就会沉成一团。

◆◆◆ 如果你根本不想动用到你的“帽子商”,也没兴趣老往厕所跑的话,那我这里有几个黄金法则送给你:

法则1:使用塑料菜板。与木质菜板相比,塑料菜板清洗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木质菜板的槽缝比较容易养细菌。

法则2:所有和生肉、鸡蛋壳接触过的东西都要用热水彻底地冲洗干净。除了洗手之外,菜板、餐具、洗菜篓甚至洗碗布都要好好地冲洗干净。

法则3:肉类和蛋类都尽量煮透后再吃。当然,如果在和情人共享罗曼蒂克的烛光晚餐时,上来的甜点是提拉米苏,为了安全专门再把提拉米苏放进微波炉里转一圈也实在是太煞风景了。碰到这样的菜点,建议最好用新鲜优质的鸡蛋,并且记得一定要放在10摄氏度以下保存。

法则4:厨房以外也要处处留心。如果谁养了蜥蜴当宠物,给蜥蜴喂完饭没多久就开始一趟一趟地跑厕所,他最好牢记我之前说过的话:沙门氏菌可是爬行动物肠道里最常见的肠菌。

◆◆ 幽门螺杆菌:人类最早的“宠物”

>>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胃里都有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设计了两大生存战略:第一,它可以生产出强碱的代谢物,中和掉周围的胃酸。第二,它可以钻进胃黏膜下面。

>> 而今天,幽门螺杆菌测试已经成了胃病检查的常规项目。做测试的时候,医生会要求病人喝下一种特殊的液体,然后向一个仪器里吹气。如果胃里有幽门螺杆菌的话,它会分解掉液体里的一种化学成分,分解后产生的气体会随呼吸被呼出体外,然后通过仪器被检测到。

>> 幽门螺杆菌已经寄居在我们体内五万多年了

>> 目前为止,幽门螺杆菌一共有三个非洲品种、两个亚洲品种和一个欧洲品种

>> 并不是每一个有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得胃病(在德国大约1/3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但是大部分的胃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 危险型的幽门螺杆菌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个是“CagA”基因,负责产细胞毒素,这类菌株长有一个微小的针管,可以把毒素注射进细胞;另一个是“VacA”基因,负责产空泡毒素,它可以引起胃细胞形成空泡,使细胞坏死。如果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有这两个基因里的一种,或者两种都有,那你得胃病的概率就比较大。其他不带这两个基因的幽门螺杆菌都没什么好担心的。

◆◆◆ 幽门螺杆菌是大坏蛋

>> 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下栖息建窝,在那里搅来搅去,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脆弱,结果就是富有攻击性的胃酸不只是把食物消化掉了,还顺带着把自己家的细胞也消化掉了一点点。

>>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差不多有1/5的人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而大约3/4的胃溃疡和几乎所有小肠里的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 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菌,胃部的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 服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这是一种从西蓝花里萃取出来的植物活性物质,它可以抑制住幽门螺杆菌用来中和胃酸的酶。

>> 损耗掉的细胞会被由胃里的干细胞制造出来的新鲜细胞迅速补充上。但如果需要补充的细胞太多,干细胞负荷过重,忙中出错产个癌细胞也是有可能的。差不多1%的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会患上胃癌,

>> 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手抖不止,表情呆滞,行动缓慢。

>> 幽门螺杆菌不但会降低胃黏膜的保护力,刺激、破坏胃细胞,还会释放毒素造成全身的伤害。

◆◆◆ 幽门螺杆菌是好同志

>> 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

>> 于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设: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幽门螺杆菌附在胃壁上,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

>> 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拍拍免疫系统的肩膀,跟它说:“你去歇一会儿,这里我来吧。”这就是它被叫作“调节”细胞的原因。

>> 除了哮喘以外,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患湿疹的概率也要低很多,差不多能低1/3。

>> 如果家族有胃癌、特定的淋巴癌或帕金森病史的话,幽门螺杆菌还是清除掉比较好。

◆◆◆ 弓形虫:让人忘却恐惧的喵星来客

>> 猫肠子是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故乡。这个小小的生物虽然是单细胞,但居然也算是动物了,因为它的遗传基因和细菌相比要复杂许多,细胞膜的结构也不一样,而且它的人生要比细菌精彩太多。

>> 一只猫一生中只会被弓形虫感染一次,也只有在它被感染的时候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

>> 弓形虫会随着它的粑粑一起被拉出来。

>> 在转移到最终宿主身上前,弓形虫可以在中间宿主的体内最多等上5年。

>> 弓形虫的一个主要感染途径是食用生食。

>>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身体里都寄宿着弓形虫。

>> 弓形虫属于寄生性生物,因为它没法独立地活在土地里、水里或者树上,它必须住在一个生命体里。我们称这种生物为寄生虫,因为它们白吃白住,从来没有什么正面意义的回报给我们。相反,它们还有可能伤害到我们,甚至还会利用我们去污染周围的人。

>> 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弓形虫不会有什么太大危害

>> 新感染上弓形虫后,它会变成组织囊肿被隔离,然后进入一个长长的冬眠状态

>> 但是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上弓形虫,那就大事不妙了。弓形虫可以通过血液感染胎儿,而免疫系统之前没见过弓形虫,所以也来不及反应阻止。

>> 如果医生在第一次孕检的时候问你是不是养猫,那一定是个好医生,你可千万别以为他只是在跟你随便地闲聊,记得要好好地回答他哦。

>> 这就是家里有孕妇的时候,猫沙每天都要清理干净(孕妇可千万别自己动手),最好不要吃生肉,水果和蔬菜必须洗干净的原因。

>> 弓形虫的患者并不会感染其他人,只有从猫咪肚子里拉出来的新鲜弓形虫才具有传染性。

>> 弓形虫驱使着小鼠带着它自告奋勇地奔向它的最终宿主——猫的嘴里。感染上弓形虫的人,出交通事故的比例确实要高一些、会让人产生自残、自杀。

>> 当我们感染了弓形虫后,免疫系统为了保护我们免受寄生虫的危害,会激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IDO通过耗竭细胞内或者其微环境中的色氨酸而逼迫弓形虫进入冬眠状况,因为弓形虫喜欢吃色氨酸。可惜色氨酸也是身体制造血清素所必需的物质。(血清素还记得吧?就是幸福荷尔蒙,少了它就会引起抑郁)因为IDO光想着要把寄生虫清理掉,结果导致大脑里少了血清素,情绪自然好不了。

>> 弓形虫自带的基因可以影响脑子里多巴胺的生成。

◆◆◆ 蛲虫:一生总会遇见一次的过客

>> 有一种白色的小虫子,差不多1~1.5厘米长,有些还有尖尖的尾巴

>> 全世界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至少被它“拜访”过一次。

>> 蛲虫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它们会在早上定点叫醒我们,给我们的免疫系统做做按摩,而且也不会跟我们抢粮食。

>> 如果发生以下三点,就意味着下逐客令的时间到了:

1.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脆弱。

2.异位寄生,就是说虫子们迷路了,跑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比如尿道或者阑尾)。

3.肠子本来就很敏感,或者虫子过分活跃导致肠子变敏感。

>>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药物是甲苯咪唑,它的作用原理很简单,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让它们没法摄取糖分。 蛲虫卵能存活很长时间。为了配合药效,你得彻底杜绝啃手指。第一就是勤洗手。然后每天都要换床单和内裤,换下来的贴身衣物和床单要用60摄氏度以上的水清洗。


◆ 清洁卫生和益生菌

>> 手上碰完致病源后要用热水好好地冲洗。总之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就是清洁、清洁、清洁。但是这里所说的清洁可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一尘不染。

>> 如果一片树林生态平衡,那么它就是清洁的。

>> 给身体里面做保洁主要有三个利器:抗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

>> 益生菌(probiotics)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for life”,意思是对生命有益。它是指可以食用的、对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元一词也来自希腊语“before life”,意思是在生命之前。它是指可以在大肠里刺激益生菌活化或生长的食物。而抗生素的希腊语是“Anti bios”,意思是“反对生命”,所以抗生素的作用是把所有细菌杀光,坏细菌自然也会被消灭掉。

>> 事实上,一个国家越干净,那个国家患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的人就越多。一个家越是干净无菌,这家人患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 这个世界95%以上的细菌都对我们无害,而且其中的很多甚至还对我们有益。

>> 其实一般家庭里面根本就用不到消毒剂,除非家里有人得了传染病,或者狗狗在客厅地板上拉了一坨大便。

>> 打扫卫生的意义在于有效减少细菌数量,而不是完全消灭它们。

>> 即使是坏的细菌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它可以帮我们训练一下免疫系统。

>> 比如洗碗池里的几千个沙门氏菌对于免疫系统来说就是参观动物园,只有当沙门氏菌繁殖过快的时候,它才开始变得危险。

>> 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的三个条件包括:封闭的空间、潮湿温暖的环境和唾手可得的养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可以提供给你们几个简单又实用的生活小窍门:稀释、烘干、温度和清洁。

◆◆ 稀释

>> 在日常家务里,清洗瓜果蔬菜也是用了稀释的方法。通过水洗,从泥土中带上来的大部分细菌都被冲掉了,剩下的那一点点也已不成气候。在韩国,主妇们还会在淘菜的水里加一点点醋,让细菌在这种酸性环境里日子更难过一点。另外,给房间通风也是应用了稀释的方法。

>>

推荐阅读
  • 一定要大量读书,分享一个万能读书笔记。

    一定要大量读书,分享一个万能读书笔记。

    万能读书笔记:开启深度阅读之旅在阅读的广袤世界里,一本好的读书笔记如同一位忠实的伙伴,陪伴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助我们更好地汲取书中的智慧与精华。以下是一种万

    11-21

  • 适合普通人:一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法。

    适合普通人:一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法。

    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法:开启阅读智慧之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成为了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读书笔记法就显

    11-17

  • 读书笔记:《我的前半生》

    读书笔记:《我的前半生》

    当合上这本书,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底层苦难大众所悲痛,为那些因一己之私而出卖人格和国家主权的罪恶势力所痛恨,为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人生经历所理解之同情,但更萦绕脑海

    11-15

  • 《成功不看其他,关键看思维》读书笔记

    《成功不看其他,关键看思维》读书笔记

    #聚光创作大赛##以书之名##我在岛屿读书#书名:逆向思维文章:成功不看其他,关键看思维作者:卜翔宇精彩句段:想要做成一件事,不看你有没有好的身份,也不看你有没有经验

    11-15

  • 读书笔记10: 一定要大量看书

    读书笔记10: 一定要大量看书

    没有手机之前,我的爱好之一就是看纸质稿的书。自己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买书了。学校图书馆也借了不少,那时候街上还有租书的门铺,每周都要去租书的店铺去租。以前看书比较

    11-08

  • 《留一线,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读书笔记

    《留一线,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读书笔记

    #聚光创作大赛##以书之名##长文创作激励计划#书名:逆向思维文章:留一线,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作者:卜翔宇精彩句段:有一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是与人竞争或对决

    11-08

  • 一定要大量看书:3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写作法

    一定要大量看书:3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写作法

    早起|运动|阅读|写作|复盘|冥想▫️文字字数1400字▫️预计阅读需3分钟你好,我是精进自我管理的小雪❄️很多喜欢阅读的小伙伴,产生的困惑,如读了大量的书,记不住

    11-07

  • 掌握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助你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掌握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助你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告诉我们,只有完整执行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这五个流程,才能叫做有效阅读了一本书。这里的所说的“记录”,就是做

    10-29

  • 常用常新的5个读书笔记小技巧

    常用常新的5个读书笔记小技巧

    你好呀,我是白杨。关于读书,就像卢梭说的:“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所以在看某些书时,我是很喜欢做读书笔记的。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的

    10-29

  • 十本看完就疯狂安利的文,我不允许还有人没看过

    十本看完就疯狂安利的文,我不允许还有人没看过

    元宝的碎碎念有些文看完激动到,不安利给别人都觉得可惜,今天扒拉十本,看完就疯狂安利的文,我不允许还有人没看过系列,好文就该被看到!疯狂辐射中!!!元宝的读书笔记

    10-28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