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正知正见-《学习究竟是什么》读书笔记

发布者:保罗 2023-7-28 14:57

AI应用持续更新,老板说,不能用新技术助力工作效率提高就滚蛋!


跟客户眉飞色彩讲半天,客户说,你先回去了解下我们的行业再来!


同事提了个新需求,其他人都说清晰明白,自己感觉还是云里雾里!


归根到底,还是学习力不够。


什么是学习力?学习有方法吗?如何才能快速掌握一个新领域呢?学习方法是通用的还是因人而异的呢?



一 刻意练习



现实很残酷,比如,你在阅读这个句子的一刹那,你的感官正以超过1100万比特的信息冲击着你,而你的意识只能接受其中约40比特的信息。那当你实际关注某事物的时候呢?状态好的话,大脑一次能加工7比特信息,状态不好的话,只能加工5比特。那如果是在你不顺心的时候呢?恐怕还要减掉3比特。


而还要从一堆信息中获得一些知识,并且把它嵌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真不是件容易事。


上句话可能就有些不严谨,因为在脑神经科学家的眼中,学习新知识或技能,可不止是知识体系那么简单,技能是人脑中的一种硬件结构,是“长”在人脑中的。

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让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呢?关键在于两点:


(1)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2)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比如看一本书,如果这本书的内容都是我们熟悉的,完全符合我们已有的观念,这本书就在我们的舒适区内,但如果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原有的观念不符,而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就在我们的学习区内。如果这本书我们根本就理解不了,那么就是在恐慌区。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绝对多数人,缺乏这种训练。



二、哪些能力可以练习?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短期工作记忆有点类似于电脑的内存,是指人脑在同一时刻能够处理的事情的个数。


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同时应付四个东西,多了就不行了。短期工作记忆与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关,换句话说,跟智商非常有关系,它很难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但是,长期工作记忆并非是杂乱无章、随便存储的,它以神经网络的形式运作,必须通过训练才能存储,而且具有高度的结构性。


同时,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最大;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非常有限。环境局面越是可控和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越大;局面如果是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就很小。



三、怎么练?



所谓“一万小时”实在是个误导人的概念。练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关键是你“刻意练习”——哪怕仅仅是“单独练习”——的时间。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的好教练是什么样的?是应该经常跟队员私下谈心,能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吗?是能随时发表激情演说动员队员的战斗热情吗?都不是,是能够随时给队员提供反馈。


有人说“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的效果最明显”。可是科学家列举了各种研究成果,发现这句话纯属扯淡,因为事实证明电视上的信息很难被记住:“51%的观众看完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几分钟后无法回忆起其中的任何一则新闻……普通的电视观众只能记住电视剧中20%的信息……”


所以,如果你想学点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找本书一一最好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专业著作——然后老老实实地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坐下反复读,而且还要自己整理笔记,甚至做习题获得反馈。



四、练习还有没有技巧?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出来:

如果工作的挑战大大低于你的技能,你会觉得这个工作很无聊。如果工作的挑战大大超出你的技能,你会感到焦虑。而如果难度和技能正好匹配,你一开始并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调动自己最高水平的技能,再稍微突破一点,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心流的体验。


有科学家在AI的训练过程中,发现15.87%这个最佳训练出错率。也就是当有这个比例的新知识给AI时,它的学习效率是最高。


15.87%不但是学习中的最佳训练出错率,也是心流率,也是文艺作品最佳意外率。同理,读书,最理想的情况是书中85%的内容让你有亲切感,另外15%是改造你的世界观。


根据反脆弱的原理,日复一日采用同样的健身套路就是不好的。因为人体能快速适应新局面,一旦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套路和强度,就没有什么新的潜力可挖了。这也是为什么健身减肥都是初期效果最好,可是很快就会到达一个不再进步的平台区。


所以应该不断变换花样。这个项目进人平台期,那就赶紧换个项目让身体继续进步。学习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学习最好时刻让自己保持在“学习区”,而不要停留在“舒适区”。



五、什么是学习的基本功?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文本功夫是学习的基本功。这时我们就能够理解,通过海量语料的练习,为什么ChatGPT获得了一种“智能”的能力。


对于个体而言,我们可以把文本功夫分成三级。


第一级,是阅读一段文字,或者听一节课,你能不能抓住它的要点。

第二级,是有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从一堆书里找到答案。

第三级,是建立自己的系统。



六、如何实现创新?



《学习之道》作者奥克利说我们在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时候,应该交替使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集中思考一段时间就去做点别的,主动停止思考,把问题交给潜意识一段时间。


专业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发生这样的集中思维。前面我们所说的练习方法都是在让你成为一位专业水平高的人。


但是,集中思维也有弊端,叫“定势效应”。说白了它就是当局者迷,我们头脑里已经存在很多定势,一个想法产生后,我们首先会把它直接放到我们的定势区里,用现有的套路去琢磨它。但可能琢磨半天也找不到答案,因为这个答案其实在“灯火阑珊处”。


这就是创新很难发生的原因。此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文学科反而能够给出不错的启示。


人文学科的学习大概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学事实”。

第二层是“学观点”。

第三层是“学方法”。


当你拥有人文学科中那些研究问题的方法时,你的创意能力、管理能力会得到大幅提高。


于是,发散思维同样重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后的闭目养神很重要。那怎么“养神”最好呢?西方科学家同样提出了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积极的建设性的白日梦”。

第二个办法是小睡片刻。

第三个办法是假装自己是别人。



关于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就汇总到这里了。


但我的建议是,每当你读类似实操指南类文章时,耳旁都要响起《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那句话,任何实用性的书籍其实都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因为实际问题都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


关于学习这件事,仅动手还不行,必须得动脑,不能偷懒。


文中主要观点来自于万维钢《学习究竟是什么》。


拜访过不下50位企业老板,他们思维敏捷,对于新事物的判断异常精准。反思下来,其实他们不知不觉中都在应用上述方法。


希望对你有启发。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