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或者为什么要分析社会现象?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话来做说明,那就是解释这个世界。解释世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己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的;还有一种只能算作资料,是等待成为认知的碎片,凡不能进入认知的就会被淘汰。
这里用的着费曼读书法,读书时候先列出主题,用自己的话化繁为简说出其中的概念。如果讲清楚了概念,就可以算初级的认知了。这样的认知有的是来自读书,有的是来自对生活的感悟。我把已经成为认知的内容,发在头条的《文章》里,当然,里面的概念和观点也可以等待迭代的。这样的文章,每天发出1~3篇。
余下的,是大量的对自己有触动的碎片,它们只能算资料,或者在资料上加一点感悟。我把这样的碎片内容,发在头条的《微头条》上,这样的碎片内容,每天发出7~9条。
重点来了。不管是文章,还是微头条,每一个内容都有小标题,并且都是有编号的。小标题上有人物名字或者是概念的关键词。它们统统进入我的“标题仓库”,“标题仓库”是用表格做成的,它的好处和方便的地方,就是我在表格里只要敲击关键词,就会跳出所有的相关内容以及编号,方便我快速找到原文。
现在可以这样说明:解释世界的认知是需要不断迭代的。所有在头条上我发布的内容,都可以算作存量信息(它们代替了我的脑子),只是文章里的存量信息算是有了初级认知而已。我每天都会有新的阅读或者新的分析,它们都是增量信息。在我的“标题仓库”里一敲击关键词,我就可以发现我以前的存量信息里的关联内容有哪些?增量信息和存量信息经过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我拿着这些新问题再和“生成式AI”去深度讨论,就会产生新的认知。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量是10条内容,有文章也有微头条。虽然看书很杂,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很多,但是只要做成笔记,放进“标题仓库”,就进入了迭代的运营。这样的读书笔记方法,还期待网友指正。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