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芳:读《长安的荔枝》有感

发布者:千里兔 2023-6-23 21:00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南曹范小学教师刘艳芳的读书笔记:

读惯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从来没深思过这段“可歌可泣”爱情背后蕴含的历史含义。马伯庸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来为我们揭开背后的真相。

这本书有着让人读起来就停不下来的魔力,你迫不及待得想知道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是如何完成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看书时,你会被暴击无数次。马伯庸用初看幽默,深思便觉讽刺的语言展开描述,书中有李善德默默无闻只期盼妻女能过上好日子的小人物,有何履光这样镇守一方的节度使,有处事圆滑的赵欣宁,有唯利是图的老胡商苏谅,朴实善良的荔枝姑娘阿僮,有出身低微却知恩图报的林邑奴……这些不同身份、不同岗位的角色都能映射到现实中。随着人物设定,我们的认知也从遥远的历史典故拉近了许多,故事也变得生动许多。

一事功成万头秃

籍籍无名的老好人上林署监事李善德本来沉浸在成为“房奴”的喜悦和压力中,却不想被上级领导刘署令的设局下被迫接受一项原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从几千里外的岭南运送鲜荔枝到长安。李善德在好友韩承现实分析下,以及杜甫的“骨肉恩岂断,男儿无死时”诗句激励下决定放手一搏,只身前往岭南,试图开辟一条运送鲜荔枝的道路。

李善德不敢有丝毫懈怠,通过实地调查,摸清楚每一程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试验测算,寻找最短的路径。到达岭南之后,并没有得到岭南节度使的全力支持,便自己寻找到当地的荔枝农阿俏,联合胡商苏谅商队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力图提高运转效率延长保鲜效果,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可行性方案,使得这项任务初具完成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中间也存在诸多变数,比如:因李善德人微言轻无法左右卫国公的决策,使得胡商的利益化为泡影,导致胡商携带存储必备的双层翁连夜遁走。答应阿僮只砍10丛荔枝变成30丛荔枝,寒了众多质朴荔枝农的心,再到“逃驿”引发的诸多变数,不断的考验着李善德的临阵变通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在这突发事件中,李善德是对失信与众人感到无能为力的,他不断看清当朝政治环境而感到失望。

其中种种使得李善德在六月初一贵妃诞辰当天跑完全程抵达长安时,头发已经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乱的秃雪。这一阶段,是属于个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心扑到事业上的高光时刻。

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善德在摸索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后满心欢喜准备联系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工作时,却接连碰壁。好在经高人指点获得掌握诸多特权的关键人物卫国公许可,一句“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后仅凭令牌就能使得各机构人力物力权利予以配合。

在完成运送任务后与卫国公的对话中,李善德得知卫国公所提及的方法“国库内帑两便,不劳一文而运转饶足”,居然是吸食基层人员和百姓的骨肉,不仅不用花钱还能赚钱,使得之前积攒的种种怒火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决心发出自己内心的呐喊。他以“逃驿”为例,详细讲述了每年的常例租庸调导致百姓家无余米,人无蔽衫。官驿尚且无以为继,何况村落。李善德知道他这样疯狂之举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但良知告诉他必须这么做。于是他将当政者“取之于民,用之于上”的遮羞布一把扯下。虽然后面经高人“冯元一”(也是帮助李善德取得卫国公信任的那个人)又一指点重获生机,不至于变成权势成功下垫底的一具枯骨,但是又有多少人有这机缘幸免于难?

这一阶段,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至暗时刻。痛苦、彷徨、怀疑、愤怒、自弃等等负面情绪,夹杂着之前经历的种种瞬间爆发。

选择

最喜欢书中所说“我总要试一试,才知道自己倒在了离终点多远的地方”,验证了做实事是艰辛的,虽然这过程中会吃很多的苦,没有其他动动嘴皮子耍耍小心思来得轻松。但既然选择一条不容易的路,那就只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少给自己那么多的借口。如果吃不了其中的苦,那就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以免自己在多年后回顾时因为一事无成而悲伤。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