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托福马麻。
这是我的第232篇原创文。
也是我的第38篇读书笔记。
欢迎读完和我交流。
本周开车通勤多一些,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穿插着听完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本书。
除此之外,我还买了纸质书籍,因为有的时候听书的效率不太高,可能会漏掉内容,所以我听完回去还顺带看了一遍。
然后就发现纸质书和电子书一起读的好处了。加深印象不说,还是在倒逼自己阅读,希望自己能够坚持。
01
这本书大概有近十种版本,每个版本在豆瓣上的评分都不大一样,评分也都不高。
我选择的是青岛出版社的这个,评分是5.7分。
很奇怪,买这本书的时候,它在当当网的图书总榜top10名单内,而且还写上有不少名人推荐。
从影响力和评分不成正比的客观现实来看,这本书是比较有争议的。
作者渡边纯一用为数不多的字数,从十几个角度、用几十个人的事例来讲述了钝感力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这本书讲了3W中的what和why,并没有点明how。
我们已经知道了有这个东西会比较好,但是你能不能告诉我怎么样才能拥有它,或者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得到它,这可能才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被众多读者提出来了,我对于这一点的看法就是,作者身为一个负责任的作家,并没有指出自己具备这种能力,只是想要告诉大家钝感力的好。
至于如何培养,我想那该是书中提到的那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才有资格现身说法的,至于作者自己,并没有这个方面充分的话语权。
而且,就我个人来看,其实这个能力,换个平实一点的说法,就是让人对粗线条一些,不要过于敏感,也不要多想。这种能力,哪是能够靠一两句点拨就获得的呢。
所以,一开始就不要对书的内容有太高的期待。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在阅读里的钝感力呢。
02
如果让我来评分,这本书我会给6.5分。
一般来说,我的标准真的很松泛。毕竟书籍是作者思想的传递,只要言之有理,我觉得都可以接受,无论对错。
这本书从论证的角度来说,其实还算是比较完整的, 首先是提出观点,然后加以论证,大体上是一个总分的结构,采用的也是事实论证的方法论。
暂且不提作者的分论点分类是否合理(前后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有少许重合),我是觉得,举例说明的方法其实是最不容易说服人的。
如果你要说服的对象是一个较真的人,就会反问你诸如“真的是这样吗?你确定不会有意外吗?你的列举完全吗?”这种问题。
虽然存在即合理,但是你并没有确认所有存在。正如个别网友提出的,作者到底见过多少人呢?见过的人都能代表所有人吗?
饶是如此,我还是很赞同他提出的某些方面的钝感力会让人生变好的观点。
那些我拥有的钝感力,比如良好的睡眠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让我经常能够精神饱满地生活下去。
而那些我还要通过后期培养才拥有的钝感力,比如稍显迟钝的五感、适时的得寸进尺以及对嫉妒与讽刺的感谢等等,我也相信有了它们人生会更加美好。
这就需要靠自己努力了。心胸开阔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想要做到,只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修炼。
03
按理说,这本书传递给我的观点,应该是大部分都被接受了,我为什么还给出了不是很高的分。
实在是因为书中某些语句让我读了或者听了之后很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直接影响了我对作者本人的印象,觉得他怎么会有这种荒谬的观点。
在“迟钝的五官”这一节里,作者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嗅觉很好的女性朋友,因为对香味十分敏感,所以也很快察觉了丈夫的外遇,搞得自己很难受。
这种遭遇,想必在任何女性身上都称不上是愉快。但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居然反推,“假使这位女性的嗅觉不那么敏感,她的家庭不也就能和睦相处、平安无事了吗?”
这话说得,好像是家庭有矛盾的问题根源不在于丈夫的出轨,而在于妻子的嗅觉灵敏。难道这就是“无知的幸福”?
我反正是接受不了这种类似于推卸责任且本末倒置的逻辑的,读起来感觉不是很舒服,把对这本书为数不多的好感也替代了不少。
后面的内容里,虽然也说了不少女性的好话,但是我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确有失偏颇,可是,既然是自己的读书笔记,就应该忠于自己的真实感觉。
鉴于此,本书并不强推,各凭喜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