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英语教师丁美芸的读书笔记:
《水问》是简媜大学期间散文作品的结集,也是她的第一本书。本书记录了她在校园生活的种种。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文字信手拈来的驾驭能力,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诠释。《水问》共分为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简媜称其为个人的“断代史”。她这样评价《水问》:“这里面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个句读......我是再也写不出来的。哪怕仅仅是花的朵影、叶的凋图、情的沧浪、人的聚散......这些都远远逝于不回头的光阴洪水里。我变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万难。”徜徉在林荫道中如是敏感的女子,将她对世人的美好憧憬、对世事的温润思绪一一写进了这本书中。每每翻阅,我总像在与自己当年如她那般拥有的青葱岁月对话。
自《春之积雪》,我捕捉到了这样的文字:“轻轻有风吹来,稀稀疏疏一阵花落如飘雪。仿佛,每一朵雪花都只是暂栖肢臂,而不是冰在叶层。仿佛,细细有声音在说,何必把今天的雪留给明天的风!”每每读到此处,我都深深被其折服。《春之积雪》叙写了对春天、对生命、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在她眼中,雪不是雪,是自上天飘落至人间的精灵。她爱极了这个世界,也竭力将这爱意传递到我的心房。
从《花季之遗传》,我撷取到了如下几枚精致的花瓣:“何必为花谢而悲?那是一种完成。她们别了枝头,随风吹到任何一寸泥土,去做大地的母亲,去滋养大地使之丰沃。”花开荼蘼的艳压群芳之态、落红片片的悲怆之姿在这篇文章中都有所体现。花儿盛开时如披锦衣、沐德泽,离去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洒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满地,是为了让大地愈加肥硕,以滋养来年的烂漫山火。如是,花开花落一年年。一代代花季便不漏声色地遗传下来。为了那骨子里对土地深刻的眷恋,花儿一次次安静地凋零,温润了世人的心。生命,如此美好。
《问候天空》是《水问》序列之二《水经》中的一篇优美散文。几行温润又不失力度的文字跳入我的眼帘:“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我感受到日出的惊喜。”将人生的低谷期比作雨季,也只有简媜能做得到吧?我心想。她认为只要我们心怀向上、向生的力量,怀揣永不破灭的希望,总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月明。她将这历史长空、万里长河比作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我从字里行间品味到了她的大家风范,细细揣摩,只觉唇齿留香。
自《海路》中,我寻到了似“一身游魂,来找百年前身”的简媜。她将自己的愁绪和在世间所受的悲苦统统倾泻给大海。是啊,大海如母亲,轻柔地为她拭去泪水和尘埃。并且送以温暖的怀抱。在生活里跌跌撞撞的我,遇到困难时的我,是否也能做一个作为自然之子呢?。“心里单纯得像一张纸,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地空白着。”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令我时时处于重压之下。如若,我心痛得无法呼吸,何不去赶海呢?在海边,邂逅最初的自己。在海边,重拾前行的勇气。
《水问》是散文集《水问》中的一篇文章。我最爱的也是这一篇。“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一湖碧水依旧荡漾着花城女子不死的柔情,简媜问水,实则更是问自己。她试图在连连发问中寻回那个被弄丢的自己,寻回懂爱的自己,寻回青春的光影。在陪伴她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覆水难收,失去的就再也不会回来。“生命如浩瀚汪洋,人潮起落之中,我们难免会撞礁搁浅,会掉进诡谲的漩涡,会困在迷洞,会滚了一身刺人的沙粒,苦不堪言......无论如何,告诉自己:也许我就是带珠的蚌”。于逝去的永不会回还的光阴里抽身而出,奋力向前吧。哪怕腥风血雨,哪怕遍体鳞伤,历经磨难归来时,我依旧是那光彩卓目的少年郎!
《不忍问归期》是《水问》最后一个序列《化音》中的一篇文章,是简媜对好友的真实写照。简媜将好友阿燕比作到达任何地方都能出现芬芳的泉源。“最感动的是她那颗慈悲的心,宗教般地对世界抱着无尽的关爱。”其实,真正的朋友是可以越过日月黄昏的差距,可以越过千山万水的阻隔,去彼此关怀,彼此慰藉。“宁缺毋滥”一直是我的交友原则,而一旦相交便是一生的挚友。短短人生数十载,做生命里彼此温暖的人儿,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啊!
秋已尽,冬又来。西风渐瘦时,请您与我自《水问》溯游而上,
品味简媜的芳华岁月吧。就让我们倚窗而坐,自墨香中感受她细腻温和的、慈悲良善的情怀与脉搏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