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真正有效的读书笔记?

发布者:寒江醉月 2023-3-1 18:17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有人说读书是一门艺术。无论如何,读书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拓展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等等。这点很多人都知道,但如何阅读、如何更有效地汲取书籍的知识,却是众说纷纭。

这次我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感悟,总结了一套读书笔记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升阅读效率。

一、读书笔记的低效形式

也许很多人看到书中比较好的段落或句子时,会习惯划线或摘录。比如阅读《打开心智》时看到这么一句话:“那么,杏仁核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情境记忆’和‘威胁识别’”,我觉得写得很不错,就拿荧光笔在书上面把这句话标记出来,或者是将电子书上的文字复制到笔记里。

这种笔记形式其实是很低效的,有大量研究表明:单纯重复是效果最差的学习方法。大脑的天性是节能,遇到熟悉的事物,它会想办法避开,尽量腾出认知资源,以便投入其他更多活动。而摘抄和重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一种“熟悉感”,这会给大脑释放一个信号“我知道它了”。这时它的记忆权重就会变降低,这是不利于知识提取的。

我们做笔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录别人写了什么,而是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以此改进和优化我们的知识体系。

比上一种情况稍微好点的是,在原文或摘录旁边加上自己的注解。同样以《打开心智》为例,书中提到“情绪这个报警器,在现代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里显得过于敏感”,我由此联想到《洞见》这本书里提到的“环境错位”和“误报”。于是我在这段文字边上记录下自己的见解:“人类进化时的原始社会,与现今社会相差甚多,但大脑的设定还停留在那时候,以此去应对现今的环境,就很容易造成环境错位。另外因为警报器过于敏感,大脑也会经常发出误报,夸大威胁”,这种情况便是添加注解。

有些人习惯用纸笔做笔记,比如直接在书上标注或贴便签纸等。写字可以加深印象,调用手的感官,这点是电子笔记无法做到的。但它也有弊端,就是积累到一定数量时,管理起来很难,很容易就演变成“积灰”了。当然,你也可以借鉴卢曼的卡片盒,做成一张张卡片,这个相对比较理想,但在搜索这块,也不如电子笔记,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借助笔记软件。

一些阅读平台也可以在电子书上标注,比如微信读书等。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做过的所有笔记,不必一本一本地翻。但同样的,等笔记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难以管理。现在应该也有办法将这些笔记导出到其他平台,这样管理会比较方便,不过仅仅是导出、汇总、分类,还远远不够的。

二、读书笔记的三种层级

为什么说远远不够呢?我把笔记方法总结成了三种层级:集邮、注解和串联。像上文提到两种形式分别对应“集邮”和“注解”,效果始终不及“串联”。

所谓集邮,就只是将各渠道的信息汇总起来,把无序变成有序。这种形式是为了方便查找搜索,但并没有进行深入吸收和内化。

而注解是将想法、思考、念头,进行外部化,以便更好地整理思维 。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固然不错,只是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

我个人主张的形式是串联,将新知识拆解成多个概念,让新概念与旧概念产生联系。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把新的概念纳入到知识网络里,让新旧知识彼此碰撞、连接,形成更加全面、更高维度的认知。

概念是什么?是大脑储存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本质上是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表征。我们在认知过程中,会把所感知的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提炼、归纳和抽象化,这个提取的结果,就是概念。

借助概念,我们可以将一段复杂的信息,概括成一个单位,并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此腾出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更高维度、高层次的思考。概念也有利于信息交换,通过交流(阅读也算是读者与作者的一种交流),我们能够得知不同的人,在不同角度上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如此我们才能对概念有更全面的认知。

在我看来,阅读应该是不断地获取新概念、新联系,将它们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里,与就概念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调整概念之间联系的优先级与权重,让自己能更准确地看待外部世界。

针对新概念本身,我们可以通过“包围式学习”,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然后将它们打散重组,去梳理逻辑脉络,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归纳出属于自己的结构框架。

三、读书笔记的三个步骤

从 “概念”出发,我将自己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总结成三个步骤:提取框架、梳理联系、拓展概念。

1. 提取书籍框架

提取框架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一本书的脉络,在记忆空间里“埋点”。我们先通过快速翻阅,了解“这本书大致讲了什么”,等到想解决问题或进行主题阅读时,就能快速定位到相关位置。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记住细节,只需记住“在哪里可以找到”即可。书籍就像是一张地图,告诉我们里面有什么资源,然后我们再根据自己需要去挖掘。

至于提取框架的方法,我在《快速提取框架,让你阅读更省力》里提到过:

先是浏览书籍的封面、内封和腰封,比如书名、副标题、推荐语等,了解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接着快速扫视书籍的序、前言和后记,了解作者和编者的观点;

同时研究目录,大致梳理书籍的脉络,猜测作者是如何安排框架的,做一下笔记;

之后快速翻阅书籍,着重看加粗的标题和图表,猜测哪些章节是重点部分;

紧接着跳读书籍,思考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启发,可以解决自己的哪些问题;

最后对之前梳理的书籍脉络进行补充,进一步完善。

在这里也附上两张我做过的框架图,供大家参考:

2.用概念图梳理联系

提取框架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挑选部分章节进行精读。正如上文所说,阅读的过程是不断获取新概念、新联系,我们在精读时,也要去梳理概念与概念间的联系。

关于梳理联系,我习惯借助一个工具——概念图。也就是concept map,它是Joseph D. Novak 于1970年提出的绘制技巧。学习其实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而概念图正是用网络思维去还原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概念图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训练大脑去学习、强化这些联系,让它逐渐吸收内化。

概念图的基本单位是节点和关系,表现形式为“概念A——关系——>概念B”。它要求每个节点都必须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且要考虑节点的自由度和唯一性。关系倒没太多限制,只要逻辑上说得通就行。

上图是我做的一个简单概念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概念图没有起点和终点,但有重要节点和次要节点。同时它也可以引进外部节点,和内部节点紧密联系。

下面我就以《打开心智》第二章的一二小节为例。首先本章的主题是“情绪”,也是探讨的主要对象。情绪的本质是“报警器”,大众关注的主要是“三种负面情绪”,而这三种情绪又与“杏仁核-前额叶”通路密切相关。所以上面提到的几个概念,我都当作重要节点来处理。

其他节点则是次要节点,是对重要节点的进一步解释。另外“误报”和“环境错位”是我引入的外部节点,出自《洞见》一书。

第一节提到,情绪相当于大脑的一个报警器,负责将身体切换到应对状态,去处理紧急情况。它的作用是将这个“异常状态”与日常状态区分开来,更好地采取行动。另一方面,相比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脑的进化速度实在太慢,这种发展错位导致大脑的报警器在现代社会显得过于敏感,从而引发“环境错位”和“误报”。

许多情绪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由各种情绪原料组成。关于“情绪原料”,又有两个相关理论:基本情绪理论和情绪维度理论。前者将情绪原料归纳成几种基本情绪,由此再搭配出不同的组合,演化成不同情绪;后者则是把情绪原料分解成两个维度,正面与负面,可控与不可控,所有的情绪都能放进这四个象限里。

第二节探讨的是情绪的生理基础,比较早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三脑模型”,它认为大脑可以分为三部分: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性脑。但三脑模型是个比较简陋、过时的框架,后面又演变成“情绪大脑”模型,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通路,就是“杏仁核-前额叶”通路。我们常说的三种负面情绪,愤怒、恐惧与焦虑,都来自杏仁核,杏仁核是我们的情绪中心。而前额叶皮质主要负责决策、计划与思考等,和杏仁核是互相抑制、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锻炼前额叶皮质,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概念图的用途非常广,有一次我在读《文化苦旅》时,突然萌发用概念图梳理关系的想法,结果一试,效果出奇地好。

以《道士塔》这篇散文为例,文章分成了五节:

(1)王圆篆(王道士)守护莫高窟却破坏大量壁画;


(2)王道士发现藏经阁与同期巧合(八国联军决定出兵,甲骨文被发现);


(3)莫高窟中三个男人的见面并进行一场天下最不公平的“买卖”;


(4)文物被窃,作者认为蒋孝琬才是罪魁祸首,并借想象表达遗憾与悲愤;


(5)斯坦因去世的同一天,中国历史学会成立。他死后一直饱受非议,而蒋孝琬却无人问津。


从节点去分析的话,“道士塔”是题目,也是切入点。其中有三个重要人物:王圆篆、斯坦因和蒋孝琬。其他节点则相对次要,主要交代他们的身份与行为。

3. 拓展概念笔记

梳理完概念与概念间的联系后,我们再继续深入,拎出一个概念,通过“包围式学习”去整合相关信息,将它拓展成一篇完整的“概念笔记”。

概念笔记是《打开心智》作者Lachel李睿秋原创的一种笔记形式,它的原则是一页笔记就是一个概念。这页笔记相当于一个“容器”,将多个来源的信息收集起来,彼此碰撞融合,借此提高自己的视角。

像前面提到的《打开心智》第二章,我对“杏仁核”这个概念,比较感兴趣,就可以将它拓展成一页笔记。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页概念笔记主要包括几个要素:

第一个是主题,也就是这篇笔记的标题,它必须是一个名词性概念,比如“杏仁核”。

接着是附属信息,包括来源、钩子。来源指的是获取信息的地方,这次我主要是从网络百科和《情商》这些书籍里收集;钩子指我们搜索笔记时用到的关键词,只需把第一时间的直觉全部写上去就行。

然后是笔记的信息主体,我们将收集到的信息放在一起后,要去思考如何以自己的框架将它们归纳到一起。比如这篇笔记里,我就将杏仁核的特点归纳成了生理构造、功能以及性别差异,然后再相应的知识分配到里面,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作者的内容。

最后是加工部分,一个是“思考”,比如这些知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另一个是“行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接着简单描述一下做这篇笔记的过程。获取信息的第一个渠道当然是《打开心智》,里面提到杏仁核的作用是“情境记忆”和“威胁识别”,我将相应的内容整合到了“功能”这一部分。另外书中也提到了“杏仁核-前额叶”通路,这个知识点我链接到了其他笔记里,所以在上面的笔记里没有呈现出来。

在这基础上,我又查阅了百度百科,收集了生理构造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另外我也参考了维基百科,对生理构造进行补充,比如左右半球这点,并且增加了性别差异这一节。

最后我又去微信读书上面搜索“杏仁核”这个关键词,其中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有不少篇幅提及,我也在书中提取了一些信息,比如杏仁核是原始“嗅脑”的重要部分,流泪的功能以及情绪产生的机制等。但由于篇幅有限,部分细节没有在上面的笔记展示。

以上便是我做读书笔记的三个步骤,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不断地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最好是针对某个主题,多浏览相关的书籍,让概念与概念之间产生更多联系,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深刻。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1A君,作者:卢一昂

#读书##方法论##情商#

推荐阅读
  • 一定要多读书,大量读书,这个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真是太好用了!

    一定要多读书,大量读书,这个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真是太好用了!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信息化时代,虽然各行各业变得内卷,让我们的压力变大,但另一方面,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想学,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掌握读书的方法,也是我们必须要具备...

    12-14

  • 一定要大量读书,分享一个万能读书笔记。

    一定要大量读书,分享一个万能读书笔记。

    万能读书笔记:开启深度阅读之旅在阅读的广袤世界里,一本好的读书笔记如同一位忠实的伙伴,陪伴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助我们更好地汲取书中的智慧与精华。以下是一种万...

    11-21

  • 适合普通人:一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法。

    适合普通人:一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法。

    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法:开启阅读智慧之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成为了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读书笔记法就显...

    11-17

  • 读书笔记:《我的前半生》

    读书笔记:《我的前半生》

    当合上这本书,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底层苦难大众所悲痛,为那些因一己之私而出卖人格和国家主权的罪恶势力所痛恨,为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人生经历所理解之同情,但更萦绕脑海...

    11-15

  • 《成功不看其他,关键看思维》读书笔记

    《成功不看其他,关键看思维》读书笔记

    #聚光创作大赛##以书之名##我在岛屿读书#书名:逆向思维文章:成功不看其他,关键看思维作者:卜翔宇精彩句段:想要做成一件事,不看你有没有好的身份,也不看你有没有经验...

    11-15

  • 读书笔记10: 一定要大量看书

    读书笔记10: 一定要大量看书

    没有手机之前,我的爱好之一就是看纸质稿的书。自己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买书了。学校图书馆也借了不少,那时候街上还有租书的门铺,每周都要去租书的店铺去租。以前看书比较...

    11-08

  • 《留一线,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读书笔记

    《留一线,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读书笔记

    #聚光创作大赛##以书之名##长文创作激励计划#书名:逆向思维文章:留一线,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作者:卜翔宇精彩句段:有一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是与人竞争或对决...

    11-08

  • 一定要大量看书:3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写作法

    一定要大量看书:3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写作法

    早起|运动|阅读|写作|复盘|冥想▫️文字字数1400字▫️预计阅读需3分钟你好,我是精进自我管理的小雪❄️很多喜欢阅读的小伙伴,产生的困惑,如读了大量的书,记不住...

    11-07

  • 掌握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助你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掌握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助你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告诉我们,只有完整执行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这五个流程,才能叫做有效阅读了一本书。这里的所说的“记录”,就是做...

    10-29

  • 常用常新的5个读书笔记小技巧

    常用常新的5个读书笔记小技巧

    你好呀,我是白杨。关于读书,就像卢梭说的:“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所以在看某些书时,我是很喜欢做读书笔记的。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的...

    10-2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