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不觉间,又读起了贾平凹的作品。
在读贾平凹的《废都》,《高兴》。而读了《高兴》的时候,让我把读了一半的《废都》放下了。
《废都》,我觉得,是贾平凹作品的分界线。《废都》前的作品,我基本都读过,尤其是中短篇,我就醉倒在那样的文字里,文字清新,空灵,富有韵味,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有这样的味道。散文,是在对环境,和人事的描写里,总是得出一些生活的哲理。小说,在对环境的描写中,总是用富有韵味的文字,灵性的写出那山,那人,那事。因为一样是陕南人,与贾平凹的家乡相隔不远,有许多的风俗人情,与家乡有相似之处,于是,贾平凹的作品,就在心里,引起了共鸣,让我醉倒,膜拜,喜欢。对贾平凹《废都》前的作品,我曾经一遍遍的阅读,而最初的喜欢写作,也是因为他的文字,喜欢他文字里的那份清新,空灵,韵味,于是,也就刻意模仿他的笔法在写。只是,他文字里的蝉,佛,和道,是我所不懂的,也无法去学的。只是,无论怎样学,也不过是牙牙学语。
对《废都》后期的作品,我没有看过多少。因为,后来被沈从文的文字醉倒,也被川端康成,和蒲宁的文字醉倒了。就在沈从文那富有苗家风韵的文字里,寻找感受,在川端康成和蒲宁那纯情的文字里,寻找内心情感的寄托。
再读贾平凹的作品,尤其是后期的作品,是在村庄的小院里,在工作之外,有大把的时间,一些时间里,我静坐在阳光下发呆,看天,看山,什么也想,什么也不想。有些时间,我在读喜欢的文字,只是,在浩瀚的文字里,自己喜欢的文字并不多。有时,渴望的慌了,就下载了《红楼梦》在手机上随意的读,也顺便下载了贾平凹的作品。手机上的字体,可以随意的调,在手机上读书,也很随意,没有读纸质书的生硬,和专门用心去读的紧张吃力。静坐在阳光下读,晚上睡不着了读,醒来的时候读,去上厕所的时候也读。这样随意的读书,书读了,也让人发现了乐趣,原来,在记忆里那样深奥的《红楼梦》,这样读起来,也觉得通俗,平淡,容易理解。那都是些生活的琐事,是贾宝玉,和一群女人的故事。但是,那故事,却是那样的柔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于是,就让人感到,《红楼梦》是属于曹雪芹的生活,而也忽然更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作家写的作品,都是属于每个作家的生活,或者对生活的体验,离开了生活,作品就像没有根的树木,难以成活,纵然能栽活,也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再用这样的感受,去读贾平凹的作品。读《废都》,似乎懂得了贾平凹那时的生活,似乎想通过庄志蝶的形象,描摹什么,告诉人们什么。但是,《废都》里,因为露骨的性爱,和过多篇幅的男恩女爱,而掩盖了作者要描摹的庄志蝶的形象,最后读完,到让人觉得书中的淫乱,而忘却了庄志蝶这样一个人。而读《高兴》的时候,感觉完全不同。《高兴》是贾平凹多年前的作品,但是,一直没有读过,我没有想到,我一读,就放不下了,就一直读了下去,被书中的高兴,五福,石热闹,黄八吸引。作者的语言,是生活化的,也是诗意化的,有时严谨,有时有是那么的诙谐幽默。而对人物的刻画上,一个个都是那样的生动,就仿佛是自己身边的人,而这些生活,也仿佛是自己看到过,而却没有能力去描写出来的事情。读着,让人啼笑,也让人沉思。
读了《高兴》后,让我对贾平凹其他的小说也就感了兴趣了。《秦腔》以前粗略的读过,写回乡的事情,因为太过的琐碎,大多忘记了。还有《古炉》,《带灯》,和最新发表的《老生》都没有读过,以后一定要读的。
读贾平凹的文字,总是能给人一种享受,那语言来自生活,又富有诗意的美,有一种韵味,磁性。一读贾平凹的文字,就知道这文字是属于他的,别人写不出来。读贾平凹的文字,也给人一种启迪,作者在描写平凡而琐碎的生活里,总是能给人一些启迪,发现。虽然贾平凹后来的作品,少了初期的清新,空灵,却给人一种成熟的美丽。在对那些平凡的事情,和小人物的描写上,让人仿佛走进了那样的生活,看到了那样的人,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内心里涌上的有悲,有喜,也有同情。而在这些人的生活里,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原来,也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自认为清高,孤傲,却又是那么的卑微与丑陋。于是,在许多的时候,在哀怜他人的同时,也在哀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