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著名诗人桑克的读书随笔集《我站在奥登一边》是本“大家小书”。“大”是指它的内容与思想水平,而“小”是指它阅读体验的便利性与亲近感。这本读书随笔所列的书单多数已是文学经典,但其中的线索可谓众多——爱书的读者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索引。尽管经典让人严肃,但它的语言表达却可以说是趣味横生,书籍的设计装帧同样小巧精致、易于携带,这使得它很容易成为当代爱书者的一本“三上”读物(床上、厕上、地铁上)。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交代的,这本书所分成的四个部分分别是对作者写作有影响的书、外国书、杂书和中国书,但我认为这四个部分更准确的分类是:诗歌、外国文学、文学以外的书和中国当代非经典文学。换句话说,这本读书随笔集所涉及的作品虽然杂多,但仍然体现了一个文学家尤其是诗人的偏好。所以,尽管我们可以在读书的过程感受到作者的多重身份:诗人、读书人、知识分子、媒体人甚至文化人,但其中的关键身份依然是“诗人”。这是一本诗人的读书笔记,虽然它不时表现出一个“读书人”对书籍的普遍敬意,“知识分子”的价值态度、“媒体人”的好奇与探究兴趣,以及“文化人”的品位和姿态,但始终被诗歌所牵绕着。因此,作为同样写诗的笔者,我难免不将桑克的这些文章和他的诗歌做一次心理上的对照,我认为它们之间表面上(内容及主题)差异很大,但情绪和趣味却很一致。它们都有点饶舌,表现在诗歌上是内心戏很足,而表现在文章中则是知识点很多,你经常能看到他在写作中是怎么“扯远了”的。这种旁征博引对读者来说实在是个福利。它们也都还有点幽默,但这种幽默有设计感,很克制,是那种让你嘴角微微上扬,但很难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幽默。如果你足够敏感,如果你再读一点作者的诗,或许会有和笔者更加近似的感觉:这幽默是一种活泼俏皮中的抑郁,胜友如云中的孤独。“小抑郁”或者“小孤独”,情绪如果加上这样的形容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品位。桑克的诗,尤其文章表现出了这种品位感,但我认为是因为无法表现的内容实在太多而导致的。也就是说,在“小情绪”的背后实际上是有大感情的,读者如果愿意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或许会同意这个认识:作者对书的喜爱隐含着对人的超越,它力求破除人在现实世界的诸种歧见——身份的或者文化的。所以,作者的文章有着世界性,而他的诗歌则内在着解放。
总而言之,假如我们相信这本小书有种教导以及自我教导,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它是本观念之书,而不是情感之书;是本思想之书,而不是身体之书。因此,我们或许还可以进一步说,这可能也是它把诗人奥登当成自己的名字,而完全没有诗人卡瓦菲斯的位置的原因。(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