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是一本由魏征 / 虞世南 / 褚遂良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盒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元,页数:20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
大地无比的柔顺,在变动时却也显示出无比的刚强,极为安静却依靠美德流布四方。普载万物,焕发无限光芒。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君子恭敬一切以使内心正直,行为适宜以使外形端方。恭敬一切、行为适宜,美德广布,众人回应。
抄录2018.9.28 戊戌八月十九 13.52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二):书评
听了戴师兄的推荐,花了四个多月翻完了这本《群书治要考译》。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令魏征虞世南等,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要,汇编成书。 而这本考译是在群书治要之上加了专家点评和翻译,从翻译可以看出译者的功力,并非仅仅是字面翻译,也是基于对原文及其背景的了解。 戴师兄推荐本书的原因是可以借此书看出古人择书的标准,其实也是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本书博采众家,各家观点并非一致,仅供辩证地看。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都有着“以古观今,以人鉴己”的意识,个人匆匆翻过本书,全读懂是不可能的,而凭此反诸于己确实有点收获。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三):非常好的一本书
本书中的 序言写到 诚敬二字为一切事物有所成效的基础。所以读这样一部伟大的书,必须心存诚敬,若大德所言:一份诚敬一份受益、十分诚敬十分受益!此书的价值在当代中国的销量和影响都必将比肩任何一部伟大在著作和选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此唐初所以盛世之因,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是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不空啊! 修 齐 治 平第一书!推荐大量购买自阅并转送他人!功德无量,特别是当政者 营商者!此为种因,他日发达,是为结果!不在因地修行,舍本逐末得去学习那些成功学、管理大师的经验,难有效果。再次强烈推荐!版本 内容 印刷 纸张都很好!收藏推荐!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四):中国管理智慧的大成之著
从周易
上古三皇
做为王族的经典教材
如何治理国家
如何管理百姓
如何管理大臣
对于领导人自己的修为
严格的标准
为天下苍生
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管理技术,管理文明
却忽视了很多原本我们已经存在的经典之著。
有一个梳理,总结。
可以了解中国的一脉相承的管理之道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积累,不同的进化
对于我们的历史有有更好的理解
用于企业管理
也是一样受用终身
王族的经典
一般都是只有王族的人才可以看到
现在可以让大众都可以看到,都可以领悟
开放的社会
经典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五):传统经典精要
值得搞一套,当时自己做了点笔记,诸多书的核心浓缩于下,作为收获:
自我修养:不迁怒,不贰过,审美而不纵欲审丑,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奖励逆耳忠言
识人用人:师长,友人,大臣,左右,侍御,厮役 (比如秦二世就是以厮役赵高为师长)(曾子曰: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领导要做的事:开言路,用贤远小,加强自身修养。(要此结果,而非过程)
小人危害巨大:贤人厌恶,损害贤人,阿谀奉承影响修养,社鼠(投鼠忌器),猛狗(吠宾客),三人成虎、一言废邦(左右之人影响太大)
桓公景公之鉴:不能恒心。自大,自满,纵欲,不能加强自我修养,违背上述“领导要做的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个代表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合情合理
个人觉得中国的史学经典,治国经典,翻来覆去核心也就这些了。一切的核心就是“见贤思齐”。再简述就是“学好”。
**************************************************************
另外,《汉书》起纪传体的编辑方式,如韩彭英卢吴传,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庞统法正传,正是一种人才梯队的编纂方式,可以互相对比,二十四史之间也可以相互对比,可以思考做事业用人的共性、个性。
像我这样对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感兴趣的青年,从群书治要,加上粗读过的史记、资治通鉴,到之后专读前四史,算是凑活的一条路线。应当以上文所述原则,对用人和治政形成一个框架性的认识。
未来一两年内,还是应当泛读一遍《读史方舆纪要》,重读《中国哲学简史》,对经史典籍进行一次梳理,对学习二十四史的材料进行选择,将这块的资料进行最后大的梳理,方便未来。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六):群书治要 笔记
《群书治要》中阐述《易经》是一部揭示天地万物规律及道理的书,通过卦象解释世间万物。同时教人要谨慎、谦逊、仁善、余裕、修德、固德、辨德。
细节:
1.君子要时刻警醒自己,应当自强自立,猛勇精进,要知进知退,处上位时不心怀骄慢,处下位时不会忧闷。
2.君子应以深厚的德行容载天下万物,内心正直,外形端方。
3.做事果决不疑,修德隐默怀藏,不自彰显。
4.依法行事,论功行赏,切勿乱用小人。
5.懂得同心协力将德发扬光大,反之不通畅时要懂得隐藏。
6.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懂得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实现天下太平。
7.做人刚健却不呆滞,懂得变通。
8.言语不谨慎,必祸从口出。
9.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0.君子要见微知彰,见柔知刚,见只几如是。(在事物刚开始萌芽之初就能看出吉凶。)
之前以为《易经》纯属看命算卦之人所用,这次读了《群书治要》中的易经治要才明白易经的博大精深。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但却深深地认识到了君子之风,其并非单单停留在品德之上,而是以品德高尚为底线,将高尚品德发扬光大,同时杜绝一切坏的事物,书中的德更为广泛。书中也一再提到君子要一直保持一颗谨慎之心,并非害怕被他人议论,而是通过时刻地谨慎让自己不偏离君子之道。君子还要懂得不管在何种情境下都要有一颗谦逊之心。
目前只看到易经治要,将继续阅读,领略其中奥妙。
2016年11月8日
————————————————————————————
《群书治要》中选取了《尚书》的部分内容,内容主讲为君者要敬德和重民,其中敬德包括重德、修德、固德、辨德。所谓天子就要让自己时刻保持住对德的尊敬,将老百姓的利益放置首位。因为天子遵从德而让德能发扬光大,广济四海,让大家一起崇尚德,世间的恶行就会消失,因为天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老百姓得利了就不在愤怒,王朝也就巩固了。《群书治要》中对《尚书》部分的选取内容意思正是魏征愿唐太宗能像古代贤君一样敬德重民,而不能像暴君昏君一样目无礼记视民如粪土。
《尚书》引用了古代帝王贤君昏君的事例反映了帝王贤则昌盛昏也祸国。放到今日仍可以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学习。人心本善但由于现实的混乱产生了各种欲望。因此我们要敬德并时刻保持谨慎,不让自己偏离正途。
2016年11月9日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早醒来脑子里无缘无故现出来一句经文‘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尔后七想八想,等自己意识到自己愣神时,回过神来竟然已经一路想到了进大学时的钱伟长校长。
想起当年安排在夜里的开学典礼,全校那一级的所有学院学生在新建成的体育馆,等了很久都没有开始,突然全场肃静,有人推着一轮椅坐上的老人进来,有人上前介绍了一句话,因为去接钱伟长校长,正好学校体育馆落座,请示老校长,校长生着病也非常高兴接着落座来参加这一级的开学典礼,在来的路上耽搁了,所以典礼往后推迟了一小时。
把话筒递到钱伟长校长胸前,讲话时,几乎全场静默数分钟那样很长的时间,老校长都没有讲话,后来才知道那一刻是在落泪,讲不出话来。
昨天在‘周易治要’开篇第一句乾卦的象辞,读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大学里进门左手边的大石头上刻着那一句‘自强不息’。
我当时没懂,现在体会未必有多少深刻,就那么想起这位当年唯一一次来参加新校区开学典礼的老校长,他应当也是最近百多年当中,最后有机会全程接受过我们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熏习的那代人,他在这百年当中的经历,所提建的‘自强不息’有我们所当不晓得,体会不了的深意。
突然想起来,突然也是如当初在开学典礼上,那静默的数分钟一般,没有任何理由的,眼里噙满了泪。
乾卦的爻辞这么写,‘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
彖辞写,‘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象辞的卦象在这里的解释是,君子应效法天道一样运行不息,努力自强,不停追求进步,永不止息地去努力。
‘各得其正’是因为圣人彻底明了宇宙万物周而复始变化真相,万事万物依因缘时节成就万事万物,‘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所以叫‘时乘六龙’,依乾道而行,无侵无争,万国安宁。
这个自强不息,勇猛精进里头,它表示,就算到了夜里,也要和白天一样警醒自己,不可松懈,‘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孔夫子在解释‘飞龙在天’时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表示同样的声音才能够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才会相互融合,‘水流湿,火就燥’,君子当自强。
而‘亢’不可取,只有深知进、退、存、亡的道理,行为才不偏失正道。
出门的路上听得净空老法师在‘无量寿经菁华’里正讲到‘恭敬心’,一个老师看一个学生‘求道’的心,学生有十分的‘求道’心,她的态度恭敬真诚自然达到十分,老师若教她九分,还有一分缺失,那是老师对不起她,反过来若学生对老师起不了恭敬心,那老师的学问自然受用不了,这里头,净空老法师用了一个词‘排斥’,因为不恭敬,就会自然而然的内心‘有排斥’,就不用提‘吸收’了。
在这个问题当中他提到了家长与老师的通力合作,共同引导儿女学生走向正道,家长教育子女恭敬老师,用身教自然而然使子女也耳濡目染恭敬老师,而老师则要教学生孝顺父母,‘孝’跟‘敬’即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再基础一点,即是‘孝’,一个民族的学生内心底里有了这样东西,走到哪里都是有‘根’,‘能生’万象的枝叶花果。
老法师跟校长都是一脉相承之大德。无论什么时候、哪一刻体会到了他们的精神宣导跟民族力量,都犹如宇宙一切万物‘究竟涅槃’、‘无有生死’的状态一般,永恒存在。2018.9.29 戊戌八月二十 11.43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读后感(八):‘治要’底下的比肩之‘信任’与胸襟,德思谦退之‘诚’与‘敬’
中午把夜里没读到心里去的六篇,从再版前言到古今中日流转序文、校正考例语,又从头到尾读一遍。
心里觉得很感动,点点滴滴的感动在每一位作序者的字里行间当中。
有时他们讲的是千百年以后漂洋过海又回到中国,再历经十余年的考证、点评、分篇今译之过程,有时是主编者在总括这十余年中的编译之收获,这究竟是本什么书,跟我们平常人有什么关系,一个帝王用它在成就什么,它其中了不起用以鉴今、源远流长的要道是为何。
尤其读到老早听闻,唐太宗皇帝在其他书里头用以描述魏征之‘可爱’的这么个人,他被例举在序言中的原文,真如蔡礼旭老师所讲,太宗与魏征间‘惺惺相惜之情谊,一个不计前嫌贵贱、敬贤诚阔之胸襟,一个知遇逢己尽忠竭尽一生,从立场各异对立之始,至终一生荣华共进,魏征终始尊重谦退恭敬的智忠直行之臣仪,而太宗皇帝积极纳谏知人善任唯有一心之信任,可见一般。
表面看,这是部治国政要,细细品,每一段表象下,充满人情。
这个事情做的成做不成,有其因、缘、果、事、体、相的是否具足圆满之成就,而天地之间,除了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的结果导向以外,还有主事者、做事人的‘诚’与‘敬’,对天、对地、对人、对事、对物、对周边一切境遇的‘诚’与‘敬’。
后两篇序文,有因宋朝失传,因日本尾张家族一念利益众世之心意得以归整,重新返还回中国的小段片语。
里头有不同于今版诸多古籍的‘原文’,是中华文化集要成之瑰宝,且因为有译文,所有人读起来都很方便,读一本即能明了从五帝至晋代,‘君’学治国、‘臣’学辅政,‘民’学齐家的格局思维,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总有各自的收获。
各自的序言当中共同提到最多的即‘用人’,见‘贤’诚敬,与‘乱’中最多的感受便是人与人,君与臣之间,无有芥蒂的互相‘信任’之情。
曾有人比喻,读书就好比跟一个人一起走路。读这样千古后今成就辉煌历经艰辛又各种因缘大德发心再现当今的书,于现今这个快速变幻莫测来不及思考,很容易被捋走,也不容易遇到真正清修大德为师的时代,好比与众古大‘德’智者同行,教诲给予我们‘学、道、立、权’之力量。2018.9.26 戊戌八月十七 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