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分享两本书读后感,本来是过年期间写的,但中心思想一直没提炼,所以搁浅了,这次改改发出来,大家可以当做随笔看看。

首先说说《稻盛和夫如是说》这本书,据说是作者收集了稻盛和夫几十年在日本著名杂志上的采访报道,汇聚而成。看完全本,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别轻易模仿。
阿米巴,在生物学上是指一种单细胞的变形虫。稻盛和夫就用阿米巴这个概念把公司打散,拆成一个个独立财务核算的经营体,每个阿米巴之间从原来的部门合作关系变成了交易关系。阿米巴模式将企业大组织分成小组织,培养具有经营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
根据作者介绍,这个经营模式有三大支柱:经营理念、阿米巴体制和经营会计。
其中,经营理念。是培养员工具有“老板”的经营意识、利润意识。
阿米巴体制。是把企业划分为一个个小经营中心,以年度计划为基础,从企业内部选拔巴长,运营经营会计实现量化分权,将经营权下放,实现相对独立经营。
经营会计。是阿米巴经营要求企业具备高度透明的经营会计,要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传递,以便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财务数据,促进企业内部竞争的外部化,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首先,关于培养员工“老板”经营意识,这玩意能培养?在我个人有限的认知看来,无非就是“分钱”。如果企业赚钱,和员工个人收益基本无关,那天天喊口号是没用的。
另外,我也查了一下资料,稻盛和夫小的时候,正值二战之后日本战败,强烈民族荣辱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激励员工自主发挥“老板”意识的,加之日本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终身雇佣制度,可以保障日本员工安心工作,金钱的激励才可以退居二位。
其次,要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传递,这相当于把公司的财务透明化、公开化,想啥呢。现在上市企业报表没有弄虚作假的,都算是优秀企业了。
因此综合来说,所谓阿米巴经营,看看就好,别轻易学。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阿米巴模式,其实是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良版。
当然了,我并不是要提倡学习无用论。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制度优势这个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使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国家为什么能这么短的时间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白了得益于举国体制。
当西方各个利益集团在相互掣肘之时,中国特区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并且一天一个样。
可见优秀的制度,确实是可以为企业、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
但制度这玩意,有个很大的缺陷,受文化影响极其严重,同样的制度,你在日本、中国可以实施,但到了其他国家,可能会产生负影响。
曹德旺在美国设厂要求美国工人不成立工会的事,一度闹的沸沸扬扬,当时很多人引以为傲,认为是中国制度文化的一次胜利,但其实也遭到过美国制度反噬了的,前几年据说被美国以安全为名突击搜查了一遍,还罚了不少钱。
再聊聊李国庆的《敢当》,今天聊到哪是哪,没有特别的主题。
同样,也是过年前后看的一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哪里是什么企业家自传,分明是一本“避坑指南”。把他创业路上的那些坑、那些事儿,讲得明明白白。
创业不是请客吃饭,是九死一生的冒险。作者在书里没少讲他创业初期的艰难:资金链断裂、团队内讧、竞争对手打压......每一个坎儿都足以让普通人打退堂鼓。
但他都硬挺过来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笨功夫”:跑市场、做调研、打磨产品。这种“死磕”精神,其实才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最该学的。
关于管理,李国庆的“土办法”我个人挺认同的:奖罚分明、说到做到。这种“接地气”的管理方式,比那些MBA教材里的理论管用多了。普通人学管理,与其啃那些高深的理论,不如学学老李的“土办法”,把做实事的人留下来。
对于创业,敢想敢干、敢作敢当,这八个字贯穿了他的创业生涯。普通人缺的往往就是这个“敢”字:想创业怕失败,想转型怕折腾。但老李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其实,创业也好,人生也罢,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资源,而是你敢不敢迈出那一步。期待新的一年,所有人迈出第一步,跳出舒适圈,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战!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愚小五”。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