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读写营】主理人徐静感想
我记得我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男友他很少用语言我表达心意,但是他有好几次遇上他觉得好吃的,或是他同事他朋友觉得好吃的,他就会给我搞一点。
谈了一段时间之后,我问他喜欢我吗,他说喜欢,但我说我感受不到,他觉得他表达得很明显了呀。
我以前不明白,直到我看到了一段话里说,“爱,通过食物来表达,最为直接和有力。”我才明白,这或许就是在表达他对我的好。
就像我其实也不理解我爸妈,总是叫我回家吃饭,我觉得为了吃一顿饭回家,好麻烦,也不划算,不想回去,但这其实就是父母在用吃的来表达他们对我的关心,总怕我一个人,没能吃上好吃的,要让我回去吃她们做的饭,亲眼看着我吃,他们才能放心。
虽然他们嘴上都没有表达,但是总实际行动表达了爱意。
看到《论语》中的这一段,我突然就理解了不能用一个人的言语去判断一个人,因为语言有可能词不达意,别人说的是一种意思,但是他的行为可能不是他说的那样,很容易产生误会,不仅要听别人怎么说,还要看别人怎么做,才有可能领悟到背后真正的意义。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苗妍感想
不得不说,子路和颜渊的人生观都好正。
子路心中有朋友,有关怀,他愿意与朋友分享资源,并且不考虑回报,多么无私的表现。他重视朋友,想必也一定是一位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
颜渊相比之下低调内敛,谦虚谨慎,这种不自夸的自律多么难得。能做到不给他人施加压力,代表颜渊对人性的尊重,他一定也是一位人文关怀大师。
最后看孔子的回答,这格局一下打开了。孔子的志向在更高的层次,他心中装的是整个国家的和谐幸福。若老人都能收到安抚和关爱,朋友们彼此信任关心,青年人作为国之栋梁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那么整个社会将一直朝着各位稳定的局面发展。
我们从三位古人在相互的提问回答中感受到了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深刻启示,要学会利人利己,心中有他人,为社会带来福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用正确的价值观严于律己,那么社会里很多的浮躁和戾气都将慢慢消失。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力力感想
今日读《论语》,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领悟了真理,晚上死去都可以。
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啊!不行啊,我正值青壮年,无论如何都没活够啊。"不论领悟了什么真理,我都不想死啊!这世上还有许多我没看过的风景,没吃过的美食,还有许多我爱的人,我不舍得逝去啊。
随即,我的脑子里又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孔老夫子说这话的时候,应该已经活到了他那个朝代的平均年龄了,大概是因为已经活得比绝大多数的人都要久了,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吧。等我活到80岁,我再来看看这句话。
然后,我把这句话发给了AI,它告诉我:这句话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让人无惧生死。顿时,我混身发热,血液似乎都往大脑上流去,我的脑袋好似一个烧开了的水壶,血液化成水泡不断沸腾着。谁说不是呢,"朝闻道,夕死可矣。"
往稍远一点说,有抗日志士,抗日英雄;往近了说,有驰援武汉的抗疫英雄们,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心中坚信的信仰而愿意付出自己生命、不畏牺牲的人呢?孔老夫子早早就说出了我们普通人身上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国家危难之际,愿奔赴,无悔之。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元丰感想
君子“器”否?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成为单一用途的器具。
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首先,回到文本本身。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君子”,二是“器”。先看“君子”,也就是有修养、有能力、有品位、有追求的人,是中国士大夫理想人格的化身。孔子非常推崇“君子”,据统计,《论语》中出现“君子”两字的地方就有74处。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君子,而一个人如果成为了君子,那么他就已经是社会需要的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是要担当大任的。再看“器”,也就是器具、工具,泛化来说,就是能够解决某种特定问题的人或物。把两个词连接起来,也就好理解了。既为君子,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自己做过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知道作为官员、管理者,需要面对不仅仅是具体的事,更要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想法各异、利益追求各异的人,如果只有单一的“器”的能力,很难管理好这些不断变化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就胜任不了自己的工作。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
其次,回到我们自身。我们当然追求成为“君子",既有德又有才,又有品味又有追求,按照现在的标准,这样的人,就是社会的栋梁。但是,我们的追求是一回事,我们的现状又是一回事,不能一看到这句话,就自动把自己代入为“君子”了,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具备“器”的能力?说直白点,就是有没有一项过硬的、拿得出手的技能?如果没有,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吧,先成“器”再说。成了“器”拿到了人生升阶的敲门砖,再进入更广阔的领域,拥有更广泛的技能,逐渐不“器”,加上实践的磨砺、摔打,也就向“君子”靠拢了。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来说,要先“器”,再“不器”,尔后成为“君子"。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崔一雄感想
我曾经做过出国咨询方面的业务,但那甚至已经是疫情前的事情了,如今已过数载春秋,却仍然偶有客户会找到我向我请教或寻求帮助。
我从中看到的是信任,也是对过去的我做人做事的一种肯定,所以我感动。
吾日三省吾身,我是否真的做好了呢?
南怀谨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有提到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学问之功,在于足下,在我们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李航燕感想
家喻户晓的《论语》,妇孺皆知的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虽然从小背得滚瓜烂熟,但人到中年才明白孔子用简短三句话三十字,就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都讲明白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一句说学习,时常学习温习,喜悦发自内心。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向内自我要求,经常学习,才会收获真正的喜悦。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说友谊,“朋”是志同道合之人,朋友不是刻意交的,保持学习成长,自然能吸引同频之人,互相探讨进步,这样的友谊让人快乐。这个快乐虽是外来的,但是由内在的自己吸引而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句讲为人处事。
还是因为一直向内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成长,有自己的自我判断和精神世界,所以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生气。这样的人是为“君子”。
三句话讲了自我的三个层面,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总体来说,有了自我学习为基础,才有人生的不断成长。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李子怡感想
何为好学?对于我自身而言,意味着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和养分。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的摄取,并获得学习的快乐。而在这里,孔夫子认为的好学,有更深层的含义。
1.衣食住行简朴节约。
2.做人做事踏实谨慎。
3.标尺衡量鞭策自我。
学习固然重要,而好学的人更注重品行和品格的修养。日常开销勤俭节约,为人处事稳重踏实,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一把称,拿榜样不断鞭策自己,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想这好学不只是一味的摄取知识,而是学以致用,持之以恒地去践行和不断调整,将知识或学问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我想,这才是孔夫子所认为的好学吧!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牛亚群感想
1.想到了古语“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都是在说,做人做事不要操之过急,凡事都有它的过程,如果一味冒进,不仅失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
2.原文孔子说不要只看到蝇头小利,现实生活中太多为了一点利益撞得头破血流,结果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用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有长期主义、格局等。
不要把眼光局限一隅,做事我们肯定做能长期发展的事,想要做成事,靠的是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不是凭着偶然的运气获得的那一点小利。
3.抓住当下没有错,我们可以在当下把人生过得精彩,但绝不是毫无节制的放纵。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明天呢,将来呢!
生活固然辛苦,可能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令人身心俱疲。走不动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歇歇,等自已休整好可以重新出发。但一定不要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要掉进资本主义的消费陷阱。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瑞秋感想
道德是触摸不到的、无形无质的。如何管理这虚化无形的东西呢?还是要落到具体的实的东西上。从具体地孝敬父母和追祭祖先做起,这便涵养了老百姓的道德。
企业文化亦是同理,企业领导、员工做事的方式和风格日积月累,汇聚成了企业文化底色。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王建宁感想
这两则都强调了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其实,任何身份、地位上的“上位者”都有以身作则的责任。“上位者”的言行都会影响到“下位者”。
在学校,我们常说,某某班的孩子随班主任。这也反映了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对班集体的管理。
作为老师,更要端正自己,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因为影响的是一群孩子。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王瑞彤感想
《论语》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了解世界的过程,通过学习认识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观察其具体形态和运动状态看世界万物的相互作用,或是直接观察将世界一隅印在脑中,或是直接吸收他人学习成果;“思”是分析和判断,则是将认知内化、真正成为自身思维一部分的过程。
“学”和“思”两个过程结合起来,便是人认知世界的完整过程,世界的模样与运行规律真正成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学”而不思,徒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大堆松散形象组不成话语的词堆在脑袋里,很容易就忘掉,即使没有忘记遇到问题也很难使用,就像是文史专业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知识点,死记硬背结果只会填空,稍微变化题目则无法下笔作答;“思”而不学,则是坐井观天,视井口微光为苍穹变化,误认天地皆是井底污泥,徒生自闭狂妄,无知增殖无知,自大滋养自大,幻想自己通晓天地而难以自然醒。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许一程感想
据《史记》记载,司马牛是一个话多且急脾气的人。而孔子作为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司马牛不禁想,老师这是点我呢?在这一篇章里,同时收录了颜渊、仲弓、司马牛问仁,孔子答颜渊“克己复礼”,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牛,却是“其言也讱”。
难怪司马牛有些疑惑了,“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答:“做到很难,说出来能不迟钝吗?”
如果到这里,司马牛同学还有疑惑,那么孔子还有一些话可以为他解惑。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至此我们知道,孔子的“讱”,强调“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行而后言。
可是,相比答颜渊和仲弓的金句,“其言也讱”听起来也太不帅气了,莫非孔夫子偏心颜渊才把好话教给他吗?
其实,孔子还说过:“刚、毅、木、讷,近仁。”
讷于言,其言也讱,也是孔夫子亲自实践的“仁”。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付明感想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过去放手、对现在珍惜,将注意力转回到现在,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