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局外人》读后感
这是迄今读过的篇幅最短的小说。人物简单,叙事情节也不复杂,两个小时就一口气读完了。读过之后,冲击力的余波久久不散。如果类似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光人名都足够让你抓耳挠腮,人物关系繁杂的针头线脑也让你抓狂,那么这本加缪创作于其27岁的成名作《局外人》,强烈推荐给你。
书中主人公默尔索最后被判处了死刑。尽管罪不当死,但司法当局愣是给加了个鸡腿,主动把对默尔索个人道德的虚妄评判作为筹码,硬生生的套圈在他杀人的客观事实上。所以主人公最后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
与其说主人公是死于不公的判罚,毋宁说是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在杀人之前,已经屡次被这个世界进行道德批判,他不属于这个世俗的世界。只是最后借由司法审判的上帝之手,钉上了盖棺定论的最后一颗铆钉。这一点,从母亲死后他不愿看母亲最后一眼门房眼中的惊诧、第二天准备与女友看电影时得知其母亲昨天才刚刚过世时女友吓得一跳等都可见一斑。
正如加缪序言所说,主人公默尔索之所以被判死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
或许读完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除了局外人的不公,司法审判的粗暴,从中我看到的,更多是对自我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存在的坚守和不妥协,对世俗不逢迎讨好的金子般的人性光辉。这正是现实中的我们想做到但仅限于想而无法企及的。按照现世的眼光,默尔索绝对不是一个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人,相反他凡事都选择了“躺平”,躺平于母亲被送到养老院,躺平于婚姻的无所谓、躺平于事业的不追求上进。但唯独对于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他比所有人都更确定且绝不躺平。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就是默尔索的诠释。这个自由,不是救济苍生的伟大自由,而是对自我坚守的自由,同样伟大,同样值得称颂。穷者独善其身,所谓如此。
默尔索最后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父聒噪的说教进行的对抗与辩论,实际上是维护他所坚持的自由之举。他质问道:“他这个也判了死刑的神父,他懂吗”?
#那些读过的好书# #头条好书分享# #荒书焦虑求推荐# #局外人#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