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明君立世,实属不易。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实际管理者,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认为自己是个“人”的话,其实,就是很危险的事情。
作为管理本身而言,其实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资治通鉴》中,赵无恤放走豫让;魏文侯每次路过段干木的住所,一定低头致敬;突遇大雨,亲自面告虞人改期;难道说赵无恤仅仅是因为佩服豫让的忠义吗?天下忠义之士多了,死在他手上的智家,难道就没有忠义之士吗?难道说魏文侯作为一地之主,真心情愿地向别人低头吗?难道说他喜欢冒着大雨去找虞人,就说一句“改期”的话吗?
原因嘛?大家都能猜得到。明白很容易,但是,能够做到才是真英雄。真正的雄主,都是懂得做人的,做人么,想要成功,就必须反“人性”。做一次两次,很容易,一直做,就很难。历史上出名的几位帝王,就是那几位时间挺长的,看看前期,再看看后来或是结局,真的挺让人感慨的。
作为一位君主或是帝王,时刻在利用着别人,同样,别人也在利用着自己。
君子治国,小人谋私。治国之人,往往都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小人谋私,无所不用其极的钻营人性的阴暗面,借此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在一位君主或是帝王“反人性”阶段,他们努力的压制着自己的欲望,一心为国,这也就造成了别有居心的小人无法渗入,或者说,无法有效的渗入。但是,一旦释放人性,没有了束缚之法,那么后果将会是惨痛的,例如齐桓公。
在齐桓公的人生中,有几个人可以代表着其内心的人性面。比如鲍叔牙、管仲为代表的的桓管五杰,还有竖刁、开方、易牙为代表的奸佞之徒。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一生都是传奇。在幸运地继承齐国之君时,真的是雄心壮志,任用曾为对手效力的管仲,励精图治,将一个齐国打造成一方霸主。不仅仅是在军事实力上,更厉害的是诸国都能够心悦诚服。这正是一种超级反人性的地方。
当然,齐桓公毕竟也是个人,所以说,他身边除了有桓管五杰这样的治国贤臣外,还有能够满足他私欲的竖刁、开方、易牙等一批人。
待管仲一死,这批人就像是脱缰的野驴,全无顾忌的随心所欲了。最终,齐桓公病重时,齐国大乱,死的时候连个尊严都没有。
我想,这也是纵容所带来的的恶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