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剑桦
湖南有一张不生锈的名片,它就是湘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想,打从湖楚之地的子民举火烹炊的那一天起,湘菜便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兴盛,堪与川菜、鲁菜、粤菜、苏菜、徽菜、闽菜比肩,甚至声名遐迩,于全国都“吃”开去了。我不知道这是湖楚大地的荣耀还是湘菜的荣耀,抑或湖楚大地与湘菜共同的荣耀,但至少觉得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造就的一个惊天奇迹。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湖南也不例外,湘菜文化即是其中之一。在湖南,关于湘菜的歌谣、故事、轶闻、趣话,流传不少,而且唱出来、说出来,还真有味。什么味呢?用湖南话说,就是——筷子夹起来的味。这味道,不一定大而全,却浓酽绵长,冲劲足,耐品。这,大概就是湘菜文化的魅力。
以文笔鲜活而一直为我看好的利君,辍笔多年,没承想这回却成册地写出了一摞关于湘菜的文章,而且书名的副题就叫做《人间烟火里的湘味》,委实给了我一个不属意外的惊喜。我之所以说“不属意外”,盖在于她生于湖南,长于湖南,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后来又基本上都在湖南工作。有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情于理,这本书出自她手,也就不在意外了。
利君的这本书,蒙她不弃,出版后立刻就寄给了我,让我一睹为快。全书读下,我深感利君是个有心人。为了写这本书,她披阅了有关湘菜择料和制作的大量资料,多番深入食材产地和加工过程作实地考察调查,而后经过慎思再三,挑选出最具湘地特色的菜品,分季成篇成辑写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除了带领我们一窥博大渊厚的湘菜世界,更将本书的重心定位在湘菜的文化意义上。所以,她的这些“拾箸小记”,也就罩染上了一层厚厚的人文意味,并从这种意味进入一个奥秘所在:为何一种充盈着烟火气的地域口味能得以恒久的存在。
写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清代文学家袁枚写过一本名著,即《随园食单》。好像记述烹饪方面专门的卷帙,除此之外,我所见几乎为无。因此,我为利君高兴,高兴她成为了袁枚之后又一人。高兴之余,我又想起了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一句名言:“花生与豆腐干同吃,味道好过火腿。” 若论实物,有味肯定还是真火腿。我之所以请出金圣叹来的意思,也就是说,我这个湘菜吃了大半辈子的人,惭愧得很,至今不谙其真味,我以上说的显然是花生与豆腐干。利君则不同,她是湘菜里手,那么她的这本书里的锦绣文章,才是真正的火腿。
2023年冬至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