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六年级马陆晨
日本与中国关联很密切。日本的文字中有1/3汉字的存在,日本国宝级建筑奈良市唐招提寺深受中国唐朝的影响,其建设者也是唐朝的高僧鉴真。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从古至今,大批的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前来大唐学习中华文化;到近代,日本军舰炮轰黄海,上帝和魔鬼都在细节中,日本也在!
旅居日本36年的蒋丰老师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本《日本的细节》。
此书分为6大板块,从城市、工业制造、公共服务、居住和教育、新农村几个方面,向我们叙述了日本无处不在令人惊叹的细节存在。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在书中一开始提到的一个问题。地震来临时,为什么日本人不逃生?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岛国,那为什么日本人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不逃生呢?难道是听天由命,早就放弃了吗?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随着作者的介绍,才解开了谜题。当地震来临时,很多国家的民众是要“逃生”,日本选择的是“避难”。这种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令他们没有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从建造能抗强震的建筑,生产防震家具,到覆盖所有年龄人群的防灾教育及设施,日本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值得借鉴。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日本各种“条条框框”。他们禁止的东西极多,如果说地铁站“禁止奔跑”、检票口一串警示“不要低头看手机”,“摄像头监控中”还只是让人觉得有些过于繁复,有一些甚至是将基本安全纳入禁止,个人感受也纳入了范围。在日本的公园,有很多不可以做的事,不可以进行任何球类运动,不可以遛狗,不可以骑自行车,不可以喧哗等……甚至一个儿童小乐园也有18条禁止的玩法。唉!为什么不列出允许的事项呢?这种氛围就像是一位关心你的亲人在你身旁,每当你做一件事,就会立即提醒,警告你。是温馨?还是禁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的结论是我更加愿意从爱的角度出发,把它理解成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给我的善意提醒。例如我的外公,他每天中午接送我上学,看到我向他奔跑过来的时候,他会用手势制止我以防摔倒;当我从准备凑进拥挤的人群,他总要求我立刻远离防止践踏;就连炎热的夏季,我大口喝水,他也会在旁边告诉我这不是健康的饮水方式。或许这样有些迂腐,却让我得出他是出于爱我的判断。由此及彼,日本的这些做法我更愿理解为是对每个民众爱的表达。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细节的力量,看到了细节给一个民族带来的成功。
蒋丰老师自序里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梦想是希望在十年,乃至几十年以后,能够有一本名为《中国的细节》的书籍在日本畅销起来”。我心动了,将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