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轻与重,我与你

发布者:简单文坊 2023-9-4 22:17

作者:叶 子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日前于法国巴黎去世,终年94岁。他一生的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文论和剧本等体裁,曾获得捷克国家文学奖(2007年)、卡夫卡文学奖(2020年)等文学大奖。昆德拉的作品对思想界有着广泛的启迪,比如他的小说擅长通过虚构的叙事和人物塑造,来思考关于爱恨、生死、人生之意义为何等永恒问题。而当问题抛掉了理论的框架,在更日常的语境中被谈论,问题本身也就得到更准确的描述,由此进行的思考也更恳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便是昆德拉式小说的典型代表。

轻与重

小说以尼采的永恒轮回开篇,探讨何谓沉重,何谓轻盈。如果这个世界存在永恒轮回,那么悲剧或壮举都将在无数次的反复发生中变得不值一提;如果并不存在永恒轮回,那么对道德沉沦的绝望感就是必然的,因为“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轻者为正,重者为负。这是真理还是意见呢?问题难以回答。昆德拉认为,“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抛开概念的探讨,通过虚构的爱情故事来掂量何谓轻重。

男主人公托马斯在感情上倡导自由,他拥有众多情人且从不与对方确定关系。托马斯认为这种自由对恋爱双方都同样公平,最重要的是,他既能获得爱的感受,又不因情感关系把自己的人生弄得复杂、沉重。这种“轻”是托马斯对爱情的预期,但一切在他遇见特蕾莎之后发生了双重意义上的倒转。首先,托马斯偏偏被以爱情为生命之“重”的特蕾莎吸引。这个在小镇上偶然遇见的女人,在托马斯心里就像“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或许,恰巧是这种表面上的“轻”让托马斯自然地爱上了特蕾莎。另一重倒转是他们竟然走进了婚姻并相伴余生,对一直秉持保持单身才能活得自在的托马斯来说,婚姻明明是复杂且沉重的。

这种思想与行动的矛盾,让人思考轻与重究竟是什么。比如在爱情里,四处留情的单身汉一定就是把爱情看轻了的人吗?即使他对每段感情都是真诚的,这爱情依然是轻浮的吗?而当这样一个人走进婚姻,他就放弃了对爱情的轻盈态度吗?托马斯在婚后依然有情人,特蕾莎也为此感到痛苦,那么在婚姻之“重”里,又允许多少的“轻”呢?伽利略关于轻重的理想实验告诉我们,把轻球绑在重球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可以得出两个相悖的结论:既应该比重球自身落得快,也应该比重球自身落得慢。这显然相互矛盾。伽利略的结论是,无论轻重,两者一同落地。

转喻到婚姻上,无论双方将情感关系看得是轻还是重,一旦绑定在一起,结果就只有一个。婚姻的或成或毁、幸福与痛苦,都是双方共同承担。无论你是轻盈地走入一段关系,还是将婚姻看作人生第一大事,所有沉重之物最终都是共同承担,不分彼此。当然,伽利略的实验中,轻球与重球同时落地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发生在真空中。爱情有时类似真空,但婚姻充满人间烟火。所以,双方在情感关系中的获得与失去、快乐与绝望也往往并不对等。但必然性总会呈现,小说里的托马斯渐渐走向了那些过去被他视作沉重的事物,比如与特蕾莎常年相伴,最后选择一起回到乡间生活;而特蕾莎一直痛苦于托马斯的不忠,直到她也尝试了婚外情,暂时放下“重负”的她,却更加迷茫于所谓的“轻盈”。

在爱情的真空里,轻与重看似等价,也因此保持着一份神秘。而在婚姻的一呼一吸中,轻与重彼此区分,在无数次颠倒中互相交融。这个祛魅的过程叫作人生。

我与你

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写道:“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托马斯在特蕾莎的爱情里,似乎找到了生命之“重”。但这终归只是一种近似,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提到的“真正的另一半”,在托马斯看来应该是他梦里的另一个女人。托马斯担心真正的另一半一旦出现,自己又该如何对待特蕾莎呢?在此,轻者如托马斯,似乎对待爱情反而是极为慎重的。而对特蕾莎来说,她在婚姻里更像是一个维系者,但她其实也真实地被托马斯所爱。正如托马斯自己意识到的,想到特蕾莎的无辜,他自己也感到痛苦,感到自己“对她怀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爱”。

想要在情感关系里区分爱与被爱,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假问题。爱不是一件送出的礼物,甚至不是一个承诺、一段陪伴。爱更像一种彼此触碰时的作用力,轻球触碰到重球,落花飘散在流水中。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发生,“我与你”就相遇了。在这一关系中,重要的不是谁先触碰了谁,孰轻孰重?重要的是相遇本身。在相遇中,我和你不仅收获了人生体验,也界定了自我本身。我是谁?这是一个比永恒轮回是否存在,自然也更重要的问题。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从情感主题出发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人在他的全部人生里,如何理解自己的生命、理解他人、理解生活本身。而爱情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一段经常遇到也难以回避的道路。当灵与肉相互交融,轻与重彼此分明,我与你就在相遇中完成真实的人生。托马斯和特蕾莎在他们人生的尽头,感到忧虑又幸福,于是昆德拉写道:“忧虑是形式,幸福是内容。幸福充盈着忧虑的空间。”(叶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推荐阅读
  • 读后感系列作文

    读后感系列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西峡县城区四小 五九班 王志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随着这段话让我们走进了一场群雄的纷争,在这些群雄之中,令我最为喜的就是被称之为“...

    03-22

  • 蒋欣分享《甄嬛传》华妃番外读后感:时常想念那段时光

    蒋欣分享《甄嬛传》华妃番外读后感:时常想念那段时光

    综合报道3月18日,演员蒋欣称自己看了新出的《甄嬛传》华妃番外,写下一封给华妃的信:世兰,许久未曾与你这般“对话”,看过新的华妃番外,回忆起了和你相处的日子。记得...

    03-20

  • 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写一篇读后感优秀范文4篇
  • 三步写出完美读后感的方法

    三步写出完美读后感的方法

    三步写出完美读后感。启问童年阅读工坊。三步教孩子写出完美的读后感。大家好,我是金子。这篇视频一定要看完,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攻克读后感这座大山。孩子们要不要写...

    03-08

  •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是一部充满奇幻与现实交织、命运与传奇共生的巨著,读完令人久久沉浸在其魔幻而深邃的世界中。 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构建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

    03-02

  • 书海留痕:如何写出动人的小说读后感

    书海留痕:如何写出动人的小说读后感

    《书海留痕:如何写出动人的小说读后感》文/姜磊在阅读的广袤天地里,小说宛如一座神秘的花园,每一页都藏着不同的景致与故事。当我们合上一本心仪的小说,内心往往被种种...

    03-02

  • 不会写读后感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不会写读后感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一转眼,寒假过半,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孩子的寒假作业还有读后感没有写?读后感怎么写?有没有速成法呢?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一篇读后感:首先,明确读后感的核心——感...

    02-27

  •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读后感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读后感

      【编者按】在科学探索的星空中,每一颗好奇的童心都是一颗闪耀的星辰。为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科普创作与传播能力,本报与多所中小学联合建设“科技...

    02-27

  • 我爱写作

    我爱写作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想必同学们都阅读了不少书籍吧老师有没有让你写读后感啊读后感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来自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的吴周芬老师分享的读后感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同学...

    02-22

  • 两本书读后感的分享!

    两本书读后感的分享!

    这篇分享两本书读后感,本来是过年期间写的,但中心思想一直没提炼,所以搁浅了,这次改改发出来,大家可以当做随笔看看。首先说说《稻盛和夫如是说》这本书,据说是作者收...

    02-2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