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轻与重,我与你

发布者:简单文坊 2023-9-4 22:17

作者:叶 子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日前于法国巴黎去世,终年94岁。他一生的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文论和剧本等体裁,曾获得捷克国家文学奖(2007年)、卡夫卡文学奖(2020年)等文学大奖。昆德拉的作品对思想界有着广泛的启迪,比如他的小说擅长通过虚构的叙事和人物塑造,来思考关于爱恨、生死、人生之意义为何等永恒问题。而当问题抛掉了理论的框架,在更日常的语境中被谈论,问题本身也就得到更准确的描述,由此进行的思考也更恳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便是昆德拉式小说的典型代表。

轻与重

小说以尼采的永恒轮回开篇,探讨何谓沉重,何谓轻盈。如果这个世界存在永恒轮回,那么悲剧或壮举都将在无数次的反复发生中变得不值一提;如果并不存在永恒轮回,那么对道德沉沦的绝望感就是必然的,因为“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轻者为正,重者为负。这是真理还是意见呢?问题难以回答。昆德拉认为,“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抛开概念的探讨,通过虚构的爱情故事来掂量何谓轻重。

男主人公托马斯在感情上倡导自由,他拥有众多情人且从不与对方确定关系。托马斯认为这种自由对恋爱双方都同样公平,最重要的是,他既能获得爱的感受,又不因情感关系把自己的人生弄得复杂、沉重。这种“轻”是托马斯对爱情的预期,但一切在他遇见特蕾莎之后发生了双重意义上的倒转。首先,托马斯偏偏被以爱情为生命之“重”的特蕾莎吸引。这个在小镇上偶然遇见的女人,在托马斯心里就像“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或许,恰巧是这种表面上的“轻”让托马斯自然地爱上了特蕾莎。另一重倒转是他们竟然走进了婚姻并相伴余生,对一直秉持保持单身才能活得自在的托马斯来说,婚姻明明是复杂且沉重的。

这种思想与行动的矛盾,让人思考轻与重究竟是什么。比如在爱情里,四处留情的单身汉一定就是把爱情看轻了的人吗?即使他对每段感情都是真诚的,这爱情依然是轻浮的吗?而当这样一个人走进婚姻,他就放弃了对爱情的轻盈态度吗?托马斯在婚后依然有情人,特蕾莎也为此感到痛苦,那么在婚姻之“重”里,又允许多少的“轻”呢?伽利略关于轻重的理想实验告诉我们,把轻球绑在重球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可以得出两个相悖的结论:既应该比重球自身落得快,也应该比重球自身落得慢。这显然相互矛盾。伽利略的结论是,无论轻重,两者一同落地。

转喻到婚姻上,无论双方将情感关系看得是轻还是重,一旦绑定在一起,结果就只有一个。婚姻的或成或毁、幸福与痛苦,都是双方共同承担。无论你是轻盈地走入一段关系,还是将婚姻看作人生第一大事,所有沉重之物最终都是共同承担,不分彼此。当然,伽利略的实验中,轻球与重球同时落地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发生在真空中。爱情有时类似真空,但婚姻充满人间烟火。所以,双方在情感关系中的获得与失去、快乐与绝望也往往并不对等。但必然性总会呈现,小说里的托马斯渐渐走向了那些过去被他视作沉重的事物,比如与特蕾莎常年相伴,最后选择一起回到乡间生活;而特蕾莎一直痛苦于托马斯的不忠,直到她也尝试了婚外情,暂时放下“重负”的她,却更加迷茫于所谓的“轻盈”。

在爱情的真空里,轻与重看似等价,也因此保持着一份神秘。而在婚姻的一呼一吸中,轻与重彼此区分,在无数次颠倒中互相交融。这个祛魅的过程叫作人生。

我与你

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写道:“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托马斯在特蕾莎的爱情里,似乎找到了生命之“重”。但这终归只是一种近似,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提到的“真正的另一半”,在托马斯看来应该是他梦里的另一个女人。托马斯担心真正的另一半一旦出现,自己又该如何对待特蕾莎呢?在此,轻者如托马斯,似乎对待爱情反而是极为慎重的。而对特蕾莎来说,她在婚姻里更像是一个维系者,但她其实也真实地被托马斯所爱。正如托马斯自己意识到的,想到特蕾莎的无辜,他自己也感到痛苦,感到自己“对她怀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爱”。

想要在情感关系里区分爱与被爱,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假问题。爱不是一件送出的礼物,甚至不是一个承诺、一段陪伴。爱更像一种彼此触碰时的作用力,轻球触碰到重球,落花飘散在流水中。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发生,“我与你”就相遇了。在这一关系中,重要的不是谁先触碰了谁,孰轻孰重?重要的是相遇本身。在相遇中,我和你不仅收获了人生体验,也界定了自我本身。我是谁?这是一个比永恒轮回是否存在,自然也更重要的问题。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从情感主题出发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人在他的全部人生里,如何理解自己的生命、理解他人、理解生活本身。而爱情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一段经常遇到也难以回避的道路。当灵与肉相互交融,轻与重彼此分明,我与你就在相遇中完成真实的人生。托马斯和特蕾莎在他们人生的尽头,感到忧虑又幸福,于是昆德拉写道:“忧虑是形式,幸福是内容。幸福充盈着忧虑的空间。”(叶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推荐阅读
  • 写作指导:读后感的写法

    写作指导:读后感的写法

    读书之后,经常要写读后感;观影之后,也需要写观后感。那么,读(观)后感这种文章应该怎么写呢?从 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

    11-15

  • 《路遥传》读后感

    《路遥传》读后感

    读完《路遥传》,掩卷沉思。在想啊,作为一个传记爱好者,今年先后读过了林徽因、张爱玲、杨绛、林肯、拿破仑、阮玲玉、三毛、梅耶马斯克,等等。坦白讲,有些挫折困难,对

    11-04

  • <中国希望在延安>读后感

    <中国希望在延安>读后感

    观看《中国希望在延安》这部影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延安的独特魅力和重大意义,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

    11-02

  • 人民日报【夜读】有感:让人放心,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人民日报【夜读】有感:让人放心,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关注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有一种能力,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就是让人放心。让人放心,看似简单的三个字

    10-26

  • 爱生如己 育人先育心——蓝若天老师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爱生如己 育人先育心——蓝若天老师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视频加载中...蓝若天,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曾获胜利小学优秀教师称号。自从教以来注重自身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持爱的教育,以奉献之心、理解之

    10-26

  • 读后感之《致加西亚的信》

    读后感之《致加西亚的信》

    这本书很薄,130多页,读起来比较轻松,内容很简单,道理也很浅显。但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让这本书入选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前10名,我却是近期才听说过这本书。别人分

    10-23

  • 秋韵专栏:《林徽因传》读后感(一)

    秋韵专栏:《林徽因传》读后感(一)

    文|秋韵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林徽因传》读后感~原生家庭和才女们(一)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说过别人,也曾被别人说过,越优秀越如是。林徽因这个民国时

    09-23

  • 高中生读后感

    高中生读后感

    高中生读后感篇1  曾经,有这样一条沟,又脏又臭,蚊蝇成群;沟附近住的人过着这般生活,住在将要倒塌的房屋里,传染病在此肆虐,下雨天,臭水携着大尾巴蛆和一些尸体冲进

    09-23

  • 古诗词读后感

    古诗词读后感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畅饮达旦,沉醉至深,遂作此篇,以兼怀子由。明月何时有?把酒询青天。未晓天上宫阙,今夕系何年。吾欲乘风归往,却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

    09-16

  •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

    编者按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许很小,是课堂、朋友和家人组成的小小天地;或许很大,有爷爷奶奶讲述的过去的故事,有书本编织的未来的梦境。“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

    09-0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