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新华日报智库好朋友李先昭给介绍了一套关于阐述国学理论和历史人物的读物,作者文溪是他南师大同学,他用《穿越历史看孔子》《穿越历史趣读孟子》《穿越历史悦读中国智慧》《穿越历史品读中国文人》四本书的总量完成他要阐述的思想,让读者跟着他在穿越、穿越、再穿越中,了解高深国学之中的“好玩的国学”,读到生动的长辈孔子,幽默风趣的孟子,以及不一样的众多中国文人。
我想,作为文化学者、作家的文溪虽然用的通俗写法,但构思是科学的,结构是缜密的,叙述是文学的,其人物形象立体化、理论阐述深度加生动、布局虚实得当,是一套思想高度、语言通俗、可读性强的好书,值得出版,推向社会。
先昭让我给书写个评介,我才疏学浅,加之对国学理论研究不多,恐不能胜任,一时又盛情难却,只能在阅读之余,写个学习心得。
首先,《穿越历史看孔子》该书把孔子定位为“我们的朋友、先辈和师长”,是恰当的,“神与圣人”是社会与后人尊封他的,而他作为一名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及的“情感丰富的普通人”,并不影响他在事业,在思想理论领域通过自身努力和修行成为儒家创始人,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历史上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其一,他是个教育家与哲学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其二,他也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曾在鲁国担任官府要职,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最终鲁哀公将其迎回鲁国,赐封他为国老,称“尼父”。其三,他不是神,他也和凡人一样,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说是仕途中屡屡遭到打击后,退而论说、著书、游说,想通过自己创立的“儒家学说”教化社会,包括教化统治阶级以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主义社会。其四、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编修《春秋》一书,是以无天子之名而行天子之事,号称“素王”。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论语》成就是我国的儒学经典,其用简单的对话形式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哲学,对后来各朝代包括当今的学者文人以及不同百姓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一部《论语》,将孔子及其门生的有限生命融入到无尽历史中,创造了我国古代光辉的人文主义精神,被后人誉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半部《论语》治天下”。
纵观《穿越历史看孔子》所引《论语》各条及其翻译与阐释,基本都能忠实于原文,意见融汇古今名家,理解比较到位,并能使严肃话题变得生动活泼,叙述与阅读都能在轻松、愉悦中互动。
其次,《穿越历史趣读孟子》该书是用“趣读”的方式来解读孟子,其语言通俗且能雅俗共赏的叙述风格。
孟子的思想成就体现在《孟子》一书中,是孟子及他的弟子记录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儒家经典。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所著《孟子》一书虽然只有7篇34000余字,但早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孟子不仅在哲学论理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建立了以“民本”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全书虽非全是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穿越时空,从书中看出孟子确实“是一个心怀天下、雄辩滔滔,又有点滑头,还有点可爱的孟子”。书中为读者描绘的孟子这一形象,与《孟子》中的孟子高度吻合,而非虚饰。
其一、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其二、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其三、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思想又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孟子一生经历、孟子思想学说是该书的两大中心。《穿越历史趣读孟子》在讲述孟子其人其说的过程中,不时穿插自己风趣的发挥,所发挥和调侃属于作者个人心得,并基本能找到对应的充足、详实的学理依据。
第三、《穿越历史悦读中国智慧》这本书其实就是通过阅读国学来阐述中国智慧。中国智慧的确就是从广义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星相、建筑等去产生。
关于智慧人物外国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维多里诺、卢梭、赫尔巴特、贺拉斯;中国有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还有范文程、刘伯温、魏征、诸葛亮、姜子牙、老子,还有鲁迅、毛泽东等。
关于智慧结晶,外国有蒸汽机、电灯、电影、留声机、飞机,中国则有四大发明以及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明长城,张衡地动仪、还有医学著作《本草纲目》,还有《史记》《资治通鉴》等诸多硬件证明。
国学表达有十大智慧分别是:“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智若愚,勿恃聪明”“淡泊恬适,明心立志”“滴水穿石,贵在坚持”“厚积薄发,以柔克刚”“海纳百川,包容涵藏”“戒骄祛躁,平等待人”“涵养心性,静定归真”“心诚则灵,唯德感天”“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其实,流传至今的《老子》《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典籍,当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介绍中国智慧尽管看似有其局限性或者是不完整性,但其通俗的讲解、生动点评内容,透析了作者自己的智慧,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对于普通读者了解国学以及中国智慧,引发进一步的哲学思考居有导航作用。
第四、《穿越历史品读中国文人》从书名的中心词来看,该书是品评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准确说主要是诗人。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以文字为媒,吟诗作赋,歌咏大千世界,抒写真情实感。他们的文字,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勾画着时代的风情,传达着自我的人格。古代文人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群体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自信、文化情怀。例如济世情怀,家国情怀,山水情怀,落魄情怀,隐逸情怀,悲秋情怀,诗酒情怀,忧患情怀等等。他们的文人气质和情怀,他们的文人品格世代传承,独树一帜,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比如说杜甫,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细细品读历代文人们千古华章,随处可见流淌其中的济世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什么中国文人的责任感如此强烈,为什么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如此炽烈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汉武帝的统治下,受到汉武帝的压迫,但他并没有对这种压迫所屈服,甘愿受侮辱,也要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以民间的价值观挑战嗜血的汉武帝,他留下的文脉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
比如文天祥,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写下《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比如屈原他一生坚持真理、正义、勇敢、坚韧的品德,为文化和人民事业不断奋斗。他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本思想”,提出了“爱国、爱民、爱天下”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品德是中国文人典范。
比如鲁迅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类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他的品德高尚,热爱人民关心社会,被誉为“民族良心”“民族魂”。
本书,尽管看到标题后我的第一反应估计会与其他阅读者一样觉得题目有点大,因为中国历史上文人确实成千上万,如何选择品评的对象,如何品评才既能准确评价人物又适应现在读者的口味? 阅读全部书稿,这一担心如同其他读者一样打消了。
作者文溪说,人生是需要境界的。人生境界当有两个维度,一是人生的高度;二是人生的厚度。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且生命的长度有时候并不取决于自己的意愿。但灵魂的厚度却可以构筑一-书写立体的人生,向上探寻向善的生活,向内发现独立的自我。
综观作者这套研究国学的成果,他用“好玩的国学”,定义书的内涵与外延,就是企求用好玩的内容,好玩的形式,让读者把阅读变成“悦读”,读者从功利的阅读到审美的阅读,从而让阅读变得好玩,这是作者的期望。而通过阅读全部书稿我觉得作者的这个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因为这本书不但很好玩,从选择内容上看,作者在诸子百家中,只选择了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会更贴近青少年读者,会让书的受众更更充满青春的活力。
因此,我想这套洋洋百万字的理论著作,有它贮藏丰富的价值所在,有它独特的表达风格,有它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有它诗与远方的追求境界。
由于时间关系,对这套书没有全面深入阅读与探讨,只当学习偶得或读后体会、杂感,不当之处,敬请作者、读者指正。
(曹峰峻,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期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