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忙于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但对于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父母、伴侣、挚友的亲密关系总是疏于培养。因此,经朋友介绍,我买了《亲密关系》这本书。书的开篇有一个小测验:准备两张纸,一张纸上罗列出从初遇伴侣到现在他所有的优点,另一张纸上写缺点,如果写完后优点多于缺点,那你们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积极的,反之,这本书会带来一些建议。
有人说,这本书相较于其他讲亲密关系的书更深层,作者将亲密关系分为了四个阶段。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月晕现象。月晕现象可以理解为当你处于热恋时看到的几乎全是对方的优点,他就像一个自带光环的天使走进你的生命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提到“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是人类的天性。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爱情多巴胺的悄然流逝,伴侣的缺点也逐渐暴露,曾经让你着迷的可爱模样却成了如今让你抓狂的行为,甚至有些缺点只是为满足你的期望而呈现的。
随着失望和愤恨的加剧,亲密关系也到了第二个阶段——幻灭。孩童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其实一直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是它埋藏得太深了,以至于我们不自知。当我们和一个人建立了亲密关系,随着这个关系的稳定会不自觉地唤醒我们孩童时期的伤痛。越是想要从伴侣那里弥补这种被爱被关注的需求,我们越容易发生争吵。
那么,为什么我们宁愿去和爱人争吵也不愿面对儿时的伤痛呢?一是因为这些旧时伤痛早已封存在内心深处很难被自己发现,二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还有一个原因是生气、发怒会让我们自认更有力量,从而可以控制伴侣的行为。
两人都通过控制对方的行为从而避免自己的伤痛再次浮现,但他们并不知道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彼此的关系渐行渐远。伴侣之间常常会发生上述的“权力斗争”,意图让自己在这种亲密关系中显得更加重要而权威,因而双方都努力地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话语和行为。窃以为,如果想要破除这种争吵,就要正视自己的伤痛,不将自己的痛苦怪罪于伴侣身上。一旦察觉到这种伤痛,可以先审视一下自己,然后试着跟伴侣坦诚相见。
这也就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内省。作者给出了八个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和伴侣进行有效沟通前问清自己:“我想要什么?我希望自己是对的,还是希望自己快乐?我要冲突还是和谐?自卫还是互信?孤立还是亲密?我想要单赢还是双赢?我想要妥协,还是完善的解决之道?”
当然,没有谁规定一旦开始一段亲密关系就一定要维持下去。如果和对方的交往已经让你感到是一种折磨或者没有理由再去坚持,那么,放手或许是对两人更好的结果。但如果你心中仍是爱着对方的,不妨再跟着这本书寻找一下答案,去感悟亲密关系的第四个阶段——启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更加理智,获得的启示更能指引我们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从而在人生道路中走向愈发光明的未来。(梁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