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学生读完书,我都建议他们写出读书感受,到现在为止,班级里好多学生都获过奖。
不止获奖,他们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写读后感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那么,读后感到底怎么写呢?
资深教师杜du举例两篇学生例文,并告诉大家读后感怎么写才是优秀的好文章。
(一)例文一:读《你可以变得更聪明》有感
这是作者刘墉写的一本少年成长智慧书,我看了它的书名:《你可以变得更聪明》,就想翻开看一看到底写的是什么,结果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了这本书,里面的小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引导作用。
里面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讲述一些你对读书的态度、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打动小朋友的心。
书中内容主要讲了对待读书的态度方面的。
大脑好像仓库不能只往塞东西,要整理分类。当然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休息一下,想想书里哪些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
读书的苦与乐,也就是一念之间。到底是念什么呢?如果你读的书是要求考试的,那估计就是苦的了。
所以,要抛开压力寻找乐趣。善用你的记忆最强的年纪,好好学习,背点东西,当学习只为了分数,便失去了意义与乐趣,失去乐趣的学习则是最痛苦的工作。
学问,像印章,盖在你人生的支票上,一到时间就可以领取,人生的支票多功能左右逢源,愈能在紧要关头,获得灵光一闪。
即使在人生的困境,你都能因为被学问充实的心灵而得到舒缓。
大脑需要不断的激励,不断开发,而且全面开发,就算某些科目你不喜欢,也应该强迫自己去学,想要健康,请全面摄取营养,不能挑食,想要更聪明,请全面学习,不能偏废。
我觉得自己也要积极读书,读积极的书,有系统地读书,读系统的书。
自己以前总是在学习上偷懒,觉得九十多分就挺好了,差不多的时间可以多玩玩,对于有的知识我也不求甚解。
读完这本书,我不这么看了,因为读书,要把书上的知识,学以致用,学问就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它才能长成果实。
(杜du老师来点评:小作者写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关于读书、学问、困境、积极这些内容都写出了自己认同的观点,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文章最后写了自己没读这本书以前的行为,又深深思考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足以证明这本书对你的帮助,真心希望你好好努力,按着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那么,你一定学有所获,越来越聪明。)
(二)例文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读《你可以变得更聪明》有感
你有资格玩吗?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自我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因为在糖尿病,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吃饭,端上许多带糖食物,他都没有吃,最后端上来的是八宝饭,朋友们以为他不会吃,但他却说“我要这个”。“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
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通过梁实秋老师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人要长寿,先管住嘴。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的交通工具便利,人们总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但是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他们能克制自己,想吃的东西不吃,不想动的时候,仍然强迫自己运动。
可不是嘛,每个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
相反,我在家里做功课,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水果,丢三落四,写的作业什么都记不住,成绩没有提高,还下降了。老师星期天留的作业,写好几个小时,也写不完,玩耍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
一玩儿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我,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读了《你可以变得更聪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读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这两全其美的办法是不可能的,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的时间。
我不算是一个天生聪明的孩子,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要想在社会立足,现在就要舍去一些玩的时间,就像梁实秋先生说的话“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约束自己,而有杰出的成就。
(杜du老师来点评:这篇读后感小作者采用双标题的形式,标题上面是小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把学习和玩儿比喻成鱼和熊掌,下面破折号后面告诉读者这个想法是读了这本书才有感而发的。
全文写了自己的读书看法,还引用梁秋实老师的故事,让自己的观点表达更有说服力,接下来,小作者写了这本书中令他感受最深的部分,并且思考自己以后怎么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尾扣题,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上面两篇读后感,杜du老师用点评的方式,告诉大家优秀的读后感是什么样子的,也希望同学们平时读书之后写写自己的感受,你会越来越优秀。
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助老师点赞、转发、收藏,关注我,发现更多精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杜du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