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来自于知乎推荐,读完花费6个半小时。作者Joshua Waitzkin,是一位世界象棋冠军,也是一位太极拳世界冠军。本书,我感觉算是作者的一本自转,讲述作者获得两种冠军的经历。通过这经历,作者讲述了他的学习方式。书中的许多见解,对我来说,均极有深度,时不时使我停下来思考。
作者的有些观点,我感觉似曾相识,以“软区域”举例,我在打篮球或者打台球时,偶尔会进入那种状态:“我知道我这个球一定会进,球必然进了。”我从没有深思过这种状态,也没想过如何高频进入这种状态,于是很是佩服作者的深入思考、强化重现与总结表达。
作者的有些观点,我理解起来模模糊糊的,有一些是我能够跟着作者思路模糊感觉到的改进点,比如对周围环境的抗干扰。早上的地铁,铁轨与轮胎碰撞产生的轰隆隆、地铁中的播报,我都可以忽略。如果换成周围人开外放看视频,便不再能静下心读书,我尝试忽略掉这声音,似乎可以做到,又似乎不能做到。这就是模糊的,我搞不清楚如何进入高抗干扰状态。
作者的更多观点,阅读当时,都启发我顺着思路思考,思考结束、思路中断,都发出“作者真厉害”的惊叹。以“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举例,我想着最近一年的阅读,从《编码》、《TCP/IP》再到《HTTP》,从继电器、操作系统、抓包再到应用层,似乎就是在尝试从微观角度来看宏观事物,我观察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后所发生的事情,我将我观察到的现象与书中概念结合,我似乎理清楚了其中一个环节……作者真厉害!
我读的是书本中译版,我感觉本书翻译的极好。我说不清楚翻译具体好在何处,只感觉“读的这本书,是用中文写成的。”写下这一句,我想起侯捷老师谈论过翻译,便去翻《左手程序右手诗》中翻译相关内容,侯捷老师引用过“信达雅”评判标准。本书的翻译,是肯定信达雅的。再读侯捷老师散文,又强化我“要多读书”的认知。
作者在书中有一个总结性段落:
在本书中,我传达的是终生学习的观点,希望读者能接受这些观点并能为己所用,使它们符合自己天生的性格。我发现在诸如比赛、学习和演出这样的复杂的活动中,基本上每个有意义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种。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把自己的才能运用到所做的每件事情上。
问题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想说,我们都在某些方面非常擅长,并且能在压力下工作。但是怎样变得比别人优秀?怎样迈出从技术性上的娴熟到独特的创造力的这一步呢?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第十九章:学习之道
读完本书后的第一个周末,与大白鹅一起打台球,我按照本书留给我的印象——技能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完善——打球,有一段时间,我再次进入“此球必进”状态。第二天早上整理昨天日记,想起是书中一段话在影响我: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如果一个受过训练的学生可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他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第十章:寻找更强大的对手
找到错误,通过训练,避免错误,于是便能进步。我想我的“台球”,会越打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