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原著书本的热卖。这部时间跨度50年115万字的力作,记录了当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史,纪实的社会背景,丰满的人物情感,曲折的故事情节,引起了无数人的收看和追捧。
梁晓声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指尖触摸文字,鼻翼浅嗅书香,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读了这部小说《人世间》,读后感触颇深。
小说分为三部,上部主要讲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前的生活,中部及下部主要讲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小人物们奋力生活的无可奈何。中国社会在半个世纪的深刻变迁裹挟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老百姓苦难与幸福并存的生活百态和人情冷暖。小说《人世间》以周家小儿子周秉昆的视角讲述整个时代发展故事和人物变迁,以周秉昆妻子郑娟为主线围绕周家的感情纠葛,推动故事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周家的人员也慢慢各具特色。小说中的周父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以及周秉昆们作为城市底层的工人,象征了工人阶层;哥哥周秉义做到市委书记,象征着官员阶层;姐姐周蓉以及姐夫蔡晓光象征着知识分子阶层。作者以周家为线索,串联起社会各阶层人物,展现出底层小人物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温情人世间。同时通过对底层小人物人生经历的描绘,让我们看到整个北方城市五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映射了中国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巨大变迁。
参与“大三线建设”常年在外的周父,文革结束后凭自己能力考上北京大学的周家长子,托人找关系成为工人后来逐渐成熟的周秉坤,以及在改革浪潮中凭借投机取巧“发财致富”的骆士宾、水自流等,书中这些人物故事的刻画,无论是知识分子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自强奋斗,家族的衰败与延续,无不是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家建设和改革,在沉浮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行的时代烙印。
小说通过刻画小人物们横跨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向我们介绍着中国社会的广阔发展进程。通过一群小人物平淡生活琐事,以小见大展现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建设兵团的垦荒戍边、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的改革开放、棚户区改造住房制度的改革等重大历史背景。从周秉昆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了解到底层人民在困苦的生活中坚持做人的原则与底线,为生活不断努力奋斗;从周秉义与周蓉的阶层改变中,知道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巨大力量。每个阶层都有自身的艰难,但每个小人物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人们向前。
“文学应该有能力去温暖这个世界”,这句话最合适不过《人世间》中的小人物,周母、郑娟以及郑娟养母等,她们的善良、贤惠,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个性,也正是那个年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为母则刚的女人们,用她们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千斤重担,就算身处社会底层,也要仰望天空。有温度、有坚持、有仁义,亲人朋友间的相互扶持和鼓励,为人处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必然受人推崇和尊敬。
周家三代人的故事,也是千万个中国家庭故事的缩影。知识改变命运,勤劳才能致富,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平凡的普通百姓是历史的浮尘,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参与者、缔造者。作者梁晓声是广大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他的一切素材源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作者笔下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人世间》描写的大时代,呈现出一幅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与我们息息相关,不仅让人怀念激情满怀的青春岁月,更激励当代的人们积极向善向上,正视苦难热爱生活。
《人世间》用最质朴而又最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当代人的生活,具有正能量和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友谊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人世间》记录主人公的50年年,也正是我们这代人生活成长的50年,相仿的年龄,相同的岁月,相似的家庭,也让我觉得与周秉昆之间是那样地相仿、相同、相似。作为同一时代历史背景下的经历者和见证者,对书中很多故事情节和场景常常引起共鸣。
秋实M